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斡旋
從呼喊的深淵中,從一切憎恨的深淵中,我要向您高歌,神聖的和平!——羅曼?羅蘭《神聖的祭壇》。
在白宮辦公廳主任詹姆斯?貝克的勸柬中,裏根總統陷入了沉思……燈光照在他的側臉上,留下一條剛勁而倔強的線條。
貝克靜靜的站在一邊,沒有繼續說話。以他多年和裏根相處的經驗來看,他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打動了總統。
“我知道,我的朋友,我知道這些——”裏根的聲音終於響起來了,他聲調低沉的說道,“我不能忍受的是我們竟然被****所勒索。當我成為合眾國總統時,我想要重振這個國家的威信,想讓美國成為真正的超級大國,成為這個世界的領袖。現在我隻是感到有種挫折感而已!”
貝克看著裏根總統,隻見裏根苦笑著抬起頭來說道:“你去請喬治到這裏來,我們商量一個和平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吧。上帝保佑,我們總是會找到這麽一個方法,既保住所有人的麵子,又讓我們能夠繼續活下去!”
“我們麵臨一些重大抉擇,這樣的抉擇對領導者的精神和意誌的確是一個考驗。但我相信,你的選擇是正確的!阿納德,你是一個偉大的總統!”看到總統重新恢複了冷靜和睿智,貝克衷心的說道。
“詹姆斯,你覺得我們最好的中東政策應該是什麽?”裏根叫住了轉身要走的貝克,問道。
“我們的戰略重心始終在歐洲!雖然中東也很重要,但無論何時,最大的敵人還是莫斯科!所以,我認為不應在中東與阿拉伯人過早衝突,我們應該尋找一個阿拉伯國家中的代理人,讓他來傳達我們的意誌!”貝克思考了幾秒鍾,說道。
“一個代理人——”裏根用手撐著下巴,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 ……
在塞日爾?達索的安排下,劉明秘密的會見了幾位法國政府官員。其中就包括法國政府的實權人物讓?弗魯瓦,此君後來在密特朗竊聽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謂總統的心腹之一。
劉明在佩服塞日爾?達索活動能力的同時,與這些法國官員進行了激烈的討價還價,終於迫使讓?弗魯瓦代表法國政府答應,隻要劉明能成功救出法國人質,就可以為伊拉克從法國購買各種先進武器及工業設備。
條件談妥,劉明立刻開始了運作,所謂阿拉伯解放陣線本來就是在他示意下組建的,自然不成什麽問題。ALF手中的法國人質並不多,隻有7名,但由於此次人質事件ALF聲名大振,許多激進組織都與之建立了聯係。因此劉明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法國人質雖然少,但ALF綁架的日本人和韓國人還有那麽十幾個。
劉明通過ALF傳話給那些中小組織,以一名日本或韓國人質加十萬美元換一名法國人質。為了讓這些中小激進組織心甘情願的換人,劉明好心地告訴他們,日本和韓國這兩個國家親近美國,國內都有美國駐軍。加之它們的經濟已經實現騰飛,政府很願意大把花錢救贖人質,所以綁架這些國家的人既可以打擊美國政府,又可以得到一大筆贖金。
看在美元和ALF的號召力上,這些中小組織都願意和劉明交換人質。劉明又換回了16名人質,讓他有些鬱悶的是,僅僅16名人質中,竟然還被人摻了假貨——一個意大利人。不過法國在中東的人質已經基本被換了出來,算是圓滿完成任務。
隻是劉明沒有想到,他關於日韓人質的廣告詞卻不幸流傳開來。從此之後,日韓國民成為中東激進組織人質戰中的首選。不管何種性質的人質綁架事件,激進組織都喜歡捎帶著綁架幾個日韓人質,以增加經濟收入,創收開源!
