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世子李滯的回歸在朝鮮引起了一陣狂熱的風潮。對於李滯的這次回歸籠罩了太多的神秘色彩有人傳言李滯思國心切勇敢地一個人殺了十幾個女真人的守衛而後從容不迫逃到大明再經由大明回到自己國家的!

而被傳得最多的版本是大明的武英王感念朝鮮對大明的一片赤忱之心特別派出了身邊的貼身侍衛在山海關大戰進行到緊要關頭的時候衝入女真人的大營從從容容地救出了李滯然後在京師款待了一段時間這才護送他回到朝鮮。

相比之下還是後一種說法顯得比較靠譜一些。明軍強大的戰鬥力已經在這幾天充分地展示在了朝鮮人麵前。他們擁有最精銳的士兵最強大的火器女真士兵在他們麵前根本就不堪一擊。要救出世子對他們而言實在是一件最容易不過的事情。

而幫助朝鮮擺脫了女真人奴役的八百明軍則成為了漢陽最受歡迎的人。無論在漢陽哪裏他們總能受到最熱情的歡迎。他們是一個強大國家的象征他們是戰無不勝的象征!

朝鮮人現在非常懷疑以前所說的大明軍隊在八旗軍隊麵前那些屢戰屢敗的戰績是不是女真人為了動搖朝鮮的決心而編造出來的謠言。龐大的明朝怎麽會輸給那些遊牧民族?精銳可怕的火器怎麽會打不過用真原始兵器。紮著辮子地野蠻人?

這一點就連有的朝鮮大臣都覺得非常疑惑當他們把這個問題試探著問到明軍大將李建標之時李建標隻是含糊地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明朝戰略上的需要而大明的忠勇武英王。則是這一戰略的忠實執行者……

隻有一個人對明軍和李滯的到來產生了嚴重地擔心這人就是朝鮮的國王綾陽君李宗。本來兒子的回國是件應該讓他高興的事情。但不知什麽地方傳出來的流言卻讓綾陽君李宗地這份高興轉化成了深深的擔憂。

流言中說道明朝非常不滿朝鮮之前的所作所為。為虎作倀攻擊大明領地屠殺大明子民嚴重危害到了大明利益嚴重損害了大明和朝鮮的友誼。因此明朝朝廷有意以更加親明的世子李滯。來取代李宗的國王地位。

李宗對這一說法非常認真而緊張他地這個國王位置是通過兵變才好不容易爭取到的。雖然清朝侵入朝鮮使朝鮮被迫成為清朝的附屬國但終究他還是個國王。可現在明軍來了李滯也回來了他的這個位置還能繼續安穩地坐下去嗎?

當他把這一疑問問計於他所寵信的寵臣金光柄的時候金光柄告訴自己的國王:“流言之所以會傳開。是因為有一定的基礎在內。明朝以武力地形式護送世子回來或許就在傳遞著一個信息。而在明朝皇帝的那份聖旨中。單獨指責了王這樣地意思已經實在是明顯了啊。所以王應該多作一些準備了……”

這位金光柄是功西派領袖金自點的弟弟但在政見上卻和自己的親哥哥持著截然相反的態度。他不是親明派。也不是親清派。他唯一效忠的就是自己地國家綾陽君。這在朝鮮地這些大臣之中。也算是比較少見的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這次清西派所起地兵變中金光柄才沒有受到侵害。但他卻很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是和現在的國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一旦李宗倒台那麽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

他的話讓李宗臉色一片慘白:“那麽我現在應該怎麽辦?難道讓明朝的軍隊離開這裏?一旦激怒了明朝後果不堪設想。金光柄你說我現在應該怎麽辦?”

“我們不必去和明朝軍隊為敵。”金光柄小聲說道:“其實在我看來明朝的態度也非常明確誰忠實於他們他們便會扶持誰世子之所以得到明朝的幫助我想也正是在北京的時候向明朝朝廷表達了自己的忠心。王您可以在明天設下酒宴款待明朝的將軍和官員並在席間隱晦地表達自己當初降清的苦衷以及對明朝的一片赤忱之心。隻要明軍不動那麽漢陽的局勢依舊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世子就算想要提前……我想您心裏明白我說的什麽但我想失去了支持的他也隻能聽從您的命令……”

李宗微微沉吟了會終於稍稍露出了一絲笑容:“好吧就采用你的辦法明天設下酒宴款待明朝官員。其實李滯他又何必那麽心急呢?我的位置難道遲早不是他的嗎!”

次日李宗果然在慶雲宮中設下酒宴款待李建標等明朝將領官員。席間那李宗極盡阿諛奉承之詞。李建標對他的目的早已心中有數隻是麵帶微笑略略謙遜幾句。對朝鮮的政局武英王早有交代自己要做的隻是在其中推波助瀾而已。

“將軍姓李與朝鮮王室一般的姓這正是外邦小王的榮幸。”見明朝將軍客氣李宗恢複了幾分神采:“李姓又讓我想到了一位我朝鮮大大的功臣忠武公李舜臣大人。當年壬辰倭亂的時候忠武公奮勇抗擊倭寇看來姓李的多出英才啊……”

見國王把話說得偏離了軌道金光柄趕緊插話道:“壬辰倭亂多虧了大明仗義兵七年來明朝與朝鮮的聯軍抗擊倭寇大軍二十萬這才取得了輝煌勝利所以朝鮮上下一直都視明朝為再生之父母一刻也不敢忘記了天朝的恩情。”

李建標順口敷衍了幾句。萬曆年間地明朝和朝鮮的聯軍。共同抗擊倭寇的軍事行動使大明也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將領鄧子龍不過讓李建標有些疑惑的是在往日的閑談中聊到這位鄧子龍地時候武英王似乎對其頗有微詞。

