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重組台灣艦隊

去年南中國海一場大戰,讓中國台灣艦隊損失慘重,甚至旗艦孔子號航空母艦也被擊毀。這是台灣艦隊自組建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差點就讓該艦隊一蹶不振。關鍵時候台灣軍方的靈魂人物林峰從火星返回地球任職,經過他的一番運作,最後台灣艦隊的重建工作逐步納上正軌。

戰時體製要比平時的建造速度快很多,沒用多久,中國台灣艦隊就補充了所損失的所有主力軍艦,包括核動力航母在內的大約近百艘軍艦陸續交給了台灣艦隊。這支重組的台灣艦隊體現中國未來30年海軍發展之方向。

自從中國發展出天軍之後,在軍方和民間都一直充斥的一種爭論:未來海軍到底還有用嗎?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裏?這種爭論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直持續到地外戰爭的爆發,這次戰爭可以說是全麵檢驗海軍作用的最佳考場。

地外戰爭前期,世界各國的海軍在獵戶帝國麵前不堪一擊,在獵戶人狂風暴雨般的打擊下,各國海軍紛紛損失慘重,有的甚至全軍覆沒。麵對這樣一邊倒的局麵,中國海軍將士們同樣信心不足,一開始中國海軍就避免單獨遇見獵戶帝國的飛碟大隊。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獵戶人有感於自身兵力的不足,開始組建一些仆從軍,這裏麵就包括部分海軍。獵戶帝國海軍的出現,讓中國海軍找到了自己的攻擊目標,他們開始從淪為陸軍的補給隊這個角色,轉換成一支有著獨立職能的軍種。

南中國海兩場海戰雖然還是以仆從軍海軍為主要打擊對象,但其中也有海軍艦隊獨立對抗獵戶帝國飛碟大隊的場景,雖然最後損失慘重,可也讓中國海軍摸透了對方的虛實。同時明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從南中國海這一戰看出,如果海軍在沒有足夠海軍航空兵或者陸軍航空兵支援的情況下,要想利用自身的對空能力對付敵人的飛碟攻擊無疑是癡人說夢。這也是各國海軍輕易就敗給對方的最大原因,就算是安裝各種新型大炮和防禦係統的中國艦隊也不例外。

海戰中中國城市級驅逐艦所安裝的各種激光炮和粒子炮、電磁炮似乎就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麵對獵戶人飛碟的攻擊,這些大炮根本來不及做出應有的反擊。反而一些艦載直升機和巡邏機可以充當一部分火力支援。

這也讓中國海軍從另外一種“大艦巨炮”的思想中掙脫出來,再次轉向“海軍航空化”方向。但是按照傳統的思路,要想增加一支艦隊的空中打擊能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艦載機的數量,要想增加艦載機的數量就必須增加一支艦隊中航母的數量。

但是,從海戰中反映出來的另一問題就是:身形巨大的航母很容易成為敵人的首要的攻擊目標。一旦航母遭到致命打擊,這對整個艦載機群來說都是一場滅頂之災,因為艦載機在失去了航母支援之後,她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再也翻不了天。

總結了前後兩場大海戰的經驗之後,中國海軍開始走上了“小型化、航空化”的方向,雖然誰也不知道這條路到底對不對,可是,這是中國海軍從血與火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將來還要經受住戰火的考驗。最新一輪的軍艦建造計劃均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而正在重組中台灣海軍就充當了整個中國海軍艦隊的“開拓者,探路石”,這次整個航母編隊采取多航母編隊,其旗艦為“孔子號”和“墨子號”、“荀子號”三艘3萬噸級核動力航母。這三艘最新的航母完全就是中國最新技術的集中體現,其中為了增加航母的空中打擊能力,該型航母配備了大量無人智能攻擊機。

由於無人智能攻擊機“身形嬌小”,使得這款輕型航母的艦載機數量並沒有減少多少,僅僅比原來孔子號航母少了10架,最終達到了75架,這還不包括6架武裝直升機和4架巡邏機。這樣下來,整支編隊僅靠三艘航母就可以提供超過225架艦載飛機的支援。

在重組的台灣艦隊中,還受眾人關注的就是其他主力水麵軍艦的變化,其中城市級驅逐艦的排水量直接降低到5000噸,雖然噸位變小了,但是它的火力並沒有下降多少。撤銷了原驅逐艦上一些近程機關炮和傳統艦炮,安裝了最新的遠程攻擊利器:電磁炮、粒子炮、激光炮。同時用於防空反潛作用的中華神盾係統赫然在列,這些布置大大增加了新型驅逐艦的遠程打擊能力。

