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感恩節公映
就在感恩節到來的前夕,蘇菲的三張唱片同時發行。在此之前,環球公司的宣傳機器已經充分的開動,而在媒體上也出現了各種聲音,其中當然也有許多不合諧的,大概意思嘛……用中文的成語來解釋,就是‘江郎才盡’的意思。但是,首日的銷量就讓那些有所懷疑的媒體啞火,十六萬七千張(三張唱片)的數字赤祼祼地擺在那裏,第二天有些報紙則酸溜溜地表示,這是一個不太正常的現象。
“不太正常?難道唱片滯銷才算正常?”蘇菲撇了撇嘴,將報紙扔到了一邊。
從公司統計出來的數字來看,銷量還在持續上升當中。在美國,僅華語唱片的銷售就已經達到了六萬張,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要知道華語唱片在歐美、甚至東南亞地區,都很難賣出這個數量的。不過現在蘇菲已經不再關注這個了,她要參加《美國風情畫》的公映。
雖然不是主演,但她可是影片的編劇,所以紅地毯上,蘇菲是和喬治.盧卡斯、理查德等人站在一起的,她們在紐約時代廣場的電影院麵前,接受了媒體的采訪,正式揭開了《美國風情畫》的公映帷幕。
由於蘇菲的三張唱片正在熱賣當中,而且在不久之前,英國方麵傳來《青春舞會皇後》一片可能要在‘英國學院獎’上獲得提名,所以《美國風情畫》在正式公映的時候,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注意力。所以,在感恩節當天,現場來了超過六十名記者,也不算是稀奇之事了。
《美國風情畫》的公映,比想象中,準確地說。比環球公司、喬治.盧卡斯等人想象中,要熱鬧了許多,記者的眾多不是意外,不僅有蘇菲的吸引力在,環球公司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覷,重點是前來觀看電影的觀眾,多得有些驚人。
時代廣場附近的電影院,公映首日大多都安排了三輪的放映,居然場場都爆滿,電影票全部銷售一空。還呈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讓紐約的電影院都在公映第二日增加了放映的輪次。這才是真正的意外。
仔細思考一下,《美國風情畫》公映的日期還真挑對了時間。前有《成長的煩惱》熱播,後有三張唱片的驚豔,再有英國學院將提名的傳聞,蘇菲這個名字最近本就是媒體寵兒、熱議中心。除此以外,《青春舞會皇後》給人們帶來的印象可是記憶猶新的。雖然在這一部影片當中蘇菲不是主演,可作為編劇,無論媒體還是觀眾都很重視這個,再加上紐約這為數眾多的媒體熱烈炒作,《美國風情畫》正式公映之後受到了觀眾的矚目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不看電影也看熱鬧。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方舟已經是是第三次坐在電影院時裏,他也說不出來自己為什麽會如此頻繁地進出電影院,要知道感恩節的假期是有限的。他大老遠的從香港過來,可不是專門為了看電影。其實在剛一開始的時候,他是被海報上的那個叫做‘蘇菲’的女孩吸引的,因為他在香港的時候,看到過這個女孩演的另一部校園電影。讓他第一次覺得在香港的學習生活是如此的枯燥。所以他一路過電影院,看到這個電影海報和畫麵上那個黑發女孩。就不由自主地走過去買票,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似乎在緬懷自己已經逝去的高中時代。
電影院裏不僅有許多青年人,甚至還有許多的中老年人,那些人大多是感慨已經逝去的青春時光,然而也有一些女孩對影片中的男主角評頭論足,但方舟注意到的隻是那個半途上車的黑發女孩。但是,在看了第二遍之後,方舟終於把電影看懂了,他的目光不再隻聚焦在那個黑發女孩的身上,而是比較全麵的剖析這部電影,包括各個細節,還有電影那對青春的放縱和美好回憶,方舟不禁感慨,這部電影就像一杯醇酒,越看越值得回味。
如果說一開始進電影院,隻是純粹因為對蘇菲的好印象,那麽現在方舟卻真心為這部好電影而叫好。第三次觀影結束之後,方舟又購買了下一場的電影票,第四次走進電影院。
