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徐州會戰(六)

新任日本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當即向倭皇裕仁報告,強烈主張發動徐州戰役。他說道:“對於集中在徐州方麵的中國軍予以痛擊,可以收到挫傷敵軍抵抗意誌的巨大效果。因而,陸軍準備實施對徐州之敵的殲滅戰,由於這些軍隊都是國民政府軍的精銳主力,並且已經處於孤立的狀態。我大日本皇軍應不失時機,以強大的兵力,以宏大的戰鬥規模,使之一舉徹底殲滅這些中國軍。臣下認為,隻要達到了殲滅這股敵軍的戰略企圖,就能使武力解決中國問題變得簡單,就能促使蔣介石政權屈服投降,邁出決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大日本皇軍在台兒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板垣征四郎的話讓倭皇裕仁感到喜出望外,他也認為這是打擊蔣介石政權的大好時機。於是倭皇裕仁當即決定,圍殲徐州的中國軍隊。並要求板垣征四郎必須作到,陸軍此次進攻,一定要取得巨大的戰果,務必不使徐州地區50個師的中國軍隊一人漏網,一定要把他們全部的、幹淨的、徹底的全殲。用鐵一樣的事實來向國人證明,大日本皇軍是永遠不可戰勝的。

板垣征四郎回到陸軍部以後,決定為求速戰速決,不失這千栽難逢的好戰機,於當天向日本華北方麵軍司令多田俊大將,華中方麵軍司令田俊六大將(原司令官鬆井石根因“南京大屠殺”造成的國際影響,以被勒令退出現役),下達了大本營陸軍部第84號作戰命令,命令如下:1、大本營堅決要求擊破徐州之敵。2、華北方麵軍司令官應以有力之一部擊破敵軍防線,占據蘭封以東隴海線以北之地區。3、華中方麵軍司令官應以一部占領南津浦路及廬州地區......板垣征四郎為確保徐州之戰的勝利,於2日後,派出了以陸軍部作戰科長橋本群少將等參謀們組成的“大本營派遣班”,前往徐州前線,對參戰部隊就地進行“戰術指導”。

侵華日軍華北方麵軍和華中方麵軍,集結了精銳部隊13個師團,大約有30萬人馬,配備了這種重武器,輔以戰機數百架,采取南北對進,側翼迂回的戰術,分成6路大軍向徐州包抄而來,企圖以速戰速決的手段圍殲中國軍隊主力於徐州地區。

日軍分南北兩大作戰兵團,向徐州地區掩殺而來。南路兵團為華中方麵軍所轄的第9、第13、第116、第106四個主力師團。北路軍團由華北方麵軍所轄的第5、第10、第14、第16、第110、第103、第104、第105等八個主力師團。南路日軍的指揮官為羽田源之助中將,北路日軍的指揮官為西尾壽造中將。另有日軍第4師團作為預備隊來使用,這次日軍對圍殲徐州地區的中國軍隊報以了極大的信心。

此時,蔣介石正一頭紮進擴大宣傳的熱浪中,沉浸在台兒莊大捷的興奮裏,對日軍即將展開的進攻還尚未十分了解。於是他對徐州地區的各部隊要求道:“各部隊要充分發揚台兒莊血戰的光榮精神,堅決的分頭阻擊來犯之敵,通過徐州會戰再給日軍部隊以重創。”李宗仁可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他針對日軍的進攻態勢,把60萬大軍分成了5個作戰兵團。1、淮南兵團:指揮官為李品仙,下轄第20、第10、第48三個軍。2、淮北兵團:指揮官為廖磊,下轄第31、第7、第77、第68四個軍。3、魯南兵團:指揮官為孫連仲,下轄第30、第42、第51、第41、第44、第60、第22、第75九個軍。4、隴海兵團:指揮官為湯恩伯,下轄第57、第89、第69三個軍。5、戰區直屬軍團:指揮官為李宗仁,下轄第12、第55、第32三個軍。未編組之部隊皆為戰區預備隊,可隨時奉調開赴前線。

