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第380場 最難的電影
1月18號,中影集團,董事們正舉行著一年一度的年底慶功宴會,《讓子彈飛》票房上的巨大成功讓整個集團上下都風光了一把。
雖然電影局領導下文批評了“李小樂第三版的幕後花絮,嚴重違規,有蓄意對電影局審核工作進行挑戰的嫌疑,建議中影集團進行嚴重處理。”但是說是這麽說,可在《讓子彈飛》票房接近七億的前提下,這一切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以史東名為首的幾位董事,在《子彈》開機之前抗議的李小樂浪費集團資源呢,在慶祝會上則都笑嗬嗬地大肆誇獎著第二製片廠取得的巨大成就:
“希望集團內的其他導演同誌們,也要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去開創新穎的題材,勇於進取,敢為人先……”
現場集團的上千名員工表演節目,抽獎的,場麵熱鬧非凡,不過大家似乎都沒有找到今天應該出現在這裏的主角,第二製片廠的廠長李小樂。
“韓總,李導演去哪裏?”“韓總,他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麽?要不要我們廠幫忙,我們廠人手多的是~”幾個製片廠的廠長都圍著韓三品問,韓三品卻隻是頻頻搖頭說著“我也不清楚。”
直到被韓曉理找了個借口從人群裏拉出來的後,韓三品才能稍微緩下來了一口氣,在一長長了吸了一口氣後,他試圖讓自己一直緊繃的腦神經放鬆一些。
“怎麽樣?影院的賬到了沒有?這次集團院線預估總體獲利在4億左右,院線那邊應該不至於拖款吧。”韓三品揉著太陽穴勉強睜開眼睛問韓曉理道。
“上個月的已經到了,有1。7億回款資金……算下來,李導演一個人的分紅就有將近1億5000萬了。”韓曉理很是羨慕地道。
“1億5000萬……就算扣除成本他利潤都有4000萬了,這小子現在自己的資產隻怕已經過億了吧……”韓三品笑著搖了搖頭,覺得這個數字太不可思議了,當初整個集團全年的預算都不過億,李小樂才拍了幾部作品,個人身價就頂得上幾年前中影一個集團的全年投入了……
“恩……這還隻是暫時的,估計這次《子彈》的國內的票房應該可以過7億,整體票房的利潤是2。57億人民幣,加上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東南亞的賣出的版稅已經到了9500萬,美國歐洲的版稅3200萬,音像製品大約1500萬,扣除集團的6500萬的宣傳費的成本,李廠長個人這次分紅算下來肯定是過2億了……”韓曉理補充解釋道。
“2億……難怪,那就難怪了。”韓三品若有所思抬頭望著天,旁邊兒童製片廠的魏廠長過來打招呼都沒注意到,窘怕的魏廠長隻好尷尬地沒敢過來。
“李廠長下一部是想要拍什麽?”韓曉理好奇地問,這也是今天年前慶功會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現在集團上下現在人人都覺得跟著李小樂肯定能有好日子,各個都想打探他下部作品的消息,期望去分一杯羹。
這次《讓子彈飛》讓大家都被李小樂徹底征服了,中影集團上下每個人都對於未來無比期待著,心裏都充滿了熱切的希望,這種局麵是韓三品,韓曉理這兩位新任的董事長總經理最期待的,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兩人才真正感覺到自己成為了中影集團真正的主人。
而這一切都是建立李小樂作品的基礎上的,他的下一部作品是什麽?能不能保持現在的水準呢?韓曉理心裏又是期待,又是有些擔心。
“《賽德克·巴萊》……”韓三品語氣複雜地道,像是想著什麽。
“什麽?賽什麽?”韓曉理顯然沒聽懂這個名字意思,這聽起來倒像是什麽歐洲小說的名字。
“你看過《辛德勒名單》,《勇敢的心》嗎?”韓三品突然轉頭過頭來苦笑地問他。
“當然看過。”
“這個《賽德克·巴萊》,內容就有點像是台灣版的《勇敢的心》,形式上像《辛德勒名單》。”韓三品眯著眼睛道。
韓曉理聽著愣了一下,也一下子沒反應,《辛德勒名單》加上《勇敢的心》都是紀實類的電影,非常難拍不說,而且完全跟商業不沾邊,這可不像是李小樂這個商業片大導演的風格。
“我們回去研究一下吧……”韓三品望著四周興高采烈的同事們,也隻能苦笑著搖搖頭。
