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章 密議

所謂的建庶人,其實和潤懷王朱文圭是同一個人。

僅僅從名字上麵就能看出來,朱文圭絕對是朱元璋的嫡係子孫,和朱棣的皇太孫朱瞻基是同等的輩分。

朱元璋定下的規矩是每代朱家子孫起名要按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來排行,朱棣這輩人士“木”字,接下來朱高燧這輩人是“火”字,輪到朱瞻基這輩就是“土”字了。

盡管朱文圭與朱瞻基是同輩,絕對是朱棣的近支宗親,論輩分應該是侄孫了。

這也是個拚爹的年代,權貴子弟和農家百姓絕對不可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出發。按說能夠姓朱在大明絕對算是好運氣了,可偏偏朱文圭的老爹不適合在永樂年間拚爹。

換做之前的建文年間,朱文圭絕對是妥妥的京城太/子黨,因為他爹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可惜這樣絕對尊貴的皇室血統,到了朱棣手底下就成為了一切杯具的源泉所在。

眾所周知,朱棣能夠登上帝位是搶了侄兒的皇位。從法理上來說他其實不過是不合法的篡位者,因此他這個皇位其實坐的一直不踏實。

畢竟靖難之役的最後結果是建文帝失蹤,這等於是在朱棣心口插了一根刺。天知道朱允炆什麽時候會突然間冒出來振臂高呼,那就真的熱鬧嘍!

怎麽說朱允炆也是朱元璋親自選出來的皇位繼承人,絕對的根紅苗正!

沒能在靖難之役找到建文帝的蹤跡,始終都讓朱棣心理不踏實。於是不斷派人四處打探,但卻一直都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直到今天,他也不知道侄子朱允炆早在3年前就已經死在了唐少哲的手下。

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朱棣自然就要防備有人拿朱允炆的子孫做文章。

靖難之役中失蹤的不僅僅是建文帝,建文太子朱文奎也失蹤了,唯一被活捉的隻有當時才2歲的朱文圭。

作為心腹大患的兒子,朱棣非常緊張這個侄孫,專門派人特意將之關入了冷宮禁閉。

萬一有政敵搶走朱文圭樹立個名號,打著誅除篡位逆賊的口號起兵造反,那絕對是大明最大的災難。因此朱棣為了防止意外情況出現,他盡量減少朱文圭和外界的聯係。

冷宮幽禁的痛苦,那絕對不是正常人所能體會到的。何況朱棣管得嚴格,朱文圭絕對見不到外麵的任何人或消息。曆史上,這位兄弟從2歲多一直被幽禁到56歲才給放了。

結果長達半個世紀的幽禁生涯讓這位兄弟直接傻了,什麽都沒見過的孩子放出去不到1年就死了——估計是生活習慣完全被打破,本人不適應外界廣闊天地和生活了。

來到大明的時候唐少哲可是專門研究了《明史》的,對這個兄弟真心感到可憐。

趁著現在還沒出現那些讓他同情萬分的情況,趁早放出去算了——也算是為他殺掉人家的老爹做出相應補償了,心裏起碼好受點。

但這個名字在朱棣心中那是絕對的禁忌部分,天下誰都不許提。

若非剛才開口的是唐少哲,或許朱棣會直接當場下令將提議者斬殺。

不過既然是唐上仙這麽開口問了,那他是絕對不敢起什麽不軌心思的,隻能忍了。但他不明白,唐少哲為什麽會突然提起這個名字。於是就問了。

唐少哲當然不好說是他本人感覺對不住這位兄弟,想找個機會補償一下殺了人家老爹的血海深仇。再者就是這位兄弟太慘了能幫還是幫一把好了。

“嗬嗬,陛下這是說哪裏話呢?朱文圭不是朱家的宗室嗎?分封出去也正常吧?”

“哼!”朱棣冷笑一聲,道:“朕就不相信國師不知道這個人的名字,為何要分封他?”

“當然知道了,朱文圭不單是建文餘孽,而且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二皇子,標準的鐵杆建文餘孽。”

“那國師還讓朕分封此人建國?朕實在是有些不明白其中的玄妙了。”

雖然這半天朱棣的口吻一直都是淡淡的,不過其中的惡狠狠味道卻是很明顯。唐少哲知道皇帝已經怒了,隻有現編理由。其實這些內容早就想過,隻是沒這麽說過。

“聖上分封天下所為何事?不就是企圖建立起大明傳承萬代的規矩麽?這次正是個絕好的好機會!”

