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傳到了京師的消息

遼鎮鐵嶺衛失陷的戰報到了朝廷之後,朝廷上下震動的倭寇甚至是所謂的漳州城的失陷,在皇帝和內閣大臣的眼中不過小問題,之所以沒有解決,不過是朝廷沒有認真對付。

但是鐵嶺失陷,敵軍突入邊牆,這可就是震動天下的大事了,北麵來的敵人進入防禦工事之內,總是讓人想起從前的突厥,蒙元還有女真。

薊遼總督許論迅速的趕往遼鎮,遼鎮總兵李孤峰關於請薊鎮兵協防廣寧的奏折也是照準,同時京營提督同知鄧化開始召集整備城內的十二團營的人馬,同時傳旨威武大營提督周林把在北三省的威武大營兵調集起來北上。

北三省的白蓮教之亂已經是被鎮壓了下去,剩下的也就是在鄉野之間有些小的騷亂,地方上的衛軍也是可以鎮壓了。兵部連下文書,讓威武大營在通州聚集,從速的北上,布置在薊縣一帶。

薊鎮,宣化,還有保定的兵馬都是調動了起來,在州布防,嘉靖皇帝此時心裏麵還多少有些慶幸,自己編練了六萬的威武大營兵馬,要不然麵對北麵過來的亂民還不知道拿那支軍隊去迎戰。

從皇帝到重臣,還沒有人覺得遼鎮的兵馬會失敗,遼鎮總兵李孤峰其實在傳遞公文上麵頗有技巧,傳遞到京師的鐵嶺失陷的消息,隻是說明這是小失敗,隻要是遼鎮大軍行動就可以馬到成功。

實際上,遼鎮傳信的加急快馬早就是做好了準備,一封封的戰報在開戰之後就是流水的送到京師,自有幕府的文人拿著生花妙筆,寫地花團錦簇的文章。說是遼鎮大軍北行,一個個勝利手到擒來。

這些子虛烏有的和華州軍地遭遇戰,都是以遼鎮軍大勝為結果。反正這都是小勝利,隻要是最後勝利,那就是萬事大吉。

遼鎮從來不缺馬隊,這加急的快馬傳遞效率極高,看在皇帝和大臣的眼中,都是高興無比,心想這勝利豈不是唾手可得了,甚至還有大臣上奏折說,既然關外的情況如此的良好。那麽京營,威武大營。薊鎮和宣化,保定的兵馬,還是不要調動,這樣耗費糧草銀錢。實在是不值得。

然後在範河所的戰鬥結束後,這個捷報的傳遞嘎然而止,遼鎮和京城的距離很遠,突然斷了幾天,朝廷還不覺得有什麽不對地地方,但是十天之後。還是什麽消息也沒有。都有人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嘉靖皇帝一邊是在朝堂上屢次的提及遼鎮地勝利。不管他自己相信還是不信,總要在天下臣民之中做出有信心的樣子。但是下麵的兵馬卻是加快了調動,監軍的太監和兵部地使者都是被派了下去,所做的事情就是一個,催促。

皇帝的心裏麵還是有些僥幸的,覺得關外的暴民不過是一些心有怨氣的農民,最多有外族地參與,這樣草台班子一樣地兵馬,根本不是遼鎮大軍地對手,也許戰勝的消息還沒有來,是傳遞地路上出了什麽問題。

在朝廷中樞,所謂的華州和關外流民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在這個時候,皇帝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命令陝西三邊,山西還有薊鎮宣化,都要做好防備草原上敵人入侵的準備,不要被人鑽了空子。

同時,錦衣衛的偵騎快馬開始朝著關外急趕,既然消息傳遞不過來,那還是早些自己去調查才好,這時候,嘉靖皇帝心裏麵又是在痛罵那些東黨的文臣,錦衣衛偌大的情報機構,皇帝的耳目,被他們搞成了現在這幅樣子,要想知道什麽地方的消息,隻能是依靠地方上自己報告。

想要了解還要現從京師派人去問,極為的不方便,京師的探子得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遼鎮大軍覆滅,僅餘主將和手下逃到了沈陽城中,第二個消息幾乎是前後腳到達的京師,說是遼鎮總兵李孤峰獻城出降。

遼陽和沈陽被占領,等於是遼鎮全境陷落了,現在要確定的就是廣寧是否還在明軍的手中,如果這個也失陷的話,就要考慮京師的防衛了,廣寧扼守遼鎮入關的道路,是最後的一道門戶,實際上所謂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在軍事地位上遠沒有廣寧高,廣寧失守,山海關根本無法守住。

