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一百二十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
林鬆給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在讀書會上,大家討論熱烈,積極分享自己的個人觀點。夢靈第一個分享了她的收獲和感悟。
“瘋子”都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裏。在本書中,作者花了很多心血,去和多位精神病人談話,並且記錄下來,饒富意味。看了幾個故事以後,我覺得很多所謂的瘋子,其實和開悟就是一線之隔,他們說的話非常有哲理,頭頭是道,理論都非常正確,但是有一個通病就是:他們都無法正常生活,偏執地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出不來。
原來精神病人的內心世界是這樣的。他們的一些觀點是常人所不敢想也不能想的。但是他們想到了。這些人裏麵,他們大多數都是知識淵博的學者,不是物理學家就是生物學家,要麽就是曆史學家或者哲學家,他們有著常人難及的智慧,但是可能因為他們研究這一領域太專注了,以至於有些走火入魔,於是就成了人們口中的瘋子。
其實,天才和瘋子的定義,並沒有那麽嚴格的標準,甚至沒有什麽界限,隻是對於常人而言,是否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想法和習慣,但大多都是在大眾所接受的範圍內。
這本書我認為可以當作百科全書來看,因為這其中涉及到太多領域了。有物理學,有生物學,有心理學,有哲學,有醫學,有曆史,甚至有神學…… 然後我發現,這些領域其實都是相通的。我是個求知欲比較強烈的人,看到這本書覺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議。但同時我又覺得很滿足。很充實。尤其是量子物理。讀完這本書以後,覺得中學時學的那些快要忘卻的知識,突然間又回到了我的腦子裏。
不過,你也可以把這本書當作鬼話連篇來看。因為這裏麵講的事太玄幻了,那些是從未接觸過的觀點和想法,聽起來像神話或者變魔術。哈哈,不過,真的很有意思。
精神病人們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思考世界的本質。他們常常會問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最終又要去向何方?這個世界是怎麽來的?最終又會變得怎樣?空氣裏的塵埃是怎麽來的?雲是怎麽形成的?等等。我想,可能也隻有他們才會思考這些在正常人眼裏不足掛齒的東西吧。
為什麽是不足掛齒呢?因為正常人跟本不關心這些。正常人關心的都是自己的工作、生活、婚姻,或者薪酬。有誰真正用心地去想過世界的本質?
一個和我一樣看過此書的朋友表示,這本書寫得有點恐怖。我不覺得恐怖,反而覺得可悲。為什麽我們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些問題呢?我們生活在匆忙的社會裏。被各種工作各種事情搞得頭暈,又有多少時間靜下心來想過世界的本質呢?或者說得再近一點,何時想過自己的本質呢?
這裏麵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個故事是《生命的盡頭》。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哪怕是石頭、木頭。我是這麽理解的:因為和這些事物相處久了,覺得有感情了。於是覺得它們都有了靈性,或者說是生命。就像你寫了一本小說,然後就感覺小說裏的人物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開始有了生命,甚至開始成長。我覺得音樂、詩、或者任何一種藝術品,都是如此。然而在書中,那個病人卻認為泥土、水也有生命。是因為它們可以讓一朵花存活,可以讓一棵樹成長,甚至可以維持人的生命,可以讓一切生生不息。如果不是因為它們自身有生命的元素,又怎麽可能孕育出生命呢?
夢靈的分享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大家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
李女士的分享: 這是一本讓人看了會上癮的書。它讓我感到一陣陣的震撼和驚奇。不過,有時候看著看著就會整個人傻傻的,腦子裏充斥著怪異的想法,還有一種停不下來的感覺,這讓我有些害怕。再看下去會不會走火入魔?
