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龍頭 東北(4) ????日本統治時期的東北是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工業發展最快的地區。()偽滿洲國的工業總產值在1936年為8.07億美元,1940年達到26.47億美元,已經形成包括冶金、礦業、飛機、機車汽車製造、造船、紡織、交通運輸、能源等多個部門在內的完整現代化工業體係,這個驚人的數字裏並不包括農業和第三產業。1945年,全國人均gdp為40美元,而當時的東北已經建立了種類齊全的工業體係和高度發達的農業,東北的gdp占全國67%(2013年,東北的gdp占全國8%),東北的人均gdp為315美元,而在三十年後的1975年,國都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此外,偽滿洲國政府除了基礎建設外還很重視藏富於民,因此當時的東北民營經濟非常發達。新國成立後,東北的工業體係幾乎都是在張氏父子和日本人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基礎上重建的,比如:沈陽飛機工廠(原基礎是1932年成立的滿洲飛行器製造株式會社,能夠月產高等教練機70架、發動機100台)、本溪鋼鐵公司(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本溪湖煤鐵有限公司)、撫順鋼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撫順炭礦製鐵工場)、大連鋼廠(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大華電器冶金公司)、沈陽軋鋼廠(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山鋼業所)、沈陽線材廠(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正岡製鋼所)、大連軋鋼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鳥羽實洋行)、撫順紅透山銅礦(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清原銅礦)、青城子鉛礦(前身是1908成立的滿洲礦山株式會社青城子礦業所)、葫蘆島市楊家杖子礦務局(前身是1899年成立的滿洲鉛鋅株式會社)、沈陽冶煉廠(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滿洲礦業開發株式會社)、撫順鋁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滿洲輕金屬製造株式會社撫順工場)、葫蘆島鋅廠(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滿洲礦山株式會社葫蘆島煉製所)、錦州鐵合金廠(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滿洲特殊鐵礦株式會社)、大連耐火材料廠(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日本大阪窯業株式會社大連工場)、沈陽重型機械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滿洲住友金屬株式會社奉天工廠)、大連重型機械廠(前身是1914年成立的大連鐵工場)、沈陽礦山機械廠(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大亨公司鐵工廠)、鞍山礦山機械廠(前身是1940成立的信昌製镔鐵工所)、撫順挖掘機廠(前身是1904成立的張氏企業)、沈陽水泵廠(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合資會社滿洲工作所)、本溪水泵廠(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福間鐵工廠)、沈陽潛水泵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興奉鐵工廠)、沈陽鼓風機廠(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日滿鋼材株式會社)、沈陽風動工具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滿洲金屬株式會社)、沈陽氣體壓縮機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富士電機株式會社)、大連冷凍機廠(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某公司)、沈陽高壓閥門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大陸機械工業株式會社)、大連瓦房店軸承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滿洲別亞林古軸承製造株式會社)、沈陽標準件廠(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大阪精機工業所)、沈陽第一機床廠(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滿洲三菱機器株式會社)、沈陽捷友誼廠(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滿洲工作機械株式會社)、沈陽第三機床廠(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前田鐵工所)、大連機床廠(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政紀鐵工廠)、沈陽鍛壓機床廠(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東洋金屬機工株式會社)、大連機車車輛廠(前身是1901年成立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沙河口工廠在滿分廠)、沈陽機車車輛廠(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株式會社滿洲鐵道車輛工場)、大連造船廠(前身是1898年成立的川崎造船關東州工廠在滿分廠)、大連漁輪廠(前身是1907年成立的西森造船所在滿分廠)、沈陽汽車工業公司(前身是1929年成立)、沈陽齒輪廠(前身是滿洲計器株式會社)、沈陽電纜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滿洲電線株式會社)、沈陽變壓器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株式會社滿洲日立製作所)、沈陽高壓開關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奉天製作所)、沈陽低壓開關廠(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滿洲通信機株式會社)、大連市化學工業公司(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滿洲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沈陽化工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