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出征高句麗

本來曆史上李世明征高句麗是應該發生在公元645年至649年的,可是因為大唐這三年綜合實力的提升,這征討的日程也就提前了。

642年,淵蓋蘇文殺死榮留王後立高寶藏為王並自封為“大莫離支”攝政。為討淵蓋蘇文和保護盟友新羅,唐太宗認為有必要對高麗開戰。

前世李世明的內兄長孫無忌反對他直接攻打,建議李世明先與高麗假裝為好,後趁其不備攻之,李世明接受了他的建議,並冊封寶藏王為遼東郡王、高麗王,授予“上柱國”的稱號。

但此世卻不用這麽麻煩,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這些都不是問題,不過這一年李世民卻沒了親征的機會,原因在於太子未立,他需要坐鎮長安城。

公元643年初新羅就數次向李世民請援,隨後李世民便借此機會派閻立德到洪州(今江西南昌)、饒州(今江西鄱陽)和江州(今江西九江)籌建400艘軍船,用以運輸糧草,並派遣營州都督張儉、守左宗衛率高履行等率領幽州(今北京)、營州(今遼寧朝陽)兩個都督府的兵馬以及忠於唐的契丹、奚和靺鞨仆從軍隊,讓其對高麗進行探試性的攻擊。

張儉領軍至遼西,因遼水正在汛期,水勢大漲,唐軍長期未能渡河。李世民將其召回洛陽詢問後,見其對高麗的山川地形極為熟悉,於是仍任命他為行軍總管,兼領諸蕃部的騎兵,為大軍前鋒。

淵蓋蘇文馬上派特使到唐朝貢講和,以避免雙方戰爭的升級,不過李世民並沒有接受高麗的朝貢,反倒將來使拘留起來,指控他們背叛榮留王,與弑君者同謀。

隨後李世民下令以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左領軍常何、瀘州都督左難當為平壤道行軍副總管。 [劉英行、張文幹、龐孝泰、程名振等人為總管,率率江、淮、嶺、硤勁卒4萬3千人,乘500艘戰船(閻立德所造)從萊州出發,渡黃海向平壤進發。

與此同時以英國公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遼東道行軍副總管,張士貴、張儉、執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彌射、薑行本、曲智盛、吳黑闥、李元正為行軍總管隸之,率步騎6萬從陸地向遼東進軍。

同時下詔令契丹酋長於勾折、奚酋長蘇支、新羅王金善德、百濟王扶餘義慈等諸國君長領兵助戰。

這些布兵安排基本與前世相同,但如果要追究不同卻也有很多,比如糧草基數就比原來帶的多,還有河東道與河北道的百姓們都願意捐贈自己田裏的新作為,朝廷免十年的稅收,他們現在日子過的富足的很。

出征的馬匹也都是配了馬蹄鐵的,每個士兵身上都佩戴了淩筱筱設計的急救包,裏麵裝有消毒後的紗布。繃帶,快速止血的金瘡藥,清創消毒的密封酒精棉,需要救援時用的哨子等等,隻有一個小包。係在腰間一點都不擋害,而且在最危急的時候,能救人一命,雖然有不少軍醫跟著,但是跟士兵的比例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有時候等待救治,不如自救來的快。

最後的不同就應該是。此次的戰爭有了房遺愛和馬國忠的加入,而淩筱筱一家以遊曆為名,緊隨其後也離開了長安。

李世民個人對這場戰爭的勝利充滿信心,他認為隋煬帝之所以沒能戰勝高麗的原因是隋煬帝對自己的人民過於殘忍而高麗則愛惜自己的人民。

隋煬帝用要反叛的部隊來打高麗團結一心的軍隊,因此是不可能取勝的。( 切都已得到改變:首先,這次戰爭是大國打小國;其次。這場戰爭是正義之師討伐叛逆之賊;第三,這場戰爭是組織有素的部隊攻打另一個混亂的部隊;第四,這場戰爭是精力充沛的部隊攻打另一個疲憊不堪的部隊;最後,這場戰爭是士氣高昂的部隊攻打另一個抱怨連天的部隊,因此唐這次攻打高麗是勝券在握。

李世民這一生打過無數戰役。所以與打仗相比他更煩惱立太子之事,雖然大家更看好小九,但他覺得小九真的弱了一些,如果把天下交給小九,他能完成自己的願望,帶領大唐走的更遠嗎?可如果交給李恪,他雖然有信心恪兒會是個很好的皇帝,但其他人,包括無忌定是會寧死不從吧!

