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節 擦槍險走火(3)
張學良看得不忍,他知道張作相是得知消息後急急地趕過來的,幫自己收拾這個爛攤子。看張作相忍住自尊而做出的這副點頭哈腰、低聲下氣的神色,張學良知道這是極其難為他了。張學良心頭一熱:“輔帥…”張作相對張學良道:“少帥,這件事就讓我來全權處理,可以嗎?”
張學良點點頭:“輔帥做事,我當然放心了。”他忍住對日本人的怒火和對張作相的內疚,轉身準備離去。張作相又叫住他:“少帥,把鐵嶺的軍隊撤走吧!”
張學良吃了一驚:“輔帥!”
張作相用不容置疑且帶著一絲請求的語氣對張學良道:“撤了吧!”
張學良在心裏輕輕歎息一聲:“我知道了。”他清楚,張作相知道自己不會低三下四去跟日本人屈膝妥協,他擔心自己意氣用事,真的挑起戰爭,因此他急急趕來,幫自己充當這個受辱受氣的角色,替自己善後。張學良默然無語地走出門,對在外麵等著的於學忠、王樹常、高維嶽等將領們吩咐道:“撤軍。”
於學忠驚訝道:“可是鐵嶺縣城內外有上千名日軍,並且還有一個聯隊的日軍正朝這裏移動,我們卻要撤軍?”
張學良無奈地道:“這是輔帥的吩咐,他正在幫我給那幫日本人受氣,我不能違背他的意思。這樣吧!你們兩個師的主力撤到四十公裏外,隨時待命,同時留下一個團,以維持秩序的名義繼續留在城內,防止日本人真的開戰。”
於學忠三人齊齊立正:“是!”
張學良在心裏歎息道:“輔帥啊輔帥,真是難為你了。”他此時隻有內疚不已。
這起“鐵嶺事件”從9月23日爆發後,直到9月30日才結束。這七天內,關東軍和東北軍在鐵嶺縣城附近集結了數萬軍隊進行對峙,雙方神經緊繃、劍拔弩張,關東軍駐紮在東北其他地區的部隊也積極開動,日本國內的部隊也有異動,東北軍則全麵進入一級戒備狀態,隨時準備開戰。整個東北黑雲壓城、山雨欲來,籠罩在空前的戰爭氣氛裏,社會上人心震動。國內各界以及國際上各國也都把驚奇和緊張的目光投向東北,南京方麵捏了一把冷汗。原本日本國內的主戰派和強硬派曾有人力主趁機對華開戰的,但軍人出身且對日本軍部大力支持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卻在9月29日猝然死去,使得日本軍政高層陷入混亂。新的首相浜口雄幸屬於文官派和主和派,因此嚴令日本軍部和關東軍不得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這才使得本來已經滑向戰爭邊緣的中日兩國在險象環生中終於和戰爭擦肩而過。
為了準備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張學良在9月25日命令吉林省駐軍抽調兩個師、黑龍江省駐軍抽調兩個師、熱河省抽調三個師增援位於戰爭前線的遼寧省。吉林省保安司令臧式毅和黑龍江省保安司令萬福麟都立刻執行了命令,但熱河省保安司令湯玉麟卻對張學良的命令置若罔聞、無動於衷,沒有調動一兵一卒增援遼寧。這讓張學良愈發對湯玉麟起了戒備心。
這件事最後還是由東北方麵的讓步而結束,但張學良表現出的強硬態度也或多或少對日本人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因此張作相最後把條件也壓得低了不少,東北方麵不公開道歉,雙方都撤軍,東北方麵給日方賠償十萬元,日軍在清樂茶園劇場以及鐵嶺縣城裏的破壞損失都由東北方麵承擔,“挑起事端”的盧振武由東北方麵撤職查辦,不交給日方處理。張學良最後親自探望和安撫了盧振武等鐵嶺縣公安大隊的警察們,並在幾個月後安排盧振武到遼陽縣擔任公安局的局長。
