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仙
於舟老道笑眯眯地點頭:“你修了《玄元根本氣法》,可知道學通此法之後,隻要在符法上有所進益,修為上也會進步的?”
“知道的。”
這一點,解良也對他說過。《玄元根本氣法》脫胎於存思術,紮根於符法,天然與符法契合,二者可以彼此增益。《玄元根本氣法》上有了進境,符法便水漲船高;符法上有了突破,《玄元根本氣法》也會有所提升,這也是此法門極具價值的所在。
“那你可知道,畫什麽符,實力提升得最快?”
這個問題是標準的實證部風格,簡單又直白,但不可否認,非常蠱惑人心。餘慈當即誠心求教。
老道笑著將書案上、方印旁邊的玉簡推過來,餘慈拿著,神識掃過:“天罡地煞祭煉法?”
這是絕對出乎他預料的答案。
看老道笑吟吟的表情,餘慈皺眉想了想,似乎抓著了點脈絡。
天罡地煞祭煉法毫無疑問是一部大部頭的著作,乃是由數十劫之前,一代地仙哈十一首創,再經數萬年來,各代修士增補完善,形成的提升法器層次、增強修士與法器感應聯係的一整套祭煉體係。基本的祭煉手法有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共計一百零八個符咒,而這些符咒每個都是由成百上千個相對簡單的符籙組合而成,加起來便有十萬以上的符籙需要學習領悟。
若要再算上由此延伸出來的各種步驟層次、區分的各類法門流派,涉及的符籙便要超過百萬、千萬,實是繁密複雜到了極致。
如此龐大的體係,沒有人能夠完全精通,隻能從中擷取一二流派,形成一個可以疊加一百零八層符咒的流程,作為祭煉之用。即使如此,能夠在一生中疊加完成一百零八層祭煉符咒的,自古以來,仍是寥若晨星。且不知有多少人因為將心力傾注於祭煉法器上,而耽擱了本身修行,含恨而終。
這些教訓,餘慈本都要引以為戒,可是被老道這麽一提,他的思路卻是給引到了另一個方向:
“不錯,《玄元根本氣法》與符法相生相成,天罡地煞祭煉法則是世上最龐大的符法體係,以此種性質而言,將心力傾注在天罡地煞祭煉法上,非但無害,反而是修行和祭煉法器兩不誤……了不起!”
餘慈對創出《玄元根本氣法》的解良愈發地佩服,不過老道卻笑:“這種話你可不要在解師弟麵前說起。他必定要說你格局狹小,鼠目寸光,千寶師弟當初學了他這法子,整出這麽個用途來,在宗門大肆傳播,曲解了他的本意,讓他很惱火呢!”
老道說著便笑,餘慈跟著了笑了兩聲,想到“鼠目寸光”之語,心中卻是一動。記起了來此之前,心裏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於舟接著說下去:“千寶師弟最喜收集法器加以祭煉運用,故有‘千寶’之稱,其本名反倒被人忘了。他早年沉迷於祭煉之術中,很是耽擱了一番修行,後來/經由《玄元根本氣法》,一下子開了竅,將前半生所學整合融煉,雖是祭煉,實為修行,如此兩邊齊頭並進,別開生麵。你一點,你不妨參照學習。”
聽老道話,餘慈慢慢點頭,這不正是他剛剛苦惱的事情嗎?原來前輩仙長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他應該高興的,可是他心裏卻有另一個念頭與興奮的情緒一起盤繞上來,扭合成一團閃動的靈光,偏又抓不準確。
應該不僅是如此而已……
此時,於舟又說:“不過呢,這種祭煉法器的好處,宗門內也是盡人皆知,算不得什麽竅門。千寶師弟要我轉告你的,是他知道的解師弟在創立《玄元根本氣法》時,一個念頭。”
“念頭?”
老道微微點頭:“《玄元根本氣法》被宗門長輩仙師評為“三部貫通,引為極致”,這‘貫通’兩字,說的便是解師弟一個念頭、一個思路,那便是整合三部精萃,使之融會貫通,沒有道德、學理、戒律之分,成就一個渾然如一的整體。而不是簡簡單單地說這裏有道德部的法訣、這裏有學理部的思路、這裏是戒律部的心得之類。簡單結來一句話,那便是……”
“窺一斑而知全豹,牽一發而動全身。”
餘慈“啊”地叫出了聲。
老道反被他嚇了一跳,“怎麽著?”
餘慈這回是當真失態了,可是靈感就是這麽突如其來。他點頭又搖頭,忽覺得心裏躁動到了極致,有一種強烈的衝動,要他讓去試驗某一種可能。他轉身想走,卻又回頭,鄭重向老道一禮:“請觀主代我向千寶仙長致謝。”
他心中靈感已經到了泉湧噴發的階段,一刻都不願停留,轉身便走。老道在後麵叫他,他都沒有聽見。
靈感的衝擊一旦發動,便是不可遏止。
餘慈覺得自己要瘋魔了,無數個念頭紛至遝來,匯集在腦子裏,一波過去,一波又至,絕不給他任何喘息的機會。他便在這靈感大潮中起伏,隨時都要窒息過去,可心中又是前所未有的痛快。
時值深夜,靜室內沒有燈火,然而案幾上的照神銅鑒卻發著朦朦青光。餘慈伸出手,將它拿起來。
窺一斑而知全豹,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句話說得真好!
