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電話接通。

“趙院長。”秦明輝院士一開口,旁邊的三十多名項目成員,一齊笑道:“趙院長好!”

趙培儒一聽這陣勢,笑道:“大家好,今天實在是抽不開身,抱歉了。”

秦明輝把手機開了免提,笑道:“今天是項目組的慶功宴,我們剛才一一感謝了各位功臣,但唯獨少了你,這太遺憾了,在這裏,我們得一齊敬你一杯。”

“對對對,敬趙院長。”

“對,感謝趙院長的貢獻。”

眾人都紛紛笑著端酒慶賀。

之後,秦明輝院士笑道:“趙院長,等你哪天有空了,歡迎你再來南都。我歡迎之極。”

旁邊,鄭遠、路瑤瑤、春陽等人,也都笑著湊近手機道:”趙院長,你要是來南都了,聯係我們任何一個人都行。”

說完後,秦明輝院士關掉免提,走到旁邊,和趙培儒單獨聊了起來。

“趙院長,你說今天過不來,是要忙什麽事來著?之前太亂沒聽清。”

趙培儒:“我想參選競爭‘四個一批’的巨結腸項目國家基金。昨天去了趟全國醫學會,已經申請‘入圍門票’了。”

秦明輝院士笑道:”挺好啊!那我,就預祝你成功了。”

……

辦公室中,趙培儒桌子上,擺著“入圍門票”。

四個一批項目國家基金的競爭資格,已經到手了。接下來,就是拿出“真刀真槍”來硬拚了。

“要競爭過京都、海市的那兩支團隊,得拿出點真東西來才行。”

既要過硬的真東西,又要得同時滿足【任務二】的“改良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技術“要求。

趙培儒思索著,該做那個方向,才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

正這時,門被敲響,外麵傳來牧思思的聲音:“趙老師,東南地區衛視的記者,想采訪您。”

趙培儒站起身來,整了整衣服。

這個采訪,地區聯席組委會的大主任藺勁鬆,和他提起過。

這是官方采訪,還是需要配合一下子的。

見到記者和攝像機,簡短的溝通後,開始正式采訪。

女記者:“請問趙院長,作為全國第三家申請到‘四個一批’參選資格的團隊,您有什麽感想?”

女記者滿麵笑容的問著話,心裏也著實有些激動。

她報道過不知多少省省外的醫療新聞,但這次,是最讓她開心激動的一次!

全國僅三支團隊,敢申請這個項目國家基金,而另外兩支團隊,是全國最頂尖,最牛逼的京都、海市團隊。

這頗有種江南省能媲美京都、海市的錯覺,感覺格局、排麵,一下子就上去了!

趙培儒露出和善的笑容,道:“四個一批是項目國家基金,是扶持醫學技術發展的重要舉措。我相信所有申請團隊,都是為了解決‘巨結腸’這一結腸領域的棘手難題而奮鬥努力的。這是共同努力,也是平等競爭……”

趙培儒這一番話,說的頗有水平。

用聯席地區組委會藺主任的話來說,就是官腔打的很好,都能來替代他,做地區醫學會的大主任了。

雖說,這是玩笑話。

但藺勁鬆等做行政的人員,確實覺得趙培儒這種穩重、踏實、還能上鏡、坦然麵對一切的態度,確實太適合走行政路線了。

要不是趙培儒的個人業務技術過強過硬,還得依靠他來打天下,行政係統上,是真想把趙培儒給挖過去的。

……

采訪的當天晚上,東方地區衛視就在黃金時段,播放了這段采訪視頻。

並且同步發在了官方微博上,采訪片段還專門製作成了幾段短視頻,便於人們轉發傳播。

東南地區的觀眾,看到這種新聞,自然是高興、自豪的。

即便是平日裏不關注醫療的老百姓,在看到這種新聞,也隱隱察覺到,他們東南地區的醫療水平,今年以來似乎特別給力,頻頻能在新聞上看到,甚至幾次都要衝擊國家最先進水平似地。

但在微博上,風向就不一樣了。

有人專門把東南地區衛視這條微博,轉發並@了京都、海市的兩支團隊的官方微博。

“這個省的電視台,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呢吧?誰不知道,這種棘手醫療難題,從來都是國內頂尖醫療團隊才能解決?這種新聞冒出來彰顯自己幹嗎?”

