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宣判大會

當時的縣政府辦公地,也是何曉軍前世時的市府所在地,是一間帶園子的歐洲建築藝術風格的大樓。

在此地出生此地長大的何曉軍,對眼前的這座大樓,當然就有一定的了解。這座大樓是民國20年(1931)奠基興建,民國22年(1933)竣工。

大樓占地約10畝,融入了歐洲文化複興時期建築藝術風格的英國特有的鍾樓建築形式,是海山近代建築的一大標誌。二千年後,這座大樓成了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座城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何曉軍還知道,這座大樓曾經就做過《臨時大總統》等等許多電影的外景,隻是因為它建得夠威嚴,貌似一座如假包換的總統府。

望著那與大半個世紀後,除了新舊之外就沒有什麽兩樣的建築物,何曉軍生出了物是人非的感覺,不禁一陣感懷。

同時,何曉軍對自己當今所處的年代,認知又精確了一步,就是在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九年之間。

何曉軍與大牛在縣政府的門前等了一會,由門崗通傳的那位早上到陳村通報嘉獎的文書接見了他們,並帶他們一齊前往宣判大會的現場。

宣判大會在何曉軍前世的市體育廣場的位置召開。

此時的體育廣場位置,隻是一塊空地,一塊有萬平方米左右的空地,空地的一端,搭建有一個青磚建成的主席台。

何曉軍他們來到了廣場後,見到了廣場上已經人頭湧湧。

由此情形判斷,這地方,應該就是縣城在當時的民眾集中地,用來開民眾大會或搞大型的民眾運動。

何曉軍一邊跟著縣裏的文書住主席台走,一邊打量著廣場中的觀眾。

廣場上大約有四五千名的觀眾,這些觀眾,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大陣營。

集中在廣場最中心的位置,是列隊排成了整齊方陣的人,這些排著隊而有秩序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學生,他們正好奇地注視著那些被綁著手、垂頭喪氣地被他們每人背後一個士兵押著的土匪。

這個學生的方陣中,何曉軍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學生方陣也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方陣營是清一色的男生,而另一方陣營卻是清一色的女生。男生的人數大約比女生多出了五六倍有餘。

後年代的不少資料中不是說,那個年代的許多地方,不是不準女孩子讀書嗎?難道,寧城這個小地方例外?是否寧城在那個年代,已經開明到了與別的地方不同?否則,哪來的這麽多女學生?而且,這什麽學生中,要男女分開?難道那時的男女生不在一處讀書?

何曉軍努力回憶了一番後,才弄清了男女學生分站的原因。

是的,那時的男女學生,是不能在同一間學校讀書的。

何曉軍已經回憶起來,他前世時,市裏那兩間有近百年曆史的中學,其中一間過去就叫女師,也就是說,這間學校過去時,隻讓女生就讀。也由此可見,他們這裏在大半個世紀之前,已經有了女子上學的風氣,至於因何而形成這般的開明風氣,何曉軍就不知道了。

與那些列成整齊方隊的學生相比,外圍站滿的那些圍觀的觀眾就淩亂多了。不過從這也看出,這些群眾是沒有經過組織的,應該是一些自發前來參加宣判大會的人。

在那年代,社會上沒有什麽娛樂節目,而人們又有的是空閑時間,所以,看熱鬧也算是一種不錯的群體娛樂。

何曉軍他們兩人被縣府的文書直接就帶到了主席台的邊上。

來到了主席台邊,縣府的文書讓何曉軍他們站在這裏等候,等到了台上叫他們和陳村有關人的名字時,就上台領獎。

文書交代完畢後,自己走了上主席台,坐在了講台上那一排已經坐滿人的凳子最靠邊的一張空凳子上。

下午的三點鍾,宣判大會準時開始。

一個主持的人宣布大會開始後,第一個上台發言的人竟是何曉軍他們認識的人,就是剿匪中與他們並肩做戰的劉班長劉金中。

劉班長上台,先介紹了一些本縣的土匪匪情,再詳細地講述了這次剿匪的經過和戰果。

由於劉班長身臨其境,他對這次的戰況當然就清楚,再加上這次的行動,也確實精彩,所以,他說得有聲有色,博得台上台下的一片熱烈掌聲。

劉班長說完之下,接著走到台前的是原來坐在台上那排中央位置的、身穿中山裝的中年人。這個中年人四十歲上下,一臉精明,看上去給人氣度不凡的感覺。

那穿中山裝的中年人來到了台前後,對下麵的人群朗聲說道:“各位海山的父老、兄弟姐妹,我是海山的縣長謝長海。今天,我們代表海山縣政府,在這裏召開宣判大會,依法對一夥為害民間的匪徒進行宣判。”

“昨日,我縣的駐軍與陳村的村民,在陳村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消滅了前來侵犯陳村的匪徒二十一人,抓獲了以‘鴨公聲’為首的三十多名匪徒,並搗毀了這夥匪徒的巢穴。經過這幾天的審問查實,縣裏已經確認了這夥土匪的罪行,現在我宣布對這班匪徒的判決。”

“匪首‘鴨公聲’罪大惡極,馬上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其他所俘的頑劣惡匪,有人命者五人,也立決正法。沒犯人命的其他匪眾,鞭脊八十,罰做苦力兩個月到三年不等,如果以後再犯,從重處理。”

縣長謝長海宣判完畢,那些押著眾匪的士兵,馬上從中押出了匪首“鴨公聲”等六人來,準備現場槍決。

匪首“鴨公聲”在被押向刑場時,還拚命掙紮,剽悍地高呼著什麽“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此時,會場上的學生,有組織地高呼起了“根除匪患,安定海山人民的正常生活”、“消滅土匪,保衛家園”等等的口號,把“鴨公聲”那垂死的哀鳴壓了下去。

“叭”“叭”的幾聲槍響之後,幾個罪大惡極的匪徒,到陰間報道去了。

行刑的地方,在離廣場不遠的寧城城邊一條大河的河灘上。

何曉軍前世時,現在做刑場的地方,已經被建成了一條寬闊的沿河大道。那時,他也曾經聽老人說過,這個地方是古代的刑場。今日親眼所見之後,他才相信了許多的典故之說,還真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