上回講到禍害沿海地區的“倭寇”戰力強悍,遠非普通明軍能消滅,最後被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打敗。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攻擊;“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及時還擊;“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而“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因“藤牌”輕便堅韌,以柔克剛,防禦力甚至比長盾牌更強。

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所謂“狼筅”,其實就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故“狼筅手”可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去刺殺敵人,以便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槍手”的進擊。

接著,是四名手執“長矛”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和支援等工作。若敵人迂回攻擊,“短兵手”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砍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隻要精熟自己那種的操作,有效殺敵的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以便於臨場發揮戰鬥力。

當“鴛鴦陣”變成兩個小陣時則稱為“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則稱為“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

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製住了“倭寇”單兵戰力彪悍的優勢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東南沿海地區與入侵的“倭寇”作戰中,曾每戰皆捷,讓“倭寇”聞風喪膽,便望風而逃。

其實,此陣主要是為了對付倭寇而設,不僅行動方便,長短兼具,攻守兼備,而且其陣法特性在要求陣法突出單方麵用途的古代,算得上是獨樹一幟,尤其是在抵禦不明深淺的外敵時,其優勢非常明顯。

畢竟,功能比較全麵的軍陣也有不少,但問題就在於那些大型戰陣太全麵,其缺點反而是不夠靈活。

但是,“鴛鴦陣”作為一種小型戰陣,其主要的對手是當時為禍一方的“倭寇”,情況就大為不同了,因為“倭寇”每次出動時的人數不多,不像遊牧民族全民皆兵,必須得大型戰陣伺候。因此,“鴛鴦陣”最實用了。

有道是“寶刀近出日本國”,因為“倭寇”的“倭刀”脫胎於唐軍的“唐刀”,且在加長的同時還彎有弧度。那完全繼承了日本戰國時代發展出的“平麵碎鍛複體暗光花紋刃”技術的“倭刀”,不僅鋒利,而且堅韌,在“倭寇”與明朝士兵手裏的腰刀對砍時,能輕而易舉地斬斷明軍的刀劍,讓明朝士兵在驚駭欲絕中被敵人砍殺。

不過,用“鴛鴦陣”來對付單兵戰力強悍的“倭寇”卻是有奇效,因為其中的“狼筅”作用十分廣泛,而“戚家刀”這種單手執刃且窄身長彎刀更是專門針對日本刀中那六、七十公分的“打刀”和“野太刀”的不二法寶。

此陣通過變陣,可達到“正”對“奇”的功效,並對於戚繼光死後才發生的日本大舉入侵朝鮮的“七年戰爭”(壬辰之戰)的後期作戰有很大的貢獻。盡管中國古代軍事陣法多不勝數,但戚繼光所創立的這種“鴛鴦陣”,則一種可用於專業兵種在戰時征召平民訓練新兵的便捷手段,也是軍訓中立竿見影的裏程碑式案例。

在戚繼光掌兵以前,曆朝曆代軍隊中受到重視的都是個人的武藝,能把武器揮舞如飛的士兵,自然是大眾心目中的英雄好漢。而各地的拳師、打手、鹽梟以及和尚、苗人都被官府招聘入伍,派去沿海滅倭。

等到他們被有組織的倭寇屢屢擊潰以後,當局者才覺悟到一次戰鬥的成敗並非完全決定於個人武藝。而戚繼光在訓練這支新軍的時候,除了要求士兵嫻熟技術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隊中各種武器的協同配合,並且每一個步兵班同時配置長兵器和短兵器,以方便在不同的情況下能靈活應對不同敵人的圍攻。

在接戰的時候,全長12尺有餘的“長槍”是有效的攻擊武器,但它的局限性則是必須和敵人保持相當的距離。如果不能刺中敵人而讓他進入槍杆的距離之內,則這一武器立即等於廢物。所以,戚繼光就對一個步兵班作了如下的配置:隊長1 名、夥夫1名,戰士10名。這10名戰士有4名手操長槍者作為攻擊的主力。

其前麵又有4名士兵:右方的士兵持大型的長方五角形藤牌,左方的士兵持小型的圓形藤牌,都以藤條製成。之後,則有兩名士兵手執“狼筅”,即連枝帶葉的大毛竹,長一丈三尺左右。

“長槍手”之後,則有兩名士兵攜帶“镋鈀”(類似於“三叉”)。“镋鈀”為山字形,鐵製,長七八尺,頂端的凹下處放置火箭,即係有爆仗的箭,點燃後可以直衝敵陣。這種配置由於左、右對稱而名為“鴛鴦陣”。

右邊持方形藤牌的士兵,其主要的任務在於保持既得的位置,穩定本隊的陣腳。左邊持圓形藤牌的士兵,則要匍匐前進,並在牌後擲出標槍,引誘敵兵離開有利的防禦的位置。

引誘如果能夠成功,則後麵的兩個士兵便能以“狼筅”把敵人掃倒於地,然後讓手持長槍的夥伴一躍而上把敵人刺死戳傷。最後,兩個手持“銳把”的士兵則負責保護本隊的後方,警戒側翼,必要時還可以支援前麵的夥伴,構成第二線的攻擊力量。