北路日軍首先發起了攻擊,孫連仲的兵團在峰縣、向城、郊縣等地抵抗日軍的進攻。緊接著,張自忠等部在臨沂、大埠、北勞溝等地也與日軍發生了激戰。北路日軍從濮陽分出一部,度過黃河天險後,進入魯西地區,迅速的攻占了鄆城、菏澤、金鄉等地。該地區雖有孫桐萱、龐炳勳、商震等部,但在廣闊的平原上,部隊無險可守,日軍得以快速的推進,如入無人之境一樣快速向徐州殺來。而南路日軍也開始北上了,他們先後占領了徐州南麵的龍元、蒙城、宿縣,並攻陷了徐州西麵的黃口車站,包圍並切斷了徐州西南麵的退路。至此,日軍已經對徐州完成了包圍的態勢,更多的日軍正從四麵八放朝徐州壓來。

武漢,軍委會的作戰室裏,蔣介石瘦長的身軀晃了幾晃。現在的他總算是明白了,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多麽的可笑。如今日軍的意圖是要圍殲他的主力,圍殲他的60萬大軍。這時,他那發熱的大腦終於清醒了過來,他開始感到了渾身發冷。蔣介石急忙叫侍從把軍委會的大員們叫來,趕緊商量眼下的對策。日軍目前的企圖已經暴露,很顯然,再守徐州無異於飛蛾撲火。蔣介石覺得自己不能聽任日軍擺布,他對陳誠等人說道:“若徐州這60萬大軍被日本人吃掉,娘希匹,我還拿什麽抗戰?!”陳誠等人均讚同道:“委座所言極是。”於是蔣介石一邊踱步,一邊焦急的口授給李宗仁的電令:“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軍委會著令你部力避與敵決戰,撤離徐州,火速突圍......

1938年5月下旬,各路大軍按軍委會指定的路線,全部安全撤離徐州,到達皖西、豫南一帶。奉蔣介石之命作為全軍後衛,掩護主力轉移的第68軍,在完成掩護任務後,放棄徐州城,巧妙的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到達了安全地帶。5月底,各路日軍到達徐州,發現徐州早已是一座空城了,先前雲集在此的60萬國民黨軍隊,早已失去了蹤影。

徐州大撤退是李宗仁創造的又一個奇跡,是國民黨在抗戰正麵戰場上的又一個傑作,它的成功絕不亞於台兒莊大捷,它使日軍戰略決戰的企圖又一次破滅了,為後來的武漢大會戰保存了實力,對以後的抗日持久戰和奪取最後勝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自徐州陷落以後,北起東北三聲南到江蘇徐州,大片國土先後被日軍占領了。徐州的淪陷讓國人們從台兒莊大捷的興奮中清醒過來,讓國人意識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極其漫長的而艱難的,至少,目前情況下國軍是很難將日蔻趕出中國的。就在國人對抗戰前景感到悲觀失望的時候,一直以來在國民黨內部產生了“速勝論”和“亡國論”。但是,抗戰10個月以來的實踐證明“亡國論”和“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間成了國人最關心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中共中央毛主席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他在書中初步的總結了全國的抗戰經驗,批駁了社會上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係統的闡明了中國的抗日持久方針。從而有力的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和亡國論,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毛主席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爆發的事關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國家,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小,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日本戰爭能力雖強,但它是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拖累。而中國則是一個大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在華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而中國反抗侵略的戰爭卻能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援助,有了這些同情與援助,中國反抗侵略的戰爭就能長期的堅持下去。最後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複:“不會亡,最後的勝利是永遠屬於中華民族的。”那麽再問:“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複:“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他還指出這場戰爭必將經曆三個階段:1、抗戰初期的戰略防禦階段。2、抗戰中期的相持階段。3、抗戰後期的反攻階段。其中第2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度階段,將是抗日戰爭中最艱難的時候,要準備付出較大的犧牲來度過這段艱難的過程。但隻要度過了這一階段,中國的抗日戰爭必將迎來勝利的曙光!

“論持久戰”一經發表之後,立刻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全國各大報紙紛紛轉載這篇文章,讓全國民眾的抗日熱情再次的高漲起來,一掃悲觀和絕望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