“確實有貼金嫌疑,如果你是做成功了,再上新聞宣傳,那我們都認你。可你現在就隻是拿到一個參選資格而已,怎麽還宣傳炫耀起來了?真以為自己已經和頂尖團隊平起平坐了?”

“@海市旭日醫院團隊,多了一個競爭對手,你們感到緊張嗎?哈哈。”

海市旭日團隊的“巨結腸項目組”,回應道:“這個項目很難很難,沒有龐大的技術底蘊積累和開創性,是肯定無法完成的。即便是我們和京都醫療科研所的團隊,也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最終這項目基金,甚至有可能流掉,哪家都拿不到。”

京都醫療科研所的“巨結腸項目組”,回應道:“目前,全國能申請參選資格的,大約有三百到五百支團隊,可以說門檻極低。但申請者,卻寥寥無幾,這個原因,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但我們團隊,依然鼓勵同僚們能共同努力。”

相比起來,京都團隊的話說的委婉一些,但明裏暗裏,還是在表達一個意思:

除了他們京都、海市兩支團隊,其他團隊都不足為慮。這兩份回應,最終都呈現在了舒雲教授的桌子上。

“舒老師,這有點太看扁我們了吧。”

舒雲的一名女學生,有點委屈,也有些義憤填膺。這兩份回應,就是她負責截圖下來,遞交給舒雲的。

這是舒雲教授安排給她的工作,想看看京都、海市的那兩支團隊對他們江南省團隊的反應。

舒雲教授笑著道:“別在意,你下去吧。”

女學生走後,舒雲教授的眉頭微微蹙起。顯然,她內心裏,也並不像表麵上那麽平靜。

舒雲教授拿著這份截圖,來到江新醫院西院區,省醫療科研總部,找到趙培儒。

“趙院長,您看看他們都是怎麽看待我們的。”

趙培儒接過來一看,笑著隨手將這截圖紙,放在旁邊。

他反而問道:“舒雲教授,你覺得我們為了‘四個一批’,接下來做什麽方向比較合適?”

在大方向“先天性巨結腸”之下,還有N多個小方向可以去攻略。攻略哪個小方向,才更容易獲得“四個一批”基金,這是需要仔細斟酌考量的。

舒雲教授一時語塞,她也沒想好。

趙培儒笑著問道:“你知道把京都、海市那兩支團隊卡住的項目,是什麽嗎?”

“這我知道。”

舒雲教授在這方麵,是做過功課的,畢竟想要戰勝對手,首先要去了解對手。

“是‘提前手術適應年齡’方向。”

“現在的先天性小兒巨結腸手術,最小的年齡也得等到患兒長到2歲,才能動手術。但到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經受兩年病痛折磨,已經失去了太多東西,不僅影響身體發育,還影響童年心靈發育。”

“國家一直在想,把手術適應年齡,提前到患兒幾個月到一周歲的範圍,這樣對患兒的將來身體發育和心靈發育也更好。”

“但這個方向,難度太高。我聽說京都、海市兩支團隊,都在這個方向上碰了壁。”

趙培儒一敲桌子:“那好,我們就做這個方向。”

舒雲教授愣住了!

您這,未免有些太草率了吧?這就做出決定了?

您這突然決定,真有把握嗎?

趙培儒理所當然道:“我們是和京都、海市兩支團隊競爭,要做就做把他們都卡住的方向,才能超越他們。”

“不然,拿什麽去競爭‘四個一批’國家基金?”