可以明顯看出,這一個12人的“步兵班”乃是一個有機的集體,若是預定的戰術能取得成功,則全靠各個士兵分工合作,很少有個人突出的機會。正由於如此,主將戚繼光才不憚其煩地再三申明,全隊人員密切配合的重要性,並以一體賞罰來作紀律上的保證。

這種戰術規定當然也並非一成不變,在敵情和地形許可的時候,全隊可以一分為二,成為兩個橫隊和敵人拚殺;也可以把兩個“镋鈀手”照舊配置在後麵,前麵8個土兵排成橫列,“長槍手”則分列於藤牌手與“狼筅手”之間。戚繼光所擬訂的戰術僅僅把火器的應用限製在有限的範圍內。

他說:“火器為接敵之前用,不能倚為主要戰具。”在練兵的後期,他規定12個人的步兵隊配備鳥銃2枝,一局(相當於一連)的鳥銃手,必定要有一局的步兵“殺手”協同作戰。戚繼光招收來的兵員,都屬於淳樸可靠的青年農民,而“鴛鴦陣”的戰術,也是針對這些士兵的特點而設計的。

他曾明確地指出,兩個手持“狼筅”的士兵不需要特別的技術,膂力過人就足以勝任。而這種“狼筅”除了掃倒敵人以外,還有隱蔽的作用,而可以使士兵壯膽。

其實,“抗倭戰爭”中使用的“鴛鴦陣”是一種以小股步兵為主的戰術,其目的在於對付“海寇”並適應南方的地形特點。

而薊州軍鎮的任務是防禦蒙古的大部隊騎兵,因而,這種在“鴛鴦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新技術也就初具了各兵種協同作戰的規模。戰車的使用,成為這種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戰車的性能以防禦為主。

其形狀和民間的大車相似,所不同之處在於民間的大車車箱兩側各有箱板,而這種戰車隻有8片可以折疊的屏風,共長15尺,平時平放在車轅上,作戰時打開樹立在一邊車輪之後以代車箱,故又稱“偏箱車”。

幾十輛戰車可以並肩銜接,擺成圓形或方形的防禦據點。屏風最靠邊的兩扇可以前後搖擺,有如門葉,以供步兵出入。一輛戰車裝載“佛朗機”輕炮兩門,用於遠距離擊殺敵軍,以減緩蒙古騎兵的衝擊力。

用後世的標準來看,這種歐洲式的“火器”最多隻能算做大口徑的“火槍”而不能算做是“火炮”。它以青銅或鑄鐵鑄成,長度自3尺至7尺不等,口徑則小於2寸,從炮口裝入實心的鉛彈前,需要填裝大量“黑火藥”。

最大型的“佛朗機”射程可達2000尺距離,大概相當於後世的606米,遠超弓箭和弩的射程,殺傷力強大。通常,這種“火炮”及輔助“火炮”的“鳥銃”都是在戰車上的屏風後發射鉛彈,屏風開洞以為鉛彈的出口。

士兵20人配屬於戰車一輛。其中10人直接附屬於戰車,任務為施放“佛朗機”。另外10人就是戚繼光所強調的“殺手”,任務為以“藤牌”、“镋鈀”和“長柄單刀”迎敵。

“殺手班”的距離和戰車保持在25尺(7.56米)以內,他們如果前進,戰車也隨之而推進。其他步兵部隊則仍然使用“鴛鴦陣”的戰術,稍有差異的是“藤牌手”應當匍匐前進,專門砍剁敵人的馬蹄,“長槍手”則主要在於挑刺敵軍並使之落馬,竹製的“狼筅”有一部分已易為鐵製。

這一混成旅有騎兵3000人,步兵4000人,重裝戰車128輛,輕裝戰車216輛。迎敵時,騎兵在前阻擋敵人,使戰車能有充裕的時間構成戰鬥隊形。當敵軍逼近時,騎兵就退入戰車陣內,以免造成不必要損失。

敵騎數若在一百以下,則混成旅拒不接戰,隻有來犯的大批敵騎進入火器的射程中約250尺時,佛朗機、鳥銃和火箭等才同時施放,將敵軍打跑即可。“混成旅”也可攜帶重炮,其中之一便是俗稱的“大將軍”。

這種重炮重1000斤,以騾車裝運,點放時則需使用大木楔入地麵使本身固定。炮筒內先放好足夠多的“黑火藥”,但接下來不用彈丸,而是以眾多小鐵球和石塊緊緊填實,作用是在遠距離大量殺傷敵軍人馬。

“炮手”在點燒火藥後,也要跳進附近的工事裏以避免因炸膛而受傷。當“火器”的威力發揮以後,所有步兵們就立刻從戰車後衝出,形成幾道攻擊波和敵人的騎兵近身格鬥,同時以喇叭的聲音指揮動作的協同。

等到敵人攻勢被挫,隊形散亂時,己方騎兵也從車陣後整隊出擊。這種明朝的騎兵實際上隻是“馬上步兵”而已,因為士兵們的騎射太差,戰馬素質也不行,卻同樣以“鴛鴦陣”的隊形,帶著不同的兵器在作戰。

這樣一種經過精心研究而形成的戰術,但由於不久後明朝卻與蒙古人和解了,所以並未經過實戰的嚴格考驗,也沒有在軍事曆史上發生決定性的影響,從純粹軍事的角度來說,這個結果多少是有所遺憾的!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