明媚的陽光透過落地玻璃窗,照灑進了書房裏麵,李小樂蹲在一坐巨大的沙盤麵前,看著沙盤上一個個原住民部落建築的小模型,入神地望著眼前的那些溪水,高山的虛構場景,摸著下巴思索著鏡頭。
李此刻他穿著一身台灣原住民的布袍,頭頂幫著頭巾,臉上用黑色彩筆劃上了圖騰,腰部的彎刀閃閃發亮,赤著腳蹲在地上。
而旁邊一邊則有幾艘日本二戰時期的驅逐艦的模型,每個艦船模型上都有一個個塑膠小人,而李小樂不斷地把地上擺滿地各種模型與塑膠人放在沙盤上調整位置。
“需要九個場景……搭建建築物超過243個……主要演員78人……”李小樂微微皺著眉頭,仔細地計算這這部電影需要的一切事項。
說著重新趴到桌上,他拿起鉛筆在a4紙本子上畫記了幾下,那一步厚厚的圖紙並不是《賽德克·巴萊》分鏡頭劇本,而是這部電影的場景設計稿,上麵畫滿了各種建築物草圖,人物場景。
這次與以往的任何電影都不同,《賽德克·巴萊》這個劇本原本就是有曆史故事背景,漫畫家邱若龍用漫畫創作了第二稿,而後再加上魏德勝花了5年的時間完善的劇本,劇本本身已經在各個方麵非常出色了,李小樂並不用改動太多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難題在於,這部電影的製作……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華語電影史無前例的史詩巨著,在製作上麵的難度遠遠超乎以往任何一部華語電影……其中的技術上的難點之多,光是想想,就讓李小樂頭皮發麻。
按照派拉蒙公司對於電影製作難度的五星分級,國內大多數電影是根本上不了星級的,而《讓子彈飛》的拍攝難度在派拉蒙的專家評為2星難度,而唯一比他高內地一部內地電影是被評選為三星的《英雄》。
而《賽德克·巴萊》的難度卻是評為了四星……派拉蒙公司的電影製作人們對於這部片子的評價是:“特技太多,現景太多,演員數量龐大,動作危險,導演用了一種近乎偏執的方式表達了電影的本質渴望。”
真實,殘酷,四處都顯露著傳統文化的魂魄,都是《賽德克·巴萊》的格調,這三者是互相結合的,真實而美麗畫麵會令人神往,神往之下就會投入,然後觀眾會對於戰爭的殘酷產生劇烈的震撼,而在戰爭中兩個民族的魂魄的對決、會讓人全身顫抖;這一切都像一條鎖鏈,一環扣一環,但是從美麗畫麵開始,到民族魂魄的神話結束。影片成功與否,可以說是要從美麗的畫麵入手。
那麽美麗的畫麵應該如何構建呢?就在場景的搭建上麵,故事歸故事,單說故事中情節,一定不能離開那些30年代的場景,這是不能夠避開的,雖然很花功夫,成本巨大,但是電影的魅力就在這裏,給人的震撼就在這裏,把過去的事情真實的展現在世麵前。
而且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加以藝術化的處理,讓大家能夠從畫麵中得到享受。
李小樂在沙盤上擺出了所有的道具之後,自己也覺得相當震撼,他沒想到這部電影的難度如此之高,幾天之前他甚至為此差點放棄過。
當初他在看到《賽德克·巴萊》的時候,並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隻是單純想在技術上完善自己,他以前拍過4部電影,一部電視劇,或多或少都是討好觀眾的喜劇情節,而這是他初次挑戰正劇,他初次有種無法把握故事的失控感覺。
突然有種麵對巨大題材,李小樂恍然感到自己作為導演的渺小感,就像是90年代如日中天的斯皮爾伯格當初拿到《辛德勒名單》時候的感覺,這位大導演也突然陷入了一種無力感中,但是斯皮爾伯格找到了馬丁·斯科西斯,羅曼·波蘭斯基這兩位大師,希望他們來幫忙。
而李小樂也依樣畫葫蘆,聯絡了張一謀,想在這位大導演那裏得到一些關於這種類型題材的幫助,可他得到的答案與馬丁·斯科西斯,羅曼·波蘭斯回覆斯皮爾伯格的答案如出一轍,張一謀告訴他:
“這個題材太沉重了,而且非常敏感,對於導演來說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如果你去拍,你很難獲得普通觀眾的理解,觀眾要的不是真實而殘酷的故事,而是需要一個美好簡單的故事……”
然後李小樂又打電話給了馮曉剛,馮曉剛則告訴他的是:“這種電影,要等到中國電影市場成熟後,觀眾們的理解能力成熟之後,你再去拍比較合適,我看這個過程起碼還需要10年。”
