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守城力量不足的問題的同時,閻錫山為解決其戰爭物資和經濟上的困難,也煞費苦心。一方麵,他以鼓勵士氣為名,發動全市商民募捐物資、錢財,說“毀家才能保家”。自1948年10月以後進行的4次募捐中,就搜刮商民財物約合當時法幣12萬多億元,麵粉3萬多袋合銀洋48萬餘億元,蔬菜、肥羊、豬等合法幣4.3萬餘億元,並且通過實施《各種車輛登記使用辦法》、《戰鬥城征用材料及拆毀人民房屋賠償辦法》,僅在南門外就拆毀民房5000餘間。此外,還將市裏所有木橡、木版、麻袋和一部分炊具,予以征調,用於城防。同時頻頻向國民黨中央政府呼籲求助,多次向美國乞援。1947年以後,被閻錫山視為物質力量的“骨幹”的西北實業公司,因陸路交通受阻,以及閻統區的縮小,致使其生產發生很大困難。閻錫山即命公司經理彭士弘多次要求南京政府放寬外匯,照顧運輸,渴望政府“對目前麵臨之重大難關,幸勿忽見,請速貸予工礦貸款,配給外匯,並支援物資,俾得發揮其生產力量”(《西北實業》周刊,第118期)。當閻錫山獲悉日本賠償中國紡織、機械、硫酸、造船等一批物資的消息後,又讓公司連電“中央經濟部請予照配,籍補日本對山西工業損害”。但是,由於當時國民黨中央政府已是經濟拮據,外匯、賠償物資尚且不能滿足蔣介石嫡係勢力進行內戰的需要,因而,閻錫山的這些求助,自然也就不會收到多少效果。於是,閻錫山又轉而直接向美國乞援。經西北實業公司經理彭士弘赴美考察、請求,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隻給了該公司20萬美元,用以發展電力生產。其後不久,閻錫山又擬向美國紐約凱因公司借款,對方提出要有足夠的抵押作為條件,閻錫山即將西北實業公司的財產估價7000餘萬元(現洋),抵押給對方。然而,晉中戰役後,凱因公司見形勢已對閻錫山十分不利,對借款給閻一事也就不再提及。倒是閻錫山與陳納德的合作,給閻解決了不少問題。當時原美國空軍“飛虎隊”隊長陳納德,為繼續留在中國,采納中央交通部有關人員建議,準備組織一個航空公司,他為尋求權勢人物的支持,獲得交通部的批準,通過駐上海的閻錫山的堂妹夫梁綖武,將其打算電告閻錫山,閻得知這一情況後,遂決定出現洋100萬元與陳納德合資經營。於1947年6月正式組建航空公司,由閻充任公司董事長,派其部下朱點常駐滬上,代理閻的董事長職務。太原成為孤城後,閻軍所需彈藥、物資以及糧食等物品,全賴陳納德的運輸隊空運。他的80架飛機不時由上海、青島等地空運抵並,予以接濟。由於陳納德的幫助,才使閻錫山又掙紮了一些時間。後來,閻錫山還企圖讓陳納德的“飛虎隊”編組戰鬥機100架,到太原城郊轟炸,燒殺圍城的解放軍,但由於解放軍作戰迅速,閻的這一計劃未及實現,太原即被解放。

