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節
肖齋肖應征著
沙和尚站立於新陂嶺,往北望去,見有一條彎彎曲曲小河流到了山崗腳下,一直往東南方向緩緩的流去。沙和尚沿著山坡往南走了約400米,見到十多個村民,正用“水車”往黃花菜菜地裏澆水。
沙和尚從沒見過這種水車。水車長約4米。水車車身寬度為40公分,高約35公分。前有一個能轉動的大龍頭,兩側各有一個能轉動的軸把。一座水車車水時需要兩人,每人用一個約有一米長的手柄,成360度角來回推拉。水車後麵也有一個能轉動的小龍頭。中間的葉片,是由一種叫“八抓”的木栓連接。相當於現代自行車的鏈條。實際上就是自行車鏈條的前身。不同的是,自行車的鏈條是金屬製造;整座水車全是木材製造,沒有一個鐵釘。一座水車能將水提升1——2米高。沙和尚當時見到村民用三座水車,成“之”字形架設,往五米多高的黃花菜地澆水。車水是一種很費力氣的重體力勞動。村民們車水,通常15分鍾就要歇口氣。如果人多就換班;如果人少就休息五分鍾。
當時車水的村民見沙和尚好奇,大家都停下來與悟淨聊天。
“這位老哥,你們這是擺的什麽‘陣法’?”悟淨向一位年齡較大的村民請教。
其中一位年齡較大、約有五十來歲的村民肖相齊說:我們是在給黃花菜地裏澆水。
“黃花菜是幹什麽用的?”悟淨繼續問。
年齡較大的村民蕭(肖)相齊說:黃花菜是蔬菜類中的極品,凡人、仙人都需要它。黃花菜是預防和治療血管疾病的良藥。傳說,仙界有一條蛇,一次下凡被農夫鍘為兩截。仙蛇求神鷹尋來黃花菜放於傷口處。第二天,仙蛇奇跡般的恢複了原樣。農夫觀察到這個奇跡後,第三天就挖回黃花菜自己種植。從哪時起,我們這兒開始種植黃花菜。我們這兒是紅色岩石風化後積蓄的土壤,特別適宜種植黃花菜。
村民蕭(肖)相齊隨手摘了一根黃花菜“箭杆”交給悟淨細看。
沙悟淨見一根黃花菜“箭杆”上有二十多個花蕾,按大小順序地排列著。最大的有二寸多長,最小的隻能見到一個小點。
村民蕭(肖)相齊告訴他說:最大的哪個花蕾明天下午就能開花,我們必須在下午三點鍾前將它采摘回去。
年齡較大的村民蕭(肖)相齊,走到江中用手挑起江水冼了冼臉,給雙手雙腳衝衝水,降降溫,爾後繼續對沙悟淨說:黃花菜主要食“花”,剛剛要開“花”卻又未開“花”的黃花菜營養價值最高。黃花菜從種植到采摘、加工,整個過程都很艱辛。每年農曆五、六月份是黃花菜采摘期。采摘黃花菜通常是在中午十二點鍾之後。南方這個季節恰恰是高溫酷暑期。每年采摘期,都有中署和被毒蛇咬傷的村民。黃花菜摘回去後,要盡快放到大鐵鍋中蒸七、八分鍾。大鐵鍋每次蒸三十斤左右。如果你每天能摘一百多斤黃花菜,那就需要蒸四至五次。經過氣蒸的黃花菜,出鍋後仍要用包袱布封好。等到第二天早晨,方可將黃花菜撒到竹篾編織的“打子”上晾曬。晾曬2至3天的幹黃花菜,才是人們食用的蔬菜類中的極品。
黃花菜最適宜在紅色土壤中生長。我們這兒就是紅色土壤。黃花菜的采摘期約為五十天。采摘期間,南方多為旱季。為了不使黃花菜旱死,我們就用水車從江裏往黃花菜地灌水。遇到山崗地,最多的要擺八、九座水車,成疊“之”字型往崗上的地裏灌水。
沙和尚對車水非常好奇,他替換年齡較大的村民蕭(肖)相齊車了一會水。車水是一隻手拿把柄,需用力往前推。當轉到項點角度後,需用力往回拽。兩個人無論推還是拽,都要使勁。如有一人偷懶不用力,另一個人是無法將載滿水的水車轉動的。所以說,車水是檢驗兩人配合同時用力的最好方法。沙和尚車了五分鍾的水,累得滿頭大汗,深深體驗到村民車水的艱難。