這件事也極大地驚動了兩國高層,畢竟東北軍和關東軍若爆發衝突,非常容易引發中國兩國的全麵戰爭。蔣介石致電張學良,詢問了這件事的經過,要求張學良“在以後類似的事件中保持克製,務必以大局為重”,南京政府外交部隨後在私下裏向日本駐華公館表示歉意。而日本方麵,表麵上一反常態沒有繼續借題發揮,但實際上在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事實上,關東軍內的激進派軍官在“鐵嶺事件”發生時極力主張趁機發動戰爭,進攻東北以吞並滿洲,關東軍總司令官畑英太郎也有此意。但此事被東京方麵獲悉,並立刻嚴令阻止關東軍采取進一步的動向,因為日本高層多半認為此時就發動戰爭還沒有任何準備,內部主戰派與主和派、文官集團和軍人集團、軍隊內部的統製派和皇道派之間也都爭執不休,因此製止了關東軍想要趁機展開戰爭的狂妄意圖。而原本極力推崇對華開戰和對外擴張的軍人首相田中義一正好在9月29日因為心肌梗塞而突然死去,導致日本高層的對外政策陷入混亂。實際上,在“皇姑屯事件”發生後,裕仁天皇曾訓斥了田中義一,認為這麽大的事情,他身為日本天皇居然在事先不知道,軍方竟然不聽從天皇的指揮,這顯然是對皇權的嚴重蔑視。裕仁天皇也對關東軍內的激進派擅自妄為的行為十分不滿。田中義一死去後,接替他首相職位的是法學家出身的文官浜口雄幸。浜口雄幸是一位溫和而清廉的文官,素來反對田中義一那套“對外擴張”的激進政策。他的上台,意味著日本高層裏的文官集團和主和派重新掌握了內閣。浜口雄幸成為新首相後,馬上宣布製定新的內外政策,進行裁軍並削減一個億的軍費,這對日本軍方來說是很重大的打擊,引起了軍方的極度不滿和刻骨仇恨。
另一方麵,日本軍隊內部也存在不同聲音和不同派係,主要是統製派和皇道派。統製派的主張是在軍部的控製下,盡量不使用武力,平穩地促進國家的強盛;皇道派則是激進派係,崇尚立刻對外開戰、對外擴張。關東軍的眾多激進分子都是皇道派成員。因此在要不要對中國或滿洲開戰的問題上,日本軍方內部也不是一條心。“皇姑屯事件”一直是統製派用來打壓皇道派的話柄,眼下的“鐵嶺事件”,更加成為統製派壓製皇道派的又一個機會。因此“鐵嶺事件”最後有驚無險地結束,和日本軍政高層內部錯綜複雜的爭鬥內訌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10月上旬,蔣桂戰爭在以蔣介石大獲全勝而結束後,蔣介石隨即把目光投向了原打算跟著桂係同時反叛自己的西北軍。西北軍之所以沒有跟桂軍同時出戰,一來是蔣介石采取了逐個擊破的手段,對桂係先發製人,二來是因為閻錫山暗中被蔣介石收買,把前往山西試圖和晉綏軍聯盟的馮玉祥給軟禁了,導致西北軍群龍無首、反應遲鈍。蔣介石取得對桂係的戰爭勝利後,立刻對西北軍秋後算賬。10月10日,宋哲元、孫良誠等二十七名西北軍將領聯名通電反抗蔣介石,中央軍和西北軍的戰爭隨之爆發。在這前後,汪精衛、俞作柏、張發奎、唐生智、石友三等人先後反叛蔣介石。在這1929年的秋冬時節,中國再次爆發大規模內戰。蔣桂戰爭、蔣馮戰爭、蔣張戰爭、蔣唐石戰爭…輪番爆發,各場戰事一個接一個,並且這個戰事裏套著那個戰事,那個戰事和這個戰事又聯合起來,簡直是遍地開花、此起彼伏,西南、西北等邊陲地區的地方軍閥也混戰不休,雲南的龍雲指揮滇軍進攻貴州,滇軍黔軍大打出手,黔軍統帥、貴州省主席周西成在混戰中死於流彈,毛光翔和王家烈隨後在貴州崛起,兩人爭奪貴州軍政大權。除了東北,中國絕大部分的地區盡皆卷入戰火。在猶如雨後春筍般的連環混戰中,中國和全世界迎來了新的19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