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學會了用短槍

第二天的一早,何曉軍還沒有到士兵的訓練時間已經起了床,沿著軍營的訓練場,像在陳村時一樣,跑起了步來。

自從打定了要在這個亂世的異世增強自保能力之後,何曉軍就開始養成了這個早起跑步的習慣。而且,他這個跑步還不是隨便地跑,而是有名堂。

何曉軍的跑步,是以他前世時,從資料中看過的、特種部隊每日的量為標準,也以特種部隊的達標時間為準繩,每天堅持早晚兩個五公裏。

楊排長與劉班長起床之後,見到了正在瘋跑的何曉軍後,先是吃驚,爾後就驚詫,驚詫這個年輕人,怎麽能這般的、比軍隊還要自覺地鍛煉?驚詫這個年輕人怎麽能跑得這麽快、耐力這麽好?

再跟兵士進行了早上的訓練之後,何曉軍實施了他來軍營的第二個目的,向閑了下來的楊排長,請教手槍射擊的要訣。

在截留下駁殼槍之後,何曉軍也曾向劉班長請教過這一門技藝,可惜劉班長卻說,他也不熟這個玩意。

劉班長向何曉軍推薦了他的頂頭上司楊排長,說楊排長曾經受過警衛訓練,並當過首長的警衛員。

警衛員平時用的是短槍,所以,能當上首長警衛的人,當然就是用短槍的牛人。何曉軍既然有這個想法,當然就不會放過這個向牛人請教的機會。

出於對何曉軍的欣賞,更有好友兼部下劉班長從旁慫恿,楊排長也沒有藏私,在檢查了何曉軍的長槍持槍動作與射擊水平之後,再拿出了自己的駁殼槍,讓何曉軍以自己的方式,持槍瞄準堅持了五分鍾,才滿意地才開始傳授他手槍的射擊技能。

楊排長這個檢查,一是要檢查何曉軍的動作習慣,一是檢查他的身體狀況,看他合不合適用手槍。

手槍的使用,當然不要求使用的人一定要虎背熊腰力大如牛,但是使用者手臂的力量卻是很重要的。手臂力量強能夠給他提供時間更長的穩定期,以利於扳機運作。

這項的檢查,楊排長不但發現了何曉軍的臂力相當強,而且,他的手也要比常人穩定多了。

嘿嘿,何曉軍前世做了十多年的機械,從事的是鉗工,鉗工是以手工作業環節居多的工種,長期下來,手又哪會沒有力?又哪會不穩定?

而楊排長之所以要先檢查何曉軍的動作習慣,才進行傳授,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應用習慣和習慣動作,而一些不起眼的習慣動作,會直接影響到射擊的發揮。

學槍,當然就是為了在需要用槍與人對壘的時候,把對方撂倒而保存自己。如果因的習慣動作而影響了發揮,分分鍾就會抱憾一生,所以,為人師的楊排長既然喜歡何曉軍,當然就對他負責。

幸好,何曉軍的習慣動作中,沒有那些致命的缺陷。

用了一個多小時的工夫,楊排長把手槍的使用要訣詳細地給何曉軍作了講述,並把自己的一些練槍、用槍心得,比如板空槍機練手的穩定,憑肌肉的感覺恢複原來的瞄準線等等,都無私地傳授給了何曉軍。

讓何曉軍用自己的駁殼槍練了大半個小時的持槍、小半個小時的板空槍機後,楊排長驚奇地發現了何曉軍已經上道,動作練得一點也不走樣。

再問過了何曉軍的體會後,楊排長索性拿出了幾梭的子彈,讓他試射看看。

打了一梭二十發的單發,再打了兩梭子的連發,楊排長與劉班長檢查了靶子之後,不禁同時嘖嘖稱奇,直誇何曉軍是塊玩槍的料。因為,兩人從靶子上看到,何曉軍竟已經能夠勉強控製連發的彈著點。

要知道,手槍的初學者,最難解決的就是控製彈著點。

短槍的訓練者,在初學的時候,射出的子彈大多是脫靶,造成這個原因有二,一是持槍的手不穩,二是板機的時候用力不勻。有長槍射擊經驗和臂力、手臂穩定性一流的何曉軍,已經跨越了這一步。

手槍連發的彈著點控製就更是講究,不但包括單發的全部要領,而且還要講究扳機控製、肌肉控製和意念控製。因為第一槍發出之後,你要讓第二槍打得準、打得快,就必需憑著肌肉的感覺恢複原來的瞄準線,能做到這一步,就需要肌肉控製和意念控製。

雖然,何曉軍現在的連發彈著點分布還不均勻,也沒有規律,但一個才練了兩個小時的人,能不脫靶已經是天才。按教程,沒有一個星期的苦練,普通人連單發都不能掌握。

何曉軍雖然從來沒有玩過手槍,但他有長槍的功夫墊底,再加上前世時看過不少這一類的武器使用要領,能抓住了重點,又有基礎,學起來東西來當然就快了。

見到了何曉軍才初練就有了這般的水平,楊排長索性重點給他上了一堂手槍連發快射的課。

手槍作為一種武器,其極為有限的威力和近距離突發性實戰的使用性質相比,是低效低能的武器,所以,在戰場有兩句救命名言這樣說:一、如果你知道注定要參加戰鬥,那麽你應該準備一支步槍;二、手槍是在緊急之中,你用來掩護自己衝向你步槍所在地的工具。

基於這個原因,在二戰中,許多的將軍在行動中都拿著步槍,那絕非作秀,因為那時CNN還沒有成立,他們是在增添自己的保命係數。

因為手槍的低效低能,所以,在你隻依靠手槍來救命時,就需要用子彈來彌補。快射連發的意義就在於這裏。

既然快射連發的意義重大,何曉軍當然就學得極為用心。

在楊排長手把的教了大半個鍾後,再自己體會了一番,然後再度射了一梭子,今天這個短槍的現場教學課才完滿結束。

對駁殼槍的使用算有了一些心得的何曉軍,準備回去之後,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專門練這一手,掌握這門能在當代給自己增添自保係數的技藝。

嘿嘿,不是有俗話說:師傅帶入門,修行靠自己嗎?哪樣的本領,不是用工夫與汗水堆出來的?

在楊排長與劉班長的熱情邀請之下,何曉軍他們兩人在軍營吃過了午飯,才與楊排長、劉班長這兩位亦師亦友的大哥告辭,走出了軍營。

陳村在縣城的西南麵,從軍營回陳村,就要穿過半個的縣城,從西邊那條石板橋上出城。

在穿過縣城的時候,何曉軍用來縣城時從族長那裏借來的銀元,買了不少東西,才起程回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