那一夜解良傳授《玄元根本氣法》時,幫助他將“物象”與心中“畫筆”相合、使得“畫筆動則形神動”,發膚血肉、筋絡經脈、五髒六腑乃至神魂心念的細節變化雖是千千萬萬,他隻一筆勾連。
那便是一個渾然如一的整體。
但如果將“整體”的概念再向外擴展,作為他所持有的“外物”,他手中的照神銅鑒是不是屬於這個“整體”?牽心角、鉤索、純陽符劍又如何?
餘慈認為,算的!
看似有物我之別,可形神有新陳代謝、物品有存留汰換,隻要為我所有、為我所用,本質上並無差別。把握住這一點,就是外物,也可以稱為是“物象”的一部分,也可以加一根“勾線”,連到他心中“畫筆”之上,隨他心意描摹,在“心內虛空”呈現。
這個“勾線”不是別的,正是祭煉。
通過祭煉,使法器與形神溝通,使物性與人性相合,這種情況下,外在的法器和形神之“物象”,又何必再區分開來?
便如他手中的照神銅鑒,經過數月來日日不停的祭煉,早與他心意相通,這一根“勾線”早就在“畫筆”之上,隻不過被他心中執念刻意分開,如今執念既去,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
餘慈瞑目,當即進“心內虛空”,見到那無邊黑暗和孤零零懸照的月亮。
虛空寂寥,隻有深處的暗流翻湧。
便在此時,心中幾乎從未動過的“畫筆”輕顫一記,當即墨染虛空,隱隱約約的影像一層層地鋪開,大部分仍隱藏在黑暗中,然而觀其輪廓,山川河流、樹木花草、鳥獸魚蟲,內裏竟是應有盡有,就像是黑夜中的山林,如此實在,又讓人看不真切。
這是照神圖!
雖然照神圖至今沒有恢複,可是它乃至於照神銅鑒留給餘慈的印象是不會變的。如今餘慈將它移到“心內虛空”之中,作為照神銅鑒在其中的映像,最是恰當不過。
“心內虛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明月之下,無邊黑暗中不再空無一物,而是展開了一個山林世界,其中景致又時時移換,似乎有自我的生命一般。
單調的世界一下子生動起來。
然而,這還不止。
因為指點他的,也不隻是千寶仙長一位,還有那個天才的夢微師姐。
她提出了描畫心象之前,需要布局謀篇、要有基本結構、要有規矩法度。以前,“心內虛空”空無一物,想布局謀篇也無從談起,可現在,通過“整體”的構思,收納進來了照神銅鑒的映像,極大的豐富的空間內,便有了讓餘慈騰挪變化的素材。
按照夢微的建議,“一正一反、一陰一陽、一動一靜”以至相對相成的結構最具備可塑性,餘慈也按照這個思路,引申變化。
現已知,“心內虛空”中的“明月”是他以往修行的印記、鋪展開的山林是他現在擁有的照神銅鑒的映像,那麽與之相對,外圍無邊無際的虛空,豈不是他猶未探知的未來?
明月山林,是他已擁有之物;無邊虛空,是他要探求之所。
以之為綱,明月為過去、山林為現在、無邊虛空即是未來,一個清晰明白的結構就此定型。
一念既生,“心內虛空”隆隆震動。
餘慈卻不去管這些,他的靈感至此猶未揮霍幹淨:當此結構生成之時,過去、現在、未來都有所憑依,那麽,“我”,又在何處?
這個疑問幾乎在瞬間得到了解決。
心中畫筆又是一顫,天空明月移轉,清輝投注,映照山林。山林正中,現出一個小湖,波光粼粼,湖心處,有一個稀淡的影子,在湖水下徜徉遊動。
餘慈立刻“看”到了那影子,卻無法用言語準確地描繪,隻有一種發自內心最深處的悸動猛地翻上來:
“那是我的‘心象’!”
我沒有畫出它,但是,我發現了它!
也在此刻,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心內虛空迸發,化為一團刺目的強光,席卷整個天地。
餘慈瞬間被轟了出去。
驀然睜眼,一道靈光透出頂門,在虛空中蜿蜒變化,並無一個穩定的形狀,可是包裹在外的迷障正一層層剝開,便得光芒越來越清晰,輪廓越來越穩定。
這是“真靈”,是元神之光穿透識神形成的“影子”。
元神為日、識神為形、真靈為影。影子越清晰,其來源的形體也就越實在。
他還沒有真正回過神,便感覺著從“心內虛空”迸發出的那股力量推著他,以不可阻擋之勢,穩穩地向前邁出一步。
餘慈當然沒有動,但前方一層無形屏障,卻是轟聲破碎。
通神中階,一蹴而就!
以“一蹴而就”的名義,新年第一天,兄弟姐妹統統要給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