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趙院士對他們“食管空腸吻合”的見解和剖析後,眾人心中,愈發期待了!

國家胃瘤研究所的這支團隊明白……

剖析越深,越是說明趙院士已經完全吃透了他們的研究方向。而在此基礎上,趙院士竟然說還能提升,那就太值得期待了!

趙培儒肯定眾人道:“你們選擇的食管空腸吻合,是非常明智的吻合方式,也帶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我的新想法,就是在你們的食管空腸吻合基礎上,構思出來的。”

眾人心裏一愣,在他們的基礎上?

這豈不是說明,食管空腸吻合,他們還遠遠沒有走到盡頭?

趙培儒繼續道:“我的想法,是食管空腸分層吻合。”

“食管空腸吻合區,肌層較厚,柔軟度不一致。顯露受限,盲目縫合,會因食管黏膜回縮,而造成食管黏膜漏縫,或者因食管肌層嵌頓於吻合口,造成局部黏膜缺損,導致消化液侵嘖穿孔,最終導致吻合口瘺。“

眾人聞言,頓時心驚。

趙院士說他們的缺點,簡直就如同是跟隨他們,做了一年多的實際試驗一樣。

門清!

簡直說到點子上了!

趙培儒繼續道:“而我的新想法,分層吻合,可以全層整齊對合,吻合確切,吻合區無黏膜回縮和破損現象。“

“另外,分層吻合,利用了食管黏膜柔軟,塑性好的特點,在包埋時極易進入腸腔。”

“如果我沒推演錯的話,你們的方法因組織層次多,包埋困難,甚至隻能勉強包埋而形成包塊吧?”

趙培儒說完,眾人麵麵相覷。

趙培儒真的隻是看了個數據,就把他們實際手術中遇到的種種現實問題,全都構思推演出來了!

難怪有人經常說,趙培儒院士的大腦,能媲美16核cpu,光靠一顆大腦,就能仿真推演一台手術了。

他們此刻,是全然服氣了!

甚至有的人在想,要是他們的研究團隊,早點有趙培儒院士的加入……那他們還做什麽仿真手術啊?隻要讓趙院士看一看,想一想,很多東西,人家腦子直接就想出來了,根本不用費勁的去嚐試,去試錯。

此時,不論是研究團隊的眾人,當時作為趙培儒直屬下屬的小張,都滿心佩服。

同時,趙院士口中所說的“分層吻合”的優勢,也深入到了他們腦海。

好像,這種分層吻合法,確實是比他們的全層吻合,優勢多很多啊!

為什麽他們之前,就沒有想到呢?

趙培儒依然沒停,他繼續道:”另外,腸腔本身是細小的,我看你們的吻合法,必須使輸入端和輸出端似乎呈u字體包埋在食管兩側,才能使吻合口正對腸壁。“

眾人紛紛點頭,這是他們在操作時發現的現象,也是他們想到的“不得已”的解決辦法。

趙培儒:”但這種方式,會讓食管在通過吻合口時,受到頂撞,引起病人的吞咽不適。”

眾人回想起,他們在做實驗手術後,病人確實經常會反應吞咽不適的術後症狀。

“趙院士這簡直……太聰明了啊!”

“是啊,他這顆大腦,真是什麽都能推演得到,要是咱早點能找他推演一番,很多仿真手術,壓根就不用做了,難怪他所在的項目組,總是進度極快。”

眾人對趙培儒是佩服的不行。

趙培儒繼續道:“我提的這種分層吻合法,還有一種額外的好處,抗反流效果更好。”

“我看你們的數據中顯示,你們的病人在術後,反流食管炎的發生幾率達到了31%,這個數值,有點高了。”

趙培儒對這個數值很不滿意。

“我認為的食管空腸吻合,應該個自然形成抗反流功能,比如食管黏膜可以自身折疊,置入空腸腔,形成類似賁門葉片瓣的結構。”

眾人聽了,如醍醐灌頂!

趙院士好想法啊!

隨手一個指點,就讓他們如夢初醒!

對啊,可以充分利用食管黏膜,來做一個抗反流的結構,他們為什麽就沒想到呢?

他們的術後反流率那麽高,卻從來沒人能切實解決過這個問題。

趙培儒繼續提點眾人道:”另外,可以在吻合口區上方,做一層肌層包埋,形成收縮環,可以稱之為高壓環區帶,起到避免黏膜反轉,進一步防止胃內容物反流,起到單向活瓣的作用。”

不知是誰,“咕咚”咽了口口水。

趙院士這隨口的幾句指點,簡直為他們點亮了明燈!

這麽好的想法,如果能早點實施下去,他們那高達31%的反流性食管炎,也不會發生了吧?

一通會議開下來……

眾人是徹底驚了。

他們身前的本子上,也記載了密密麻麻的無數小點。

每一個小點,都是能巨幅提升他們這個研究方向的療效。

“這哪裏……是能提升一點啊,這要是綜合下來,大概能提升30%到70%的增幅吧?”

眾人目瞪口呆。

他們為了提升3%,忙活了一年多的時間,還沾沾自喜,津津樂道。

結果趙院士就看了看他的數據,前後全部算上,頂多也就一天的時間,就想出了這麽多提升的正確的辦法。

同時,眾人也已經坐不住了。

這麽好的想法,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實施,去運行,去貫徹了。

如果說,之前他們的研究成果隻是個小成績的話,那現在,一旦把趙培儒院士所說的這些全部實現的話,那這是要拿大獎的節奏了!

……

國家胃瘤研究所。

兩個老院士,來到了大所長,徐玲玲的辦公室。

兩位老院士都長的慈眉善目,目光和藹,對徐玲玲笑道:“聽說趙院士過來了?“

自從趙培儒加入他們這國家胃瘤研究所後,前後總共也就來了兩次,之前還正好兩位老院士都沒在京都,所以一直也沒有碰麵的機會。這次,總算是逮著機會了。

徐玲玲笑道:“對,現在趙院士正在七樓呢。”

兩老院士哈哈笑道:“好,我們趕緊上去。”

這兩位老院士,一位是科學院院士,一位是工程院院士,兩人都對趙培儒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看過趙培儒的那些成就、論文後,就更迫不及待的,想和趙培儒見一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