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7章 後起之秀
大聖穿陽指!
無耳石猴算是跟源天杠上了,源哥用七星劍罡陣法他用金箍棒,源哥用電網他用大聖勾魂爪。如今源天改良出了彈指電弧,他就把大聖穿陽指給用出來了。
還真被說多虧了有源天刺激他,不然無耳石猴無法這麽快就把大聖拳法裏的招數給用出來。這些深藏在血脈之中的招數,就得通過實戰的鍛煉才能夠發揮出來。
“唰!”
該換無耳石猴耍帥了,他出指的方式還挺奇怪。一般都是先用食指或者中指攻擊,可無耳石猴出的是右手大拇指。粗粗的大拇指往前一戳,一道黑光就射了出去。
這一道黑光可是了不得,直接穿透了不知道多少隻混沌生物然後射向了遠方。要單論穿透力的話,恐怕是無耳石猴至今為止最強的一招了。雖然殺傷麵積隻有指頭那麽粗的一個點,但是以點破麵正好可以用來打開對方的防禦。
哎呀,好厲害啊!源天放出一道道電弧正爽著那,猛然看到無耳石猴射出的那一道黑光。怪不得都說六耳獼猴厲害那,他留下來的功法威力夠大的啊。
而且還不光是威力大,在對戰中都很實用。比如大聖晁日拳,就屬於打擊力很強的一招。而大聖勾魂爪,則屬於是群體撕裂的方$ 式。比較犀利,特別適合對付軟體的動物。
無耳石猴新用出來的這招大聖穿陽指,雖然目的是為了殺死更多的混沌生物。其實源天已經給他分析好了,此招用來破防那是再好不過了。特別是遇到那種渾身硬甲刀槍不入,體型又非常巨大的怪獸之時,這一招大聖穿陽指直取對方眼睛或者耳孔,效果肯定是一級棒啊。
在同樣修為的情況下,由於學會了幾招六耳獼猴的功法,無耳石猴的實戰能力可以說大幅度提升。怪不得人人都追求好的功法啊,效果還真不是一般好啊。
“還在提升啊?”
就連仙笛都看的有些麻木了,無耳石猴在天榜上的實力排名一直在往上竄。起初大家覺得是他在混沌之地找到了什麽寶貝,比如靈丹妙藥之類的東西,服用了以後修為上有所突破。
後來他的排名繼續往上竄,大家就想是不是得到了什麽好功法並且學會了,所以導致他的實力又上升了。因為神器之類的東西是不被天榜計算在實力範圍內的,所以應該是跟丹藥或者功法有關係。
可在停頓了一段時間之後,無耳石猴在天榜上的實力排名還往上竄,大家也些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了。他們隻想到無耳石猴可能學會了什麽厲害的功法,不曾想到他是一招一招在領悟,每領悟一招實力都會有所增進。
無耳石猴在天榜的排名已經超過天元仙皇了,難道他的修為已經達到了妖皇九層不成?
天元仙皇畢竟算是仙笛的師傅,所以他很關心這位師傅的情況。之前天元仙皇閉關的時候,修為猛的突破到了仙皇八層,天榜排名也是竄上去一大截。
可這會兒無耳石猴時不時的竄兩下,幾次以後排名竟然已經超過了天元仙皇。如今緊挨在無耳石猴前麵的,並不是黃裳大人,而是那位帶著蓑笠的老者。他有一個很有意的名字,叫做漁夫!
也不知道這是一個綽號還是真名,但天榜上確實是這麽顯示的。此人長年累月戴著蓑笠遮住整個頭部,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廬山真麵目。剛開始大家還會覺得此人比較奇怪不好相處,可交往的時間長了就覺得人還不錯。
作為黃裳大人的得力助手,大部分跟天界修士聯係的事情都是漁夫來做,因此來幫忙的眾人大多數跟他比較熟悉。大家看到無耳石猴的排名竟然緊挨著漁夫了,都不由自主的看向了他。
“天河後浪推前浪,以後是年輕的天下了。”
漁夫歎了一口氣望向遠方,那邊正是天河所在的方向。黃裳召集眾人相聚的這個位置,本來就離著天河的岸邊不遠。當然不是妖界靠著天河的那個岸邊,也不是炎帝勢力範圍靠著天河的那個岸邊,更是天河的更上遊地區。
“快看天榜!”
漁夫這話才剛剛說完,天榜上的排名就又產生了變化。之前突然猛竄然後好長時間沒動靜了的天元仙皇,排名突然又猛的竄了起來。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超過了無耳石猴,然後超過了漁夫竟然排到了天榜第二的位置。
呃!這個世界真瘋狂,由於天界大劫的時候把一些天才的潛能徹底的激發了出來。天元仙皇來到天界的時間,當然是比源天和無耳石猴他們久多了。可是跟在座的眾位天界仙皇、妖皇相比,他也算是比較年輕的一位了。
能到仙皇、妖皇這種境界的修士,幾千歲那就是年齡很小的成員了。至於像源天、小火和小龍他們那種情況,用變態都已經無法形容了。倒是無耳石猴雖然是跟著源天一起成長的,其實他的年齡並不算太小。隻不過在遇到源哥之前,無耳石猴把很多大好的時光都用在了那個破石林裏,到處吃個破石頭沒怎麽得到成長。
太厲害了!仙笛是徹底的被震驚了,無耳石猴和天元仙皇都是他熟悉的人。這一個個的實力猛漲,按照此種節奏下去,不用等到寂滅獸來襲這兩人的實力就得超過黃裳大人啊。
不光是仙笛想到了這個問題,在座的眾位仙皇、妖皇包括那三位修羅界魔修同樣想到了這個問題。三位魔修來到天界之後,實力排名自然也就出現在了天榜之上。
他們看看自己的排名,再看看無耳石猴和天元仙皇的情況,深深的感覺到天界是個人才輩出的寶地啊。
當大家不約而同看向黃裳大人的時候,他的老臉也不盡有些尷尬啊。作為天界第一高手已經不知道多長的歲月,在天界大劫即將來臨之際被幾個年輕人迎頭趕上,真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應該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