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鬻香長者【鬻香長者:鬻:音yù,賣,出售。鬻香長者,華嚴經中提到的一位善能分別諸香的菩薩,善財童子向其求教。《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其中有一鬻香長者。名曰具足優缽羅華。”又:“善男子。我善別知一切諸香。”】,善別諸香,能知一切香。王所出之處有香名曰象藏【象藏:《華嚴經》中提到的一種神奇的香。《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人間有香,名曰象藏,因龍鬥生。若燒一丸,即起大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眾生嗅者,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身心快樂,無有諸病,不相侵害,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誌意清淨。”】,因龍鬥生,若燒一丸,即起大香雲,眾生嗅者諸病不相侵害。(《華嚴經》【《華嚴經》:這裏引用的是大意,並非原文,而且兩句話出於不同章節,應該分為兩段比較合適。這裏依《香乘》原文放在一起。《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此經漢譯本有三種:一、東晉佛馱跋陀羅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為區別於後來的唐譯本,又稱為“舊譯《華嚴》”,或稱為《六十華嚴》;二、唐武周時實叉難陀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又稱為“新譯《華嚴》”,或稱為《八十華嚴》;三、唐貞元中般若的譯本,也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為《四十華嚴》。】)

又雲:若燒一丸,興大光明,細雲覆上,味如甘靈,七晝夜降其甘雨。

(《釋氏會要》【《釋氏會要》:這裏是轉述《華嚴經》關於象藏香的文字。《釋氏會要》:宋·沙門仁讚著,四十卷。】)

[2]鬻香長者:鬻:音yù,賣,出售。鬻香長者,華嚴經中提到的一位善能分別諸香的菩薩,善財童子向其求教。《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其中有一鬻香長者。名曰具足優缽羅華。”又:“善男子。我善別知一切諸香。”

[3]象藏:《華嚴經》中提到的一種神奇的香。《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人間有香,名曰象藏,因龍鬥生。若燒一丸,即起大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眾生嗅者,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身心快樂,無有諸病,不相侵害,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誌意清淨。”

[4]《華嚴經》:這裏引用的是大意,並非原文,而且兩句話出於不同章節,應該分為兩段比較合適。這裏依《香乘》原文放在一起。《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此經漢譯本有三種:一、東晉佛馱跋陀羅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為區別於後來的唐譯本,又稱為“舊譯《華嚴》”,或稱為《六十華嚴》;二、唐武周時實叉難陀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又稱為“新譯《華嚴》”,或稱為《八十華嚴》;三、唐貞元中般若的譯本,也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為《四十華嚴》。

[5]《釋氏會要》:這裏是轉述《華嚴經》關於象藏香的文字。《釋氏會要》:宋·沙門仁讚著,四十卷。

無勝香

海中有無勝香。若以塗鼓及諸螺貝,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螺貝。其聲發時。一切敵軍悉皆退散。”應該稱為“無能勝香”,此處訛略為“無勝香”。】(《華嚴經》)

[6]《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螺貝。其聲發時。一切敵軍悉皆退散。”應該稱為“無能勝香”,此處訛略為“無勝香”。

淨莊嚴香

善法天中有香名淨莊嚴,若燒一圓,普使諸天心念於佛。【《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善法天中有香,名淨莊嚴;若燒一丸而以熏之,普使諸天心念於佛。”】(《華嚴經》)

[7]《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善法天中有香,名淨莊嚴;若燒一丸而以熏之,普使諸天心念於佛。”

牛頭旃檀香

從離垢出,若以塗身,火不能燒。【《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複有香。名牛頭栴檀。從離垢山王生。若以塗身火不能燒。《入法界品》中還提到了很多其他的香,這裏隻記錄了其中的三種。】(《華嚴經》)

[8]《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複有香。名牛頭栴檀。從離垢山王生。若以塗身火不能燒。《入法界品》中還提到了很多其他的香,這裏隻記錄了其中的三種。

兜婁婆香【兜婁婆香:參見前“兜婁婆香”條,從經文中描述來看,這裏指的是樹脂類香料,也即是佛教文獻中所認為的蘇合香的音譯。並非是明代以後所指的藿香。】

壇前別安一小爐,以此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熾。【《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七》:“每以食時,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爐,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燃令猛熾,投是酥蜜於炎爐內,燒令煙盡,享佛菩薩。”】(《楞嚴經》)

[9]兜婁婆香:參見前“兜婁婆香”條,從經文中描述來看,這裏指的是樹脂類香料,也即是佛教文獻中所認為的蘇合香的音譯。並非是明代以後所指的藿香。

[10]《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七》:“每以食時,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爐,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燃令猛熾,投是酥蜜於炎爐內,燒令煙盡,享佛菩薩。”

香嚴童子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此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見《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五》,這裏是原文。】(《楞嚴經》)

[11]見《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五》,這裏是原文。

燒沉水

純燒沉水,無令見火。【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七》。】(《楞嚴經》)

[12]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七》。

三種香

三種香,所謂根香、花香、子香。此三種香,遍一切處,有風而聞,無風亦聞。【《佛說戒香經》:“我見世間有三種香。所謂根香花香子香。此三種香遍一切處。有風而聞。無風亦聞。”】 (《戒香經》【《戒香經》:《佛說戒香經》,一卷,宋·法賢譯。】)

[13]《佛說戒香經》:“我見世間有三種香。所謂根香花香子香。此三種香遍一切處。有風而聞。無風亦聞。”