這是一本訪談手記,全書大約分50篇,每篇都很短,大多是作者與不同的“精神病人”的交談記錄,幾乎每篇都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十分精彩。我之所以給“精神病人”加上引號,是因為看過書後,你就會發現,那些所謂的精神病人當中有些非但不像精神病患,而且像是天才,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或者生物學家,還有的具有某種特殊天賦。
第一篇《生命的盡頭》所講的是一位女性患者,她原本是位很好的教師,但是後來突然變了,她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就是蹲在石頭或者花草前仔細研究,有時候甚至趴在那裏低聲地嘀咕。對於這樣的情況,老公孩子都急瘋了她也無視。於是,就有了後麵作者和她的交談。作者學著她的樣子,每天跑去假裝研究花花草草,石頭樹木,半個月後,作者引起了她的注意,於是,她們開始了對話……中間的對話內容省略了,直接跳到後麵**部分,她說:“其實螞蟻都是一種生命的細胞,我命名為‘鬆散生命’。蟻後就是大腦,兵蟻就是身體的防衛組織,工蟻都是細胞,也是嘴,也是手,用來找食物,用來傳遞,用來讓大腦維持……”接著,她又將石頭也描述為生命形式,同樣地有理有據,因為如此,作者才意識到,眼前的這位不是病患,而是天才,於是,他站起身來,悄悄地走了,生怕打擾了她。
……我看了將近一半,就不敢看下去了。怕瘋掉。用瘋子特有的邏輯來解釋這個世界,並且貌似無懈可擊,尤其是時空那一塊,我是學物理的,太吸引人了。那個薄膜其實說的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我已經都看完了,記得前天晚上,我看了之後渾身發寒,一會兒就有一種嚇一跳的感覺,幾乎整夜睡不著,於是我就聽音樂。上網看微博,看空間,應該快天亮才睡著。除了害怕,其實。還有一種興奮的感覺,我是學文科的,原本對物理學很排斥,看了本書,我竟有一種想學學物理學,想看看《時間簡史》和《相對論》的衝動,雖然多半是看不懂,但是我有一種強烈的願望,一定要多多了解,哪怕一本書看上幾年。也要試一試,不求看懂很多,隻求有所收獲。我總覺得那些“瘋子”好像預示著什麽未知的東西。
…… 我全看完了,倒是沒瘋,不過激起了我對其他許多原本很排斥的學科的興趣。感覺不同的科學領域代表了不同的世界觀,我們若是能全麵地涉及,或許能為自己構建出更完善的思維模式。麵對科學,真是不能有偏見啊,以前我一直很討厭數學,認為數學實在難學又沒用,現在倒不這麽看了。數學似乎也可以是一種世界觀,它將世界數字化了,它換了各個角度看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世界別樣的屬性。
……花了很久看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很久沒有這麽癡迷這麽喜歡的東西了。其實從很早以前我就一直在思考某些太過龐大的東西。世界的本質是什麽。我和作者一樣,對此充滿了好奇與迷茫。記得初二的時候物理課上說宇宙裏的能量是守恒的。我就很困惑,那麽最初的能量來自哪裏?是那個宇宙大爆炸的假說?還記得剛學化學的時候我就疑惑,為什麽是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了水?於是老師說是因為氫離子和陽離子反應了。那麽為何是它們的反應可以生成水,就因為規律如此所以有多少人認真的想過呢?我想這也是我討厭化學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吧,就是不斷的在已知的層麵上學習已知。並且將他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重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下。請告訴我為什麽。地球有引力場,但是如何解釋?沒有人知道,但又有多少人認真的想過?那些所謂的熱愛理化的人,捫心自問,到底探究了多少,自己感悟了多少。熱愛,不是卷子上簡簡單單的分數。我討厭理化,但是在某方麵我又愛著物理,比如龐大的時空概念和一種探尋的精神。最深最內在的本質是什麽。我相信有著物質的本質,隻是我們看不透。
有個瘋子說“螞蟻都是一種生命的細胞,我命名為鬆散生命。蟻後就是大腦,兵蟻就是身體的防衛組織,工蟻都是細胞,也是嘴,也是手,用來找食物,用來傳遞,用來讓大腦維持。蟻後作為大腦,還得兼顧生殖係統。工蟻聚在一起運輸的時候,其實就是血液在輸送養分,工蟻兼顧好多種功能,還得培育新生的細胞就是幼蟻。螞蟻之間傳達信號是靠化學物質,對吧?人也是啊,你不用指揮你的細胞,細胞之間自己就解決了!明白吧?其實螞蟻是生命形式的另一種,不是簡單的昆蟲。你養過螞蟻沒?沒養過吧。你養幾隻螞蟻,它們沒幾天就死了,就算每天給吃的也得死,因為失去大腦的指揮了。你必須養好多隻它們才會活。就跟取下一片人體組織培養似的,隻是比人體組織好活。咱們看螞蟻,就隻看到螞蟻在爬,其實呢?咱們根本沒看全!螞蟻,隻是細胞。整個蟻群才是完整的生命!鬆散生命!聚在一起,就是生命!人是,螞蟻組成的鬆散生命是,石頭也一樣,沙子和土聚在一起,就會有思維,就是生命!石頭聽不懂我們說話,也不認為我們是生命。在它們看來,我們動作太快,生得太快,死得太快。你拿著石頭蓋了房子,石頭還沒感覺到變化呢,幾百年房子可能早塌了,石頭們早就又是普通石頭了,因為幾百年對石頭來說不算什麽。在石頭看來,我們就算原地站一輩子,它們也看不到我們,太短了!”
有個執著於閉關修行的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遠離一切現代文明。幾次下來,他真的感悟了些。有多少人知道蘋果的味道?他是這麽說的“當我決定結束的時候,就拿出預先準備好的蘋果,把蘋果洗幹淨,看著果皮上的細小顆粒覺得很陌生,愣了一會兒,試探性地咬下去我猜大多數人不知道蘋果的真正味道!我告訴你吧:用牙齒割開果皮的時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衝破一個臨界點開始逐步在嘴裏擴散開,味道逐漸變得濃鬱。隨著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濺開,絕對野蠻又狂暴地掠過幹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個細小顆粒都在爭先恐後地開裂,釋放出更多更多蘋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齒間遊移,味道就跟衝擊波一樣傳向嘴中每一個角落蘋果的清香伴隨著果汁滑向喉嚨深處天呐剛剛被衝刷過的味蕾幾乎是虔誠地向大腦傳遞這種信息所有的感官,經過好幾天的被遺忘後,由精神、感覺統馭著,伴隨著一個蘋果,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