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時,楊安玄來到書房,處理了往來信件。
身為雍兗刺史,實握五州大權,僅次於劉裕的大人物,向他問好、請示、求官、攀親的信件多不勝數,楊安玄還沒有找到信得過的人幫他掌管文書,隻好讓孔苗有空時幫他先行篩選。
那些問好、求官之類的信會挑出放在一旁,剩下的重要信件則要楊安玄及時回複。即便如此,挑出的信件還有厚厚一疊。
大半時辰後,楊安玄放下筆,看看案上一堆回複好的信件,心中苦笑,看來要早些找好打理文書的人選了。
起初他想屬意表哥袁濤,可是袁濤現在是戲曲大家,每日歌舞宴請不斷,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哪裏會為案牘勞神。
接著想到楊育,楊育現在是長廣郡主簿,等楊孜敬在北青州立穩足根後、楊安玄有意讓他轉任郡守,兩相比較楊育肯定不願專為楊安玄打理往來文書。
至於楊綽、楊晾等堂兄弟,楊安玄與他們的交往不深,說句實話並不太信得過他們。
自己往來信件中有琅琊王、京中門閥、郗恢、陰友齊以及寇謙之等人來信,有許多事是機密,萬一泄露對自己將造成不利的影響。
楊安玄有次向孔鮮提及,孔鮮搖頭不迭,直言楊安玄的信件牽涉及多秘密,不便涉足其中。不過孔鮮向楊安玄推薦了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郎,是他所收的一名弟子。
“此子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愚所少見”,孔鮮有些激動地道:“六月愚到屯田學庠視察,發現餘應不在,問及教師,方知其請了五日假。愚當時很失望,讀書之人應勤學不輟,風雨無阻,怎能無故棄學。愚惜其才,便前往其家勸誡。”
“在田間看到餘應在田間勞作,趁著歇息時愚上前詢問,方知其一家人是安玄從秦國購回的農奴,靠著官府授予的農田為生。得知愚的來意,餘應的祖父餘德不準其因為農事耽誤學業,餘應答曰‘不稼不穡,焉能安心讀書’。愚為其誠孝所感,收其為弟子,讓他隨愚讀書。”
孔鮮看著楊安玄道:“餘應一家深感安玄贖身救命之恩,此子必能為安玄所用。”
當時楊安玄沒有立即答應,現在每天都要花費一個多時辰來處理往來信件,讓楊安玄著實有些吃不消,準備改日召餘應先處理些簡單的信件試試。
起身活動了活動手腳,楊安玄想起白天的那樁煩心事,眉頭不禁緊皺起來,麾下山頭的情況該如何破解。
山頭主義的存在無非是某些人利用權勢形成了固有的利益特權,不希望其他人染指,楊安玄想到的辦法無非是四個字:打破壟斷。
王朝統治通過國家機器來實現,這些國家機器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要想改變就必須打破少數人對國家機器的壟斷。
最大的壟斷莫過於門閥士族通過九品中正製壟斷了仕途,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麵,連寒門尚且被排除在外,更不用說庶民。
九品中正製是魏晉選材的根本,無數士族通過它受益,東晉朝廷被大大小小的門閥士族所左右,既得利益者當然不肯放開到手的利益,誰要動手便是士族的死敵了。
劉裕出身寒族,幸運地碰到了起飛的風口,要不然他根本沒有機會掌控朝堂。桓玄篡位,將北府軍的高級將領斬殺一空,便連中層將領中的劉敬宣、高雅之等人被迫逃往秦、燕,劉裕成為北府軍新一代的領軍人物,得到包括何無忌在內的中下層將領的擁護。
而劉裕在**平孫恩之亂中展現出軍事才能,憑借個人武勇魅力得到軍中將士信服,將原本離散的北府軍重新捏合在一起,成為他手中的力量,最終憑借北府軍的力量逐走桓玄掌控了朝廷。
此時朝堂上的門閥士族遭受到多重打擊,王恭兩次起兵更換了一批當權者,司馬元顯當權又鏟除了一些,及至桓玄進京大舉屠刀殺了一批,孫恩為禍三吳之地的門閥幾乎一空,等到劉裕殺刁逵一家、王愉父子,門閥士族的元氣大傷,被殺得膽寒心虛。王謝庾禇等上品門閥都不敢明著與手握重兵的劉太尉作對,隻能通過向劉毅交好這種方式來製衡。
因為出身的原因,劉裕對門閥並無好感,但即便如此,劉太尉亦不敢放手將不聽話的士族都除去,隻能通過《六項事宜改製詔》中提出舉才需試,選用寒士等政策,逐步加以整頓、改變。