[14]《戒香經》:《佛說戒香經》,一卷,宋·法賢譯。

世有三香

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華香。是三品香唯隨風香,不能逆風。寧有雅香隨風逆風者乎?(《戒德香經》【《戒德香經》: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此經與《戒香經》內容類似,都是稱讚持戒功德殊勝。】)

[15]《戒德香經》: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此經與《戒香經》內容類似,都是稱讚持戒功德殊勝。

栴檀香樹

神言:樹名旃檀,根莖枝葉治人百病,其香遠聞,世之奇異,人所貪求,不須道也。(《旃檀樹經》【《旃檀樹經》:《佛說栴檀樹經》,一卷,失譯人。講窮人依栴檀樹神得活,後報王伐此樹,身死樹下。佛微笑放光,說其夙緣。】)

[16]《旃檀樹經》:《佛說栴檀樹經》,一卷,失譯人。講窮人依栴檀樹神得活,後報王伐此樹,身死樹下。佛微笑放光,說其夙緣。

栴檀香身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有陀羅尼名栴檀香身。(《陀羅尼經》【《陀羅尼經》:佛經題中含“陀羅尼經”四字的甚多,略稱《陀羅尼經》易致混淆,故此處的略稱不合規範。查諸經文此乃《佛說栴檀香身陀羅尼經》,宋·法賢譯。誦者得見觀自在菩薩,消除宿業,亦治惡癩瘡癬。】)

[17]《陀羅尼經》:佛經題中含“陀羅尼經”四字的甚多,略稱《陀羅尼經》易致混淆,故此處的略稱不合規範。查諸經文此乃《佛說栴檀香身陀羅尼經》,宋·法賢譯。誦者得見觀自在菩薩,消除宿業,亦治惡癩瘡癬。

持香詣佛

於時難頭、和難龍王【難頭、和難龍王:難頭、和難,俱是龍王的名字。二龍之因緣可參看《龍王兄弟經》,三國吳·支謙譯。】各舍本居,皆持澤香【澤香:樹脂類香、塗地之香。《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薩陀波侖品第八十八》:“燒眾名香,澤香塗地,供養恭敬般若波羅蜜故。”《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菩薩世世為佛治道徑持澤香塗地。用是故。佛行道時諸好雜華行列散地上。”】、旃檀、雜香,往詣佛所。至新歲【新歲:(佛教術語)謂夏安居竟之翌日,即七月十六日(舊律),是比丘之新年元旦也。】場歸命於佛及與聖眾,稽首足下,以旃檀雜香供養佛及比丘僧。(《新歲經》【《新歲經》:《佛說新歲經》,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18]難頭、和難龍王:難頭、和難,俱是龍王的名字。二龍之因緣可參看《龍王兄弟經》,三國吳·支謙譯。

[19]澤香:樹脂類香、塗地之香。《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薩陀波侖品第八十八》:“燒眾名香,澤香塗地,供養恭敬般若波羅蜜故。”《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菩薩世世為佛治道徑持澤香塗地。用是故。佛行道時諸好雜華行列散地上。”

[20]新歲:(佛教術語)謂夏安居竟之翌日,即七月十六日(舊律),是比丘之新年元旦也。

[21]《新歲經》:《佛說新歲經》,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傳香罪福響應

佛言:乃昔摩訶文佛時普達王為大姓家子。其父供養三尊,父命子傳香。時有一侍使,意中輕之,不與其香,罪福響應故獲其殃。雖暫為驅使,奉法不忘,今得為王,典領人民。當知是趣其所施設,慎勿不平。道人本是侍使,時不得香,雖不得香,其意無恨,即誓言:若我得道。當度此人福願果合。今來度王並及人民。(《普達王經》【《普達王經》:《佛說普達王經》,失譯人名,大藏經附於西晉著錄部分。】)

[22]《普達王經》:《佛說普達王經》,失譯人名,大藏經附於西晉著錄部分。

多伽羅香【多伽羅香:參見前文“多伽羅香”條解釋。】

多伽羅香,此雲根香;多摩羅跋香,此雲藿香旃檀。【這裏是把多摩羅跋香和多摩羅跋旃檀香中的“多摩羅跋”搞混了。多摩羅跋香,梵文“Tamāla-pattra”從梵文來看應該是指柴桂(cinnamomum tamala,分布於我國雲南和南亞地區的樟科樟屬植物)的葉子。慧琳《一切經音義》:“多摩羅跋,香名也。唐雲藿香,古雲根香,訛也。理解為一種植物香。】釋雲:與樂【與樂:栴檀的梵文意思就是“與樂”。】。即白檀也,能治熱病。赤檀能治風腫。(《釋氏會要》)

[23]多伽羅香:參見前文“多伽羅香”條解釋。

[24]這裏是把多摩羅跋香和多摩羅跋旃檀香中的“多摩羅跋”搞混了。多摩羅跋香,梵文“Tamāla-pattra”從梵文來看應該是指柴桂(cinnamomum tamala,分布於我國雲南和南亞地區的樟科樟屬植物)的葉子。慧琳《一切經音義》:“多摩羅跋,香名也。唐雲藿香,古雲根香,訛也。理解為一種植物香。

