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 開業前的最後準備

送走了還沉浸在美食的餘味中的謝縣長等眾人後,何曉軍並沒有休息,而是連夜動工,他要把縣長的題字裱好、掛好,才能讓餐館明天順利開業。

整個的餐館,何曉軍還是沿用了“好味道”這個名字,而且,他也入鄉隨俗,學著那年代其它做生意的鋪子一樣,在大門口的兩旁,掛了一條自己撰寫的對聯“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

雖然,這個餐館的名字與對聯都不夠雅,但卻勝在好記,也恰如其分。畢竟,以中、低檔經營為主的餐館,麵對的對象多是低文化層次的人,他們又哪有什麽閑情來管你的餐館名字雅不雅?隻要你的餐館的東西好吃就行。

何曉軍給自己餐館起的這個名字,隻求叫得響亮和易記,讓客人能朗朗上口。這樣,一旦店裏的東西吸引到顧客之後,店名的傳頌就會快多了,起到顧客給店做免費廣告作用。

聽了何曉軍對這個餐館店的解釋之後,題字的謝縣長與陳池老人都欣賞地不住點頭,對何曉軍那活絡的腦袋,又多了一份了解。

何曉軍把小樓一樓的整一層和小樓的院子,都用來做中低檔的生意。

其實,何曉軍這個中低檔,準確說是分為三檔。

餐館的最低一檔,是小樓的院子。

原來,何曉軍在考慮如何處置那批棄之可惜的攤檔用物件時,無意中想起了小樓那頗大且平整的小樓院子,顯得大過空**,於是他靈機一閃,準備做完了今天的夜市之後,就把攤檔用的物件,擺到這院子裏,開設餐館最低檔、最便宜的生意。

比院子高一檔的,是小樓一樓原來的客廳改建的大廳。大廳可以放下十多張的桌子。

而屬於中檔生意的,則是用小樓一樓原來的房間改建。一樓的房間共有四間,每房可以擺一席。當然,這裏的房間裝修和麵積,都比二樓的“豪華房”差多了。

說到了餐館的桌子,何曉軍並沒有用他前世時那更好用、也更好看的大圓桌,還是用那時代特有的“八仙桌”。之中的原因,一是因為圓桌要訂做,在時間上趕不上;二是何曉軍怕當代的人不接受圓桌這個新生事物。

何曉軍是那種打有準備之仗的人,招牌他早已經準備好了,所以,縣長賜的墨寶,直接就寫在了招牌上,讓何曉軍省下了不少的工夫,隻需把招牌掛起就行。

何曉軍今天趁著謝縣長高興,也利用他對自己和自己的餐館的裝飾、菜式的欣賞,讓一次賜了自己不少的墨寶,不但把一樓的招牌和對聯寫了,還把二樓的招牌也給寫了。

兩樓的招牌,何曉軍原來打算掛在入二樓的門口,但在準備掛的時候,何曉軍卻發現了一個更合適掛招牌的把招牌掛在樓梯口,就等於把二樓與一樓完全分開,給人一個不同一處經營的錯覺,把二樓的高檔與一樓的中低檔徹底分離。而且,給二樓的樓梯口做一個門樓再把招牌掛上的話,也讓二樓更顯檔次。

於是,何曉軍連夜動手,用竹子給二樓的樓梯做了個簡單的門樓,才把請縣長寫的那幅“竹之韻”的招牌,給掛上去。

招牌掛好後,何曉軍望著從門樓開始,一直到二樓入口一色的竹子裝飾,還有意猶未盡之感,站在竹樓梯口勾頭想了一會後,他眼前一亮,又行動了起來。

原來,小樓的原主人應該也是個風雅之人,他在園子內種有幾叢的風景竹,其中有兩叢,就在何曉軍改建的樓梯旁。

何曉軍從屋裏拿來了一卷的魚線,把樓梯旁那兩叢竹子竹梢,拽向了竹梯,這樣,讓人看上去,就好像竹子本來就向竹梯的這邊生長,並不感覺突兀,反而讓竹梯多出了一道淩空的風景。