1月18號,中影集團,董事們正舉行著一年一度的年底慶功宴會,《讓子彈飛》票房上的巨大成功讓整個集團上下都風光了一把。
雖然電影局領導下文批評了“李小樂第三版的幕後花絮,嚴重違規,有蓄意對電影局審核工作進行挑戰的嫌疑,建議中影集團進行嚴重處理。”但是說是這麽說,可在《讓子彈飛》票房接近七億的前提下,這一切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以史東名為首的幾位董事,在《子彈》開機之前抗議的李小樂浪費集團資源呢,在慶祝會上則都笑嗬嗬地大肆誇獎著第二製片廠取得的巨大成就:
“希望集團內的其他導演同誌們,也要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去開創新穎的題材,勇於進取,敢為人先……”
現場集團的上千名員工表演節目,抽獎的,場麵熱鬧非凡,不過大家似乎都沒有找到今天應該出現在這裏的主角,第二製片廠的廠長李小樂。
“韓總,李導演去哪裏?”“韓總,他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麽?要不要我們廠幫忙,我們廠人手多的是~”幾個製片廠的廠長都圍著韓三品問,韓三品卻隻是頻頻搖頭說著“我也不清楚。”
直到被韓曉理找了個借口從人群裏拉出來的後,韓三品才能稍微緩下來了一口氣,在一長長了吸了一口氣後,他試圖讓自己一直緊繃的腦神經放鬆一些。
“怎麽樣?影院的賬到了沒有?這次集團院線預估總體獲利在4億左右,院線那邊應該不至於拖款吧。”韓三品揉著太陽穴勉強睜開眼睛問韓曉理道。
“上個月的已經到了,有1。7億回款資金……算下來,李導演一個人的分紅就有將近1億5000萬了。”韓曉理很是羨慕地道。
“1億5000萬……就算扣除成本他利潤都有4000萬了,這小子現在自己的資產隻怕已經過億了吧……”韓三品笑著搖了搖頭,覺得這個數字太不可思議了,當初整個集團全年的預算都不過億,李小樂才拍了幾部作品,個人身價就頂得上幾年前中影一個集團的全年投入了……
“恩……這還隻是暫時的,估計這次《子彈》的國內的票房應該可以過7億,整體票房的利潤是2。57億人民幣,加上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東南亞的賣出的版稅已經到了9500萬,美國歐洲的版稅3200萬,音像製品大約1500萬,扣除集團的6500萬的宣傳費的成本,李廠長個人這次分紅算下來肯定是過2億了……”韓曉理補充解釋道。
“2億……難怪,那就難怪了。”韓三品若有所思抬頭望著天,旁邊兒童製片廠的魏廠長過來打招呼都沒注意到,窘怕的魏廠長隻好尷尬地沒敢過來。
“李廠長下一部是想要拍什麽?”韓曉理好奇地問,這也是今天年前慶功會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現在集團上下現在人人都覺得跟著李小樂肯定能有好日子,各個都想打探他下部作品的消息,期望去分一杯羹。
這次《讓子彈飛》讓大家都被李小樂徹底征服了,中影集團上下每個人都對於未來無比期待著,心裏都充滿了熱切的希望,這種局麵是韓三品,韓曉理這兩位新任的董事長總經理最期待的,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兩人才真正感覺到自己成為了中影集團真正的主人。
而這一切都是建立李小樂作品的基礎上的,他的下一部作品是什麽?能不能保持現在的水準呢?韓曉理心裏又是期待,又是有些擔心。
“《賽德克·巴萊》……”韓三品語氣複雜地道,像是想著什麽。
“什麽?賽什麽?”韓曉理顯然沒聽懂這個名字意思,這聽起來倒像是什麽歐洲小說的名字。
“你看過《辛德勒名單》,《勇敢的心》嗎?”韓三品突然轉頭過頭來苦笑地問他。
“當然看過。”
“這個《賽德克·巴萊》,內容就有點像是台灣版的《勇敢的心》,形式上像《辛德勒名單》。”韓三品眯著眼睛道。
韓曉理聽著愣了一下,也一下子沒反應,《辛德勒名單》加上《勇敢的心》都是紀實類的電影,非常難拍不說,而且完全跟商業不沾邊,這可不像是李小樂這個商業片大導演的風格。
“我們回去研究一下吧……”韓三品望著四周興高采烈的同事們,也隻能苦笑著搖搖頭。