另外,最引發國人熱議的是,該型驅逐艦竟然還可以起降5架無人智能攻擊機,一支編隊按照30艘驅逐艦算,這樣一來整個航母編隊的驅逐艦又可以為艦隊提供150架艦載機。這同樣是一支龐大的空中打擊力量。

當然了為了不使整個艦隊的火力打擊能力下降,作為艦隊主要打擊力量之一的導彈巡洋艦並沒有發生什麽太大的變化,依舊是原來的噸位,隻是數量增加到15艘。將來他們將是整個艦隊重要的遠程火力打擊力量。

而且,導彈巡洋艦經過改造之後,也可以搭載無人攻擊機,每艘軍艦可以搭載5-10架不等,同樣整支編隊中巡洋艦艦隊也可以為編隊提供近百架飛機的支援。這樣下來中國台灣艦隊一次出動就可以支持近500架飛機作戰,如果再加上接下來的護衛艦隊,整個艦隊將有超過近千架各種作戰飛機,完全可以滿足一場戰鬥的需要。

剩下的就是護衛艦和其他一些具有特殊用處的艦隻,整個艦隊的配置完全體現了海軍朝著空中打擊、遠程打擊的建設方向。

2012年1月15日,林峰特地從北京趕回台灣參加艦隊主力艦隻交付服役的儀式,艦隊司令金連忠將軍一反幾個月前頹廢的形象,這次也變得神采奕奕。看著重新煥發生機的艦隊,林峰也把心放在心底了。

作為曾經自己起家的部隊,他內心總是一股別樣的情緒,當初聽說台灣艦隊損失慘重的消息的時候,林峰並沒有感到特別的驚訝,用古人的一句話說就是: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台灣艦隊作為中國主力艦隊,至此國家民族麵臨生死存亡之際,它們不可能一直躲在幕後,早晚會走上戰場,早晚會出現傷亡。

台灣艦隊能夠以自身的重大傷亡,換來中國全局的勝利,無論怎麽說它們都是有大功的,這點連中央領導也不否認。甚至在第一時間總書記就指示要盡快支持台灣艦隊的重建工作。林峰回到台灣後雖然對當時艦隊的精神麵貌不滿,又難得的發了一次火,可是一直以來他都關注著台灣艦隊的重建工作。

今天林峰站在基隆港口,看著港內停泊的三艘主力航母,心潮澎湃,“金將軍,我把新生的台灣艦隊交給你了,今後台灣艦隊能否取得大的成績;能否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能否在中國海軍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就看你今後的表現了”

“未來中國海軍將走向何方?這條路我們走的到底對不對?現在來看都是未知的,但是有一點確定的,那就是中國海軍到了必須要做出改變的時候,你們就是中國海軍的先行軍”

“未來中國海軍將如何走?就取決於將來你們在戰場的表現,金將軍,你準備好了嗎?台灣艦隊全體將士準備好了嗎?做好了中國海軍將找到一條通天大道,否則我們很可能還要再蹉跎幾年。雖不至於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大計,但是一個國家能有幾個幾年給我們揮霍呢?金將軍放手去博吧!讓戰爭來檢驗你們的所作所為吧!!”

重新起航的台灣艦隊肩負中國海軍未來改革與發展的重任,轉型後的中國海軍力量將由航母打擊群、遠征打擊群、戰鬥後勤部隊艦船、海上預置部隊平台及未來的高速支援船組成,形成“海上打擊”、“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三大模塊,實現係統內和係統間的“互聯、互通”。

“海上打擊”模塊融精確性、隱蔽性、聯合打擊為一體,可采取多重打擊手段攻擊敵人的要害目標。

“海上盾牌”模塊為中國提供一個多層次的防禦係統,以保護中國本土,並為實施陸上作戰的部隊撐起一把“保護傘”。這是中國海軍通過上海戰役總結出來的。

“海上基地”模塊能夠為指揮官們提供全球的指揮和控製以及把綜合的後勤支援擴展到其他軍兵種。

國內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海軍的“未來30年發展計劃”將是中蘇戰爭結束以來中國海軍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一次調整。這意味著中國正在按照新的需要和能力來改造中國海軍力量和幹預能力,顯示了中國想要強化前沿軍事存在、保持對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威懾、有效控製世界戰略地區、保持超強優勢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