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恢複得很快。發展經濟需要錢,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伴隨著貨幣需求的高速增長。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下,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他們以美元為儲備發行自己的本國貨幣,大量的貨幣需求使得美元被大量輸出到歐洲和日本。客觀地講,戰後美元的大量輸出,一方麵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的複蘇與增長,另一方麵美國則獲取了巨額的鑄幣稅。對於美國來說,隻要源源不斷地印刷美元就可以從世界各地“買”回巨額實物財富。
在初期,布雷頓森林體係還比較穩定。世界各國經濟快速增長,美元發行規模也相應地出現了快速增長,但黃金增長非常有限,也就是說美元的增長遠遠超出了黃金的增長。因此,美元應當相對於黃金貶值,但是布雷頓森林體係又要求美元必須保持穩定與堅挺。這就是在經濟學界被稱為“特裏芬難題”的悖論。
此時,尼克鬆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難道是被逼無奈嗎?當然不是,事實上,美國政府在一九五六年就專門組織研究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快速增長,必然導致美元與黃金比值的變化,否則就會出現黃金流失,並由此製定了美國利益最大化條件下的對策。
一九五八年以後,美國持續的收支赤字導致美元在世界各地泛濫成災,引起了許多國家的不滿,其中尤以法國總統戴高樂的言辭最為激烈,他批評美元享有“過份的特權”。但美國依然對發行美鈔樂此不疲,因為隻要讓印鈔機開足馬力,不但能夠輕而易舉地抹平赤字,而且其他國家的商品和勞務也可以滾滾而來。美元貶值動搖了人們對美元的信心,紛紛拋出美元買入黃金,美國的黃金儲備大量外流,對外短期債務激增。接連引發了一九六零年和一九六五兩次大規模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美元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先是要求英國關閉倫敦黃金市場,並使市場金價按供求關係自由浮動,但各國中央銀行之間然維持三十五美元/盎司的官價,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製階段。黃金雙價製是美國為了維護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給布雷頓森林體係打的第一個大補丁。
一九六九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正式通過了“十國集團”提出的特別提款權方案。特別提款權被提供給全體會員國,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儲備單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充黃金不足以保持外匯市場主要是美元的穩定。這是美國人繼“黃金雙價製”之後,給布雷頓森林體係打的又一個大補丁。當然了,從一開始,美國人就不允許特別提款權發揮過大的作用,美國隻是希望借助於特別提款權擺脫黃金對美元的束縛,真正的主角,還得是美元。因此,從一開始特別提款權就隻能用於各國央行之間的結算,不能被直接使用。
和黃金雙價製一樣,特別提款權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特裏芬難題,這兩個大補丁在時間上無非是使得布雷頓森林體係苟延殘喘而已,但在功能上卻一點一點地解開了束縛在美元上的黃金繩索。通過imf發行了特別提款權後,美國心滿意足,繼續開足馬力印鈔票。因為隻要讓印鈔機開足馬力,不但能夠輕而易舉地抹平赤字,而且其他國家的商品和勞務也可以滾滾而來。
無論是之前的英鎊,還是布雷頓森林體係時期的美元,都要受到黃金的製約,但在尼克鬆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麽力量可以阻止美元的膨脹。布雷頓森林體係從建立到全麵崩潰解體這一期間,美國人獲得了貨幣領域的全麵勝利。最初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英鎊奪得號令天下貨幣的權力,中間是狂印美元從全球攫取巨額鑄幣收益,最後是謀朝篡位,廢除黃金的貨幣帝位,美元取代黃金成為不受自然約束的貨幣之皇。
受尼克鬆講話的影響,美國債券價格大幅飆升,股票市場更是大漲了近4%,華爾街的證券交易所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與美國相反,其他國家的證券市場則出現了暴跌。日本所受衝擊最為嚴重,因為日本銀行在三月初買進了三十五億美元,這相當於此前日本所有的儲備。整個東京證券交易所籠罩在一片恐慌之中,不計代價的賣單,使得市場價格飛流直下,日本人因此將其稱為尼克鬆衝擊。
同樣,一位美國人想在巴黎買一條麵包,當他將一美元遞給麵包店的師傅時,卻被告知“美元已經不再象以前那樣值錢了”。是的,歐洲美元幾乎已沒有了市場,美國在歐洲旅遊的人們發現,一度堅挺的美元,成了沒有人肯接受的貨幣。世界貿易停頓下來;商人們再也不知道他們手今的貨幣在下星期,甚至在明天能夠買到些什麽了。
因為美元的貶值,歐洲爆發了最嚴重的美元危機,人們紛紛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倫敦金價一度漲到九十六美元盎司,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十七天。瘋狂貶值的美元給世界各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南洋聯邦也不例外,但他們應變的手段,以及之前所作的投機套利使他們所受到的衝擊有限。
就在尼克鬆發表電視講話的第三天,南洋聯邦政府便宣布放棄固定匯率製,實行浮動匯率,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放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的國家。同時,一係列針對性的經濟政策連續出台,作為亞洲區最堅挺的貨幣,南元升值已成定局,這或許會影響到出口貿易,但南洋聯邦已經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附加值低的產業大部分轉嫁到勞動力價格低的周邊國家。而且,已經將美元儲備大部分提前進行了投資和狂購原料,總體來說,在各國都受到重大影響,重新開始調整經濟政策的時候,南洋聯邦已經基本穩定了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