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三十一章 天力回國
很偶然的,夢靈剛打開騰訊新聞,便有一則新聞報導跳入眼簾:
天力應邀出席國際心理療法學術會
近日,第九屆國際心理療法學術大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來自中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80多位著名心理治療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x市心理學專家、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學博士天力教授率國內8人組成的代表團應邀出席大會。
作為國內心理治療界為數不多的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森田心理療法專委會主任委員的天力教授應邀作為大會主持,並發表了題為“森田心理療法在中國”的主旨講演報告,將森田療法在中國的實踐、發展曆程及現狀向各國專家作了詳細的闡述。
在本次會議上,天力教授被推選為國際森田療法學會常務理事,對今後森田療法在中國的發展與推廣、中國與世界各國森田療法專家的溝通與交流、對我國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治療和全民精神健康促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夢靈因為曾經常年經受過神經症之苦,在成為心理谘詢師之後,一直對森田療法極為關注。
森田療法主要的適應症就是所謂的“神經質”。大致包括當今分類中的焦慮症、恐怖症、強迫症、疑病症、神經症性睡眠障礙等。 森田認為發生神經質的人都有疑病素質。他們對身體和心理方麵的不適極為敏感。而過敏的感覺又會促使他們進一步注意體驗某種感覺。這樣一來,感覺和注意就出現一種交互作用。森田稱這一現象為“精神交互作用”,認為它是神經質產生的基本機製。
森田療法的基本治療原則就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從事物運行的客觀法則,它能最終打破神經質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順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這一態度的指導下正視消極體驗,接受各種症狀的出現,把心思放在應該去做的事情上。這樣,病人心裏的動機衝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減輕了。
森田療法出現在二十世紀早期,比當今流行的大多數歐美體係早很多年,它不僅在日本醫學、心理學界獨樹一幟。且影響遠播,成為有世界影響的一個治療體係。他的一些基本理念。特別是順其自然的治療原則,表現出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這是源於東方文化,比較適合於在東方文化熏陶下成長的人。
國際森田療法學會於1991年成立。在我國,1992年召開了首屆森田療法研討會。1994年4月底,第三屆國際森田療法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世界14個國家的300多名代表就森田療法的研究及應用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
森田學說的理論體係不是出自某種理論的延伸或實驗室的結論,而是來自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經症體驗和他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森田療法的核心理論是精神交互作用說。森田認為:“所謂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對某種感覺如果注意集中,則會使該感覺處於一種過敏狀態,這種感覺的敏銳性又會使注意力越發集中,並使注意固定在這種感覺上。這種感覺和注意相結合的交互作用,就越發增大其感覺,這一係列的精神過程,稱為精神交互作用”。該作用常是神經症形成的原因。正如醫學生綜合症一樣:課堂上學到肺結核這種疾病時,發現自己也有低熱、咳嗽 、乏力等肺結核症狀。就會覺得自己也患上了肺結核而非常擔心。其實大部分強迫性思維等心理過程,都遵循開口向下的拋物線軌跡。強迫觀念發生時似乎感覺不到,當到達頂點時,強迫觀念強度最高感到痛不欲生,發展到最後還是自動消亡。所以精神的交互作用加上人的暗示作用。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奇異的感覺。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人想到什麽就會認為是什麽,而這些認為往往是非客觀的。這就要求強迫症患者遇到強迫觀念時,千萬要警惕用理性和痛苦感覺發生交互,凡事做到順其自然,這樣我們不用去攆它,強迫觀念也會自然消亡。
森田先生小時候由於家庭強迫學習導致“學校恐怖”。森田正馬先生1874年1月18日出生在日本高知縣農村一位小學教師的家庭裏,他父親對子女要求很嚴格,尤其對長子森田正馬寄托著很大的期望,望子成龍心切,從很小就教他寫字,讀書,5歲就送他上小學,一從小學回家,父親便叫他讀古文和史書。10歲時,晚間如背不完書,父親便不讓他睡覺。學校本來功課就很多,學習已經夠緊張了,回家後父親又強迫他背這記那,使森田漸漸地開始很厭倦學習。每天早晨,又哭又鬧,纏著大人不願去上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校恐怖,”這與父親強迫他學習是有關係的。 森田先生在7歲時,祖母去世,其母親因悲傷過度,曾一度陷入精神恍惚、默默不語的狀態,接著第二年祖父又相繼過世。正當家庭連遭不幸時,森田偶爾在日本寺廟裏看到了彩色地獄壁畫之後,立即感到毛骨悚然。他看到地獄圖中人死後下地獄的慘狀,有的在上刀山,有的在下火坑,有的在進血池等等。這些可怕的場麵在森田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直在他腦海裏盤旋,這就是後來森田理論中關於“死的恐怖”一說的來源。 