潤滑油工場)、錦西化工總廠(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陸軍燃料廠第二製造所)、沈陽第四橡膠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滿洲藤倉工業株式會社)、沈陽第三橡膠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滿洲湊陽護膜株式會社)、遼寧輪胎廠(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大利膠皮工場)、沈陽橡膠機械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政記鐵工廠)、大連橡膠廠(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協勝膠皮工廠)、沈陽油漆廠(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偽滿國某公司)、大連染料廠(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大和染料株式會社)、撫順化工廠(前身是1908年成立的撫順化學工業所)、沈陽農藥廠(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日產化學株式會社)、大連油脂化工廠(前身是1913年成立的滿洲油脂株式會社大連油脂工廠)、皮窩子化工廠(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日本株式會社關東州分社皮窩子出張所)、國營華豐化工廠(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南滿火工品株式會社撫順製造所)、金州重型機器廠(前身是滿洲重機株式會社金州工廠)、錦西化工機械廠(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日本陸軍滿洲燃料廠機械工場)、金州紡織廠(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內外棉株式會社金州工廠)、瓦房店紡織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滿洲製係株式會社)、沈陽市第二毛紡廠(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滿蒙毛織株式會社)、丹東化學纖維工業公司(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東洋人纖株式會社安東工場)、丹東毛絹紡織廠(前身是1917年成立的滿洲紡織株式會社安東工廠)、沈陽經編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康德製棉株式會社)、沈陽紡織廠(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奉天紡紗廠)、沈陽第二絨織廠(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奉天純益繅絲公司)、大連紡織廠(前身是1923年成立的滿洲福紡織株式會社)、錦州紡織廠(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東棉紡織株式會社)、營口紡織廠(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營口紡織株式會社)、沈陽市色織染整廠(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滿洲住江織物株式會社)、熊嶽印染廠(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滿洲內外棉株式會社熊嶽工廠)、大連針織廠(前身是1942年成立的秋月美麗亞公司)、鐵嶺市色織總廠(前身是1920年成立的鐵嶺火力紡織廠)、沈陽第一毛紡廠(前身是1918成立的滿蒙毛織株式會社奉天工廠)、大連麻紡織廠(前身是1917年成立的滿洲製麻株式會社)、大連玻璃廠(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昌光硝子株式會社大連工場)、沈陽玻璃廠(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昌光硝子株式會社奉天工場)…可謂是多如牛毛、不勝枚舉。()()()()光是沈陽這一個城市,就有各種工廠4570多座。遼寧的撫順煤礦和阜新煤礦是此時世界上最大的超級露天煤礦,年產優質煤炭2500多萬噸,東北的鞍山鋼鐵工廠一年就能生產100多萬噸鋼鐵,而此時關內地區每年的鋼鐵產量總和才75萬噸。當時號稱國老工業基地的武漢、青島、天津、重慶、太原等地,如果同遼寧省部的東北重工業基地相比,隻能算得上是“手工業基地”。在1945年後,全國的輕工業有35%在上海,而全國的重工業卻有90%以上都在東北,光遼寧省的重工業就占全國近70%,其,鋼材生產、成品油生產、電力、機床、軍工業,遼寧省更是擁有80%的比例,遼寧省的煤炭生產占全國55%的份額。新國建立後的全國工業化建設基本都是以東北的工業為基礎而輻射發展向全國的。????解放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都非常重視東北,東北後來號稱是共和國的長子。戰爭初期,當全副美式武裝的國民黨軍隊進入東北後,無不咋舌,留下“將軍全國都走遍,發現工業聚東北”的驚歎;共軍的將領們走南闖北很多年,到了東北也是第一次見到“成片的高壓電網、密集的鐵路、遍地飛馳的火車,才知道什麽叫做工業”。遼寧省的大連是日本人在國建立的戰略工業基地,工業底子甚至超過日本本土的工業城市川崎和廣島,是國規模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工業基地。得到東北以及東北的工業,**才能有實力和國民黨一較高下。陳毅元帥曾在淮海戰役後說道“淮海戰役的勝利,靠的是老百姓的小推車和東北兵工廠出產的大炮彈”。偽滿洲國時期,東北的青壯年都接受過完整的日式軍事訓練,**元帥的第四野戰軍就是以投降的東北偽滿軍為主力而建立的。抗戰結束後,岡村寧次對何應欽聲稱“偽滿洲**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不低於關東軍”,偽滿洲國的國防部長邢士廉也暗示希望偽滿洲**能加入國民黨軍,當時的國民政府軍政部陳誠極度厭惡漢奸,拒絕收編偽滿軍。日本人訓練出的偽滿軍共16個旅,被共收編了14個。**進東北時隻帶了十萬人,大部分都是幹部和政治工作人員,正規部隊少之又少,最後卻發展成擁兵百萬的第四野戰軍,從東北一直打到了海南島,最後還成為抗美援朝誌願軍的主力,這都說明了偽滿軍的戰鬥力。無論是解放戰爭還是抗美援朝,東北一直都是後方的工業基地,如果沒有遼南地區那稠密的鐵路網,後方的物資是不可能運送到國內戰場前線和朝鮮戰場前線的。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當時的影視業和體育事業也是全國最發達的,東北曾經擁有亞洲最大的電影廠:株式會所滿洲映畫協會,第一個代表國人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劉長春也是東北大學體育係的學生。????1945年,日本投降了,接下來便是國共三年內戰。但在同時,一場巨大的災難降臨到了東北,那就是蘇聯紅軍對東北的瘋狂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