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節 北軍編製
截止到1934年底,張學良所掌握的地盤已經達到16個省和1個特別市,完全控製中國北方,包括東北、華北、西北、蒙疆地區、海南島:
東北四省:遼寧省、吉林省、熱河省、黑龍江省;
華北五省一市:山西省、山東省、河北省、綏遠省、察哈爾省、天津特別市;
西北四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
蒙疆地區:新疆省、蒙古省(外蒙古);
南方一省:海南省;
軍用特別區:濟州島。
張學良的領地總麵積745萬平方公裏,占全國66%(全國此時領土麵積為1142萬平方公裏),總人口1.42億,占全國33%(全國此時人口數量為4.36億);並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這全國三大平原裏的兩個,以及占全國85%以上的煤炭產量、90%以上的鐵礦產量、100%的石油產量、90%以上的重工業、95%以上的軍工業、60%以上的輕工業、60%以上的糧食產量、35%以上的棉花產量、75%以上的橡膠產量。
張學良主要發展時間表: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去世,張學良接管奉係和東北四省的最高軍政權力;此時奉係(東北派係)擁有東北四省,即遼寧省、吉林省、熱河省、黑龍江省;
1929年1月1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奉係軍隊被改編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下轄20個步兵師、5個騎兵旅、10個獨立炮兵團、1個衛隊團,擁有獨立的東北空軍和東北海軍;
1930年9月1日至10月1日,張學良參加中原大戰並鏟除盤踞熱河省的湯玉麟;在中原大戰中,張學良吞並閻錫山的晉綏軍和晉綏係地盤,吞並馮玉祥的西北軍和西北係地盤,即吞並了山西省、陝西省、綏遠省、察哈爾省,晉綏軍被張學良收編為6個步兵師、3個騎兵旅、6個獨立炮兵團,西北軍被張學良收編為8個步兵師、4個騎兵旅,東北軍增加10個步兵師,楊虎城部小西北軍的3個師也逐漸被張學良控製;
1931年5月底至6月初,張學良剿滅石友三;
1931年9月1日至10月1日,張學良與日本爆發第一場東北戰爭。東北軍以傷亡3萬餘人的代價消滅關東軍1.1萬人,消滅日軍鐵道守備隊5000餘人,消滅日軍憲兵警察4000餘人,消滅參與戰事的日本僑民、在鄉軍人、日本浪人1萬餘人,摧毀日軍飛機40多架。通過此戰勝利,張學良成功迫使關東軍全麵退出東北,並迫使日本政府放棄在東北的全部特殊權益;
1932年7月14日至7月15日,張學良出兵山東,剿滅韓複榘和劉珍年,控製了膠東半島;
1933年11月1日至1934年4月1日,張學良與日本爆發第二場東北戰爭。東北軍以自身傷亡35萬餘人、陣亡15萬餘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8萬餘人,擊斃日軍超過16萬人。東北軍全殲日本陸軍第2、第6、第16、第3師團,擊沉日本海軍鳳翔號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輕型航空母艦、赤城號重型航空母艦、加賀號重型航空母艦、陸奧號戰列艦、出雲號裝甲巡洋艦等十多艘軍艦,擊傷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戰列艦,擊落日本陸海軍飛機600餘架,摧毀日軍火炮1500餘門、戰車400多輛,取得空前的勝利。通過此戰勝利,張學良挫敗了日本妄圖侵占東北的野心,確保了中國的國防安全,使日本元氣大傷;另外,東北軍憑借此勝利再增加10個步兵師,並吞並了衛立煌統製的河北省和張治中統製的山東省,吞並衛立煌部中央軍3個師,吞並張治中部魯軍4個師;