其實。他不知道朱斌對鄧子龍的不滿事出有因。隻因鄧子龍乃是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救命恩人而且成為整個清代皇室頂禮膜拜的秘密祭祀的保護神之一。

當年努爾哈赤欲起兵攻明經常親自微服到遼東一帶偵察。在一次偶然地情況下努爾哈赤被一支派往朝鮮的過路明軍抓獲其後交給了開赴抗倭前線的副總兵鄧子龍。

努爾哈赤的言談和舉止深受鄧子龍的讚賞。於是鄧子龍便放走了這位後來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地努爾哈赤。而後為了報恩努爾哈赤為在朝鮮陣亡的鄧子龍立了廟。並把鄧子龍的神位放入了清室最重要的聖殿“堂子”中祭祀。

見自己的父親和金光柄大肆奉承李滯有些擔心隨即靈機一動說道:“我以為朝鮮和日本都是中華的兒子區別就是朝鮮是孝子而日本是逆子。當年逆子兵攻打孝子作為父親的當然不能袖手旁觀天底下哪有兒子對父親不孝順的道理……”

(蜘蛛:這話為朝鮮國王原話不過現在地這個兒子就對父親太不孝順了。)

這話讓李宗等人聽得目瞪口呆。原以為自己的馬屁功夫算是不錯地了哪裏想到這位朝鮮的世子居然已經將這門功夫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李建標也聽得擾了擾頭。不知道該如何接口了。要按照李滯的說法武英王也不必費那麽多的心思了。直接以父親地身份把兒子地領地給收回來不就得了……

這一席酒擺明了就是朝鮮人的內部鬥爭而且最為滑稽地是是朝鮮國王和自己親生兒子。為了權利的爭鬥。朝鮮黨爭展到這步對大明而言無疑是最為有利的。

李宗把話題逐漸地引到朝鮮人最為關心的。在權利鬥爭中明朝是否會插手的問題他問道:“功西派現在雖然被擊潰了但其餘黨仍在。我決議徹底肅清功西派的勢力忠心使朝鮮歸順於明朝。到時還要請將軍幫忙啊……”

他這是在用非常隱晦的話試探著明朝的態度。李建標微微笑了一下:

“來的時候武英王已經再三交代過我我們來到朝鮮隻為為了幫助朝鮮趕跑女真人至於朝鮮的黨派之爭我大明朝廷的態度是絕不插手其中。所以雖然我很想幫助國王但朝廷之令我卻不得不能遵守!”

李宗聞言大喜明朝將領的話是在清楚地告訴自己朝鮮自己的問題自己處理。隻要不觸犯到大明的利益無論朝鮮鬥到如何天翻地覆八百明軍都絕對不會參與其中。

有了這樣的承諾就足夠了。李滯長久地羈押在盛京在漢陽毫無勢力可言他又憑什麽來和自己爭奪王位?光憑著自己的王宮衛隊他就可以完全地控製住漢陽的局勢。

漢人有一句話叫“虎毒不食子”自己也並不想真的就要了兒子的命隻不過想把他關押起好好地教訓上幾年等到自己死了後這個王位還不依然是他的?

但是李滯的麵色卻忽然一下變了。他最大的依靠和父親爭奪王位的全部本錢那就是大明的朝廷。但現在李建標的話卻一下讓自己的希望徹底花成了水中月!

他才正想說話卻見一邊清西派的領袖宋時烈以目視之李滯便把話又重新咽了回去。

酒席才一結束李滯借故出了慶雲宮在外等了一會見宋時烈從裏麵走了出來急忙一把拉住了他的衣袖低聲哀求著道:“我王即將對我對手還請先生救我。”

宋時烈歎了口氣:“我料王隻會囚禁於你必然不會傷害你世子請千萬不要驚慌。等過了三五年後王自然會還你自由這國王的位置卻依然還是你的……”

“若被囚禁與死何異?”李滯哭泣著道:“況且縱然王不想傷我但他手下的那批奸臣豈有不挑撥的道理?又鳳林大君和麟坪大君皆在無不對王位虎視眈眈。如此李滯之命休也!”

宋時烈對他頗是同情這位世子李滯在盛京一被羈押就是十幾年好容易逃了出來卻又麵臨著如此險惡的局勢。何況自己的心中還別有一番想法。功西派雖然被除了但自己所領導的清西派卻依然得不到國王李宗的信任。

李宗真正相信的就隻有以金光柄為的這些人。其實所謂的清西派和功西派之間的鬥爭是李宗最樂意看到的。因為無論哪一派想要取得大權都必須得到這位國王在暗中的支持。而任何一派獨大的局麵卻是李宗最不想的。

但李滯就不同了。這位世子畢竟在盛京當了十幾年人質對朝廷中的險峻並不清楚所唯一依仗的無非就是明朝的幫忙而已。一旦他當上了國王朝政很快就可把持在自己手裏。對明朝的態度宋時烈太了解了隻要是親明派掌權無論是誰他們都是能夠容忍的。

宋時烈這時麵上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微笑:“世子不必驚慌若要保全性命扭轉當前被動局勢我以為唯一之道便是去求得明軍的支持尤其是李建標將軍的支持!”

李滯緩緩搖了搖頭:“可是剛才李將軍的話已經非常明確了明軍隻是站在一個中立的立場他們並不想介入我們的鬥爭要想取得他們的支持我看這實在是太困難了。”

“不然世子錯了王也錯了。明朝並不是不想介入而是不願意太明顯地介入以免引起我朝鮮人不必要的反感。”宋時烈笑容不減說道:

“世子可以想一想如果明朝真的不願管為什麽會派軍隊送你回來?如果真的不想管為什麽沒有提到撤兵的日期?我看明朝的李將軍此刻正在軍營等待著世子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