李世民這時候其實是很想去前線指點江山的,可是為了太子之事他隻能坐困長安,這讓他十分不爽,便找來了房玄齡這棵軟柿子來欺負。

“玄齡啊!你來給朕說說,恪兒和小九都有什麽優點和缺點,這沒有其他人,你給朕說實話。”皇帝也是需要朋友的,而房玄齡無疑是李世民最合拍的朋友,房玄齡即堅守自己的原則會給他正確公正的答案,又不會像魏征那樣每次都讓他無法下台,也不想其他人那樣有著各自的勢力觀點,雖然這朝中不站隊的還有很多,但他們都不是房玄齡,或是不能,或是不願做他的朋友,比如李靖那種,他可是是強者,是下屬,卻不是好友,或者是好友,如程咬金那種,但他就是個大嘴巴,這種事自然無法與他談。

房玄齡知道此次自己逃不掉了,隻好深呼吸,理清大腦後,認真的說道:“臣覺得二位皇子都是天之驕子,天潢貴胄,同時也都深受皇上您的疼愛。不光是臣的看法,其實大家的看法也都是一樣的,二位皇子都心地善良,學識不凡,隻是在嫡子沒有全部失德的情況下...大家還是會覺得...”

後邊的話,房玄齡沒有繼續說,他相信李世民會明白,雖然因為李世民的緣故,大家不會在乎什麽長幼問題,但嫡庶還是要有分別的,特別吳王還有一半前隋的血統。

“這些朕都知道,朕不是要聽你說這些的,朕要聽的是,如果朕把天下交給了他們,以後會是什麽模樣。”李世民擺手,表示不滿,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誰用你說啊!很明顯李世民又覺得房玄齡在敷衍他了。

房玄齡很想說自己不是道士,不會算命,您要問這些可以去找國師,袁天罡啊!

不過那是找死的節奏,房玄齡自然沒找罵的興趣,隻得認真的思考了起來,李世民也不催他。

又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後,房玄齡才一臉為念的說道:“臣真的不會算命,不知未來會發生什麽。僅能以現狀,表明自己的一些看法。晉王殿下還年輕,而且聰慧好學,如果皇上立他為太子,繼承大統,群臣定會盡全力擁護,不管是攻是守都無問題,雖然晉王殿下現在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有些過於過於單純善良,但經過此次事情,想必會有所改變,畢竟人都有求生**,不會任人宰割的,再加上陛下正直壯年,也有很多時間可以教育,以前晉王殿下隻是沒目標,過於鬆散而已。”

看李世民聽進去了,房玄齡又繼續說道:“如果是吳王殿下,不得不說吳王殿下,文武雙全,心善懂禮,知克製,年少時幸得陛下親自教導,是很好的繼承人人選,隻是如果皇上真的立了吳王殿下,不知有沒有考慮過其他皇子是否真的服氣,朝中的大臣是否甘願輔佐,就比如被幽禁的前太子,和順陽王,如果太子之位是晉王殿下,他們也就會死心了,也不怕晉王殿下會對他們不利,但如果換了吳王殿下,人之常情,他們還會在拚一下吧!哪怕臣等人擁護皇上的決定,堅決保護吳王殿下,可是臣已經老了...”

後世有人評價這段曆史說,吳王是英物,晉王是朽物,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是大錯特錯,真的如此嗎?管理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興盛與否,不單單要看這個皇帝有沒有能力,是否文武雙全,果決勇敢,還要看人格魅力,和天時地利與人和。

也許不立李治為太子,不會有武則天這個唯一的女皇,不會有唐朝差點被斷的命運,但也不代表立李恪為太子,大唐就會有更好的未來,還有可能,陷入戰亂,割據?難道大家都以為沒有各各大臣的支持,李治的皇位就會坐的那般穩妥?難道武則天又是以一己私力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

這次,房玄齡是說了大實話,雖然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如果李世民立吳王為太子,他是真的會辭職,因為不想麵對接下來的種種混亂。

李世民聽的認真,即使聽到不滿意處會皺眉頭,卻也沒有出聲打斷,反駁,因為房玄齡說的都是真心話,也是他特意沒有去想的事實,其實當皇帝,想當一個負責人的皇帝,真的很難,不止要自己做的好,同時他選出的太子,繼承人也要做的好,不然也會成為他的汙點,可是如房玄齡所的一樣,皇帝也不是人好就可以的,想他李世民如果沒有這麽多人擁護也敵不了他的哥哥,難道李建成就不優秀嗎?

ps:終於又有好看的韓劇可以看了,《沒關係,是愛情啊!》,《**》一個養肥到6集,一個到8集,終於還是忍不住一下子看完了,然後又到了追劇的痛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