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富在深山有人知
西溪校區的師生們,終究都是文科生。
所以,除了在最初聽說邱成彤級別的國際頂級大牛要來訪問的時候,大家轟動了一下。轟動完之後,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該幹啥幹啥了。
說到底,數學家的成果不夠親民,不能被外行人拿來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
什麽?你說裝逼犯們喝茶的時候,也能閑聊一下“隨機偏微分方程理論”?拜托,如果真有這樣的裝逼犯,那可真是事倍功半了。為了裝這麽一個逼,還要去皓首窮經,窮完之後,這個逼裝出來還沒幾個人能聽得出其逼格所在。
不劃算啊。
人人都沒把這事兒往心裏去,隻是在意**到時候能不能撈到一個本小利大的機會,大談炎炎吸引到對方注意、然後撈個握手合影的機會。
而且,這好歹也已經是信息時代了,各種小道消息傳播速度還是很快的。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邱教授月內要回國訪問的事情,自然會去打聽邱教授究竟為什麽回國。
錢江大學的學生們好歹都是有腦子的,還沒自大到覺得邱教授回國就是專程為了來錢江大學訪問的——以錢江大學04年的教學科研水平,還不配。
人家回國,肯定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學術訪問,隻能是順道為之。眾人留心之下,一來二去,就查明了來龍去脈:
邱教授當年的授業恩師、中國現代數學界鼻祖級的人物、93歲高齡的陳省身老教授,已經病危躺在津門醫大總院,躺了兩個月了。人家邱教授今年回國,主要是給恩師探病送終的。
這種小道消息在校園網上一傳,大家的興致也歇了不少:時機不好呀!人家正該悲痛的時候,怎麽好談笑風生?
顧莫傑從頭到尾沒把這當回事兒,日子照過,生意照做,書照讀。唯一的區別是,隨著五月份的臨近。他蹺課和夜不歸寢的次數也少了,免得故意特立獨行撞槍口。有些生意上的事情,能夠遠程遙控就遠程遙控,不一定非要本人去公司。隻不過留在學校裏往往也是人在心不在。僅此而已。
初音輸入法對萬能輸入法的進一步加速反超趨勢,讓顧莫傑心中很是愉悅,底氣也更足了。眼下,初音輸入法已經反超了競爭對手超過一千萬人的用戶量人數。
或許此刻,史廣護手下的人已經想明白穀歌ADSENSE廣告推送優化的重要性了。但是這也已經晚了。等到他們找到人優化、提升自己的廣告費推廣效率,顧莫傑早就已經把他們甩到牆上去了。至於互聯網巨頭搜虎,盡管已經公布了新產品,卻也不是一個月之內就寫得出來的,因此眼下的顧莫傑沒有任何威脅。
傑夫辛頓教授論文組合拳的第二波,終於打出來了。在5月份的《IEEE》人工智能係列期刊上,同期發表了傑夫辛頓的三篇論文,角度不同,各有專精,卻也絲絲入扣。天衣無縫。
顧莫傑一直在關注,自然是第一時間拿到了期刊。展開一看,其中兩篇論文上,署名人的最末位,赫然便是“Mo激e-Gu”。論文的內容當中,也有不少顧莫傑為傑夫辛頓提供論據的所在,通篇看來,顧莫傑在產業界取得的這些技術創新,倒顯得是“在傑夫辛頓的理論思想指導之下”取得的了。
反正這種“在XX理論思想指導下”也不用給錢,也不存在你用了別人的思想就要給人家專利費谘詢費。這種合則兩利的事情。能幫人吹吹,就吹吹唄。
大局已定。
以顧莫傑的性子,對學術原本是無所謂的,他要的隻是商業上的成功。和自己無關的時候。論文這種東西他也懶得多看一眼。
不過眼前這本期刊既然已經費勁兒弄來了,顧莫傑本著廢物利用的心理,倒也不至於剛看完自己相關的論文後、就直接把書丟掉。
剩下的論文,他耐著性子花五分鍾功夫,把標題和著作人又掃了一遍。這一掃不打緊,又有了驚喜的發現。
紐約州立大學的揚萊卡教授。在這一期的《IEEE》人工智能上,也發了文章。
而且很顯然,是針對傑夫辛頓4月份期刊上那篇綜述的反駁。
在很多技術展望領域,揚萊卡提出了一些質疑和“論證不能”的疑問,語氣上倒是客客氣氣的,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學術論戰。
如果傑夫辛頓沒有和顧莫傑合作,麵對這番反擊說不定還真應付不下來。然而現在,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揚萊卡成了一個被傑夫辛頓一開始那篇故作大言的綜述所引出來的、遭到殘酷直鉤的大魚。