而多摩羅跋旃檀香裏麵的“多摩羅跋”梵文“Tamāla-bhadra”,意為“性無垢賢”,梵文和上麵的“多摩羅跋”不同,不能翻譯為“藿香旃檀”。

[25]與樂:栴檀的梵文意思就是“與樂”。

法華【法華:指《法華經》,見前“法華經”條。】諸香

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瞻卜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拘鞞陀羅樹香、曼陀羅華香、殊沙華香、曼殊沙華香。

[26]法華:指《法華經》,見前“法華經”條。

殊特妙香

淨飯王【淨飯王:迦毗羅衛國之王,釋迦摩尼佛的父王。《翻譯名義集》:】令蜜多羅【蜜多羅:應為“毗奢婆蜜多羅”,此處是訛略。毗奢婆蜜多羅是淨飯王為太子(佛年幼在宮中時稱太子)找的老師。】傳太子書,太子郎初就學,將最妙牛頭栴檀作手版,純用七寶莊嚴四緣,以天種種殊特妙香塗其背上。【此段文字來自《佛本行集經·習學技藝品第十一》,是大概意思,不是原文。】

[27]淨飯王:迦毗羅衛國之王,釋迦摩尼佛的父王。《翻譯名義集》:

“首圖馱那?uddhodana,此雲淨飯,或雲白淨。”

[28]蜜多羅:應為“毗奢婆蜜多羅”,此處是訛略。毗奢婆蜜多羅是淨飯王為太子(佛年幼在宮中時稱太子)找的老師。

[29]此段文字來自《佛本行集經·習學技藝品第十一》,是大概意思,不是原文。

石上餘香

帝釋、梵王摩牛頭栴檀【牛頭栴檀:又稱赤栴檀。栴檀為香樹名,出自牛頭山,故曰牛頭栴檀。《翻譯名義集》:“正法會經雲: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頭栴檀,以此山峰狀如牛頭於此峰中生栴檀樹,故名牛頭。《華嚴經》:“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塗飾如來,今其石上餘香鬱烈。【此段文字出《大唐西域記·卷九》佛陀伐那山峰一節,講此山峰旁邊的石室(山洞)佛曾降臨。旁邊有一個大石頭,帝釋天和大梵天王曾塗香供養。】(《大唐西域記》)

[30]牛頭栴檀:又稱赤栴檀。栴檀為香樹名,出自牛頭山,故曰牛頭栴檀。《翻譯名義集》:“正法會經雲: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頭栴檀,以此山峰狀如牛頭於此峰中生栴檀樹,故名牛頭。《華嚴經》:“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

[31]此段文字出《大唐西域記·卷九》佛陀伐那山峰一節,講此山峰旁邊的石室(山洞)佛曾降臨。旁邊有一個大石頭,帝釋天和大梵天王曾塗香供養。

香灌佛牙

僧伽羅國【僧伽羅國:又作僧加剌、僧加那、僧伽那、僧伽剌、僧伽、僧家。】王宮側有佛牙精舍,王以佛牙日三灌洗【灌洗:指洗浴佛像。】,香水、香末或濯、或焚,務極珍奇,式修供養。【此段文字出《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僧伽羅國一節,講述僧伽羅國國王供養佛牙舍利的情形。】(同上)

[32]僧伽羅國:又作僧加剌、僧加那、僧伽那、僧伽剌、僧伽、僧家。

即梵文 Sinhala譯音,意即執獅子,故又稱師(獅)子國、執師子國。即今之斯裏蘭卡(Sri Lanka)。

[33]灌洗:指洗浴佛像。

[34]此段文字出《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僧伽羅國一節,講述僧伽羅國國王供養佛牙舍利的情形。

譬香

佛以乳香、楓香為澤香,椒、蘭、蕙、芷為天末香。又雲:天末香莫若牛頭旃檀,天澤香莫若詹糖、熏陸,天華香莫若馨蘭、伊蒲,後漢所謂伊蒲之供【伊蒲之供:所謂“伊蒲之供”指的是佛教的素齋,又稱“伊蒲饌”、“伊蒲齋”。這個是來源於佛教東漢時期漢譯把男居士翻譯為伊蒲塞,也就是後來翻譯的“優婆塞”。《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載:“楚王(英)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其還贖,從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這裏的伊蒲塞就是居士“優婆塞”,桑門就是“沙門”。大概西晉時,男居士逐漸翻譯為“優婆塞”,“伊蒲塞”的譯法就漸漸不用了。這裏作者把伊蒲當做一種植物,應該是誤解。】是也。

[35]伊蒲之供:所謂“伊蒲之供”指的是佛教的素齋,又稱“伊蒲饌”、“伊蒲齋”。這個是來源於佛教東漢時期漢譯把男居士翻譯為伊蒲塞,也就是後來翻譯的“優婆塞”。《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載:“楚王(英)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其還贖,從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這裏的伊蒲塞就是居士“優婆塞”,桑門就是“沙門”。大概西晉時,男居士逐漸翻譯為“優婆塞”,“伊蒲塞”的譯法就漸漸不用了。這裏作者把伊蒲當做一種植物,應該是誤解。

青棘香【青棘香:《鶴林玉露》此條是轉引好友所見佛書,並且說《過庭錄》也有這個說法。但佛教典籍中目前沒有看到青棘香的用法。唐詩中提及“青棘”多是指荊棘灌木之類,並不作為一種香。】

