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12-14節

12、宿管孟與蔡

宿管老師是兩個五十歲左右的老師,都有著近三十年的從教經驗。在當初宿管老師的選拔上,學校裏可是費了不少的心思,因為這樣的職位,需要有足夠的經驗與耐心,更要有足夠的愛心與細心,穩重與自願也是不可缺少的。孟與蔡兩個老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千萬不要小看了她們,用學校領導的話說,在別人上班的時候下班,在別人下班的時候上班,而且隻有兩個人,其重要意義自然不必言說。

她們的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而且都在外地,老伴也經常不在家,自然也樂意與這些孩子們相處。生活老師說苦也苦,尤其是在開學初,那些在家可能什麽都不幹,很多常識都不知道的少男少女,需要長期費心地指點,甚至手把手地教;說不苦一點兒也不苦,因為活兒天天做,現在隻是旁邊多了一些觀眾而已,多費點唇舌也沒有什麽不好,而且看著這些孩子由稚嫩慢慢走向成熟獨立,其中的成就感一點兒也不比上課的時候少。

宿管最大的職責可能就是維持公寓裏麵的秩序,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單元間不能互相影響。晚上如果有時間,在孩子們活動的時候,還可以與他們說說話,了解他們的生活與思想,也與他們交流一些學習與生活方麵的心得。早晨需要要各單元裏巡視一番,隻是擔心有粗心的孩子睡過了頭沒人提醒,或者有人頭疼腦熱的不想去醫療室治療。正因為如此,許多孩子能夠從心裏接受她們,並戲稱她們為知心奶奶,對知心奶奶的提醒與勸誡也都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有時候,孩子們說到興奮處,聲音難免高亢,或者睡意不濃,熄燈了還不睡覺,就需要孟老師與蔡老師的介入了。可能是上了年紀的原因,無論什麽時候,她們都能夠從容應對,平靜地提醒或者耐心地溝通,幾乎不會聲色俱厲地訓斥。學校裏多了一些朝氣而少了一些戾氣,她們功不可沒。即使有人因此而被罰掃了三天的院子,也不會有什麽抵觸。

其次可能就是衛生了,雖然一個院子一般隻有四十來個人,六七個單元,衛生依然是一個問題,隻是也還不用孟老師和蔡老師自己動手,雖然有時候看到孩子們忙,也樂於幫助,隻是學校裏麵有規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必須讓他們自己做。所以,宿管需要勤走勤看勤說,卻不能親力親為,是的,不能,因為與學校的教育理念不合。屢教不改地話,甚至會更換工作。因為要教會他們,所以在開學初的很長時間裏,需要手把手地教給他們被子如何折、掃地如何進行、垃圾如何歸類等等。當然,同單元的高年級生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倒也不必對每個人如此。如果**得好,形成了習慣,她們也是可以過得比較清閑的。

畢竟是人多的地方,意外總是難免的,譬如某某生病了,某某與人起了衝突,陌生人要進公寓等等,這時候的孟老師與蔡老師就如同救火隊員,哪裏有險情哪裏就有她們的身影。

有人說,一個學生在學校內至少要接受三重的管理,單元裏接受單元長及全體成員的約束,公寓裏接受宿管老師的監護,公寓外則要受到班主任的管理。從這個意義上講,宿管與班主任具有同樣的身份,都是學生在學校的臨時監護人。

當然,對學生進行管理,最有效的地方不在於有多少人在管理,而在於是否充分調動了他們自己的意識與力量。而公寓單元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一片可以培養學生自立、自律、自強的土壤,而宿管就是其中鬆土、施肥、澆水的園丁。

13、生活老師孟與蔡

孟老師與蔡老師還有另一項重要職責,那就是生活老師。

生活老師對學生的生活負有指導職責。之所以由宿管老師兼任,是因為宿管與生活指導有許多交插的地方,很難進行細致的區分。

作為生活老師,最重要的職責有兩大塊:菜地與廚房。

這些少男少女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其實與城市的孩子也並沒有本質的不同,他們早已淡出了農業生產。因為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即使在農忙的時候也可以從容以對,再加上少生優生的計生政策,孩子都是家中的寶,於是他們自小接觸的也大多是玩具店購買的玩具及各類電子產品。雖然現在家庭教育理念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孩子開始被家長引出家門,走向大自然,隻是仍然不夠理想。學校便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必要的農業耕種活動,菜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辟的。