1982年7月3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在劉明的斡旋下,ALF組織與法國政府代表秘密進行了接觸,在達成法國政府呼籲貝魯特停火,承認巴解組織,支持聯合國181號決議的協議之後,ALF組織釋放了扣押的22名法國人質和一名意大利人質。
7月3日當天,人質便乘坐法國政府派來的專機返回法國,法國總理彼埃爾?莫魯瓦親自到巴黎西郊的尚塞拉軍用機場迎接。消息傳開,這一事件立刻被奉為和平解決人質問題的樣板,世界輿論對法國政府讚譽有加。而與此同時,美國國內要求和平解決人質問題的呼聲也在高漲。
隻不過……7月3日的世界新聞,與法國和平解決人質事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敘利亞政府對美國提出了強烈抗議,抗議美國戰機蓄意入侵敘利亞領空,並率先開火,擊落了兩架敘空軍的米格-23戰機。
同一天,美國官方確認,7月2日美國海軍的兩架F-14雄貓戰鬥機在接近敘利亞領空的國際公共空域巡邏時,遭到了敘利亞空軍戰機的惡意挑釁,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美國戰機開火將敘利亞兩架米格戰機擊落。
7月3日,法國國家憲兵特勤隊退出特種行動,全體歸國。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凱利?約翰斯頓少將秘密下令準備開始人質營救行動,其代號為“人馬座”。英國特別空勤團、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以及以色列第101傘兵旅組成的突擊隊在前線指揮官以色列巴拉克中校的指揮下進入貝魯特待命。
7月3日,第82空降師全師13000人以戰鬥態勢在黎以邊界展開。第101空中突擊師全師及其裝備齊裝滿員抵達以色列。美國空軍第三十五、第四十七戰術空軍聯隊抵達中東作戰區域。美國海軍海外特遣部隊的兩艘航空母艦在波斯灣舉行大規模空中打擊演習……
“難道裏根真的賭上自己的政治前途,賭上了所有人質的性命要孤注一擲?還是他隻是在虛張聲勢,想讓我們妥協讓步?”看著前方送來的消息,劉明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已經沒有太多精力繼續操作此事,因為一個他非常不願聽到的消息終於傳來了——也就在7月3日這天,兩伊談判破裂了!
伊拉克於6月底曾單方麵從伊朗境內撤軍,並呼籲進行和平談判。麵對伊朗雄厚的人力資源和狂熱的戰鬥精神,薩達姆認識到擊敗伊朗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情,他說:“現在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伊朗不但拒絕了伊拉克方麵的談判條件,反而開出了高達1500億美元的巨額戰爭賠償。這數字相當於伊拉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數倍,伊拉克自然不會答應。
劉明知道薩達姆不明白的事情——除了經濟賠償問題和對伊拉克挑起戰爭的怨恨外,談判的破裂還有更深層次的背景。
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宗教深刻的影響了國家政治。麵對戰爭初期伊拉克的進攻,伊朗的什葉派宗教領袖們借助抵抗入侵的口號掀起了全國範圍內的狂熱宗教情緒,大大擴大了手中的權力。他們嚐到甜頭後迫切希望能更進一步掌握國家政權,因此希望戰爭繼續打下去。但“抵抗入侵”的口號隨著伊拉克的撤軍已經不複存在了,因此什葉派教長霍梅尼便對外宣稱將展開“聖戰”,目標是先攻下伊拉克境內什葉派的兩大聖地卡爾巴拉和納傑夫,最後由伊朗人占領耶路撒冷,統治中東。他的目的是借戰爭的擴大化攫取國家權力,同時向中東“輸出革命”,使得整個中東都成為一個被教會統治的巨大的神權“國家”。
當然霍梅尼和薩達姆的私人恩怨也是原因之一,霍梅尼曾因宗教主張過於激烈,被迫在1964至1978年間流亡伊拉克,並不時組織手下對伊朗政要進行暗殺活動。但1978年伊拉克將霍梅尼驅逐出境,他隻好流亡巴黎。這件事使霍梅尼對薩達姆?侯賽因懷恨在心,日後霍梅尼宣稱原伊朗國王巴勒維、美國、薩達姆是他的“三大死敵”。
兩伊談判一破裂,劉明隻能把精力從貝魯特事件轉到采購武器、訓練軍隊上。外有伊朗大軍進逼,內有烏代一黨搶奪權力,留給劉明的時間已經很少了,他需要盡快解決貝魯特問題,重新調整自己的部署。
“看來得被迫作些讓步了!真的很可惜啊!”劉明感歎了一聲,遺憾萬分。
多謝兄弟們的支持!最近太忙,沒空去群裏,對大家說聲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