佛書雲:終南【終南:終南山,位於陝西長安縣西約二十九公裏。東起藍田,西至郿縣,綿亙八百餘裏,為秦嶺山脈之一部分。古來高僧雲集之地。】長老入定,夢天帝賜以青棘之香。(《鶴林玉露》【《鶴林玉露》:筆記集。宋·羅大經撰。羅大經(1196—1242),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吉水人。此段出《鶴林玉露乙篇·卷四》。】)

[36]青棘香:《鶴林玉露》此條是轉引好友所見佛書,並且說《過庭錄》也有這個說法。但佛教典籍中目前沒有看到青棘香的用法。唐詩中提及“青棘”多是指荊棘灌木之類,並不作為一種香。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唐京兆西明寺道宣傳》:“複次庭除有一天來禮謁。謂宣曰。律師當生睹史天宮。持物一苞雲。是棘林香。”

棘林香在唐詩中還是頗有提及的。如唐·皎然詩《春日和盧使君幼平開元寺聽妙奘上人講(時上人將遊五台)》:“春生雪山草,香下棘林天。”但佛教中棘林多是指荊棘叢生之地。如《正法念處經·觀天品第六》:“如蜜在棘林,亦如雜毒飯。”此處棘林香所指何物,不太清楚。

[37]終南:終南山,位於陝西長安縣西約二十九公裏。東起藍田,西至郿縣,綿亙八百餘裏,為秦嶺山脈之一部分。古來高僧雲集之地。

[38]《鶴林玉露》:筆記集。宋·羅大經撰。羅大經(1196—1242),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吉水人。此段出《鶴林玉露乙篇·卷四》。

風與香等

佛書雲:凡諸所嗅,風與香等。【出《鶴林玉露乙篇·卷五》,是作者解釋杜甫詩句時猜測其所用的典故,但隻說是佛書上這樣說。來源不清。】(同上)

[39]出《鶴林玉露乙篇·卷五》,是作者解釋杜甫詩句時猜測其所用的典故,但隻說是佛書上這樣說。來源不清。

香從頂穴中出

僧伽【僧伽:一般而言“僧伽”是指僧人,“僧”即是“僧伽”的略稱。但是這裏“僧伽”是人名。《太平廣記卷第九十六·異僧十》:“僧伽大師,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尋出居薦福寺。常獨處一室。而其頂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則去絮。香從頂穴中出,煙氣滿房,非常芬馥。及曉,香還入頂穴中,又以絮塞之。”】者,西域人。唐時居京師之薦福寺,嚐獨處一室,其頂上有一穴,恒以絮窒之。夜則去絮,香從頂穴中出,煙氣滿房,非常芬馥。及曉,香還入頂穴中,仍以絮窒之。(《本傳》【《本傳》:此段文字出自《神僧傳》,《神僧傳》是明太宗時禦製,未錄編纂者。此書是以後漢至元初民間各方神僧流傳事跡采輯成書,上麵已經說過,《太平廣記》就有這條記載。】)

[40]僧伽:一般而言“僧伽”是指僧人,“僧”即是“僧伽”的略稱。但是這裏“僧伽”是人名。《太平廣記卷第九十六·異僧十》:“僧伽大師,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尋出居薦福寺。常獨處一室。而其頂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則去絮。香從頂穴中出,煙氣滿房,非常芬馥。及曉,香還入頂穴中,又以絮塞之。”

[41]《本傳》:此段文字出自《神僧傳》,《神僧傳》是明太宗時禦製,未錄編纂者。此書是以後漢至元初民間各方神僧流傳事跡采輯成書,上麵已經說過,《太平廣記》就有這條記載。

結願香

有郎官夢謁老僧於鬆林中,前有香爐,煙甚微。僧曰:此是檀越【檀越:施主,梵文音譯。】結願香,香煙尚存,檀越已三生三榮朱紫【朱紫: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色或服飾。此處指做官富貴。】矣。陳去非【陳去非: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南宋大臣,詩人。】詩雲:再燒結願香。【此句出陳與義的《早起》詩:“再燒結願香,稍洗三生勤。”陳與義還有《遊道林嶽麓》:“恍然結願香,獨會三生心。”《陳氏香譜》和《事林廣記續集》裏麵都有結願香的記載,和此文略有出入,應該是宋代普遍流傳的故事。】

[42]檀越:施主,梵文音譯。

[43]朱紫: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色或服飾。此處指做官富貴。

[44]陳去非: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南宋大臣,詩人。

[45]此句出陳與義的《早起》詩:“再燒結願香,稍洗三生勤。”陳與義還有《遊道林嶽麓》:“恍然結願香,獨會三生心。”《陳氏香譜》和《事林廣記續集》裏麵都有結願香的記載,和此文略有出入,應該是宋代普遍流傳的故事。

