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節 建設新軍隊(1)

民生事業的建設規劃結束後,接下來自然就是軍隊的建設了。

實際上,東北軍就是北洋政府的最後繼承者,以奉軍為主體,並擁有著北洋軍隊的精華。東北軍雖然在名義上是國民革命軍的一部分,但仍然我行我素、獨立自主,是全國範圍內除南京中央軍外最大規模的軍閥割據武裝力量,甚至在海軍、空軍、軍工業等方麵都超過了南京中央軍,位居全國第一,發展速度也是南京中央軍比不上的。這都是張學良巨大的優勢(曆史上,蔣介石在剿滅地方軍閥和剿共時還跟張學良借過飛機。由此可見,東北軍的海空軍以及軍工業的規模和生產力、武器裝備的質量及數量之發達程度。)。

此時的東北陸軍共有20個步兵師、5個騎兵旅、10個獨立炮兵團,總兵力約為30萬(湯玉麟的那5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在實際兵員上都嚴重超額,湯部的超額兵力暫時不包括在內)。這個數字對於此時的東北來說,是非常合理的。軍事上,國際有個公認的“百一原則”,即百姓和軍人的比例最好保持在100比1,這樣百姓才養得起軍隊,軍隊的開支才在政府和百姓的承受範圍內。此時東北共有3100餘萬人口,而東北軍總數為30萬,這確實是非常合理的比例,雖然張學良還私自建立了名為“農業屯墾團”實為正規軍預備隊的那十萬餘部隊,但整體上還是不會對東北的民眾造成太大負擔的。反之如後世的北朝鮮,全國2400萬人口,而軍隊卻有110萬人,這使得軍隊的開支已經徹底讓民眾不堪重負,從而拖垮了全國的經濟。張學良當然不會幹那種窮兵黷武的蠢事。而在東北軍的部隊裏,有7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8個炮兵團駐守在遼寧省境內;有4個步兵師駐守在吉林省內;有4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2個炮兵團駐守在黑龍江省境內;有5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駐守在熱河省境內。除了湯玉麟和熱河省是特殊情況外,總體不難看出,張學良的軍事部署重點是防備南麵的日本關東軍,對北方的蘇聯僅僅是正常的防禦。因為張學良知道蘇聯暫時不是會無緣無故進攻東北,而日本人才是對東北造成最大威脅的罪魁禍首,不過,東北軍對蘇聯也是不得不防。黑龍江省和遼寧省之間的吉林省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東北的腹地和後方。

由於東北位於蘇日兩大強敵之間,國防處境十分堪憂,因此建設現代化的強大軍隊已是刻不容緩。張學良的規劃是:東北軍在以後的現代化建設中,首先是要一步步地將龐大的陸軍步兵部隊早日實現摩托化甚至機械化,駐遼寧的第101師至第107師為第一批優先進行摩托化和機械化改革升級,在裝備上追趕以日本和蘇聯為主要假想敵的列強軍隊;同時切合實際情況地大力發展技術性兵種,陸軍的發展方向是炮兵、裝甲兵、通訊兵、防化兵、雷達兵,這其中,炮兵和裝甲兵的發展是重中之重。根據相關的戰爭傷亡統計,戰爭中80%的士兵是死傷於火炮和飛機的轟炸攻擊,而這其中的80%又是死傷於火炮的轟擊,所以火炮在信息化戰爭時代到來之前是不折不扣的“戰爭之神”。此時東北的火炮製造工業是非常強大的,東北兵工廠的規模和生產能力在亞洲也是數一數二,甚至能夠製造口徑達到240mm的重型榴彈炮。這是因為張作霖非常青睞火炮在戰爭中的作用,因此在軍閥混戰期間,奉軍一直是在炮兵和騎兵上勝過其他軍閥部隊。張作霖非常重視和重用的奉係元老韓麟春是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的炮兵科學生,是著名的火炮專家,在韓麟春十多年的苦心經營下,東北的兵工廠善於製造火炮,並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係。此時韓麟春因為之前突然中風而無法繼續擔任軍職,因此張學良任命鄒作華和吳克仁分別擔任東北陸軍的炮兵正副總監,以負責東北軍的炮兵建設和東北的火炮製造工業,這兩人都是東北軍的少壯派將領,也都是傑出的火炮專家。眼下東北軍共建有10個炮兵團,張學良打算以後將其慢慢發展並升級為“重炮團”,甚至是“重炮旅”,畢竟炮兵是東北軍的傳統優勢,而炮兵在此時的戰爭裏會發揮出不可替代且巨大的作用,張學良自然是高度重視。至於號稱“陸戰之王”的坦克,張學良也十分青睞和重視,但無奈條件和資金有限,東北軍的裝甲部隊隻能延緩發展。目前東北軍擁有的坦克和裝甲車主要是當初張作霖向法國等國購買的雷諾FT17式步兵坦克,數量總共就兩三百,大概隻夠裝備一個加強裝甲團。張學良知道東北的軍工業目前想一下子就達到能自行研製和製造坦克肯定是不現實的,但以後的東北軍肯定要進入機械化時代,大量裝備坦克和裝甲車,因此雖然坦克不足,但裝甲兵還是要發展的,暫時隻能先用這些老式的坦克來訓練東北軍的坦克兵了,再慢慢向國外購買坦克並發展自己的坦克製造工業。