雖然有著單元高年級學生的教導,大多數低年級的學生也能夠進行這樣的活動,生活老師仍然要在開學的最初幾天把他們召集到一起,講解各類工具的使用、如何挖地移苗、如何栽種澆水、如何除草鬆土等等,其中特別是安全問題,比如手套的使用、如何打草驚蛇、小傷的簡單處理等等。在學生集中勞動的時候,還要到現場手把手地教。除此之外,還要進行菜種的收集、秧苗的培育,而且量要大,因為麵對的是公寓裏所有的學生。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種菜根本不算是什麽問題,因為他們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對於有心人來說也不算什麽問題,因為即使不會,也可以在家裏先問過母親。隻是老師仍然會及時地提醒建議,像剛種的菜要記得每天早晚澆水啦,暴雨過後要及時鬆土啦,暴雨季節要給菜周圍鋪上稻草啦……反正生活老師自己也種菜,很多東西都是順便的,倒也不是很麻煩。

雖然每周使用廚房的時間隻有兩天,老師也不會因此而掉以輕心。早早地把五六年級的學生召集起來,進行簡單的廚房培訓,六年級的主要掌勺,五年級的則進行切菜配菜,四年級的還小,卻也不是什麽事情都不做,像擇菜洗菜、端盤遞碗等沒什麽技術含量的事情,還是不能少做的,也算是實習吧。總之,一個家庭裏麵,每個成員都必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開廚的前幾天,生活老師就會把鍋灶搬到院子裏,現場做菜,邊做邊講。尤其是爐灶的開關、鍋裏著火處理等廚房安全問題,講解得甚是詳細。等到了開廚的日子,一大早就把國家補助的陽光午餐錢給發下去,可以去村頭買一些肉食葷菜,以及油鹽等等。因為錢的數量不是很大,所以采購是有講究的,也可以考驗一個人計算和持家的本領。有的單元吃得簡單,有的單元則可能吃得很豐盛,這是一種能力。至於蔬菜,當然是菜園裏自己種的了,頭天晚上就可以準備好。生活老師則早早地把自己的事料理好,或者等學生都開始吃飯才開始忙自己的事情。學生做菜的時候,她們就一個一個單元地去察看指導。這樣的日子經過一段時間,生活老師就可以相對清閑一點了,偶爾去參觀一下就可以,而不必做過多的幹擾。當然,如果有學生請教一些生活問題,老師是非常樂意指點一二的。

此外,也有一些生活瑣事需要提醒的,比如今天適合曬被子啦,天氣不好以免淋濕了衣服啦,某人某單元的好做法啦……

14、宿管生活老師的消息發布台

宿管生活老師其實很像母親,為兒女的生活成長費盡心力。隻是母親的愛容易沒有節製,不舍得兒女吃苦受累,希望他們一輩子平安快樂,這樣反而有害。宿管生活老師卻不會這樣,因為她們專業,比一般家長更懂得什麽叫放手,什麽叫經曆風雨,她們不會代勞,雖然她們願意這麽做,可理性告訴她們什麽才是對的,而且學校的規定也不允許。她們如同羊群裏的頭羊,如同舞者裏的領舞,把自己的擔當、責任和愛融進了示範,留給他人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沉默而堅定的背影。她們說得不多,做的卻不一定比母親少。若幹年後,學生記憶最深的人,不是文化課老師,也不是班主任,甚至不是朝夕相處的同學,而是那個被稱之為知心奶奶的宿管生活老師。因為有她們,他們樹立起了農村人應有的驕傲;因為有她們,他們的根在土壤裏無限延伸;因為有她們,他們才挺直了腰板走得更遠。

公寓裏的學生進進出出的時候,都會掃一眼生活老師門前的那塊黑板牆。那是一麵牆,也可以稱之為一塊黑板。其實就是用水泥刷在牆上,外麵再塗上黑漆的那種簡易黑板。那就是宿管生活老師的消息發布台。

天兒冷了,提醒多穿點兒衣服保暖;天氣晴好,提醒晾曬衣被;要下雨了,提醒把衣服收進雨棚……

公寓裏要開廚,提醒頭天晚上準備好蔬菜,提醒第二天早上領取生活費、及時采購,提醒廚房裏注意安全……

挖好了地,提醒種什麽苗子;栽了菜苗子,提醒及時澆水;有人來收購,提醒什麽時間采摘,送到哪裏……

發布台上的消息,就是母親的嘮叨,提醒著粗心的孩子。隻是母親的嘮叨,聽多了,煩!發布台上的消息,卻深受歡迎。尤其是那些馬虎大意的小子們,經常就是在這些提醒下匆匆忙忙地進行著補救,而沒有釀成什麽無法挽回的損失。有不少人就是在這裏跌跌撞撞地前行,一點一點地長出絨毛,並漸漸形成羽翼,最終飛向期盼已久的壯闊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