所拈之香芳煙直上

會稽山陰【會稽山陰:指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一帶。】靈寶寺【靈寶寺:西晉永康元年(300)建,為紹興城區最早的寺院。《嘉泰會稽誌》:“西晉永康元年,有諸葛姥日投錢井中,一日錢溢井外。遂置靈寶寺。”】木像,戴逵【戴逵:東晉畫家及雕塑家。譙國銍縣(安徽亳縣)人,字安道。】所製。郗嘉賓【郗嘉賓:郗超(336—378),字景興,一字嘉賓,高平金鄉(今山東)人,東晉大臣。他是桓溫最重要的謀臣,信佛好施。】撮香咒曰:“若使有常,將複睹聖顏;如其無常,願會彌勒之前。”所拈之香於手自然芳煙直上,極目雲際,餘芬徘徊,馨聞一寺。於時道俗,莫不感厲【感厲:亦作“感勵”。猶言感奮激勵。】。像今在越州【越州:隋大業元年 (605) 改吳州置,治所在會稽縣(今浙江紹興市)。轄境相當今浙江浦陽江 (浦江縣除外)、曹娥江、甬江流域。大業三年 (607) 改為會稽郡。唐武德四年 (621) 複改越州,天寶、至德間又改會稽郡。乾元元年 (758) 複改越州。南宋紹興元年 (1131) 改紹興府。】嘉祥寺【嘉祥寺:位於嘉祥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係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376—396),郡守琅玡王薈因仰慕竺道壹之風範而建立之寺宇,並請其居之。隋代時,三論宗祖師吉藏曾於此寺講經八年,聽者常達千餘人,該寺遂名聞天下,世乃稱吉藏為嘉祥大師。】。(《法苑珠林》【《法苑珠林》:一百卷(嘉興藏作一百二十卷),唐總章元年(668)道世(?—683)所著。佛教類書(百科全書)。】)

[46]會稽山陰:指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一帶。

[47]靈寶寺:西晉永康元年(300)建,為紹興城區最早的寺院。《嘉泰會稽誌》:“西晉永康元年,有諸葛姥日投錢井中,一日錢溢井外。遂置靈寶寺。”

[48]戴逵:東晉畫家及雕塑家。譙國銍縣(安徽亳縣)人,字安道。

[49]郗嘉賓:郗超(336—378),字景興,一字嘉賓,高平金鄉(今山東)人,東晉大臣。他是桓溫最重要的謀臣,信佛好施。

[50]感厲:亦作“感勵”。猶言感奮激勵。

[51]越州:隋大業元年 (605) 改吳州置,治所在會稽縣(今浙江紹興市)。轄境相當今浙江浦陽江 (浦江縣除外)、曹娥江、甬江流域。大業三年 (607) 改為會稽郡。唐武德四年 (621) 複改越州,天寶、至德間又改會稽郡。乾元元年 (758) 複改越州。南宋紹興元年 (1131) 改紹興府。

[52]嘉祥寺:位於嘉祥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係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376—396),郡守琅玡王薈因仰慕竺道壹之風範而建立之寺宇,並請其居之。隋代時,三論宗祖師吉藏曾於此寺講經八年,聽者常達千餘人,該寺遂名聞天下,世乃稱吉藏為嘉祥大師。

[53]《法苑珠林》:一百卷(嘉興藏作一百二十卷),唐總章元年(668)道世(?—683)所著。佛教類書(百科全書)。

香似茅根

永徽【永徽: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個年號(650—655)。】中,南山龍池寺【龍池寺:指終南山天池寺。此寺在隋代時稱龍池寺,唐初改為普光寺,在今西安太乙宮東隅蛟峪山上,今稱天池寺。】沙門智積【智積:三本皆作“智稜”。《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法苑珠林》皆作“智積”,故改為智積。】至一穀【一穀:依原文,這個山穀指的是“渭南縣南山倒豺穀”。書中記載曾有梵僧說過去七佛曾來此說法。所以智積想去朝拜此地。】,聞香莫知何所,深訝香從澗內沙出。即撥沙看,形似茅根,裏甲沙土,然極芳馥,就水抖撥洗之,一澗皆香,將【將:攜帶。】返龍池佛堂中,堂皆香,極深美。(《神州塔寺三寶感應錄》【《神州塔寺三寶感應錄》:《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唐代道宣大師所集的感應故事集。】)

[54]永徽: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個年號(650—655)。

[55]龍池寺:指終南山天池寺。此寺在隋代時稱龍池寺,唐初改為普光寺,在今西安太乙宮東隅蛟峪山上,今稱天池寺。

[56]智積:三本皆作“智稜”。《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法苑珠林》皆作“智積”,故改為智積。

[57]一穀:依原文,這個山穀指的是“渭南縣南山倒豺穀”。書中記載曾有梵僧說過去七佛曾來此說法。所以智積想去朝拜此地。

[58]將:攜帶。

[59]《神州塔寺三寶感應錄》:《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唐代道宣大師所集的感應故事集。

香熏諸世界

蓮花藏香【蓮花藏香:蓮花藏香出《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沉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如沉水,出阿那婆達多池【阿那婆達多池:即阿耨達池,梵名Anavatapta,巴利名Anotatta。相傳為閻浮提四大河之發源地。又作阿耨大泉、阿那達池、阿那婆踏池,略稱阿耨。意譯清涼池、無熱惱池。】邊,其香一丸如麻子大,香熏閻浮提界。亦雲:白旃檀能使眾欲清涼,黑沉香能熏法界。又雲:天上黑旃檀香若燒一銖普熏小千世界,三千世界珍寶價直所不能及。赤土國【赤土國:多數學者傾向於認為在今馬來西亞馬來半島馬來西亞的吉打至泰國的宋卡、北大年一帶。在《隋書·南蠻傳》:“赤土國,扶南之別種也。在南海中,水行百餘日而達其都。土色多赤,因以為號。”】香聞百裏,名一國香。【此“一國香”記載見於《陳氏香譜》,其中轉引《諸蕃記》:“赤土國在海南,出異香,毎一燒一丸聞數百裏,號一國香。”】(《紺林》【所指不詳。蓮花藏香部分出自《華嚴經》,一國香見於《陳氏香譜》。】)