陸軍的傳統強勢兵種是騎兵,雖然騎兵會在熱兵器已經普及的現在和即將到來的機械化戰爭時代裏會漸漸落後,但在以後的戰爭中還是能發揮出一定作用的。所以張學良將以前奉軍的騎兵部隊整編為五個騎兵旅,每個騎兵旅約有5000兵力,所以東北軍在以後戰時還能出動兩萬多的騎兵部隊。當然,騎兵部隊也需要加強熱兵器。張學良命令東北軍騎兵總監何柱國抓緊時間實施改革,讓東北軍的騎兵除了配備馬刀和馬槍外,還要擁有配應的炮兵部隊。

至於空軍,這是一個繼續發展的軍種。空軍和海軍一樣在現代戰爭中作用巨大,但相對海軍而言,耗資較小且建設周期較短。在現代戰爭中,爭奪製空權不管是對於陸戰還是海戰,都得勝先機的關鍵所在。喪失製空權的部隊,無論地麵陸軍如何強大,在麵對敵軍狂轟濫炸時都會損失巨大。東北軍的空軍雖然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但比起國外列強則是望塵莫及了。目前東北軍的空軍部隊隻有以前張作霖統治時期遺留下來從國外進口的260多架舊式戰機,其中戰鬥機有150多架,主要是從法國和捷克兩國購買,飛行員也缺少,共編為五個航空隊。東北的兵工廠目前也沒有製造飛機的技術,飛機全為購買和列強贈送,或是從戰場上繳獲的。張學良的第一步是利用現行擁有的老式戰機再聘請外國教官訓練東北軍空軍飛行員,同時花錢向列強購買新式戰機以裝備部隊,同時全力發展東北自己的飛機製造工業。等東北軍的航空兵越來越強大,飛機越來越多,這五個航空隊再升級為航空聯隊。按照張學良高瞻遠矚得近乎瘋狂的設想,東北軍起碼要擁有5000架飛機才能滿足以後對日作戰且戰勝日本的需求。目標是遠大的,道路是遙遠的,眼下隻能慢慢來,畢竟這事也不能一蹴而就。東北軍的空軍在這同時也著手組建防空兵部隊。至於空軍的陸戰部隊空降兵,眼下純屬雞肋,既沒有資金也必要發展,張學良就此作罷。

東北的海軍頗具規模,但想要繼續發展,張學良是真的有心無力了,因為海軍不但是最燒錢的軍種,也是建設周期最長的軍種。英國二戰海軍名將安德魯·布朗·坎寧安曾說過“建造一艘戰艦隻需要三年,但要建設海軍的傳統則需要三百年”。任何一個海軍大國都是經曆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艱難建設而形成的。中國自從鄭和下西洋後,就再也不是海軍大國了,甲午海戰的慘敗更加使得中國的海軍夢再度折斷羽翼。說白了,中國想要重新成為海軍大國,必須要花費數十年時間來建設,同時還要參加一係列重大的海上大戰,從而才能磨礪出真正的海軍,形成中國海軍的精神、軍魂、榮譽。清末的北洋艦隊也隻是清廷花巨資買來的一堆艨艟巨艦的組合體,談不上是擁有自己傳統的海軍。張學良再怎麽“英明神武”,也絕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就締造出中國的海軍。建設海軍,需要天文數字般的巨額資金,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張學良不但沒辦法建設中國海軍的傳統,就連中國海軍的軍艦都沒辦法建造,因為建造軍艦的耗資極其巨大,不但需要建造造船廠和大型船塢,還需要機械設備,更加需要無數的船舶專家、軍艦設計專家、造船工人等專業技術人才,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戰期間,最大的戰列艦、排水量達7萬噸的“大和”號,造價等於12噸黃金的價錢,相當於日本當年全國五分之一的財政收入;排水量2.5萬噸的“企業”號中型航母的造價為2500萬美元,排水量6.4萬噸的“中途島”號重型航空母艦造價為9000萬美元,排水量五萬噸的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造價達到一億美元一艘,光是一架艦載機的造價就達到5萬至10萬美元。張學良要是腦子發昏,去建造航母或戰列艦,造不了一艘,整個東北就要破產了。張學良也知道,二戰期間的海上霸主是航空母艦,戰列艦已經被航母取代了,但他再怎麽“高瞻遠矚”,也沒辦法讓中國擁有強大的海軍。