由於經常苦於神經質症狀 ,森田自幼就有明顯的神經質傾向,他在《我具有神經性脆弱素質》一書中寫到:其表現是12歲時仍為患夜尿症而苦惱,16歲時患頭痛病常常出現心動過速,容易疲勞,總是擔心自己的病,是所謂“神經衰弱症狀”。幼年時患夜尿症為了不弄濕被褥,總是鋪著草席睡覺,有人故意問他“鋪上草席幹什麽?”他生氣地回答說“夜裏不尿炕!”這種回答帶有對大人的嘲弄挖苦的反抗。但其內心十分難過,後來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寫到“不要譴責孩子的夜尿症,越是譴責挖苦孩子。就會越惡化”,這大概是自己的切身體驗吧。因有夜尿症而深感自卑。有強烈的低劣感等。後來聽說當地很有名望的阪本龍馬先生小時候也得過這種病,這才聊以**,心情稍微好了一點。中學五年級時,他在患腸傷寒的恢複期,學習騎自行車,夜間突然發生心動過速。在高中和大學初期,他經常神經衰弱。東京大學內科診斷為神經衰弱和腳氣病。經常服藥治療,大學一年級時,父母因農忙,兩個月忘記了給森田寄生活費。森田誤以為是父母不支持他上學,感到很氣憤,甚至想到當著父母的麵自殺,於是暗下決心,豁出去拚命地學習。要幹出個樣子來讓家裏人看看,在這時期什麽藥也不吃了,放棄一切治療,不顧一切地拚命學習,考完試後。取得了想不到的好成績。不知什麽時候,腳氣病和神經衰弱等症狀不知不覺也消失了。 這些個人經曆,促使他後來形成了神經質的本質論,包括疑病素質論。神經衰弱不是真的衰弱,而是假想的主觀的臆斷。神經質者本能上是有很強的生存欲望,是努力主義者,症狀發生的心因性即精神交互作用,最重要的是森田先生在自己切身體驗中發現“放棄治療的心態”,對神經質具有治療作用。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森田療法理論基礎的內容,全都是他自己痛苦體驗的結晶。然而僅僅是這些體驗是不夠的,更加重要的是,他多年來對神經質者的觀察,把握其症狀的實際表現,密切注意其經過轉歸,把這些觀察自己的體驗相對照,閱讀國內外文獻,將當時認為有較強的治療神經症的各種治療方法一一進行實踐驗證,最後,森田先生把當時的主要治療方法,如:安靜療法、作業療法、說理療法,生活療法等取其有效成分合理組合,提出自己獨特的心理療法。 (1)不問過去,注重現在。 森田療法認為,患者發病的原因是有神經質傾向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某種偶然的誘因而形成的。治療采用“現實原則”,不去追究過去的生活經曆,而是引導患者把注意力放在當前,鼓勵患者從現在開始,讓現實生活充滿活力。
(2)不問症狀,重視行動。 森田療法認為,患者的症狀不過是情緒變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主觀性的感受。治療注重引導患者積極地去行動,“行動轉變性格”、“照健康人那樣行動,就能成為健康人”。 (3)生活中指導,生活中改變。 森田療法不使用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殊設施,主張在實際生活中象正常人一樣生活,同時改變患者不良的行為模式和認知。在生活中治療,在生活中改變。 (4)陶冶性格,揚長避短。 森田療法認為,性格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隨著主觀意誌而改變的。無論什麽性格都有積極麵和消極麵。神經質性格特征亦如此。神經質性格有許多長處,如反省強、做事認真、踏實、勤奮、責任感強;但也有許多不足,如過於細心謹慎、自卑、誇大自己的弱點,追求完美等。應該通過積極的社會生活磨煉,發揮性格中的優點,抑製性格中的缺點。
森田療法是治療強迫症比較好的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這四個字則是治療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對“順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夠深的或是錯誤的,因而造成森田療法對他們的治療毫無效果,甚至使他們對森田療法本身是否有效都產生了懷疑。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隻是從字麵上去理解其含義,以為“順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製,痛苦就讓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強迫觀念的患者,他可能就會錯誤的認為“順其自然”就是讓自己一直強迫下去。 要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麽是“自然”,即你要知道什麽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回、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製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麽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麽就違背了“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們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比如情緒,它就是我們不能人為控製的,它本身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複習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那麽你就違背了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又比如說一個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內向,他和陌生人說話時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他覺得不應該如此。非要在陌生人麵前故意表現得不緊張,其結果是他越來越緊張,以至於到現在看到熟人也開始緊張了。他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症狀,其原因是他違背他自己的“自然規律”。他的性格是內向的,而內向的人的特點就是靦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談話,肯定會出現緊張、不自在的心理反應的。而他自己卻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規律”對抗,結果必然會如此。