[60]蓮花藏香:蓮花藏香出《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男子,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沉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

[61]阿那婆達多池:即阿耨達池,梵名Anavatapta,巴利名Anotatta。相傳為閻浮提四大河之發源地。又作阿耨大泉、阿那達池、阿那婆踏池,略稱阿耨。意譯清涼池、無熱惱池。

[62]赤土國:多數學者傾向於認為在今馬來西亞馬來半島馬來西亞的吉打至泰國的宋卡、北大年一帶。在《隋書·南蠻傳》:“赤土國,扶南之別種也。在南海中,水行百餘日而達其都。土色多赤,因以為號。”

[63]此“一國香”記載見於《陳氏香譜》,其中轉引《諸蕃記》:“赤土國在海南,出異香,毎一燒一丸聞數百裏,號一國香。”

[64]所指不詳。蓮花藏香部分出自《華嚴經》,一國香見於《陳氏香譜》。

香印頂骨

印度七寶小窣堵波【窣堵波:佛塔。又作率都婆、窣睹波、素睹波、藪鬥婆,舊稱藪偷婆、私鍮簸、數鬥波、鍮婆、塔婆、兜婆、塔、浮圖等。奉安佛物或經文,又為標幟死者生存者之德,埋舍利、牙、發等,以金石土木築造,使瞻仰者。】置如來頂骨,骨周一尺二寸,發孔分明,其色黃白,盛以實函,置窣堵波中。欲知善惡相者,香末和泥,以印頂骨,隨其福感,其文煥然。又有嬰疾病,欲祈康愈者,塗香散花,至誠歸命,多蒙瘳瘥【瘳瘥:音chōu chài,二字皆病愈之意。】。(《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此段出《大唐西域記·卷二》“那揭羅曷國”條。那揭羅曷國。故址當在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一帶,是當時重要的佛教聖地。】)

[65]窣堵波:佛塔。又作率都婆、窣睹波、素睹波、藪鬥婆,舊稱藪偷婆、私鍮簸、數鬥波、鍮婆、塔婆、兜婆、塔、浮圖等。奉安佛物或經文,又為標幟死者生存者之德,埋舍利、牙、發等,以金石土木築造,使瞻仰者。

[66]瘳瘥:音chōu chài,二字皆病愈之意。

[67]《大唐西域記》:此段出《大唐西域記·卷二》“那揭羅曷國”條。那揭羅曷國。故址當在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一帶,是當時重要的佛教聖地。

買香弟子

西域佛圖澄常遣弟子向西域中市【市:買。】香。既行,澄告餘弟子: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被劫,垂死,因燒香咒願,遙救護之。弟子複還雲:某月某日某處,為盜所劫,垂當見殺,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救兵已至”,棄之而走。(《高僧傳》)

[68]市:買。

以香薪身

聖帝【聖帝:此處指佛陀釋迦牟尼。】崩時,以劫波育【劫波育:樹名(譯曰時分樹)。又,白氎名,即以劫貝樹之絮織之者。此處為後者。氎,細毛布,細棉布。】 千張纏身,香澤灌上,令澤下徹,以香身,上下四麵使其齊同,放火闍維【闍維:即荼毗,火葬。】檢骨香汁洗盛以金甕。石為 瓳【瓳:大方磚。】。(《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名《比丘師經》,失譯人名,大藏經附於西晉著錄部分。】)

[69]聖帝:此處指佛陀釋迦牟尼。

[70]劫波育:樹名(譯曰時分樹)。又,白氎名,即以劫貝樹之絮織之者。此處為後者。氎,細毛布,細棉布。

[71]闍維:即荼毗,火葬。

[72]瓳:大方磚。

[73]《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名《比丘師經》,失譯人名,大藏經附於西晉著錄部分。

戒香【戒香:戒德熏於四方,譬之以香。《戒香經》:“世間所有諸華香,乃至沉檀龍麝香,如是等香。非遍聞,唯聞戒香遍一切。”】

燒此戒香,令熏佛慧。又:戒香恒馥,法輪常轉。(《龍藏寺碑》【《龍藏寺碑》:隋開皇六年(586)刻。藏河北正定隆興寺。無撰書人姓名。《龍藏寺碑》是著名隋碑,被稱為“隋碑第一”。此碑薈萃了南北朝的筆法,繼承了漢隸的筆勢,又開拓唐楷書的先聲,是隸楷演變過程中一種獨具風采的書體。這裏引用的關於“戒香”的詞句是佛教碑銘中常見的內容。】)

[74]戒香:戒德熏於四方,譬之以香。《戒香經》:“世間所有諸華香,乃至沉檀龍麝香,如是等香。非遍聞,唯聞戒香遍一切。”

[75]《龍藏寺碑》:隋開皇六年(586)刻。藏河北正定隆興寺。無撰書人姓名。《龍藏寺碑》是著名隋碑,被稱為“隋碑第一”。此碑薈萃了南北朝的筆法,繼承了漢隸的筆勢,又開拓唐楷書的先聲,是隸楷演變過程中一種獨具風采的書體。這裏引用的關於“戒香”的詞句是佛教碑銘中常見的內容。