這第四次,方舟才是放下所有疑問、所有探詢,靜下心來好好欣賞這部電影。投入進去之後,方舟發現,《美國風情畫》就像一個精致的魔方,每一次轉動總是可以為自己帶來驚喜,四次觀看,每次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心中的感歎越來越深,而影片中那曲《往日情懷》,更是讓他心中充滿了感動。
如果有機會欣賞《美車風情助》第五次,方舟並不會排斥,事實上,他對電影什麽時候發行原聲專輯已經開始上心了。
方舟的態度,可以說是觀眾中一小部分的代表。這部分觀眾,對於電影的內涵有濃厚的興趣,他們願意花時間去鑽研去探索去討論去挖掘,他們很有可能,從《青春舞會皇後》開始,就對蘇菲編劇、表演的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初《青春舞會皇後》公映之後,可是培養了很多忠心耿耿的影迷,這些影迷對於青春題材的影片有著無法取代的偏愛,他們也十分熱衷去發現這類型影片。
這部分觀眾對《美國風情畫》趨之若鶩,從公映的首日開始,就如潮水一般湧進電影院,迫切地希望在大屏幕上欣賞到這部作品。而觀看完之後,更是讚不絕口,認為電影從各個方麵來說都取得了突破。電影本身不僅彰顯了導演喬治.盧卡斯的才華,還將深遠的主題寓意其中,絕對是一部值得回味的電影。除此之外,作為再一次表演登場的顧洛北,也得到了盛讚,忠實的觀眾們都認為,雖然蘇菲在這部電影中不是主演,但無論是形象還是演技都將電影發揚光大,其中的表演更是堪稱爐火純青,並不像同齡人那般青澀。
不過,有稱讚,就注定有批評。在批評的聲音之中,又分為了兩個部分,就好比立場一般,有正麵立場和負麵立場,自然也有中間立場。小部分聲音認為這部電影隻是平凡而已,媒體言過其實,絕對稱不上是驚豔。電影本身簡單、浮於流水賬,所謂的核心思想也不見蹤影,更不要說某些媒體上流傳的深刻意義了。但這部聲音對蘇菲的表演還是表示認同的,覺得是電影中還是有亮點的,尤其是那首‘往日情懷’堪稱經典之作。
還有一部分的聲音對這部電影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厭惡’。不知所雲、形式大於內容、故作疑陣、拍攝粗糙,用一句‘垃圾’來形容都不為過。這部分觀眾認為都‘上當受騙’了,被媒體騙了,這部電影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胡編亂造,卻混淆了許多成年人的視聽,簡直是太‘悲哀’了。
不過,和觀眾的反應不同,專業影評人和媒體的聲音,卻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媒體,應該如何形容呢?如果讓讓門德斯來形容,他會說,媒體就是一群鯊魚,聞到一絲血腥味就蜂擁而上,而紐約就是一個鯊魚群。唯恐天下不亂,很多時候是一個貶義詞,但對於媒體來說,卻是褒義詞,對他們工作最好的讚賞,因為他們的職責就是不斷激發矛與盾的交鋒,火星越燦爛,這世界就越美麗。
就算是在專業的樂評、影評之中,也是如此。一個叫好聲起來了,會有更多的叫好聲跟著起來,同時還會有無數反對的聲音興風作浪,隻有呈現出百家爭鳴之勢,新聞才能賣錢。所以,在樂評、影評之中,所謂的所有人都喜歡,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就算心裏喜歡,但為了銷量,在新聞之中也會說不喜歡,並且破口大罵……從這一點上來看,《相對論》存在於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
——這就是媒體,無論你喜不喜歡。
不過,對於《美國風情畫》來說,最先興起的卻是讚美的聲音,因為這部電影的內容並不深奧,平鋪直敘中帶著淡淡的溫情和浪漫。
但是,在一片讚美之後,馬上就有人潑冷水了。
《基督教真理報》在第一時間就發布影評,“白開水般的劇情,呆板的演技,亂成一團的故事,這是不是在宣揚反社會,無政府主義?”這一句話影評是來自詹姆斯.華特先生。
自從上次在開機儀式的時候被蘇菲冷嘲熱諷了一番之後,詹姆斯.華特對於蘇菲是真心不喜歡,甚至可以用‘厭惡’這個詞來形容,如今有這個機會,他當然會火力全開的表示自己的深惡痛絕。
當然,詹姆斯.華特不可能代表整個《基督教真理報》的聲音,畢竟《基督教真理報》是一份頗有權威性的報紙,他們的每一條官方評論都要有依據才行,否則就亂套了。不過,詹姆斯.華特以他個人名義發表評論,卻沒有任何問題——畢竟美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