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三章 箕輪城下的劍聖
永祿八年,五月。
天下群雄正蓄勢待起。
在越後上杉謙信正力戰著武田家包圍網;
三河的德川家康暗中圖謀著駿河之地;
相模雄獅北條氏康猶如冷靜的棋手,側目旁觀關東變局,等待時機;
甲斐武田信玄躊躇滿誌,誓要將旗幟插到京都之上;
尾張織田信長如鷹的目光,正緊鎖著稻葉山城;
京畿卻發生了一件風雲變色的大事。
素來有劍豪將軍之稱,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在二條禦所遭到三好三人眾,鬆永久秀軍勢襲擊,最後身亡。
足利義輝最期之時,二條禦所之內麵對三好軍的重重圍困,足利義輝將辭世詩題在妻子的衣袖上,上書:五月細雨露還戾,且寄吾名杜鵑翼。翩然上雲霄。
麵對蜂湧而入的敵方士兵,足利義輝將所收藏的名刀全部拔出來插來地上,等敵兵衝到近前,便抽出一把刀迎戰。
足利義輝的劍術得自上泉信綱與塚原卜傳真傳,並習得香取神道流秘技一之太刀,與敵軍交戰之時,力戰一個多時辰。
足利義輝宛若劍神,劍鈍了馬上換一把新的,威風赫赫勇不可擋,殺人無數,而自己卻絲毫無傷。
最後‘天下至惡’鬆永久秀眼見足利義輝如此神勇,下令用鐵炮射擊將義輝打傷,又命人推倒門板壓在他身,堂堂幕府將軍,竟被幾個足輕用長槍隔著門板將他亂槍刺死。
足利義輝一死,自應仁之亂以來,中央幕府僅剩無幾的權威徹底淪喪。
按照亂世之說法,已到了幕府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的地步。
這時無論京畿,還是天下皆將視線放之在近畿,關東,看看繼今川義元之後,有哪一位豪傑能脫穎而出,率軍上洛匡扶天下。
永祿八年八月,剛剛平複了嫡位繼承人義信謀反事件的武田家先聲奪人。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調集甲信大軍翻越雉尾峠,將風林火山的旗幟豎在西上野的土地上。
武田軍主力會合西上野總大將武田勝賴的軍勢,兵力達到兩萬之眾
隨即武田信玄命武田勝賴五千諏訪眾,上野眾為先導,先攻取箕輪城副城鷹留城。
鷹留城與箕輪城皆建在榛名山上,同用一個外郭,是一座險峻的堅城。
武田勝賴軍勢第一陣,第二陣,分別是由西上野大將小幡憲重、以及四名臣之一的內藤昌豐兩千軍勢抵達鷹留城城下。
鷹留城城主是長野業通,一同守城的還有在岩拒城下曾與李曉一戰的長野業固,守城軍隻有五百人。
麵對城外大軍壓境的武田軍,長野業通,長野業固報以玉碎之心,率領五百人馬衝擊武田軍軍陣。
武田軍之精銳小幡赤備措手不及,被擊退數百米,不少武士避讓不及,掉落鳥川激流中溺斃。
之後內藤昌豐,武田勝賴率軍趕到,將長野軍團團包圍,鷹留城亦隨之失陷。
長野業通,長野業固等長野家大將皆力戰身死。
鷹留城一失,箕輪城則形勢更加孤立。
九月,武田勝賴會合了山縣昌景的赤備軍後,向箕輪城發動攻勢。
當鷹留城被攻陷後,長野家家主長野業盛,聞之上杉謙信的越後援軍抵達廄橋城,卻苦於利根川河水暴漲,而不得不阻礙於西岸後,仰天長歎之一聲。
年僅十九歲的長野家家主長野業盛抱決死之念,率隊殺出,直突若田原的武田軍本陣,一人連挑數騎,無人可擋,之後仰天大笑方才歸城而去。
次日,武田信玄主力開抵箕輪城城下,兩萬武田軍將箕輪城重重包圍,武田菱的旗指物遮天蔽地。
之後武田軍分作數路向箕輪城發動總攻。
長野家上下皆知存亡在此一刻,所以奮勇抵抗,城中裝備大量的鐵炮給與武田軍以重大傷亡。
而長野家家主長野業盛,亦顯露出其父當年‘上洲黃斑’之色,數次率騎突入武田軍陣中絞殺,甚至一度逼近武田勝賴的本陣。
但武田軍人多勢眾,長野家漸漸顯露出不支之色。
戰到後來,武田軍攻入箕輪城中,武田勝賴麾下大將大熊朝秀,揮舞長刀勇不可擋,率軍突擊意欲直取本丸。
當大熊朝秀在半路上,卻碰見劍聖,天下第一的上泉秀綱。
上泉秀綱揮動手中太刀,殺得武田軍血流成河,以一人之力,將大熊朝秀之軍擋在了本丸之外。
大熊朝秀與上泉秀綱交手之下,部下死傷殆盡,幾乎僅以身免,多處重傷才保下命來,不過亦成全與上泉秀綱‘一騎討’之名。
不過上泉秀綱一人之力,並非救得了長野家。
長野業盛率軍奮戰,最後一次突入武田軍陣中,又連斬數騎而返。
回到本丸中時,他已身上帶傷,而箕輪城多處攻破,長野家大勢已去。
最後長野業盛於本丸北側禦前曲輪中的持佛堂,對著其父長野業正的位牌,切腹自盡。
之後其郎黨悉數殉死。
西上野之最後根據地箕輪城為武田家攻陷,長野家覆滅。
上泉秀綱見本丸燃起熊熊大火,心知主家已經覆滅,當即心懷悲憤之情,揮舞手中之刀,一人殺入武田軍陣中。
武田軍上下無人可擋,被上泉秀綱孤身殺出重圍。
而戰後,武田信玄招攬上泉秀綱為其麾下。
而上泉秀綱先是答允為信玄家臣,後以弘揚自己新陰流的劍法為由,向信玄辭行。
武田信玄成全上泉秀綱之願,不過卻命其發誓不得出仕於武田家以外之大名之家。
上泉秀綱答允之後,武田信玄將名字之中的信字下賜,上泉秀綱正式改名為上泉信綱。
至此上泉信綱與其徒疋田文五郎,浪跡天下。
不過上泉信綱之故事並非終結。
永祿八年,十月,越中城生城。
城裏來了兩位不速之客,正是上泉秀綱與弟子疋田文五郎。
上泉信綱此來城生城與李曉一履,當年邀戰的三年之約。
較之三年前,李曉身份不同往日,已成為大名級家臣,所以上泉秀綱特地將決戰之地,由箕輪城改在城生城。
上泉秀綱是已故將軍足利義輝親許的劍聖,天下第一,而另一人則是武田家首席猛將,槍術名家,能於上杉謙信一戰的當世猛將,兼又有個明國人之身份,頓時引天下武道之士的側目。
無數劍豪,浪人蜂擁向城生城,有的意欲一睹此次決鬥之盛況,也有人擔心李曉可能會在此對上泉秀綱不利,故來助拳。
更有不少人猜測,李曉是否憑著地利之便,靠下毒或者什麽伎倆,甚至埋伏下死士暗算,贏得這次比試。
這種觀點,亦然代表著多數人對李曉皆是不看好。
當然亦有人認為十年來必有雄者出,劍聖之位,應是由後來者居上,李曉年輕力盛,應該有一戰之力。
無論如何,這場決鬥,已被傳得沸沸揚揚,無數有心之人,皆將目光投向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