戒定香

釋氏有定香【定香:五分香之一。密教以香比喻如來之法身,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等五種香。其中之定香,即比喻如來之真心常住寂靜,不起妄念,不為惑亂所動搖。】、戒香。韓侍郎【韓侍郎:韓偓(842—923),唐代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名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附近)人。曾任兵部侍郎,故稱韓侍郎。文中詩句出自其《贈僧》詩。】贈僧詩:“一靈今用戒香熏。【韓偓《贈僧》 “三接舊承前席遇,一靈今用戒香熏。相逢莫話金鑾事,觸撥傷心不願聞。”】”

[76]定香:五分香之一。密教以香比喻如來之法身,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等五種香。其中之定香,即比喻如來之真心常住寂靜,不起妄念,不為惑亂所動搖。

[77]韓侍郎:韓偓(842—923),唐代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名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附近)人。曾任兵部侍郎,故稱韓侍郎。文中詩句出自其《贈僧》詩。

[78]韓偓《贈僧》 “三接舊承前席遇,一靈今用戒香熏。相逢莫話金鑾事,觸撥傷心不願聞。”

多天香【多天香:波利質多羅是忉利天的樹名,梵語Paricitra,又曰波利質羅,波疑質姤。具名波利耶怛羅拘陀羅,譯言香遍樹,又稱曰天樹王。這裏訛略成多天香,是不解原意之故。】

波利質多天樹,其香則逆風而聞。(《成實論》)

[79]多天香:波利質多羅是忉利天的樹名,梵語Paricitra,又曰波利質羅,波疑質姤。具名波利耶怛羅拘陀羅,譯言香遍樹,又稱曰天樹王。這裏訛略成多天香,是不解原意之故。

如來香

願此香煙雲,遍滿十方界,無邊佛土中,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內典》【《內典》:內典是對佛教典籍的通稱,這幾句是佛教供香儀軌中常見的祝讚文字,在很多法本中燃香供養的部分都有。】)

[80]《內典》:內典是對佛教典籍的通稱,這幾句是佛教供香儀軌中常見的祝讚文字,在很多法本中燃香供養的部分都有。

浴佛香

牛頭旃檀、芎藭【芎藭:古代所指不一。唐宋以來主流品種為傘形科槁本屬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所謂川芎本來即指產地位於四川的芎藭,唐代芎藭以甘肅所產為上,宋代四川成為主要道地產區,且成為上品。後來芎藭逐漸被川芎之名替代。川芎有香氣,但佛經原植物所指是什麽還需進一步考證。】、鬱金、龍腦、沉香、丁香等以為湯,置淨器中,次第浴之。(《浴佛功德經》【《浴佛功德經》:關於浴佛方規功德的佛經有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佛說浴像功德經》、唐三藏法師義淨譯《浴佛功德經》,這兩種譯本大意相同而略有差別。從這裏所引的文字來看,應該是前者,但是和原文有所出入。】)

[81]芎藭:古代所指不一。唐宋以來主流品種為傘形科槁本屬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所謂川芎本來即指產地位於四川的芎藭,唐代芎藭以甘肅所產為上,宋代四川成為主要道地產區,且成為上品。後來芎藭逐漸被川芎之名替代。川芎有香氣,但佛經原植物所指是什麽還需進一步考證。

[82]《浴佛功德經》:關於浴佛方規功德的佛經有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佛說浴像功德經》、唐三藏法師義淨譯《浴佛功德經》,這兩種譯本大意相同而略有差別。從這裏所引的文字來看,應該是前者,但是和原文有所出入。

異香成穗

二十二祖摩拏羅【二十二祖摩拏羅:二十二祖指禪宗從釋迦牟尼付法藏於初祖摩訶迦葉後代代相傳第二十二代祖師(來中國的達摩大師為第二十八代),摩拏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三十歲時,遇婆修盤頭尊者,遂出家,嗣其法,行化於西印度。後至大月氏國,傳法予鶴勒那而後示寂。】至西印度,焚香遙語月氐國,王忽睹異香成穗。【此段引文不詳,易生誤解。原文是說摩拏羅焚香遙語月氏的鶴勒那,鶴勒那為彼國王寶印說修多羅偈,忽睹異香成穗。王問鶴勒那是何故,鶴勒那說是西印度祖師摩拏羅將要到來,先降信香耳。】(《傳燈錄》【《傳燈錄》:即《景德傳燈錄》,凡三十卷,宋·道原撰,略稱《傳燈錄》,為我國禪宗史書。】)

[83]二十二祖摩拏羅:二十二祖指禪宗從釋迦牟尼付法藏於初祖摩訶迦葉後代代相傳第二十二代祖師(來中國的達摩大師為第二十八代),摩拏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三十歲時,遇婆修盤頭尊者,遂出家,嗣其法,行化於西印度。後至大月氏國,傳法予鶴勒那而後示寂。

[84]此段引文不詳,易生誤解。原文是說摩拏羅焚香遙語月氏的鶴勒那,鶴勒那為彼國王寶印說修多羅偈,忽睹異香成穗。王問鶴勒那是何故,鶴勒那說是西印度祖師摩拏羅將要到來,先降信香耳。

[85]《傳燈錄》:即《景德傳燈錄》,凡三十卷,宋·道原撰,略稱《傳燈錄》,為我國禪宗史書。

古殿爐香

問:“如何是古寺一爐香?”海晏禪師【海晏禪師:三本皆作“寶蓋約”,這是和原書中上一條寶蓋約禪師的公案混淆了,這段公案原書是歸於“越州雲門山拯迷寺海晏禪師”,今據《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改為“海晏禪師”。】曰:“曆代勿人嗅。”曰:“嗅者如何?”師曰:“六根俱不到。”(同上)