另一方麵,就是加緊對工人的剋扣,並強迫工人加大生產。閻錫山返回太原後,西北實業公司各廠起初發給工人的工資均“以小麥為標準折合貨幣實發”,但由於“山西省民營事業董事會”在規定糧價時就低於市場價格,再加上物價不斷上漲,所以,無形中就使工人的工資減少了許多。如西北煤礦第一廠,1946年左右,1個工人1天的工資大約還能賺到3—4.5升的糧食,到1947年上半年隻能買到2升左右,實際上使工人的工資減少了一半。1947年下半年,公司給工人的工資又改為半糧半款,半款又是按“山西省民營事業董事會”規定之議價(約為市價三分之一)發給法幣,而當時法幣貶值,物價暴漲,工人的實際工資直線下降,以“工資糧價”而論,到1948年9月即比1945年12月上漲了2.4萬倍。加上工廠有意拖延工資發放時間,這樣,當工人領到那一半貨幣工資後,已形同廢紙一般。在工人們生計已難以維持的情況下,閻錫山為增加物資力量,卻要人們努力生產。其方法就是要求各廠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提高其勞動強度。晉中戰役後,由於西北煤礦第二廠軒崗煤礦、第三廠富家灘煤礦相繼被解放,隻剩下第一廠太原西山煤礦和第四廠太原東山煤礦。因此,一、四廠的工人受到了更為殘酷的剝削,西北煤礦一廠,在1946年對工人的剝削率就達到758.31%。工人勞動強度如此之大,但對工人的糧食供應卻大幅減少,1948年9月以後,各廠幹脆取消半款,隻發半糧。當時公司限定重工業廠工人每人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6鬥(46公斤)。這一數量尚不及1945年底的四分之一。可是,實際上這一行業工人每日平均隻能得到1.6升(1.28公斤),進入1949年以後,連這點數量也無法保證。不僅如此,1949年初,西北實業公司以“絕對不能養活吃閑飯的人”為借口,停止了一部分被裁汰的職工及所有職工家屬的食糧供應。不久,各廠又根據閻錫山提出的“咬緊牙關,勒緊褲帶”去“爭取勝利”的口號,不僅對以前所欠工人的工資統統擱起不算,還停止借支給工人工錢,每人上1天班隻給1市斤麥麩、豆餅或已黴爛的紅大米,不上班的一律不給。這一做法,又把廣大工人推向了絕路。據統計,從1947年10月底到1948年9月底,西北實業公司各廠即裁汰2398人,占到1947年在崗工人總數20558人的11.6%(《西北實業周刊》第122、123合刊)。

閻錫山為“固守太原”,在克服戰爭物資和經費困難方麵,確實想盡了辦法,但是,他所籌措的錢物,並沒有完全用於“固守太原”,並且還借機進行經濟上的掠奪、剝削,一方麵以各種手段把“公營”企業的資財盡量化為己有,另一方麵用克扣截留和大吃空額等辦法,把南京中央撥發給他的軍糧、軍服等物資,折價變款,攫己為有。1948年下半年,閻錫山看到“公營”企業已再無挽回的餘地,便借口支持南京政府發行“金元券”,下令山西省銀行向各公營企業單位提取黃金9800多兩,於9月30日派專機送往南京,向中央兌換“金元券”。他本想通過這一兌換,發一筆橫財,不料後來兌換延期,券值跌落,閻要求返還黃金,但蔣介石卻隻允許換給其外匯,並指定此項外匯隻能向加拿大購買麵粉。閻錫山不得已,向加拿大購回麵粉4000噸,運存上海,等待高價出售,後因局勢轉緊,上海震動,閻遂令其駐滬之田糧處長耿誓和“兵站總監”劉紹庭迅速拍賣。當時上海的山西人紛紛找耿、劉二人,要和閻錫山算帳,有要錢的,有要麵粉的。耿、劉奉命給了這些人一點麵粉後,見要麵粉的人越來越多,便乘機逃往台灣(山西省檔案館藏:《閻匪財產概述》1949年)。這樣,拍賣麵粉所得款項便大部化為閻錫山的私產。

