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名言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隻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莫德林學院於1458年由威廉·韋恩弗利特創建。供奉的瑪麗亞·瑪格達倫娜,主要是理發師、大學生和從良妓女的保護女神。韋恩弗利特是溫切斯特的主教、亨利六世的大法官、一個肩負教育使命的人。他在牛津上的大學,就讀於威克姆的新學院,並仿照它設計了莫德林學院。韋恩弗利特還在他的學院旁邊興辦了一所學校,供那些準大學生們學習拉丁語。他還資助16名唱詩班男童。學院唱詩班興盛至今,從這所學校便可見其端倪。

無論是從基督教堂草地趕來還是沿考利區驅車出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總是莫德林學院高大的塔樓,鶴立於高街的房頂之上,並在植物園的樹梢之上。鍾塔有4層,哥特式風格,輕靈飄逸,上有8座小尖塔。在牛津大學所有學院的鍾塔當中,莫德林塔是最耀眼的,是“塔中百合”。普林斯頓仿造它的設計不是沒有理由的。1509年5月1日,學院舉行集會,慶祝這座鍾塔的落成,此後該集會就成了牛津大學的民俗節日。早上6點,當唱詩班男童在塔樓上放歌,鍾聲隨即敲響,又有幾名大學生從莫德林橋上跳進查韋爾河,想借此再推動一下他們在牛津大學的成功。此時如果沒有莫德林學院,五朔節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莫德林學院是奧斯卡·王爾德、愛德華八世和戴安娜王妃的哥哥就讀的查爾斯·斯潘塞的學院。愛德華·吉本、德斯蒙德·莫裏斯、理查德·阿滕伯勒男爵和麵色蒼白的托利黨成員威廉·黑格都在這裏學習過。這所學院維持著它過去的高水準,簡直看不出有什麽變化。建築物泰然地分布在綠色之中,一切都有條不紊。學院占地將近15公頃,是牛津大學最大的學院。植物園也位於莫德林學院的範圍之內,多虧有一位考慮周全的資助人,它才得以在城牆外麵大規模地發展。

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也曾經在那裏學習拉丁文的變格和拉丁語。1854年,傳奇式人物勞思博士被安葬在學院的禮拜堂裏,他擔任這所學院的院長長達63年。他的座右銘是:“不斷更新你的參數!”

自從1994年以來,在陣亡的莫德林學院成員的光榮榜旁,另外一塊牌子上也寫著厄恩斯特·斯塔德勒的名字。作為表現派“覺醒”的抒情詩人,斯塔德勒也在牛津作為羅德茲助學獎領取者,他於1906年至1908年在這裏完成了他的論維蘭德的莎士比亞的論文。兩年後他再次回來,結束他在牛津大學的學業,變成一位剛踏上輝煌人生道路的年輕阿爾薩斯詩人和文學評論家。1914年,斯塔德勒在佛蘭德爾陣亡,被一顆英國飛彈擊中了。紀念碑上刻的是"大詩人學生士兵”,還刻著安熱呂·西萊修斯的名言“根本在於人”。

莫德林學院還有條路叫艾迪生道。這條環行道是以散文家約瑟夫·艾迪生的名字命名的。1698年至1711年,艾迪生作為院士在這裏享受著那種“想象的歡樂”;後來他又從理論上對這種快樂進行了發揮,成為風景園林運動的倡導者。艾迪生道位於查韋爾河的兩條支流之間,並繞莫德林河穀草地拐了一個大彎。道路兩旁生長著數百棵樹木,黃楊樹、橡樹、楸樹、七葉樹、柳樹和山楂樹,還夾雜有紫杉、冬青和月桂樹,還有那芳香濃鬱的香楊樹。哪裏還有比這更優美的小路任思緒神遊呢?

艾迪生道中央的大塊綠地是牛津大學的神聖草地之一,隻因為其中的一個樹種:貝母屬植物。4月底,當這種獨特的百合灌木綻開它玫瑰紫色的、瓷器一樣柔和的花蕾時,整個東北角的草地仿佛都披上了紫色的曼紗。這種棋盤花在英國叫作蛇頭花、寡婦花、死人鍾或憂傷姑娘,曾經遍布全英國,各地的叫法各不相同。由於河穀草地越來越少,貝母屬植物也日漸稀少了。即使麵積不是最大的,但最有名的一部分棋盤花正快樂地生長在莫德林草地。

牛津小百科

牛津大學協調著兩個與拉美國家間的合作項目:一個是關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由拉美中心開展,合作夥伴包括阿根廷、秘魯、委內瑞拉、巴西、智利、西班牙、荷蘭等國;另一個是關於被動移民,由伊麗莎白女王機構組織,成員是拉美和歐洲的11所大學。校方同樣十分注重發展同中國的聯係,牛津與北大簽署了學術合作協議。雙方都在爭取擴大給中國學生的獎學金範圍,並發展同大陸、港台大學的學術聯係。2009年度有200多名來自中國各地區的學生就讀於牛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