1933年年底至1934年年初,張學良派遣部隊協助蔣介石鎮壓在福建反叛南京政府的第十九路軍,取得贛南鎢砂一半采礦權;
1934年6月初,張學良派遣部隊協助蔣介石鎮壓反叛南京政府的桂軍和粵軍,借此統一了中國海軍,東北海軍、中央海軍(福建海軍)、廣東海軍被合並為中國海軍並被張學良控製;
1934年5月初至至7月中旬,張學良派遣部隊剿滅新疆盛世才,從蘇聯掌控中收複新疆;
1934年8月底,張學良派遣部隊剿滅在新疆西南部分裂國土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1934年9月底,張學良瓦解西北馬家軍;
1934年10月底至11月底,張學良剿滅外蒙古分裂勢力,在蘇聯掌控中收複外蒙古。
截止1934年底,張學良軍隊的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北方邊防軍”,簡稱北防軍、北方軍、北軍,國際上被稱為“北華軍”;張學良的派係由原先的奉係擴為北方派係(北係),張學良此時的軍政勢力集團被稱為“北華”。張學良的北防軍包括北防軍陸軍和北防軍空軍,北防軍陸軍、北防軍空軍各是中國陸軍、中國空軍的一部分,中國海軍是獨立且統一完整的,但完全受張學良的控製和指揮。北防軍此時的部隊包括:
原東北軍:第101至第140步兵師、第1至第5騎兵旅、獨立第1至第10重炮團、衛隊團,共40個步兵師、5個騎兵旅、10個獨立重炮團、1個衛隊團;
原晉綏軍:第65至第70步兵師、第10至第12騎兵旅、獨立第11至獨立第16炮兵團,共6個步兵師、3個騎兵旅、6個獨立炮兵團;
原西北軍:第33至第40步兵師、第6至第9騎兵旅,共8個步兵師、4個騎兵旅;
楊虎城部(小西北軍):第17師、第42師、第58師,共3個步兵師;
衛立煌部(河北中央軍):第4師、第10師、第83師,共3個步兵師;
張治中部(山東魯軍):第20師、第21師、第22師、第74師,共4個步兵師;
新疆軍:盛世才部新編第7師、張培元部新編第8師、馬仲英部新編第36師,共3個師;
馬家軍:馬步青部第1騎兵師、馬步芳部新編第9師以及第100師、馬鴻賓部新編第22師、馬鴻逵部第64師,共5個師;
蒙古軍:收複蒙古後新建第2騎兵師、第3騎兵師,共2個師;
截止1934年底,北防軍共擁有74個師、12個騎兵旅、16個獨立重炮團/炮兵團。
其中,有31個師被擴編為甲種師(每個師有2.5萬兵力),分別是:第101、第102、第103、第104、第105、第106、第107、第110、第112、第118、第123、第125、第130、第17、第42、第58、第35、第36、第37、第38、第65、第66、第67、第68、第69、第70、第4、第10、第21、第22、第74師;其中又有6個甲種師得到進一步火力加強,分別是第101、第105、第106、第107、第123、第74師,原屬晉綏軍的獨立第11、第12、第13、第14、第15、第16炮兵團被分別劃歸給這6個師,成為這6個甲種師的師屬炮兵團;
北防軍每個步兵師轄4個團,甲種師的每個團轄4個步兵營,乙種師的每個團轄3個步兵營,
北防軍每個騎兵旅轄3個騎兵團,每個騎兵團轄3個騎兵營;
北防軍每個騎兵師轄4個騎兵團,每個騎兵團轄3個騎兵營;
甲種師每個師2.5萬兵力,乙種師每個師1.3萬兵力,騎兵旅每個旅5000兵力;
第123師被劃歸給海軍(包括原先劃歸給該師的獨立第16炮兵團),成為海軍的海軍陸戰師;
新編第7師、新編第8師、新編第9師、新編第22師、新編第36師是步騎兵混合的乙種師,每個師下轄2個新編步兵團和2個新編騎兵團;
第1騎兵師、第2騎兵師、第3騎兵師為騎兵乙種師,每個師下轄4個騎兵團;
