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礦稅之深
五百人不多,但已經足夠於許多事情。
因為堵胤錫快要回來了,許義陽才敢動手,有堵胤錫兜底,長沙府不會出亂子。他要在堵胤錫回到長沙府之前把這件案子辦成鐵案,因為堵胤錫的姿態表明他不可能在抗稅案上站在朝廷一邊。
也正是因為堵胤錫快要回來了,袁長才沒有堅決站出來走到許義陽的對立麵。這個時候明哲保身絕不會犯錯的決策。
劉承胤不像想插手此事,點了一千老弱殘兵緊隨張大武等四百五十人士卒,向寧鄉縣進發。
許義陽把所有的兵馬都排出去了,身邊隻留下五十名侍衛。
張心政等人被抓捕後,袁長才索性當上甩手掌櫃,把長沙府衙完全交給許義陽。張心政一家有五口人被架上枷鎖,鎖入大牢。許義陽到命人把管平從牢中提出啦。
這是一個消瘦的中年人,在監獄中磨煉了三年,須發皆亂,但站在那裏,仍然保留一份卓爾不群的氣質。
許義陽招手,命張二武把李秋月帶出來。
“管郎”李秋月一下撲上去。
“月娘”管平伸出枯瘦如鳥爪的手撫摸在李秋月的秋絲上。
許義陽重重的咳嗽一聲,李秋月才稍稍矜持退後一步。
管平原本渾濁的眼神閃過一絲光彩,問:“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李秋月站到一邊,說:“這是朝廷來的欽差許大人,可救你出來”
許義陽擺手,張二武上前示意李秋月離開。男人談事情的時候,不該有女人在場。
“管平,你是長沙府的人?”
“是”管平用狐疑的目光看著許義陽,他不是李秋月那樣單純的女子。在大明,每一個能把生意做得很大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輩。成為一個富商,其實比考中舉人更難。
許義陽問:“張心政犯下的罪行,你清楚嗎?”
管平皺眉,在揣測許義陽的意思。許義陽太直接了,商人很少會這麽直接
許義陽用冰冷的聲音說:“我現在要張心政死,至少也要他傾家**產,身敗名裂”根據晉王的意思,他不怕在長沙把事情弄大。大明各地的士林都在對晉王議論紛紛,晉王想殺一隻雞給猴子看看。
管平曾是長沙府的富商,他雖然已經入獄三年,但他熟知這裏關係和秘聞,很有可能還有些不少親信和朋友在長沙府。在大明,有幾個鄉紳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無非就是朝廷會不會堅決查下去,官府會不會堅決庇護。
“是不是我能找到張心政的罪證,大人便可以放我出去?”
許義陽從身後拿出一套嶄新的青色的長袍出來,說:“我現在就可以放你出去,但是我確實需要張心政罪證”
管平眼神激動,道:“被張家欺壓的人又無數,隻是那些人害怕張家的**威,不敢站出來告發”
“何騰蛟因謀反被斬首,張心政已經被我押入大牢”許義陽拿出一個包袱,道:“這裏一百兩銀子,你現在就可以離開,我要你盡可能找人來告發張心政。罪證越大越好,隻有張家敗了,你才能在長沙府立足。”
“好”管平一點便透,跪在地上說:“我管平雖然被關了三年,在長沙這點本事還是有的,隻要許大人管住衙役大人不要隨意施刑,掀出張家罪行的一角,也足夠讓他死上幾回”
許義陽擺手。
管平提著包裹和衣服走出府衙。他很想再見李秋月一眼,把事情問明白,但那個年輕的欽差大人不給他機會。
許義陽太年輕了。如果不是他見到李秋月,如果不是他堂而皇之走出府衙大門沒有人來攔他,他很難相信自己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
堵胤錫就要回來了,袁長才躲在家中不出來,任由許義陽折騰。
一個衙役捕頭慌慌張張來到袁府,見到袁長才後,跪地稟告:“老爺,不好了,有人正在策劃衝擊府衙,想把張老救出來”他是袁長才的親信,
袁長才問:“是張大少爺嗎?”
張家大少爺與兩個不成器的兄弟可不一樣,張家大少爺張懷玉是進士,並不住在家裏,而是在嶽麓山下獨辟一處宅子居住。
那捕頭答道:“不是他還有誰聽說有好幾百人,除了張家的家奴,還有不少秀才”
袁長才撚須踱步。
捕頭問:“要攔住他們嗎?”
袁長才道:“不要,他們即便衝入府衙,你也不要去攔但你現在去把這件事告訴許大人”
“是”捕頭轉身離去。
袁長才誰也不願意得罪,因為他不知道堵胤錫會幫哪邊。
給許義陽通報消息,是暗示他不是與張家站在一邊。如果僅僅是抗稅案,他還不至於如此,那天張心政的話把他嚇到了。他隻想安安穩穩的當官,哪怕被罷官回家,他也不願意與朝廷對抗。
酉時左右,長沙府的大街上,像突然山洪暴發闖出來一群人。這些人高呼大叫,摩拳擦掌,有些人手裏還拿著鋤頭掃帚等物,衝向長沙府衙。
走在前麵幾人全是穿著文士服的士子,有一個進士,兩個舉人和二十多個秀才。
那個進士正是張心政的大兒子張懷玉。他今日午後聽到家人的稟告後,暴跳如雷,立刻糾集家奴準備來府衙討個說法。
大明的士子權限極大,秀才可見官不跪,如進士等人一旦到府衙鬧事,各府縣主官也不能打罵。
張懷玉心思縝密,先派人打聽消息,確認隻是欽差許義陽擅自行事,知府袁長才被逼足不出戶,心中底氣十足。王夫之也在嶽麓山下,聽說後急匆匆趕來勸他:“堵大人很快就回長沙了,你現在帶人去衝擊府衙,隻會授人以柄
張懷玉抽出一片文章放在王王夫之麵前,王夫之閉口不再說話。那是曾經的複社魁首張溥寫下的一片名傳大明的一片文章——《五人墓碑記》。
天啟年間,閹黨派人到蘇州來抓捕東林黨周順昌,蘇州義民激於義憤暴動。後朝廷派兵抓捕,義民五人投案頂罪被斬首。張溥寫墓誌紀念。而當年東林和閹黨鬥爭最激烈的正是為了反礦稅和稅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