明媚的陽光透過落地玻璃窗,照灑進了書房裏麵,李小樂蹲在一坐巨大的沙盤麵前,看著沙盤上一個個原住民部落建築的小模型,入神地望著眼前的那些溪水,高山的虛構場景,摸著下巴思索著鏡頭。
李此刻他穿著一身台灣原住民的布袍,頭頂幫著頭巾,臉上用黑色彩筆劃上了圖騰,腰部的彎刀閃閃發亮,赤著腳蹲在地上。
而旁邊一邊則有幾艘日本二戰時期的驅逐艦的模型,每個艦船模型上都有一個個塑膠小人,而李小樂不斷地把地上擺滿地各種模型與塑膠人放在沙盤上調整位置。
“需要九個場景……搭建建築物超過243個……主要演員78人……”李小樂微微皺著眉頭,仔細地計算這這部電影需要的一切事項。
說著重新趴到桌上,他拿起鉛筆在a4紙本子上畫記了幾下,那一步厚厚的圖紙並不是《賽德克·巴萊》分鏡頭劇本,而是這部電影的場景設計稿,上麵畫滿了各種建築物草圖,人物場景。
這次與以往的任何電影都不同,《賽德克·巴萊》這個劇本原本就是有曆史故事背景,漫畫家邱若龍用漫畫創作了第二稿,而後再加上魏德勝花了5年的時間完善的劇本,劇本本身已經在各個方麵非常出色了,李小樂並不用改動太多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難題在於,這部電影的製作……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華語電影史無前例的史詩巨著,在製作上麵的難度遠遠超乎以往任何一部華語電影……其中的技術上的難點之多,光是想想,就讓李小樂頭皮發麻。
按照派拉蒙公司對於電影製作難度的五星分級,國內大多數電影是根本上不了星級的,而《讓子彈飛》的拍攝難度在派拉蒙的專家評為2星難度,而唯一比他高內地一部內地電影是被評選為三星的《英雄》。
而《賽德克·巴萊》的難度卻是評為了四星……派拉蒙公司的電影製作人們對於這部片子的評價是:“特技太多,現景太多,演員數量龐大,動作危險,導演用了一種近乎偏執的方式表達了電影的本質渴望。”
真實,殘酷,四處都顯露著傳統文化的魂魄,都是《賽德克·巴萊》的格調,這三者是互相結合的,真實而美麗畫麵會令人神往,神往之下就會投入,然後觀眾會對於戰爭的殘酷產生劇烈的震撼,而在戰爭中兩個民族的魂魄的對決、會讓人全身顫抖;這一切都像一條鎖鏈,一環扣一環,但是從美麗畫麵開始,到民族魂魄的神話結束。影片成功與否,可以說是要從美麗的畫麵入手。
那麽美麗的畫麵應該如何構建呢?就在場景的搭建上麵,故事歸故事,單說故事中情節,一定不能離開那些30年代的場景,這是不能夠避開的,雖然很花功夫,成本巨大,但是電影的魅力就在這裏,給人的震撼就在這裏,把過去的事情真實的展現在世麵前。
而且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加以藝術化的處理,讓大家能夠從畫麵中得到享受。
李小樂在沙盤上擺出了所有的道具之後,自己也覺得相當震撼,他沒想到這部電影的難度如此之高,幾天之前他甚至為此差點放棄過。
當初他在看到《賽德克·巴萊》的時候,並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隻是單純想在技術上完善自己,他以前拍過4部電影,一部電視劇,或多或少都是討好觀眾的喜劇情節,而這是他初次挑戰正劇,他初次有種無法把握故事的失控感覺。
突然有種麵對巨大題材,李小樂恍然感到自己作為導演的渺小感,就像是90年代如日中天的斯皮爾伯格當初拿到《辛德勒名單》時候的感覺,這位大導演也突然陷入了一種無力感中,但是斯皮爾伯格找到了馬丁·斯科西斯,羅曼·波蘭斯基這兩位大師,希望他們來幫忙。
而李小樂也依樣畫葫蘆,聯絡了張一謀,想在這位大導演那裏得到一些關於這種類型題材的幫助,可他得到的答案與馬丁·斯科西斯,羅曼·波蘭斯回覆斯皮爾伯格的答案如出一轍,張一謀告訴他:
“這個題材太沉重了,而且非常敏感,對於導演來說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如果你去拍,你很難獲得普通觀眾的理解,觀眾要的不是真實而殘酷的故事,而是需要一個美好簡單的故事……”
然後李小樂又打電話給了馮曉剛,馮曉剛則告訴他的是:“這種電影,要等到中國電影市場成熟後,觀眾們的理解能力成熟之後,你再去拍比較合適,我看這個過程起碼還需要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