北防軍的74個師,包括30個甲種步兵師、35個乙種步兵師、5個步騎兵混合乙種師、3個騎兵乙種師、1個海軍陸戰甲種師;
北防軍陸軍的炮兵部隊包括獨立第1至獨立第10重炮團、獨立第11至第16炮兵團;
北防軍空軍包括:
第1航空聯隊(戰鬥機聯隊),下轄第1、第2、第3戰鬥機大隊;
第2航空聯隊(戰鬥機聯隊),下轄第4、第5、第6戰鬥機大隊;
第3航空聯隊(轟炸機聯隊),下轄第7、第8、第9轟炸機大隊;
第4航空聯隊(轟炸機聯隊),下轄第10、第11、第12轟炸機大隊;
第5航空聯隊(運輸機聯隊),下轄第13、第14、第15運輸機大隊;
每個航空大隊下轄3個航空中隊,每個航空中隊下轄3個航空分隊;戰鬥機航空隊完全由戰鬥機組成,轟炸機航空隊由轟炸機和護航戰鬥機組成;運輸機航空隊由運輸機和護航戰鬥機組成;按照預定計劃,每個航空聯隊約400架飛機,建設完成後的北防軍空軍將有2000架飛機;空軍新建立30個獨立防空營,組建為防空兵部隊,防空部隊總兵力1.5萬;空軍陸續新建立10個獨立傘兵團,編為3個獨立空降師和1個傘兵突擊團,形成整個空降兵部隊。
海軍方麵包括:
水麵艦隊:第1艦隊(北海艦隊)、第2艦隊(東海艦隊)、第3艦隊(南海艦隊);
潛艇部隊:預計建立12個潛艇中隊,包括7個戰鬥潛艇中隊、2個布雷潛艇中隊、2個運輸潛艇中隊、1個突襲潛艇中隊;
海軍航空兵部隊:暫時先建立3個航空大隊,轄10個航空中隊,包括6個魚雷攻擊機中隊、2個戰鬥機中隊、2個運輸機中隊,總計擁有各型飛機400餘架;
海軍陸戰隊:由原東北海軍岸防第1、第2、第3大隊以及陸軍第123師和一個陸軍炮兵團、海軍岸防炮兵團混合建立成,規格為一個加強甲種師,全師總兵力2.8萬,下轄4個海軍陸戰團和其他師部直屬部隊,師部同時也是海軍陸戰隊司令部。
截止1934年底,北防軍的分布和編製:
【駐沈陽且直屬於北防軍總司令部的部隊】
張學良衛隊團(第1衛隊營、第2衛隊營、第3衛隊營,總兵力5000餘)
第74師(【甲種師】第666團、第700團、第701團、第707團、獨立第11炮兵團)
第100師(【乙種師】第397團、第398團、第399團、第400團)
獨立第10重炮團
【第1軍(駐遼寧省)】
第101師(【甲種師】第501團、第502團、第503團、第504團、獨立第12炮兵團)
第106師(【甲種師】第521團、第522團、第523團、第524團、獨立第13炮兵團)
第110師(【甲種師】第537團、第538團、第539團、第540團)
第111師(【乙種師】第541團、第542團、第543團、第544團)
第39師(【乙種師】第425團、第426團、第427團、第428團)
第1騎兵旅(第1騎兵團、第2騎兵團、第3騎兵團)
第2騎兵旅(第4騎兵團、第5騎兵團、第6騎兵團)
獨立第1坦克大隊(獨立第1、第2、第3、第4、第5坦克中隊)
獨立第1重炮團、獨立第6重炮團、獨立第7重炮團、第1憲兵大隊、第19憲兵大隊
【第2軍(駐遼寧省)】
第102師(【甲種師】第505團、第506團、第507團、第508團)
第116師(【乙種師】第561團、第562團、第563團、第564團)
第131師(【乙種師】第621團、第622團、第623團、第624團)
第5騎兵旅(第13騎兵團、第14騎兵團、第15騎兵團)
獨立第2重炮團、第2憲兵大隊
【第3軍(駐遼寧省)】
第103師(【甲種師】第509團、第510團、第511團、第512團)
第117師(【乙種師】第565團、第566團、第567團、第568團)
第132師(【乙種師】第625團、第626團、第627團、第628團)
第6騎兵旅(第16騎兵團、第17騎兵團、第18騎兵團)
獨立第3重炮團、第3憲兵大隊
【第4軍(駐遼寧省)】
第104師(【甲種師】第513團、第514團、第515團、第516團)
第119師(【乙種師】第573團、第574團、第575團、第576團)