沙和尚對水道較會精通。村民替下他後,他在附近江邊來回巡視了幾圈,決定在此修座堰。堰的兩岸修水渠。堰的高度至少要五米以上。這樣,通過堰壩蓄水提高水位,再通過水渠將水引入田地。村民們可直接用水渠中的水澆灌稻田或黃花菜地。堰壩修好後,村民們再也不用這麽費力車水了。
沙和尚想修堰壩,說幹就幹。新陂嶺山崗全是紅色岩石。這種岩石通常有40至50公分厚,一米左右寬,長度隨著山的走勢,有的有十至二十米長,有的有十至三十米長。這裏的紅色岩石特殊的硬實。露在陽光下風化,幾千年才風化二至三厘米厚的土層。如果浸泡在水中,上億年也不風化。悟淨識水姓,對岩石的特殊姓比較了解,他決定就地取材。從新陂嶺山崗的東側,用他的扁鏟,開劈出長X寬X高(厚度)約等於5米X1米X0、5米的長方形紅色條石。他將這種長方形的紅色條石,順江往下遊拖運200米。爾後一塊一塊的堆砌成壩。這座全部用紅色條石堆砌成的壩,壩的長度為85米,壩的底寬為10米,壩的頂寬為5米,壩高為5、5米。整座堰壩全由紅色岩石一塊一塊的堆砌而成,沒用任何水泥、鐵釘、木材、三合土等等等之類的連接(粘合)物。如果悟淨沒有法力,當年人工不可能堆砌成功這座純紅色石塊組成的堰壩。沙和尚修新陂堰壩時,隻用了短短的幾個小時。而且,從整座堰壩方案的設計、現場施工,到最後“剪彩”落成,全由悟淨一人在村民們回家後的傍晚悄悄完成的。當地老百姓按山崗新陂嶺的名稱,將這座堰壩稱為新陂堰。
悟淨當年修築新陂堰壩時,設計非常科學。整座堰壩的水位提高五米後,通過堰壩兩岸的側渠,源源不斷的澆灌著兩岸的稻田和黃花菜地。堰壩西岸是一條一米多寬的流水渠道,能澆灌上千畝稻田。堰壩東岸澆灌的黃花菜地麵積少,現存的流水渠道約為半米寬。為了防止洪水衝刷良田,悟淨在西岸水渠的入口處,用紅色條石修築了兩個直徑為一米的園形涵洞。第一個涵洞高於堰壩一米。第二個涵洞高於堰壩二米。兩個涵洞間距30米。這兩個涵洞的設計非常科學。枯水季節,當堰壩蓄水水麵與堰壩平行時,經兩個涵洞流入水渠的流水量始終不變。遇到洪水時,無論洪水水麵高於堰壩一米還是兩米,流經兩個涵洞流入水渠的流水量始終不會變。隻要江中的洪水不高於堰壩二米,涵洞就能有效的防止洪水衝刷稻田。這兩個涵洞實質上起到了兩道防洪堤壩的作用。四川省的都江堰,李氏叔侄在堰壩岸邊的水渠入口處,人工打穿了一個山洞,也就是當地人稱的“壺口”。無論都江堰洪水多大,流經“壺口”的流水量始終不會變。誰也說不清,當年李氏叔侄修築都江堰時,是否借鑒了悟淨修新陂堰水渠入口築涵洞的經驗?而且還有創新。悟淨的新陂堰兩道防洪涵洞,防洪能力有限。當江中洪水高於堰壩兩米後,洪水能衝入稻田區。而都江堰的“壺口”防洪能力十分牢固。“壺口”開在青石山坡上,都江堰中的洪水無論多大都不會衝刷農田。如今,後來居上的都江堰,已成為中外遊客們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沙悟淨早先建成的新陂堰,卻鵲無聲息的被人遺忘在仙人山腳下。
沙悟淨修好堰壩和水渠,站在堰壩下方,正自我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突然,水中動起了波紋。接著,水裏浮出個著紅裝的中年婦女。中年婦女飄移到悟淨跟前。
要知後事如何,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