把這些工夫完成之後,已經是“醉香樓”的人平時到來宵夜的時間。今晚,何曉軍把“醉香樓”平常到來攤檔夜宵的所有人都請了過來,一是當謝謝她們平時的捧場,二是希望她們以後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給餐館拉來更多的生意。

晚上九點左右,先是賣藝不賣身的那四個女孩子過來了。

隨著何曉軍進入了“豪華房”之後,幾位女孩呆了,她們哪曾上過這般高級的餐館?所以,進入之後,她們好像感覺到了周身不安,好像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會破壞了這裏的情調與設置。

本來,如果單從為了給餐館拉生意這方麵來說,何曉軍沒有必要請這幾位女孩,因為,幾位女孩肯定就不能為餐館拉來生意。

不過,經過了擺攤這段時間的交往,何曉軍已經把這幾位有誌氣的女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妹妹,所以,他也不去計較她們能否給自己帶來生意,甚至也不去計較她們是否有錢光顧自己的餐館,還是請了她們過來當給自己捧場。

讓幾位女孩不要拘束,然後再讓比她們大不了多少的阿蓮陪她們坐下先聊著,何曉軍才抽身去忙自己的事。

待“十二金衩”、“醉香樓”的老鴇紅姨、看場的那位青幫的大漢與龜公過來之後,何曉軍才擺上了他今天特意給這些人準備的夜宵。

“醉香樓”的這些客人,何曉軍分三桌安排,一桌就是賣藝不賣身的那四個女孩子與阿梅她們三姐妹。

本來,阿梅她們三姐妹乍到縣城,對這裏的人不熟,而且,她們也懷有農村婦人的那種自卑感,不想上席。

何曉軍既然有讓她們姐妹享福的想法,當然就要先“十二金衩”占了一席。由於“八仙桌”不夠十二人坐,何曉軍就把兩張的桌子並在了一起,才夠她們剛好坐落。

紅姨、看場的大漢與龜公占了一席,他們屬“醉香樓”的管理人員嘛,當然就不好安排他們與下屬同坐。這一席,何曉軍讓大牛作陪,一是讓他應付兩位男的喝酒,一是讓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他的夢中情人紅姨。

陳池老人他們兩位早睡,已經上樓休息去了,而其他的人又上席作陪客,所以,今天的跑堂就隻有我們的主角何曉軍一人。

幸好,宵夜吃的東西,肯定沒有剛才的晚宴那麽豐富,而且又是一早已經準備好,再加上我們的何老板身手敏捷,每次都能穩穩地端上三碟大小不一而內容相同的菜,所以,五個來回之後,他的這個跑堂也算完成任務了。

給醉香樓這班人準備的宵夜,內容基本上剛才晚飯的縮小版。

牛骨湯和牛腩蘿卜一早就用大煲煲好,而且還放在煤爐中保溫,所以,按人頭估計的分量舀上桌就行。

“鐵板豬雜”就改成了攤檔的招牌菜“爆炒豬雜”,隻因那做“鐵板豬雜”的鐵板,何曉軍暫時隻弄到了兩個,無法一次做三道這樣的菜。

唉,當代這個社會也真的太落後了點,要找點鐵家夥,還真不是容易的事。

再加一道比“鳳眼肝”低一個檔次的鹵味和一個也是攤檔招牌的撈麵,就是何曉軍今晚招待醉香樓這班人的宵夜。

雖然,這五道菜無論成色、還是檔次,都比剛才試菜的那一席差不止一籌,但作為宵夜來說,已經是相當的豐盛,而且,還是何曉軍這位當代的“大廚”親手炮製,當然已經算上乘的食品。

瞧,就是“醉香樓”的這班在城裏也算見過世麵的人,都吃個眉飛色舞,這不已經證明了何曉軍這些東西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