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五百四十五章 鼎革
天正七年。
天下大勢,風起雲遊,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的。
幾番大名激戰,將天下為棋盤,以百姓將士作為各自棋子,在大局中央逐鹿廝殺。
一時無數,立足數百年之大名家,瞬間凋零,而原先寒微之勢力,迅速崛起。
這一新一舊,革舊鼎新之象,以易經中卦象而論,就是鼎革。
在南海道,長宗我部家,已顯露出一統四國的跡象。
這位稱為四國霸者,四國第一出頭人的長宗我部元親,以其人的彪悍,以及領內一領具足動員製度,以十五年之力量,先後擊敗了一條兼定,本山茂辰,安芸國虎等強敵。
就在天正三年,織田與武田的長筱合戰之後的三個月,在四萬十川之戰中,長宗我部元親以兩倍軍力擊敗了一條兼定的三千五千軍勢,終於完成了土佐一國的壓製。
按理而論,十五年之力,才統一一國,已失去了爭霸天下的機會。
但是自平定土佐一國,長宗我部家卻突然疾而奮起,以短短數年之力對阿波,讚岐,伊予展開侵攻。
在原先在四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三好家,在失去近畿之後,日漸衰弱,而這時剛剛完成土佐國統一的長宗我部元親,以新勢力崛起時的野蠻摧毀力,給了已大樹將傾的三好家,補完了最後一擊。
幾番激戰之後,現在長宗我部家已完成對四國的霸業。向近畿之地開始眺望。
相對於南海道的局勢明朗。
而在西海道,原先島津,大友,龍造寺三足鼎立的局勢。已經破局。
在野心勃勃的家督島津義久,以及他三位能力傑出弟弟輔助之下,島津家完成了九州中薩摩,大隅,日向三國的壓製。
之後天正六年,島津家對大友家,完成了關鍵性的耳川會戰的勝利。
在耳川之敗後,大友家臣屬勢力蒲池氏。草野氏,黑木氏紛紛叛變。
原先的九州執牛耳的大友家,漸漸衰落,而現出鼎革之勢的。除了島津義久之外,還有號稱肥前之熊的龍造寺隆信。
島津家將與龍造寺家,進行決定九州歸屬的一戰。
南海道,西海道,還處於革鼎之中。至於天下五畿七道,已漸漸局勢明朗。
與正努力統一,本地勢力的島津,長宗我部相比。他們已先走了一步,邁向爭奪天下之路。
可以合四方之勢的近畿牢牢把握在織田家手中。乃天下最強之勢力。
中央之勢雖四通八達,但亦最容易受到四方的挑戰。
掌控山陰山陽道的毛利家。正意圖與織田家爭奪近畿霸權,不過內部豪族不統一,卻大大削弱其戰力。
在去年的,毛利東進之戰中,因為受製於
而在整個棋局的變局之處關東,手握中山道,南海道,吞並上杉家之後的武田家,論勢力與已足以織田家,爭霸近畿。
但是武田家卻受製於有三百萬石勢力的強勢大名北條家,無法上洛,與織田開戰。
武田北條兩雄相爭,吸引了天下之人的目光。
故而作為現在武田家執政的武田信繁,開始了他的動作。
首先武田信繁以以足利義昭的名義,向朝廷申請,將北條指為東夷(即為朝敵),如此可以給予天下任何大名攻擊北條的口實。
不過這一決定,卻為操縱天皇在手織田家所駁斥。
不過武田信繁並不甘心,繼續通過足利義昭,將禦館之亂俘虜的,關東管領上杉憲(和諧)政之子上杉憲重,接替關東管領一職,將之操縱在手中。
之後武田信繁以上杉憲重的名義,向關東群雄發布了對北條家的討伐令,效仿當年上杉謙信之舉。
武田信繁之命,得到了關東群雄的響應。
首先是伊達家,伊達家在攻滅上杉家的過程之中,吞並了原先陸奧的部分,並將從屬於上杉家的大寶寺家,納入自己的從屬國。
吞並陸奧之後,伊達家不可避免的,與北條家的利益產生衝突,故而最終如信繁所願,與北條家破盟。
不過伊達家在關東實力大漲,足以有這個翻臉的底氣,這一次得到武田信繁的號令,伊達家毅然加入了這一反對北條家的陣營之中。
武田伊達,這強強聯手之後,在關東威勢大漲。
而之前向北條家表示臣從的陸奧大名,亦開始坐而觀望。
但是在這時,原本從屬,並向北條交納人質的佐竹,宇都宮,結城三家,亦舉旗倒戈。
這關東三大名,自北條家崛起關東,就與北條開始積怨,可謂是死仇。
而在之前戰敗之中,因實力不濟,而向北條家割地,獻人質,早就憋了一大口氣,這一次武田信繁以關東管領的名義進行號令,這三家毅然決然地倒戈,力圖收複失地。
不過這三位大名對武田家觀感亦並非良好,在三增峠合戰之後,北條氏康已死,武田為了上洛,必須恢複與北條家同盟。
而當時北條家的條件就是,武田家必須破除之前與佐竹家的同盟,所以武田信玄毅然將佐竹家拋在了一邊,選擇了勢力強大的北條。
這一次佐竹家,之所以吃回頭草,並非原諒了武田的背信棄義,而是對於北條的仇恨更為深切。
但無論如何,在關東反北條之包圍網,在武田信繁強力手腕的運作之下,已經漸漸形成。
北條家麵對武田信繁合縱連橫之外交手段,卻一時進退失措,並非武田信繁太高明,全在於北條家人緣太差。
但是北條氏政亦並無能懦弱之輩,北條家在與武田破盟後,向織田家尋求同盟。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的原則,為了抑製武田這一強敵,織田信忠可謂一拍即和,當下答允,因此北條與織田聯合在了一起,組成了新的同盟。
故而武田家,又是受到織田,北條的東西兩麵的夾擊,而織田家亦受到毛利與武田的挑戰。
這一形勢,看似錯綜複雜,但是天下的局勢,已不知不覺之間,已劃分為兩大陣營。
用個不恰當比喻,武田,毛利,伊達為首,以及佐竹,宇都宮,結城等勢力,組成盟軍,以對抗北條,織田為首的邪惡軸心。
一時之間,整個關東,乃至整個天下,戰雲密布,大戰一觸即發。
而就在這一刻,在北陸道的飛驒越中軍團率先動作,拉開了這場將天下大部分勢力皆卷入的大會戰序幕。
天正七年,九月,李曉飛驒越中軍團之主力,踏入了越前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