在此前後,閻錫山還以“借給平執會”或其他名義的批條,由山西省銀行經理白東生經手,從省銀行向外埠轉出一批黃金。如1948年8月20日,他就指示白東生“由備支中匯款內借給平執會黃金壹百條”。9月23日,又指示白東生“由閻誌敏、閻誌惠(閻錫山之四子、五子——引者注)項下取赤金貳百玖拾玖兩捌錢肆分陸厘”。同時,閻錫山還從其他“民營”企業中搜刮了大量資財。1948年11月,閻錫山見大勢已去,決定對全省“民營”企業實行集中管理,分按太原、京滬、平津3個領導組,除保留西北實業公司和同記公司外,其他貿易機構、銀錢業等一律撤消,將所有動產、不動產造冊上報,所有軍需物資交由各地領導組留備提用,並令各企業單位將貨物變價,其變價款統統運送上海,由該組負責人楊愛源收集後交給閻錫山本人。當時這些單位的資金和餘利均按黃金計算,少的有二、三百兩,多的達3000兩以上。這次貨物變價送交楊愛源的黃金有4.5萬兩左右。因此,到太原解放前夕,各“公營”、“民營”企業,除機器設備、房屋等未能搬走外,其餘浮財和曆年來的餘利基本上被閻錫山擄掠一空。資本雄厚,在囤積居奇、倒賣金銀中發了橫財的山西省銀行,到太原解放被解放軍接收時,隻剩下了赤金415.645兩,銀元33346元,金元券1564301650元,混白銀14.85兩,小銀元33.50元,麵粉246袋,外車胎62條,小麥1001.6斤,以及房院5處和一些器具(《太原市軍事管製委員會金融接管組申請報告》,1949年5月20日)。而這些財物也主要是留給辦事人員繼續維持殘局用的。

此外,閻錫山還向南京中央冒領了大批軍糧、軍服等物資。晉中戰役後,閻錫山的軍隊以及政、組等人員之糧食,因已無田賦公糧可征,所以隻得全部向南京中央政府請領,當時實際應領人數本不足10萬,但閻錫山仍按原編製20多萬人向南京中央請領。每人每月應領糧60市斤,總計每月要領1241萬斤。這些糧食全靠飛機從青島、漢口、上海、蕪湖等地空運。因架次有限,每月隻能運送600萬斤,其餘640萬斤則留於原地。按當時每斤糧食折白洋0.07元計,640萬斤則約合44.8萬元。以上海當時金價每兩80元白洋計,折合黃金5600兩。以10個月計,共5.6萬兩。軍服布匹,南京中央政府按15萬人供給,每人每年單、棉衣等依規定合計應發布10丈,15萬人共150萬丈,每匹布為11丈,計合布136336匹。空運到太原的不過三分之一,餘留上海9萬多匹。按時價每匹布白洋9元計,共81萬元,合黃金1萬多兩。棉花共發562400斤,除運太原外,留滬374000多斤,以每斤白洋0.2元計,合價74000餘元,折黃金900多兩。每人單、棉共6套,工、線、紐扣,每套需款0.4元,未運回的三分之二,約為10萬套的服裝共應需24萬元。另每人鞋、襪平均2元,共20萬元,兩項共44萬元,折合黃金5500兩。以上各項,總計約黃金8萬兩(據《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第422—423頁有關數據統計)。

連同從“公營”、“民營”企業中的搜刮,總共有約13萬兩黃金。

這些黃金若以閻錫山用1萬兩黃金兌“金元券”時可購4000噸麵粉計,即可購回麵粉56000噸,以當時太原市25萬人口計,每人可得220多斤,再以每人每月用50斤計,也可維持近3個月。

除搜刮掠奪大量錢財外,閻錫山還將日本投降後,派人到日本認出的原西北實業公司的700餘部較好的機器,於1948年秘密運到台灣,並在太原緊張時,派西北實業公司協理曲憲治赴台籌備設廠,備作其去台後的經濟事業。但為了穩定人心,並繼續生產營利,閻錫山在將貿易、銀錢業等“民營”企業一律撤消時,保留了西北實業公司。

8、見勢不妙,設法逃離孤城,太原解放,閻錫山老巢被搗

當晉中戰役已接近尾聲時,1948年7月15日,徐向前、周士弟便致電中央軍委,提出“為乘勝擴張戰果,不給敵以喘息之機,決定以主力繼續向北進擊,以迅速完成對太原之包圍”。晉中戰役結束後,根據中央的決定,1948年10月5日,徐向前指揮華北第1兵團、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及晉中地方武裝共17個旅8萬餘人,正式發起太原戰役。