第133師(【乙種師】第629團、第630團、第631團、第632團)
第7騎兵旅(第19騎兵團、第20騎兵團、第21騎兵團)
獨立第4重炮團、第4憲兵大隊
【第5軍(駐遼寧省)】
第105師(【甲種師】第517團、第518團、第519團、第520團、獨立第14炮兵團)
第107師(【甲種師】第525團、第526團、第527團、第528團、獨立第15炮兵團)
第112師(【甲種師】第545團、第556團、第547團、第548團)
第113師(【乙種師】第549團、第550團、第551團、第552團)
第40師(【乙種師】第429團、第430團、第431團、第432團)
第3騎兵旅(第7騎兵團、第8騎兵團、第9騎兵團)
第4騎兵旅(第10騎兵團、第11騎兵團、第12騎兵團)
獨立第2戰車大隊(獨立第6、第7、第8、第9、第10坦克中隊)
獨立第5重炮團、獨立第8重炮團、獨立第9重炮團、第5憲兵大隊、第20憲兵大隊
【第6軍(駐天津市)】
第118師(【甲種師】第569團、第570團、第571團、第572團)
第126師(【乙種師】第601團、第602團、第603團、第604團)
第140師(【乙種師】第657團、第658團、第659團、第660團)
第6憲兵大隊
【第7軍(駐甘肅省)】
第130師(【甲種師】第617團、第618團、第619團、第620團)
第64師(【乙種師】第253團、第254團、第255團、第256團)
第1騎兵師(【乙種師】第37騎兵團、第38騎兵團、第39騎兵團、第40騎兵團)
第7憲兵大隊
【第8軍(駐吉林省)】
第108師(【乙種師】第529團、第530團、第531團、第532團)
第35師(【甲種師】第409團、第410團、第411團、第412團)
第134師(【乙種師】第633團、第634團、第635團、第636團)
第8憲兵大隊
【第9軍(駐吉林省)】
第109師(【乙種師】第533團、第534團、第535團、第536團)
第36師(【甲種師】第413團、第414團、第415團、第416團)
第135師(【乙種師】第637團、第638團、第639團、第640團)
第9憲兵大隊
【第10軍(駐黑龍江省)】
第114師(【乙種師】第553團、第554團、第555團、第556團)
第37師(【甲種師】第417團、第418團、第419團、第420團)
第136師(【乙種師】第641團、第642團、第643團、第644團)
第10憲兵大隊
【第11軍(駐黑龍江省)】
第115師(【乙種師】第557團、第558團、第559團、第560團)
第38師(【甲種師】第421團、第422團、第423團、第424團)
第137師(【乙種師】第645團、第646團、第647團、第648團)
第11憲兵大隊
【第12軍(駐察哈爾省)】
第127師(【乙種師】第六〇五團、第六〇六團、第六〇七團、第六〇八團)
第128師(【乙種師】第六〇九團、第六一〇團、第六一一團、第六一二團)
第129師(【乙種師】第六一三團、第六一四團、第六一五團、第六一六團)
第12憲兵大隊
【第13軍(駐山西省)】
第121師(【乙種師】第五八一團、第五八二團、第五八三團、第五八四團)
第65師(【甲種師】第四三三團、第四三四團、第四三五團、第四三六團)
第66師(【甲種師】第四三七團、第四三八團、第四三九團、第四四〇團)
第13憲兵大隊
【第14軍(駐山西省)】
第122師(【乙種師】第五八五團、第五八六團、第五八七團、第五八八團)
第67師(【甲種師】第四四一團、第四四二團、第四四三團、第四四四團)
第68師(【甲種師】第四四五團、第四四六團、第四四七團、第四四八團)
第14憲兵大隊
【第15軍(駐綏遠省)】
第69師(【甲種師】第四四九團、第四五〇團、第四五一團、第四五二團)
第70師(【甲種師】第四五三團、第四五四團、第四五五團、第四五六團)
第15憲兵大隊
【第16軍(駐陝西省)】