一開始就嚴絲合縫的論文,隻能在學術界內部形成關注的。但是如果想把一個學術熱點炒熱到外行人都去關注,那永遠隻能靠挖坑釣魚、引人對你的大談炎炎反駁,然後再猛拋幹貨。這樣,外行人才有熱鬧可看。
顧莫傑不想跟著上天梯,都不可能了。
……
同一時刻,錢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辦公室。
蔡鬆風院長也拿著最新一期的《IEEE人工智能》期刊,在那裏細細閱讀。
蔡院長本人不是搞人工智能的,甚至不是搞算法研究的。他的學術研究方向有些老派,人工智能的論文,大多是看個熱鬧,看不出細節對錯。
但是,能夠在錢江大學的強項院係做到院長,誰都不是等閑之輩。坐到了這個位置上,哪怕隻是天天開學術項目評審會議,聽著手下教授們為了爭奪科研經費與科研資源、到他這兒做“學術吹”,都足以把蔡院長吹成一個計算機與數學領域什麽都能懂幾分的角色。
畢竟,爭奪科研經費的時候,是需要把吹牛者渾身解數都使出來的。
蔡院長不看細節,卻可以看人。
多倫多大學,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水準,絕對是北美東部地區排名前三的牛逼學校。雖然比不過西海岸那些“圖靈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UC伯克利啦、斯坦福啦;但是秒秒東海岸的常青藤盟校時,卻足以大殺四方;除了一所MIT幹不過,其餘不在話下。(MIT:麻省理工。)
傑夫辛頓教授本人的招牌。原本或許不是頂級大牛;但蔡院長卻知道,那不是說傑夫辛頓在他所在的那個細分領域不夠強,隻是他選擇的細分領域不夠熱門而已。
換句話說,傑夫辛頓在他鑽研的那一畝三分地上。絕對是全球頂尖的存在。隻是那一畝三分地比較貧瘠,不是什麽好田,所以他的身價始終在幾百萬美元級別。
一個人,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算不算頂尖,這事兒基本上是定死的。學術界也不太會有異軍突起的爆紅事件。
但是那一畝三分地是否熱門,卻是會隨著時代和技術環境的進步而變化的。就好像一塊波斯灣的荒漠,在農業時代或許不利於耕作,不值錢;但是到了工業時代,人家地底下發現了石油,那就會暴漲了。
在原油價格普遍低於60美元的年代,深海鑽井和永凍帶石油開采的技術就不熱門,但是一旦油價過了這個坎,很快就熱了。原油價格普遍低於100美元的時候,頁岩油技術也不熱門。但是一旦過了這個坎,頁岩油也熱了。
以如今網絡技術的發展速度來看,人工智能領域下的深度學習這一分支,是很有可能在近年爆紅的學術方向。這一天一旦來臨,傑夫辛頓的江湖地位起碼上升兩個檔次。
蔡院長相信自己的判斷,這也讓他更加重視傑夫辛頓這一係列論文底下,一個明顯屬於中國人的名字。
有一個本校的、名叫“Mo激e-Gu”的人,參與到了傑夫辛頓的研究中去!盡管隻是署名為第三作者。
“這人姓顧?還是姓古?要麽是穀?可是沒聽說過本院有這麽一個教授啊。難不成,隻是一個在讀研究生。就取得了如此成就?”
蔡院長腦海中如此盤算著,把本院教職工的名錄過了一遍,愣是沒有印象,隻好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撥了兩個內線。
一個給院辦,一個給學工處。找院辦的人,是為了確認教職工當中到底有沒有這麽一個人。至於學工處,那是等院辦的人給了否定答案之後,才會用到的。
僅僅兩分鍾,兩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先後出現在蔡院長的辦公室門口。一男一女,女的自然是院辦的,男的自然是學工處的。
“院長您找我?”院辦主任楊靜低聲詢問了一聲,把蔡院長的注意力從期刊上吸引開。
蔡院長抬起頭,想起對方來意,問了一句:“我們院有沒有一個叫顧莫傑或者穀摩羯或者近似發音的教授、講師?”
楊靜一愣:這算什麽問題?怎麽聽這個問題,倒像是院長要找的那人不是一個中國人?隻知道名字的音譯,不知道字?
然而,問題再跳脫,那畢竟是院長問出來的,楊主任怎敢托大,抖擻精神想了一想,幹脆地回答:“沒有,我們院沒有這麽一個教職工。”
蔡院長眼神中明顯閃過一絲失望。楊靜看在眼裏,旁邊院學工處的秦輝秦主任也看在眼裏。
果然,下一秒鍾,蔡院長的眼神轉向了秦主任:“那麽,在讀研究生裏頭,有沒有一個叫類似名字的?我們的工作做得很不細致啊。都有人掛著咱錢江大學的名頭,在《IEEE》級別的頂級期刊上、和多倫多大學的知名教授合作**文了,我們自己居然不知道?”
秦主任馬上一個立正:“院長,我馬上給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