人本身還有一個自然的現象:那就是古怪的、可怕的、肮髒的、無聊的念頭是必然會出現的,在這裏我們暫且稱之為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過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並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麽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試圖控製它,趕跑它,去和它辯論等,那麽你就會被它束縛。例如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他的頭腦裏突然出現了一個雜念——我要把老師殺了。這個念頭使他非常害怕,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責和想為什麽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從而對這一念頭形成了強迫。這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念頭,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這位老師平時對學習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個念頭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學生的潛意識對壓力的一種發泄。在這裏,讓學生本身明白其潛意識過程是不太現實的,但倘若這個學生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麽他有可能就不會那麽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觀念的形成。 上麵講的是“順其自然”中“自然”這兩個字的含義。那麽怎麽樣才是正確的“順其自然”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下,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裏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的情緒或雜念。那麽你說我們要怎麽樣才能製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製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 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隻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麽,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體力勞動—森田療法實踐的鑰匙。 從寢室或家庭衛生做起,作每天力所能及的勞動。體力勞動是最有效的實踐方法,它要比腦力勞動更有效果。
做應該作的事—實踐的定位 做應該做的事,堅持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無論自己的心情如何,這是森田療法的最關鍵措施。但是,如果為了鍛煉自己去做與自己意願相反的事則不是為所當為的真正意義了。
每天要不斷的幹點什麽—實踐的強度。 要減少睡眠時間尤其是盡量不在白天睡覺,白天要不斷的幹點什麽。
禁止消愁解悶的各種活動 消愁解悶的活動不等於娛樂、運動等活動,前者是為了消除某種情緒所進行的,後者是自然的需要。比如即使看森田書,如果是為了消除某種自己不喜歡的情緒,也屬消愁解悶的活動。神經質的症狀,用消愁解悶的方法也可以解決。然而,因為那樣做隻不過是精神上的一種暫時性的轉換,時過境遷,立即就會重新恢複原狀。倘能經常正麵地麵對苦惱,把苦惱切實看作苦惱來接受它,這樣一來,苦惱本身終於被絕對孤立起來,自己再也無法對它感受和評價了,苦惱的感受也就沒有了。
對症狀要采取忍受的態度,帶著症狀堅持實踐。對待症狀要不過問,不測試,不拘泥。不過問, 盡可能不要再談自己的病情。如果遇到症狀纏繞的情況可采取所謂不問療法,裝作不知聽之任之。不測試。 製止自己測試症狀是否好轉,情緒是否變好,要聽其自然地對待病情。不拘泥 。如果感覺“頭輕快了,精神爽快了”等時,應當注意這隻不過是一種自我感覺,從疾病的角度來看,它和痛苦是同一的東西,爽快之後,作為一種相反的動態往往會出現不愉快,到了完全擺脫愉快與不愉快的感覺之後才是真正恢複了健康。
森田療法這個叫法,是由後人為了紀念、尊重森田先生的偉大創造和發現,因此命名森田療法。每個人都應該向森田正馬先生致敬,他的好學和實事求是的無私奉獻精神,為人類進步所作出的貢獻,是金子都無法買到的寶貴財富。稱森田正馬先生是一位大菩薩,一點都不為過。 1938年4月12日,森田正馬因患肺炎而病逝,享年64歲。
夢靈一看日期,才知道今天是天力從美國回國的日子,夢靈覺得一陣激動,不知道這次天力從美國會帶回來怎樣令人激動的消息。她猶豫著要不要給天力打個電話,問問他是否已安然回到家中,正在這時,卻接到了天力的電話,聽聲音,天力精力似乎十分充沛,聽不出絲毫的疲憊,他對夢靈說他已回到家中,家人們今晚給他舉行接風宴,他會盡快安排時間談合作事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