舒雲一時語塞,說不出話來。

道理是這樣沒錯。

可您這直接就選個高難度的,而且還決定的如此倉促,咱確實沒有攻克的底氣啊。

“趙院長,現在咱一窮二白,不說別的,京都、海市兩支團隊,我聽說都有二十人以上的規模,咱可就你和我兩個人。”

舒雲想從其他角度,來勸一勸趙培儒。

“就咱兩個人,怎麽做?這人手也不夠啊。”

正這時,外麵傳來一道聲音:“還有我啊。”

港口總院的大外科主任杜榮,出現在門口,他自告奮勇的笑道:“我也想加入咱的巨結腸項目組,也不知道歡迎不歡迎。”

自從前幾天他去觀摩了趙培儒的那台“巨結腸”手術後,就被驚到了。

回去後,他腦海裏,反複出現當時術中的場景,好幾天都睡不著。

思考再三,杜榮厚著臉皮,來求加入項目組了。

他特想能加入這一偉大的項目中來,為先天性小兒巨結腸患者,做一些什麽。

就如同趙培儒在那台手術中,對那例病人做的那樣。

趙培儒笑道:“當然歡迎啊。”

這個杜榮,絕對是個人才,尤其是在巨結腸領域方麵。

趙培儒記得當時他在手術時,陶江濤副院長都沒看出來的許多技術要點,卻是讓這位杜榮主任給點明了。

如果說,趙培儒選擇舒雲教授,是看中了她豐富的手術實操技術的話。那這杜榮主任,則在巨結腸領域,確實是有一些天賦,一點就透,這是舒雲教授都比擬不了的優點。

舒雲教授:“就咱三個,也不夠吧?”

“杜主任,趙院長選了個‘提前手術適應年齡’方向,你覺得這方向怎麽樣?”

杜榮也愣住了:“這不是把京都、海市團隊,都卡住那個方向嗎?”

舒雲教授苦笑一聲:“對啊,現在趙院長決定,也要做這個方向。”

杜榮:“這……真的不打算循序漸進……而是直接來高難度嗎?”

這邊,舒雲教授和杜榮主任,討論起來。

而趙培儒,在旁邊打開電腦,點開了“江南省醫療科研網站“。

這是省裏專門為“科研總部”搭建開通的網站,用於發布全省醫療科研的研究方向和課題成果。

趙培儒作為總部大主任,擁有網站的最高權限賬號。

他登陸上賬號密碼後,在網站上,發布了一條置頂公告。

“我機構將攻克‘提前巨結腸手術適應年齡’項目,旨在提前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接受手術的年齡,減少因病引起的發育不良等問題……“

“當前,先天性巨結腸患兒在查出病因後,還需要等患兒生長到兩歲才能接受手術,我機構的攻克目標為,將這一適應手術年齡提前到6個月齡到12個月齡之間……”

寫完後,趙培儒檢查了一遍,隨後點擊了發布。

“趙院長,您在幹嗎呢?”

舒雲教授和杜榮主任兩人,討論了一會兒,討論的是口幹舌燥。

卻發現做出這個高難度決定的當事人,卻在那鍵盤麵前,劈裏啪啦的不知道寫什麽呢。

趙培儒笑道:“剛發了個公告,你們看看。”

舒雲教授是這醫療科研總部的二把手,一看著官網,就有種熟悉感:“你在咱機構官網上,發了個新公告?”

她湊近一看,腦海就是嗡的一下!

整個人,都像是宕機了一樣,動都不動了。

杜榮不是機構的人,他湊過來道:“怎麽了,趙院長發什麽內容了?”

他仔細一看,也不由得心裏一震!他們還在這邊討論應不應該呢,而趙院長那邊,卻已經把公告給發出去了!

都已經廣而告之了!

他右鍵點擊了一下刷新網頁。

閱讀量都已經破千了!

都有過千的人,看過這則公告了,想撤銷都不行了,估計消息都已經在各醫院開始傳開了。

“趙院長,您這就……公開出去了?”舒雲教授眼角都抽搐了。

趙培儒自信一笑,道:“對。”

“能把京都、海市兩支團隊難住的課題方向,不一定能難住我們。”

“對我們自己有點信心。”

趙培儒衝兩人微微一笑。

這話一說,舒雲教授和杜榮主任,都逐漸回過神來。

“趙院長,您是不是,對這個課題方向,已經有什麽新想法了?”

杜榮主任也心裏一動,這位趙院長,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這都已經自信到連公告都已經發出去了,明顯是有什麽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