“哦?未知國師此言怎講,尚請明言相告。”聽了這話,朱棣才算是來了興趣。

“陛下請看,前麵那三個人內閣選擇的就非常妙,基本代表了今後分封諸侯的品種。那麽何不再加上個朱文圭呢?是,我知道這小子是建文帝的兒子,很容易引起政治衝突。

“或許他本人不想參與對陛下的清算,但就怕有別人將他豎立起來當傀儡,給大明今後的穩定帶來動**。可如今怎麽陛下還在擔心這個?完全沒必要嘛!

“朱文圭說好聽點是上代皇帝的兒子,但卻並非長子也非嫡子,首先有人企圖依靠他來造反的話名不正言不順;其次朱文圭本人不堪大用,尊他為主等於自損三千。

“何況陛下有我站在背後支持,絕對可以讓天下百姓心服口服。陛下的皇位已經得到了天界的認可,這是誰都無法否定的事實了。

“假如這個時候陛下放朱文圭出去分封建國,其一可以向天下人證明陛下的寬厚胸懷,其二也算是處理了掉了一樁心腹大患。

“朱文圭現在幽禁在宮中已經二十多年了,難道陛下還準備將他幽禁到死不成?非但有傷天和,更是把陛下留在天下人心中的印象分丟了不少。

“所以陛下應該將朱文圭分封出去建國,也算是為當年清君側的事情做個交待了結。昔日靖難之勢,如今已成大勢所趨,陛下又何必介懷當年的往事呢?

“對大明的未來而言,陛下如今的選擇非常重要:保證大明的內部穩定,比什麽都重要。以大明未來的強勢,除非內部出問題,否則必然將千秋萬代傳承下去。

“而解決掉建文一脈的隱患,也算是未雨綢繆,將大明可能出現的內患消弭於無形。何況將朱文圭分封在日本,距離大明中樞非常近。萬一有變化,也可以隨時監控。

“總而言之,這是一舉數得的好機會。若是陛下不能臨機決斷,那真是要後悔莫及了。在我而言,還是希望陛下可以對前塵往事盡量放開。”

這一番話洋洋灑灑說完,朱棣頓時百感交集,臉上的神色變幻更是喜怒無常。

或許他這個樣子別人會害怕到要死,可是唐少哲根本沒當回事兒,僅僅是冷眼旁觀。他相信,這番話必定能打動朱棣。明成祖從來都不是個小氣的人,相反氣魄極為龐大。

何況唐少哲說這些也是心中執念,希望經由他改造之後的大明可以世代傳承下去,否則實在有些對不起他耗費的心血。

“唔,國師今日所言關係重大,朕需要好好想想,改日再與國師回話,可好?”

“嗬嗬,那我就敬候佳音了。反正現在日本還沒有完全吞並下來,至少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整理。陛下完全可以慢慢考慮清楚,不著急的。”

“國師理解朕的苦衷,很好。無論結果最終如何,朕都會記下國師的這份心意。”

“好了,咱們還是來談談有關日本的占領吞並問題吧,這或許是今後大明征服全世界的開端,絕對不能搞出什麽差錯來,免得遺患無窮!”

談起這個來,朱棣頓時就對唐少哲最初的那種處理手段表示了無盡的欽佩之情。

將日本所有識字的官員、貴族、商人和武士等階層全部斬殺,隻留下不識字的下層基本民眾,最後再大肆推行漢化,目前已經出現了極好的局麵。

有關這個政策唐少哲和內閣做過分析和討論,雖說內閣對於其中的血腥程度有些不自在——覺得殺戮太重,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唐少哲提出了個天才的構想。

隻要按照這項政策執行下去,最多20年時間日本這個名詞就不複存在了,所有的和族人最終隻會記得本身屬於華夏的一部分。再過50年,日本甚至會像灰燼般被風吹散。

“……但是國師,這項政策需要龐大的占領軍出動日本去,國內的警衛隊其實還沒有整訓完成,朕擔心,這可能會拖延吞並日本的速度。”

“陛下不用擔心這些,在警衛隊還沒有完成整訓之前,完全可以讓神機營遠征軍擔任這項任務。再者,我建議陛下成立新部門,專門負責對外領土的吞並。”

“哦?新部門?不知國師所謂新部門又該管些什麽?”自從唐少哲將觸手伸進朝廷,目前已經增加了2個新部門,不知道這怎麽又要建個什麽新部門出來。

“這個部門,今後專門負責在新領土中組建當地雇傭軍充當警備隊的任務。這次征討日本,我就發現很多日本人極為容易收買,往往隻需要付出極小的代價就能收攏一支當地部隊。招攬當地人充當警備隊,就會逐漸將大明將士的重擔解放出來,實在是一舉兩得。”

“唔,國師所言極是,卻是個好辦法。”

(特別鳴謝:書友“雲麓真”投月票支持!大家支持一下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