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領導幹部要同時掌握和運用“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這兩種工作方法,的確很不容易。但是,從一個領導幹部的工作來說,這是必須同時具有,缺一不可的。在進行戰略決策或解決重大問題時,必須有“舉重若輕”的方法和氣勢,方能增強信心,當機立斷,否則就可能遲延不決,貽誤時機;而在決策以後,確定具體戰術和具體措施時,則必須處處注意“舉輕若重”,方能周密細致,紮實穩妥,否則就可能出現疏漏,導致失誤。能否掌握和運用這兩種工作方法,是衡量我們的領導水平和領導藝術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
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既是兩種不同的領導風格,也是兩種迥異的領導藝術。我們今天仔細研究一下這兩種領導藝術,大有裨益。
一、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比較
所謂舉重若輕,就是善於把紛繁複雜的事務簡明化,提綱挈領,迅速快捷地判明形勢,奠定大局;所謂舉輕若重,就是臨事小心,非常重視對實現決策意圖的具體步驟的研究和推敲,細致縝密,力求萬全。
從戰略戰術上看,舉重若輕是指處理事務和矛盾能從大處著眼,揮灑自如,即戰略上藐視它,堅信自己有駕馭它的才識和膽量,著重點在於決斷;舉輕若重是一種戰術方法,重點在於求證和落實,因而要求小心謹慎,沉穩踏實。
從管理層次上看,舉重若輕一般為一把手的風度。一把手總攬全局,想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如果事事拿得起,放不下,必然造成平均用力,精力分散,不能形成重點和核心。舉輕若重適合行政領導、分管領導的工作方法,即決策後抓落實和檢查督促,以保證決策執行的高效率和任務完成的高質量。
從膽識上看,舉重若輕的人,一般都勇於擔事,把握大局的能力強,注重事情的實質和結果,因而遇事胸有成竹,沉著鎮定,但可能會有粗疏之處;舉輕若重的人,一般都嚴謹穩健,非常重視事物的過程和應對方式,但大局觀可能相對較差。
二、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利弊
舉重若輕體現的是一種帥氣,其利顯而易見:一是有利於自己留出精力思考大事、決策大事;二是有時間領悟方針政策,完善道德修養,進行智力補充;三是有利於調動副手、助手和下級的積極性。但如果尺度掌握不準,容易造成粗枝大葉的毛病,增添驕矜之氣,容易自以為公正開明,卻又聽不得直言忠言。這種自以為是的念頭萌生,日積月累就會造成決策失誤,工作失實,督促失效。
舉輕若重的工作方法表現為:做任何事情都講求精到,都自始至終地高度關注或率先垂範,敬業精神強,注意細節。但如果分辨不清,易流於瑣碎,因此不可不預防。工作中沒有計劃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重點地顧此失彼,沒有層次地事必躬親,沒有輕重的事無巨細,就是其具體表現。同時,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忽略大事要事,這容易造成班子內部沒有民主集中製,其他人或不能幹事,或不想幹事,或無所事事,必然使工作失調,人心失和,政績平平。
這兩種領導方法各有利弊,需要取舍得當。輕和重是相對的,隨時間、環境、主客觀條件等的變化而變化。將二者交互運用,才能使之相輔相成,這既取決於領導者自身的素質修養,又得力於班子成員之間的配合,同時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麵對重擔,智者舉之輕,力者舉之重。
三、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完善
我們在工作中要做到與工作環境相適應,與工作對象相協調,善於平衡,長於協調,不斷提高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領導藝術。
一是要加強學習,增強思想方法的先進性。工作經曆、工作方法、工作知識和智慧的磨煉補充是需要的,但尤為迫切的是增強思想方法的先進性。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正確的行為。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認真讀書。
二是要心有定力,增強工作方法的科學性。古人以“有操守、無官氣、多條理、少大言”為戒,值得我們深思。在工作中無論采用舉重若輕法還是舉輕若重法,都需要我們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科學的態度隻有加上科學的方法,才能使我們遇事不會搖擺不定。
三是要堅忍不拔,增強敬業精神。認準的事,要不畏艱難地幹下去。從從容容堅持幹,不受各方麵的幹擾,就是舉重若輕的表現;不隨流俗,不人雲亦雲,是舉輕若重的氣度。
四是善用人才,增強管理手段的多樣性。處理複雜問題能舉重若輕,要有實力做後盾,這個後盾就是處理問題的人才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人才不求則沒有,愈求就愈多。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既要注意發現人才,又要注意尊重人才,做到人盡其才。
五是要吃準情況,增強駕馭全局的主動性。這是取得工作主動權的前提,否則就不能對症下藥。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熟練運用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領導藝術,工作起來就能勢如破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