[86]海晏禪師:三本皆作“寶蓋約”,這是和原書中上一條寶蓋約禪師的公案混淆了,這段公案原書是歸於“越州雲門山拯迷寺海晏禪師”,今據《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改為“海晏禪師”。

買佛香

問:“‘動容【動容:三本皆作“動貌”,據大正藏《傳燈錄》為“動容”。】沉古路,身沒乃方知。’此意如何?”師【師:指九峰道虔禪師。】曰:“偷佛錢買佛香。”曰:“學人不會。”師曰:“不會即燒香供養本爹娘。”

[87]動容:三本皆作“動貌”,據大正藏《傳燈錄》為“動容”。

[88]師:指九峰道虔禪師。

萬種為香

永明壽公【永明壽公: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智覺禪師,名延壽。五代宋初人,佛教史上裏程碑式的大師之一。著《宗鏡錄》百卷,《萬善同歸集》六卷。師嗣天台韶國師,韶嗣法眼益禪師。又被後人尊為淨土宗祖師之一。】雲:如搗萬種而為香,爇一塵而已具足眾氣。(《無生論》【《無生論》:此處文字出於《宗鏡錄》卷二,原文作“如搗萬種而為香丸。爇一塵而具足眾氣”。】)

[89]永明壽公: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智覺禪師,名延壽。五代宋初人,佛教史上裏程碑式的大師之一。著《宗鏡錄》百卷,《萬善同歸集》六卷。師嗣天台韶國師,韶嗣法眼益禪師。又被後人尊為淨土宗祖師之一。

[90]《無生論》:此處文字出於《宗鏡錄》卷二,原文作“如搗萬種而為香丸。爇一塵而具足眾氣”。

合境異香

杯渡【杯渡:即杯度,南北朝時神僧,示現種種神通,度化一方。事跡見《高僧傳》卷十、《神僧傳》卷三。】和尚至廣陵,寓村舍李家,合境聞有異香。(《仙佛奇蹤》)

[91]杯渡:即杯度,南北朝時神僧,示現種種神通,度化一方。事跡見《高僧傳》卷十、《神僧傳》卷三。

燒香咒蓮

佛圖澄取盆水,燒香咒之,頃刻青蓮湧起。【此段文字見於《晉書·列傳第六十五》:“勒召澄,試以道術。澄即取缽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缽中生青蓮花,光色曜日,勒由此信之。”亦見於《高僧傳》卷九等。講的是佛圖澄以神通令石勒生信的事跡。】

[92]此段文字見於《晉書·列傳第六十五》:“勒召澄,試以道術。澄即取缽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缽中生青蓮花,光色曜日,勒由此信之。”亦見於《高僧傳》卷九等。講的是佛圖澄以神通令石勒生信的事跡。

香光

鳥窠禪師【鳥窠禪師:即鳥窠(一作烏窠)道林禪師(741—824),姓潘,名香光,杭州富陽人。唐代禪師。事見《釋氏稽古略》、《釋氏通鑒》等書。】,母朱氏夢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誕,異香滿室,遂名香光焉。(《仙佛奇蹤》)

[93]鳥窠禪師:即鳥窠(一作烏窠)道林禪師(741—824),姓潘,名香光,杭州富陽人。唐代禪師。事見《釋氏稽古略》、《釋氏通鑒》等書。

自然香潔

伽耶舍多【伽耶舍多:公元前1世紀印度摩提國人。又稱僧佉耶舍。禪宗付法藏第十八祖(《景德傳燈錄》卷二),或稱第十七祖(《佛祖統紀》卷五)。】尊者,其母感娠,七日而誕,未嚐沐浴,自然香潔。(同上)

[94]伽耶舍多:公元前1世紀印度摩提國人。又稱僧佉耶舍。禪宗付法藏第十八祖(《景德傳燈錄》卷二),或稱第十七祖(《佛祖統紀》卷五)。

臨化異香

惠能【惠能:一作慧能(638—713),我國禪宗第六祖。號六祖大師、大鑒禪師。祖籍範陽(河北),俗姓盧,生於南海新興(廣東)。禪宗自惠能而局麵大開。其講法錄於《壇經》之中。】大師跏趺而化,異香襲人,白虹屬地。(同上)

又,智感禪師【智感禪師:或為智岩禪師之誤。《五燈會元》記其圓寂時“室有異香,經旬不歇”。其事亦見於《續高僧傳》卷第二十一及《祖堂集》、《景德傳燈錄》等書。智岩禪師,牛頭山法融禪師法嗣,唐代江蘇曲阿人。】臨化,室有異香,經旬不散。

[95]惠能:一作慧能(638—713),我國禪宗第六祖。號六祖大師、大鑒禪師。祖籍範陽(河北),俗姓盧,生於南海新興(廣東)。禪宗自惠能而局麵大開。其講法錄於《壇經》之中。

[96]智感禪師:或為智岩禪師之誤。《五燈會元》記其圓寂時“室有異香,經旬不歇”。其事亦見於《續高僧傳》卷第二十一及《祖堂集》、《景德傳燈錄》等書。智岩禪師,牛頭山法融禪師法嗣,唐代江蘇曲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