第124師(【乙種師】第五九三團、第五九四團、第五九五團、第五九六團)
第125師(【甲種師】第五九七團、第五九八團、第五九九團、第六〇〇團)
第33師(【乙種師】第四〇一團、第四〇二團、第四〇三團、第四〇四團)
第34師(【乙種師】第四〇五團、第四〇六團、第四〇七團、第四〇八團)
第8騎兵旅(第二十二騎兵團、第二十三騎兵團、第二十四騎兵團)
第9騎兵旅(第二十五騎兵團、第二十六騎兵團、第二十七騎兵團)
第16憲兵大隊
【第17軍(駐陝西省)】
第17師(【甲種師】第九十七團、第九十八團、第九十九團、第一〇〇團)
第42師(【甲種師】第一〇一團、第一〇二團、第二四七團、第二四八團)
第58師(【甲種師】第二四九團、第二五〇團、第二五一團、第二五二團)
第17憲兵大隊
【駐熱河省部隊】
第10騎兵旅(第二十八騎兵團、第二十九騎兵團、第三十騎兵團)
第11騎兵旅(第三十一騎兵團、第三十二騎兵團、第三十三騎兵團)
第12騎兵旅(第三十四騎兵團、第三十五騎兵團、第三十六騎兵團)
第18憲兵大隊
【駐河北省部隊】
第4師(【甲種師】第十三團、第十四團、第十五團、第十六團)
第10師(【甲種師】第三十七團、第三十八團、第三十九團、第四十團)
第83師(【乙種師】第三二九團、第三三〇團、第三三一團、第三三二團)
【駐山東省部隊】
第20師(【乙種師】第七十七團、第七十八團、第七十九團、第八十團)
第21師(【甲種師】第八十一團、第八十二團、第八十三團、第八十四團)
第22師(【甲種師】第八十五團、第八十六團、第八十七團、第八十八團)
第120師(【乙種師】第五七七團、第五七八團、第五七九團、第五八〇團)
【駐寧夏省部隊】
新編第22師(【乙種師】新編第85團、第86團、新編騎兵第87團、騎兵第88團)
【駐青海省部隊】
新編第36師(【乙種師】新編第141團、第142團、新編騎兵第143團、騎兵第144團)
【駐新疆省部隊】
新編第7師(【乙種師】新編第25團、新編第26團、新編騎兵第27團、新編騎兵第28團)
新編第8師(【乙種師】新編第29團、新編第30團、新編騎兵第31團、新編騎兵第32團)
新編第9師(【乙種師】新編第33團、新編第34團、新編騎兵第35團、新編騎兵第36團)
【駐外蒙古部隊】
第2騎兵師(【乙種師】第41騎兵團、第42騎兵團、第43騎兵團、第44騎兵團)
第3騎兵師(【乙種師】第45騎兵團、第46騎兵團、第47騎兵團、第48騎兵團)
第139師(【乙種師】第六五三團、第六五四團、第六五五團、第六五六團)
【駐海南島部隊】
第138師(【乙種師】第六四九團、第六五〇團、第六五一團、第六五二團)
【駐濟州島部隊】
第123師(【甲種師/海軍陸戰師】第589團、第590團、第591團、第592團、獨立第16炮兵團)。
截止1934年底,張學良擁有的武裝力量包括:30個甲種步兵師、35個乙種步兵師、5個乙種步騎兵混成新編師、3個乙種騎兵師、12個騎兵旅、10個獨立重炮團、6個獨立炮兵團、共有73個師、3個騎兵旅、16個重炮/炮兵團、1個衛隊團、20個憲兵大隊;海軍1個甲種海軍陸戰師,空軍另有30個獨立防空營和1個獨立傘兵團。陸軍總兵力約150萬,海軍總兵力約6萬,空軍總兵力約3萬,陸海空軍總兵力約160萬,另有預備役部隊50萬,如果如果加上北華十六省一市境內的30萬警察,張學良目前擁有的武裝力量總兵力達到240萬。
張學良此時的主要職務(10個):
北方軍務委員會主席
北防軍陸空軍總司令
北防軍陸軍總司令
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全國陸軍副總司令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國民政府軍政部副部長
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