也就說敵軍可以從關外一路直下京師,在嘉靖二十二年的十一月,廣寧城駐守的參將的文書到達了京師,這個文書算是最近難得的好消息了,廣寧

明的手中。

接著,那些自願離開華州控製遼鎮的居民到達了廣寧,在這裏,廣寧的守將安排了書記和衙役,把他們對華州的所見所聞統統的調查出來,抄錄成冊,也是快馬的送往京師,所謂的華州,對於整個大明來說,實在是太陌生了。

直到這些文書到達京師,一直是以為遼鎮的神秘軍隊不過是關外流民嘉靖皇帝和大臣們,才知道這是華州的軍隊。

在嘉靖皇帝的概念中,所謂的華州僅僅是占據朝鮮的海盜勢力,卻沒有想到被他判斷成流民暴亂的勢力,也是華州,關外和朝鮮分開來說,兩股勢力,並不是太有威脅的感覺,但是兩地連接在一起。

如果看地圖的話,突然在大明的外麵出現了一個相當於四省大小的勢力,關外,遼鎮,朝鮮連成一片,也是偌大的一塊勢力,而且更加讓人驚慌的是,這個勢力並不是遊牧的蠻族,還是農耕的文明。

遊牧的蠻族戰鬥力也許強勁,來去如風,但是畢竟沒有根基,裝備落後,跟蒙元的騎兵作戰了快要兩百年的明軍並不怯場,而且也有豐富的經驗,基本上,明軍麵對蒙元騎兵的侵擾,本質上是當作麵對馬匪和流寇,大明以國家的力量來麵對馬匪和流寇,不管是在力量上還是在心理上自然有許多優勢。

可是出現在明軍麵前的是一個看起來很完整很正式的類似於國家的勢力,這個國家也是農耕為主,這就說明,華州軍有自己穩固的根據地,有比遊牧民族更大的動員能力和後勤支援的能力。

那些從遼鎮回到大明的人,不管是如何誣蔑華州的政策,對於華州的民政和軍隊的正規程度都是不能否認的,了解的情況越多,原來還是懵懂的大明朝廷就越來越吃驚,原來就在身邊有這樣的勢力,而且一直是窺伺著大明,這個消息小範圍的傳開之後,不管是皇帝還是下麵的大臣們都感覺到背後涼颼颼的。

可笑自己這些人還在大明爭權奪利,卻沒有想到不遠處有虎狼窺伺多時,此時突然發力,已經是從大明身上咬下一塊肉來了。

在十二月的時候,盡管遼鎮大敗的消息,官方並沒有宣布,但是市井之中已經是傳的沸沸揚揚,人人都在談論華州如何,朝廷並沒有去追查什麽消息泄露,在京師,市井的消息一向是比朝廷要快許多。

所謂的保密措施,一向好像是篩子一樣,朝廷之中有什麽消息,馬上就會傳遍各處,大家也都是懶得管了。

但是這次的消息流傳卻和那些從遼鎮回到關內的人說的並不一樣,而是很係統的對於華州的方方麵麵,什麽朝鮮全境此時都是華州土地,而且華州軍隊北征萬裏,彰顯我華夏漢人威風,還建立了定北城。

這些消息聽起來好像是傳奇評話一樣,而且又是漢人在各處耀武揚威的故事,天子腳下的百姓每日閑著無聊,最喜歡的就是這些故事,這些年,明朝雖然在外麵從來沒有吃過什麽虧,可如此煊赫的成績卻也是少見,雖然這華州好似敵國,並不清楚他們的底細,但是這等事情聽起來,自己也跟著熱血沸騰,心裏麵莫名的都是多了不少的好感。

至於那些商人地主,看到的卻是另外的東西,原來的各種消息都是說華州是那些流民作亂,流民作亂對於這些殷實之家,商人地主的損害最大,人人對華州心生警惕,但是京師之中的傳言一起,說是華州之中,大商人,大農莊主都是受到這樣那樣的優惠,而且在政治上都各有地位,可以當官參政。

並且稅賦合理,從不無緣無故的增加稅賦,克扣盤剝,這些的說法,讓這些年發了些財,但是又被稅監稅吏壓榨很慘的,聽到域外居然有這樣的政權機構,心裏麵多少都是有些想法,心馳神往的程度是到不了,不過也都是暗自想,若是華州在這裏,我是不是能多賺些。

當錦衣衛和東廠發現這些消息不大對頭的時候,已經是追查不到源頭了,大家都以為是那些從被占領區回來的“忠心臣民”說的,不過算算消息傳出來的時間,卻比那些人要早了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