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工業基礎
劉明始終認為經過後世和平珍珠計劃的起起伏伏,殲-8II戰鬥機本身已經超越了一種戰機,而是象征了中國航空界的一種精神。也正由於和平珍珠計劃的失敗,才使得他加倍的想憑借自己的力量來完成這項未盡的事業。畢竟在80年代與中國合作比與與美歐帝國主義們合作要讓人放心的多。
然而劉明低估了中國方麵對殲-8II戰鬥機寄予的厚望,這種尚在試飛中的戰鬥機雖然已經被證明自誕生之日起就已經落後,但它仍然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飛機,它的大航程、大載彈量、相對先進電子火控係統以及強大火力等很多方麵是殲六和殲七飛機無法比擬的,因此中國政府對於它的出口轉讓是非常謹慎的。
劉明很快得到了消息,中國方麵雖然對伊拉克提出的改進計劃有興趣,但對於將殲-8II戰鬥機出口給與蘇聯關係良好的伊拉克進行研究改進還是抱有戒心的,國內航空界正在聚集力量為即將開始的和平珍珠計劃進行準備,畢竟美國人的水平和伊拉克可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既然美國人能直接改進,何必到伊拉克迂回呢?這時的國內航空界還尚未意識到意識形態對軍事工業的巨大影響。
劉明與中方關於殲-8II戰鬥機的談判無果而終,但劉明表現出來的熱情態度給中方官員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離開巴士拉前,中方代表告訴劉明,很快將有一個高規格的中國代表團來到巴士拉,與劉明交流一下雙方感興趣的問題。
這樣,通過這種隱諱的方式,中國表達了對劉明和伊拉克南方政權的承認,加上已經承認的法國和美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已經有三個承認了劉明政權的存在。而英國政府則因為人權問題,始終保持沉默態度,但在美法的影響下,在貿易以及工業產品出口的問題上,卻也始終沒有設置障礙。唯一讓劉明頭疼的,就是蘇聯了。畢竟與世界兩極之一作對,被世界聞名的克格勃成天惦記著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趁著此時有空閑時間,劉明總結了一下自己手頭的牌,籌劃自己未來的發展。
首先在軍事上,劉明擁有一支裝備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20年,但在中東還算的上主流的軍隊。這支軍隊的精神紀律和訓練水平經過自己的改造和戰火的陶冶,要比一般的阿拉伯國家強出一截;而軍官的現代化培訓也已經提上了日程,劉明已經派出了兩個較大規模的軍官及士官訓練團赴法國和美國學習現代化的軍事理念。軍隊的武器裝備上也在逐漸改善,隨著瓦利德坦克和幻影2000戰鬥機的服役,隨著大批的電子通訊及信息對抗設備的進入和LINK數據鏈的建設,伊拉克軍隊的裝備水平正在努力提高,相信不久的未來就會有所建樹。軍事改革是劉明目前進展最順利的。
在政治上,劉明在國內還依然缺乏盟友,雖然在南方地區建立了沒有名義但實質存在的政權,但在整個伊拉克國內,薩達姆在政治上依然占有絕對的優勢,還沒有一個社會階層能堅定的站在劉明一方支持他。雖然在國際問題的處理上劉明比薩達姆運轉的更聰明些,但蘇聯的威脅卻始終是劉明心頭揮之不去的巨影。
最後是在經濟上,劉明特地找來了自己的巴士拉省省長阿布杜爾?阿齊茲進行商議。兩人一談,劉明發現這位省長竟然是著名的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達登工商管理學院畢業的,這讓劉明心中佩服不已。
阿布杜爾?阿齊茲也是有真才實學的,他給劉明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南方經濟發展要突出石油資源的優勢。
伊拉克最大的資源自然是石油,它公布的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高達1160億桶,位居世界第三。正因為如此,阿布杜爾?阿齊茲建議劉明利用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與其合作開發南方的石油資源。不久前與法國道達爾石油和埃爾夫石油合作的瓦塞吉油田就可以算是這種政策的一種體現。如果能進一步開放南部油氣資源,引入更多的西方大公司對此進行開發,將極大的促進南方的經濟發展。同時阿布杜爾?阿齊茲還提出,盡管開放石油產業會讓薩達姆極為不滿,但這會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會給劉明帶來雙重的收益,因為西方列強絕不會坐視自己在伊拉克的巨大利益受到威脅,肯定會在關鍵時刻支持劉明的南方政權。