自己在雍兗之地推廣儒學,廣建學庠,打著有教無類的旗號,其實也在暗中侵蝕九品中正製的根基。等學宮建成後,自己在劉太尉舉才需試、選用寒士的改製基礎上逐漸向科舉製過渡,科舉製延續了一千三百餘年,製度的優越性不言而喻。
劉毅卻還在迷信門閥政治的威力,希望通過門閥的力量與劉裕相抗衡,轉任荊州兼督廣、交以及督荊、寧、益、廣、交五州軍事讓他欣喜若狂,認為找到了對抗劉裕的正確道路。
楊安玄嘴角露出嘲諷的笑意,後世有偉人經典地概括“槍杆子裏出政權”,離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一切都是建在沙上的空中樓閣,劉毅今日所為在他眼中就是築樓於沙。
京城是門閥士族展露力量的地方,王恭兩次起兵也不過是謀求回京主政,楊安玄身在襄陽,對於門閥的拉攏顯然有心無力,南頓應家才會將鍛刀術獻與劉裕。
弘農楊家雖然升品為上品門戶,但時日尚短,影響力遠不如王謝等家族,前來依附的門閥品階不高,而且動機不純,這一點自己不如劉毅和劉裕。
還是那句話,“槍杆子裏出政權”,當自己擁有平定天下的力量時,那些門閥士族便會知道如何選擇。對自己麾下的軍事力量楊安玄還算滿意,在對抗秦、魏、燕的戰鬥中占據上風,早年打仗還有些行險,現在卻有了滅國的戰力。
去年九月,楊安玄布置滅秦戰略後,從郡軍、屯軍中精選了一批將士充實到前線,如今精銳將士已達十二萬,郡軍的數量則控製在六萬,屯軍半軍半農,楊安玄沒準備把他們送上戰場,至多讓他們運送物資。
十二萬精銳中有半數裝備著棠溪所練的利兵,其中輕騎亦有近三萬,重騎千數,戰車四千,楊安玄自信這樣的戰力足以平滅後秦。
關於北府軍的戰力楊安玄不敢小覤,當年北府軍以八萬人破苻秦八十萬,劉裕率領數千北府殘餘能殺得孫恩十萬大軍落荒而逃,楊安玄認為北府精銳戰力絕不在自家驍勇營之下。
然而,伐燕之戰,劉裕所率的數萬兵馬圍困廣固內城半年多居然不能攻克,讓楊安玄對北府軍的戰力產生了懷疑,真想找機會試上一試。
劉裕平滅南燕回師下邳,楊安玄感覺到劉裕有可能西侵,已經做好準備打上一仗。盧循、徐道覆進攻建康讓劉裕不得不急回建康,楊安玄考慮再三決定放北府軍回歸,如果此時落井下石,江南必然糜爛,說不定讓胡虜得了漁翁之利。
軍中最易山頭林立,打仗要靠將領的悍勇,將是兵膽、兵是將威,孟龍符、蒯恩憑著勇悍力壓朱齡石、楊安遠、陰績等人一頭,自己的妹夫沈慶之也因驍勇善戰被將士們所認同。
要打破軍中山頭,最好的辦法是落實好軍功製度,讓將士們有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晉升渠道,要讓像徐孝重、周超、李強、高林這樣的普通兵丁有機會成為將領,從而打破原有的圈圈。
楊安玄思忖晉升這些將官時自己應該搞個什麽授劍儀式,增強將士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升就要有降,這次張鋒輕敵出戰讓楊安玄很是惱火,對於不遵軍令、打了敗仗的將領要加以懲處,自己暗中叮囑趙田,不光降了張鋒一級,等其傷好後還要當眾鞭四十。張鋒是自己最親信的人,他都被降級、責打相信會給一些頭腦發熱的人提個醒。
打仗靠將士,養兵靠錢糧,所有政治、經濟、軍事最終都離該開人,都來自於治下的百姓,民為邦本,本固才能邦寧。這些年自己推行仁政,輕徭薄役,就是為了收攏民心,夯實經濟基礎。
楊安玄伸手捋了捋短須,這一點自己做得還不錯,治下百姓知道隻有楊刺史才能給他們安定的生活,至於朝廷除了收稅、征役做過什麽。
要得民心,就要抑製門閥對百姓的欺壓,特別是解決門閥吞並土地的難題。除了實施土斷外,楊安玄倒是知道數十年後北魏孝文帝頒布的均田令,均田令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土地兼並,使自耕農民得到耕種的土地。自己在雍兗等地將無主的田地分給丁口耕種,鼓勵開荒,承認開荒土地為私有,這些製度其實就借鑒了均田令的一些做法。
紛雜的念頭在腦中翻滾,楊安玄回到案邊,將自己的想法逐條記在紙上。要考慮的東西很多,不是一朝一夕就是改變的,留待以後與王鎮惡等人商討後,再根據時勢的發展慢慢實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