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開始。

患者全麻狀態下,趙培儒先從臍部進腹腔鏡。

隨著腹腔鏡的逐步探入,石衛萍低呼一聲:“看到結腸腫瘤了,位於乙狀結腸,無腹腔轉移,和影像學預估位置一致。”

“好。”趙培儒道:“小陳,在左腹下3厘米縱行切口,進結腸鏡。進鏡後,換我來操作場景,小石,到時用腹腔鏡來配合我。”

石衛萍連連點頭。

結腸鏡進入腸腔後,換趙培儒操作結腸鏡,陳彤運則緊盯著監視器。

“現在,用腹腔鏡的拉、頂動作,來配合我深入進鏡。”

趙培儒一聲令下,石衛萍操作著手中的腹腔鏡,配合起來。

這些操作,他們在術前的模擬中已經進行過多次,尤其是水平較高,比較優秀的石衛萍,更是完全抓住了這一步雙鏡配合的精髓。

在腹腔鏡的配合下,趙培儒的結腸鏡如魚得水,很快便做完了狹窄段的檢查。

“息肉很小,直接在結腸鏡下切除。”趙培儒道:“小陳,用電凝鉗切除,圈套器備好,隨時更換境內器具。”

而石衛萍,則用腹腔鏡輔助,充當趙培儒的第三隻眼睛,配合監視著結腸鏡的切除操作。

這時,雙鏡的“雙視角”優勢,便體現的淋漓盡致,有兩個角度的視角,就仿佛擁有了一雙“3D透視眼”,切除腫瘤時任何一條邊緣,都能做到心中有數。

三個人,也配合的如同一人。

上麵,觀摩室的小組成員們,看的認真而入迷。

“咱和陳姐、石姐她們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啊。”

“怪不得公認石姐陳姐比較優秀呢,光這一手操作腹腔鏡、結腸鏡,就比咱們優秀太多了,和趙組長配合的也非常好。”

小組中,有人忽然道:“不,隻是看起來配合好而已。”

“你們看趙院長的動作,分明是在故意降低自己的操作節奏,來配合石姐、陳姐他們。與其說是兩名助手在配合主刀,倒不如說是主刀在配合兩名助手。”

眾人仔細一看,還真是。

石衛萍、陳彤運的水平高,但趙培儒的水平比她倆更高。

此時,石衛萍、陳彤運兩人,對這點更是深有體會,她倆在操作中,往往發現這一步動作自己還沒做好,趙培儒卻已經在下一步動作那裏在等著她們了。

兩人內心也滿是羞愧。

在別處,都是助手配合主刀。可到了她們這裏,卻反過來了,主刀還得分神來配合她們。

說到底,是她們的技術水平,和運鏡的熟練度,和趙培儒的差距太大了。

好在,這種讓她們羞愧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雙鏡的配合下,腫瘤被快速而輕鬆的切除下來。

這台手術,僅僅花費了70分鍾,就全部結束。

“這做的……太漂亮了!”石衛萍心裏無比激動,不論是腫瘤切除的創麵,還是運鏡的巧妙,以及術野部分的縫合,都極其優秀,甚至透著一股子藝術般優美的意境。

比這更漂亮的,是術後數據。

雙鏡技術的優勢加持下,這台手術的數據,極其華麗!

“這比之前第四課題組的預計目標,高太多了!”

她們第十二組,是在第四組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的“雙鏡技術課題組”。

換而言之,原本廖院士的目標,是隻要能超過第四組的預定目標即可。而現在,他們新十二組的成果,已經超過了第四組的目標太多太多。

如果把第四課題組的目標,類比為數值4,滿分為10分的話,她們十二組的成果,就已經高達9分!

石衛萍此刻,腦海裏隻剩下一個念頭。

這個成果,肯定會讓廖院士驚喜的!

趙組長實在是太厲害了!幫項目組優化了這麽牛的一門技術,而且裏麵的幾乎所有大的卡點,全是趙培儒解決的!

觀摩室中,所有人也都激動不已,互相都擊掌、慶祝、鼓舞!

他們之前被從各組中抽調出來,組建新的課題組時,本以為,自己又得被迫重頭開始,從頭再來了。

畢竟他們所在的原課題組,已經走了不少課題進度,眼看距離做出成果,已然不遠。而一旦加入新的課題組,便意味著進度要重新歸零,不知何時才能做出成果。

誰都沒想到,新課題組的組長,竟然如此給力,僅僅三天時間,他們就先後完成了理論階段、模擬手術階段和首例實例階段,最終,直接拿出了最終成果!

在其他所有課題組,都還一點成果都沒拿出來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

……

第十二組實例手術成功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整支大團隊的所有課題組耳中。

“厲害呀!實例手術都成功了!”

“咱這些前麵的十一支課題小組,成立最早,結果比不上一個最後一支成立的小組。”

眾多小組長,都搖頭苦笑:“和人家比起來,咱就和在磨洋工一樣。”

“這位趙組長的實力和效率,確實值得佩服。”

眾人對趙培儒的觀感,再次上升一個台階。這位獲得“四個一批”國家基金項目的人物,果然實力水平很高。

……

廖慶儀的辦公室中,趙培儒做著匯報和交接工作。

他的“雙鏡技術”課題任務已經完成,也是時候離開這個大團隊了。

“趙院長,你這次來,真是幫了我大忙了。”

廖慶儀臉上是止不住的笑意,原本他請趙培儒來,是為了解決“門靜脈高壓”的問題,可趙培儒卻幫他額外的完成了一項課題優化,讓他拿到了額外的評分。

相當於在“基礎題”之外,趙培儒又幫他完成了一項“額外附加題”。

“趙院長,這是一份保密協議。”

廖慶儀拿出一份文件,請趙培儒簽署。

畢竟趙培儒是要先一步離開團隊,協議要求,在整個大團隊項目的成果公開之前,趙培儒不能將在團隊裏的所見所聞傳出去。

這都是應有之意,所有提前離開團隊的人,都要簽署這樣的協議,趙培儒刷刷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廖慶儀笑道:“等到時候,項目成果公布時,會有你的名字,和雙鏡技術出現,到時,肯定會讓整個結腸領域的醫生感到驚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