發起戰役的時間原為10月18日,隻所以提前13天,是因為當時防守太原的閻軍第44、45、40、49、73師及親訓師一部和第10總隊共7個師,沿汾河東向南進犯。所以,徐向前決定乘閻軍脫離陣地的有利時機予以殲滅。遂於10月5日發起太原戰役。當天1兵團等部在小店、黑窯和狄村、南北磚井等處,經一晝夜激戰,殲滅南犯閻軍第44、45兩個師,從而突破了閻軍在太原外圍的防線。和中央軍委對此勝利“甚慰”,稱徐、周:“向太原城周盡量擴大戰果方針很對”,並同意徐向前連續一直打下去的意見,指出“在最快期間全殲敵人直至奪取城垣是上策,先打再圍帶打是中策,曠日持久是下策”(太原市委宣傳部、太原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印:《解放太原》第6頁)。

在全殲南犯之閻軍兩個師後,徐向前指揮所部又攻占武宿和北營兩個火車站,控製了王村機場,15日占領了石咀子一線陣地,打開了太原東山閻軍碉堡防線的南側門戶。太原城南外圍作戰初戰告捷,戰鬥殲滅閻軍1萬餘人,生俘了第44師師長李子法、第45師師長鄭健國等。閻錫山的“雪恥奮鬥團”在李佩贗的率領下向解放軍投降。接著解放軍又向太原東山的閻軍要寨發起進攻。

東山要寨由牛馱寨、小窯頭、淖馬、山頭“四大要點”構成,構築於距太原3—5公裏、且高出太原城300米的東山之上。每個要點均以數塊乃至數十塊集團陣地組成,每塊陣地都以水泥石片構築碉堡,周圍要地以伏地堡構成火力網點,以多層外壕劈坡為主體,陣地與陣地之間又以暗道、交通壕連貫溝通。“四大要點”既能各自獨立作戰,又可相互火力支援,因而,閻錫山曾將其吹噓為“寨中寨”、“堡中堡”、“鐵疙瘩”,說:“如果東山要寨失守,太原就失守了”。正因為如此,所以,解放軍向東山的進攻十分艱難,戰鬥極為激烈。解放軍投入了27個半團的兵力,閻錫山的部隊除守備西山之兩個師、工兵1個師和守備城南、城北的兩個師未加入戰鬥外,其餘各師均投入了戰鬥。雙方參戰的八二迫擊炮就達8000餘門。但解放軍運用了臨汾攻堅戰的經驗,英勇拚殺,並且得到當地黨委和群眾的積極支持,到11月12日,經過反複激烈的爭奪,終於完全攻克了東山陣地,並占領了太原城南各要點,閻錫山的第8總隊隊長趙瑞在淖馬戰鬥中率部起義。這場戰鬥,閻軍損失兵力1萬餘人,解放軍也傷亡8500餘人。

解放軍攻占東山“四大要點”後,將陣地推進至太原城下。與此同時,太原城南、城西配合主力攻打閻軍據點的晉中軍區部隊,也先後攻占了城北之青龍橋、郭家窯、中莊、上莊、北崗、黃土寨、蘭村、會溝梁,及城南之許坦、汾河西岸之南北堰、趙家山等據點。太原城完全處於了解放軍的包圍之中。隻要一聲令下,即可發起攻城戰鬥。

這時,解放軍正在東北進行的遼沈戰役剛剛結束,淮海戰役正在進行,而平津戰役即將開始。為使太原戰役能很好地配合平津戰役,11月16日,中央軍委致電徐向前、周士弟稱:“估計到太原攻克過早,有使傅作義感到孤立,自動放棄平、津、張、唐,南撤或分別向西向南撤退。增加爾後殲滅的困難”,因此,建議徐、周“再打一、二個星期,將外圍要點攻占若幹,並確實控製機場,即停止進攻,進行政治攻勢。部隊固守已得陣地,就地休整,待明年一月上旬,東北我人民軍入關攻擊平津時,你們再攻太原”(《解放太原》第2頁)。根據這一指示,太原前線部隊遂停止對太原城垣的攻擊,而對閻軍實行圍困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