劉明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在第二天就召集了南方的主要軍政官員和相關專家進行商討。經過討論後,大家都認為開發計劃是可行的,於是劉明決定在伊拉克南方的瓦塞吉、朱海姆和傑赫拉三個地形較為複雜地區進行石油資源開發,采取合資的方式與西方大公司合作,爭取在短期內使南方的石油生產能力由目前的日產90萬桶上升到日產200萬桶。
但這就又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伊朗對伊拉克的威脅問題,在兩伊戰爭爆發前,伊拉克日產原油達到350萬桶,但戰爭的爆發尤其是魯邁拉油田和法奧地區遭到襲擊,使得伊拉克的石油生產能力下降了接近一半。劉明要想發展經濟,首先必須徹底的結束伊朗對伊拉克方麵的威脅。在這方麵,劉明責成軍方製定一個大規模的反擊計劃,準備給伊朗人以一個沉重的打擊,然後雙方進行和平談判,給南方創造一個和平安定的發展環境。
除了將原油生產能力抬高外,有人提出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加速石油冶煉和化工企業的建設。原油出口和石油化工產品出口的利潤簡直無法比較,中間的巨大差距令人難以想像。劉明深以為然,他決定在瓦塞吉、朱海姆和傑赫拉三個油田的中間位置修建一所大規模的化工企業,以其巨大規模來說不如說是一所小城市。這座城市的名字劉明叫做“甘英”(Ganying),這是曆史上第一個來到伊拉克的中國人的名字。
東漢年間具體說是公元97年,漢朝曆史上著名的班超同誌派遣手下甘英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的東部地區)。甘英的使團來到正處在安息治下的條支海濱(既今伊拉克境內)。安息人說到海上航行的艱難:“前方海域廣闊,往來者如果逢順風,要3個月方能通過。若風向不理想,也有延遲至2年之久的。因此,入海者都不得不攜帶3年口糧。海中情境,令人思鄉懷土。船行艱險,多有因海難而死亡者。”
甘英於是知難而止,沒有繼續西行。後來有人推測,安息人阻撓漢人西入大秦,是為了壟斷絲綢貿易。甘英的目的地是大秦,這個目標因為他對越海遠行的保守態度而未能實現,但他成了曆史上記載的最早到過伊拉克的中國使臣。他創造了中國古代官方外交使節西行極限的曆史紀錄。
為了紀念這個在幾個世紀前走出國門,來到伊拉克的中國人,劉明將新興的石油化工城取名甘英。石油化工城耗資巨大,投入將達到上百億美元,也是未來南方最重要的民用工業開發計劃。
至此劉明已經決定以石油開采為龍頭,以石油化工企業為外圍產業,構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以石油資源的開發帶動整個南方的經濟發展,爭取建立一個強大的能源與化工產業帝國。但這就要不可避免的與國際老牌石油化工企業發生衝突,並與歐佩克等組織發生利益上的糾葛,但為了伊拉克的崛起,他隻能選擇這條道路。
南方的全麵工業化畢竟還早,現在擺在劉明麵前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錢的問題。伊拉克南方的資金目前主要靠劉明在石油投機生意中發的那筆大財來支持,但坐吃山空,就是金山也會有被挖完的一天,而龐大的開發計劃也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投入。因此當務之急,是找到一個新的資金來源。
1983年有什麽發財機會呢?劉明絞盡腦汁的想著——1983年,TCP/IP協議正式成為互聯網的基石,但這又有什麽用呢?網絡的成型與暴利還遠在十幾年之後,短期的LAN網的技術發展劉明可不感興趣。
還有就是1983年蘇聯墜毀了一顆核衛星(宇宙1402號)……這和經濟也沒什麽關係吧?計算機在1983年1月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而AppleLisa個人電腦也在1月19日發布,這些給劉明也帶不來大筆的資金。看來還得從金融投機上想辦法!
劉明一時有些苦惱,突然他腦中靈光一閃,對了——怎麽忘記了那個事件了。1983年,不正是香港港元危機爆發的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