海軍,此時和後來一直都是東北軍最大的軟肋。

張學良暫時隻能讓東北軍的海軍保持現狀,但命令海軍方麵以現有艦艇為基礎,培訓海軍作戰官兵。當然,東北軍的海軍還有兩個發展重點,那就是海軍陸戰隊和岸防部隊。東北擁有遼東半島,毗鄰渤海灣,海岸線並不短,防止敵軍在東北的海岸線上進行兩棲登陸是東北軍海軍的重要作戰職責。無奈的現實讓張學良暫時死了創建強大海軍的願望。東北的海軍由張作霖、楊宇霆、沈鴻烈所創建,由於東北不具備造艦能力,因此東北海軍的艦艇都是從國外購買來的,或者是吞並其他軍閥來的。實際上,此時的東北海軍就等於是北洋政府海軍。東北海軍黑龍江江防部隊擁有江亨號、江平號、江安號、江通號、利捷號、利綏號、利川號、利濟號共8艘炮艇;東北海軍渤海海防艦隊擁有20多艘艦艇,比較大型的是:用從日本購買的兩艘商船進行改裝而來的2500噸級的鎮海號和威海號(每艘都裝備著2門4.7英寸的主炮和4門3英寸口徑的副炮)、用從蘇俄購買的破冰船進行改裝而來的1000噸級的定海號、用從日本購買的舊魚雷艦進行改裝而來的3000噸級的飛鵬號,以及當初被奉係吞並的原屬於直係軍閥的海圻號巡洋艦(4300噸)、海琛號巡洋艦(3000噸)、肇和號巡洋艦(2600噸)。值得一提的是,海圻號巡洋艦是此時中國最大的巡洋艦,排水量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僅次於排水量7000噸的定遠艦鐵甲艦。甲午海戰失敗後,清政府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因此展開了第二次購買軍艦的活動。在這批軍艦裏,最大的就是海圻號以及它的姊妹艦海天號巡洋艦(海天號於1904年在江蘇沿海觸礁沉沒。海琛號不是海圻號的同級艦,而是德國給清政府建造的另一批巡洋艦)。海圻號巡洋艦的曆史十分光榮,清末的時候,它曾代表中國進行了首次環球航行,參加了英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典禮,還拜訪了美國,在得知墨西哥和古巴兩國境內發生排華運動後,海圻號還開到加勒比海內進行武力震懾,回國的時候,正好辛亥革命爆發,海圻號降下黃龍旗,升起五色旗。隨後,命運多舛的海圻號先後落入北洋政府、廣州國民黨政府、直係軍閥手裏,最後被張作霖引誘,投靠東北海軍,並成為東北海軍渤海艦隊的旗艦。

除了以上這些較為大型的軍艦之外,東北海軍還擁有永翔號、楚預號、同安號、華甲號、江泰號軍艦,海鶴號、海鷗號、澄海號、海蓬號、海燕號、海駿號炮艇,飛鷹號滑艇、飛鵠號滑艇、飛燕號汽艇等小型艦艇。東北海軍艦艇總噸位達3.22萬噸,占全國艦艇的76.7%,東北海軍官兵人數達3300人,占全國海軍的61%,可謂獨冠全國。

東北易幟的時候,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很多高層要求東北方麵交出所有主力軍艦,解散東北地方海軍,徹底讓東北海軍收歸中央。但蔣介石力排眾議,沒有要求張學良把東北海軍交給南京政府。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央海軍被閩係軍閥控製,其餘軍艦被粵係軍閥控製,蔣介石不願意南方地方軍閥的勢力太大,寧願中國海軍分裂。東北海軍由於實力弱小、條件局限,因此接下來的任務不並是海上作戰,而是配合陸軍進行岸防作戰,同時以此時的軍艦為基礎,成立東北講武堂海軍學校,培訓海軍人才,為以後擁有新軍艦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