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章 史上第一拆遷
對於居住在天街上的人們來說,即將來到的乞巧節讓人心中總有些沒底。特別是在琉璃天宮周圍生活或做生意的居民們更是忐忑不安,不知道最近幾日將會發生何種。
從之中聽說了,好像唐上仙想要重新規劃這片城區的格局,然後建立什麽商業圈。
反正那些個名詞都很新鮮,就連飽讀詩書的秀才舉人老爺們都說不清楚怎麽回事。可就算不明白意思,卻也知道一件事即將發生這一大片似乎要拆遷了。
對於1423年的人們來說,拆遷這個詞匯也是非常的陌生。在他們的經驗當中,若是官府要房子要地,那就根本沒地方說理去。
也不管你樂意不樂意,更不理會這片房屋地皮到底幾何,能給你扔兩個小錢就去燒高香吧!稍有不願,那就是找個理由將你扔進衙門去。
俗話說的好,所謂“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就是真理。
那些個達官貴人們想要擴建自家的後院或花園,不知會使出多少花樣來折騰人呢!到最後讓房主自己哭著喊著都要賣房,甚至倒貼錢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隻是不知道現今這唐上仙看中了大家的房屋地皮,又會不會巧取豪奪呢?
問一千個人,總有1001個人說不可能!以唐上仙天界神仙下凡的身姿,又怎麽可能看上這點小地方和產業呢?天街方圓固然繁華似錦,可誰不知道這是托了琉璃天宮的福氣?
即便這裏現在是寸土寸金,所謂飲水不忘挖井人,也不該遺忘了唐上仙的功勞。若不是他老人家點石成金,又怎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自從天街繁盛起來之後,居住在旁邊的人們也隨之發家致富起來。
這裏實在是繁華,客流量又大到讓人目瞪口等的程度,而且這片區域因為琉璃天宮的存在還沒有宵禁,甚至連地痞流氓或凶官惡差也看不見。白天晚上,那都是同樣的熱鬧非凡。
想要在這裏發財實在簡單,隨便出門擺個攤子都不會虧。別管你賣什麽,哪怕就是賣白開水都有人來喝。客流量實在是驚人,這個基礎足以支撐起來任何生意。
哪怕你不會最買賣,和旁人多說句話都會臉紅,十棍子也打不出來一個屁都行。
有的是人過來想法設法和你做買賣,哪怕你什麽都不做,僅僅把自家的那點破屋爛房租出去,那份租金都夠你在京師其他地方租套四合院,剩下的錢還可以保證你全家什麽都不做也能舒舒服服的過日子。
特別是人們根本就不怕飛來橫禍,天街上根本看不見半個地痞流氓惡棍,就連平日裏的官差大爺們到了這個地界上那也是和和氣氣。
可以說上至內閣大學士也就是宰相,下至潑皮混混無賴,到了天街上那都是老老實實的過活。否則,哼哼,看見琉璃天宮門口那些個往來巡邏的沒有?找死!
何況就算是沒有那些個機關傀儡維持秩序,就憑唐上仙的名字,這裏也是普天之下的禁地所在。或許比皇宮大內的規矩都嚴些,一切都隻能規規矩矩的照章辦事。
反正有不少的修行中人,來到天街後就突然大徹大悟了:還找什麽佛門淨土或天堂樂園,眼前的天街不就是人間仙境一般麽?
可以說過唐少哲僅僅憑借著本身的威望,就維持著這片區域內的安穩祥和。當人們的心中存在足夠敬畏的時候,才會產生真正的太平樂土。
不知道害怕為何物的人,永遠也不知道什麽是底線,什麽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
因為畏懼,所以懂得分寸幾何!
也正是唐少哲於無意之間,才發現自己居然在大明創造出來了這麽一方淨土。據說私底下已經有人將天街叫做是“天界”了,這讓唐少哲聽說之後異常震驚。
現在因為商業方麵和層次的考量,需要將這片天街重新規劃設計,還真讓唐少哲有點舍不得。倒不是害怕他重整規劃的設計不太好,那都是結合了星際位麵和現代的經驗之後做出來的效果規劃,絕對不可能有問題。
主要是擔心,等他重新規劃之後而形成的天街,還會不會再次出現這種盛況呢?就算是出現了,又和此前完全自發形成的規矩是相同還是相抵觸呢?
一切都說不準!
但是考慮良久之後,唐少哲最終還是決心在通天塔上發布拆遷動員令。凡是在天街居住或有生意的人。哪怕你的住所隻是個牆角,哪怕你的生意隻是在街邊推個車叫賣饅頭。
無論如何都會給予足夠的補償,唐少哲可不希望自己的影響力因此而褪色。
甚至為了這個,他不惜讓胡展對外發放所謂的拆遷補償券將所有人的擁有財產證明好後登記起來,然後將之算進天街拆遷賠償總額之中的股份,今後按照天街的股份額度來按月分紅。
盡管唐少哲也可以采用實物或現錢一錘子的買賣收購,但他卻覺得那種表示誠意不夠。
他所拿走的天街份額,根本就是很多人賴以長久謀生的手段。若是簡簡單單的量化為錢財實物,那才能滿足多長時間的生活呢?
何況就算他給再多的錢,別人也未必就需要。對天街上生活的人們來說,他們想要的就是天街上的生活,而不是其他地方或許更富足的生活。
心理上的滿足感,很多時候並不是身外之物可以帶來的。
於是大明史書上忠實的記載了這段故事,其中對這次天街拆遷的因果往來記錄了極其詳盡分明,甚至還專門加上了記錄者對此事的態度。
而朝廷,更是上至天子下至書吏,全都以驚奇的眼光看待著一切發生。這種拆遷,還真是有史以來第一遭見。
而隨著通天塔的對外廣播,發生在京師的天街拆遷故事很快就在大明境內流傳開來。
反正各地說什麽的都有,但最起碼值得肯定的一點就是,地方上再有類似的拆遷行為,總會將天街的故事拿出來評頭論足一番。
最後,這成為了大明史上所公認的一段佳話,並在後來時刻影響著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