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三十九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

科學家做過個實驗,把一條梭子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裏,任何時候梭子魚餓了,隻要張張嘴,把小魚吞進去就行了。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麵遊來遊去,梭子魚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魚的衝撞越來越少,最後,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這時,科學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備受打擊的梭子魚沉到了池底,一動也不動了。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遊來遊去,它都不會再張張嘴。最後,這條可憐的梭子魚就這麽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梭子魚真是笨死了。梭子魚原來並不笨,捕食小魚是它的拿手好戲,它是一條能夠

生活的正常的魚。可是,無數次的碰壁後,梭子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後來,它徹底絕望了,堅信自己是一條笨魚。這種無能感最終害死了它。

“越學越笨”的孩子。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得性愚蠢”。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裏,就會覺得他們“越學越笨”了。

那麽,孩子是怎麽變“笨”的呢?

永遠也贏不了的遊戲。如果我們讓孩子玩一個遊戲,這個遊戲的難度超出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但我們又不向他做任何講解,結果孩子總是不知道該怎麽玩,每次嚐試都失敗,那麽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不用別人說,他也會覺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裏,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過早的知識傳授。一些熱衷於所謂“智力開發”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那些學業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並不理解,所以往往並未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自信。

大量的負麵暗示。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位巫婆關在一座高塔上麵,每天隻能見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的樣子醜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驚為天人,救出了她。這位公主才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原來如此的美麗。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無意間充當了“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麵前表現謙虛,“我們家孩子不行。很笨的。”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麵暗示裏,孩子怎麽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他的潛意識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來保護主人的信念是對的。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麽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如何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跟在孩子的後麵,不要走在他的前麵。對於陪伴一個小孩的成長,你隻能跟著他的後麵,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麵去。他不需要你為他帶路。他成長的樂趣就在於,他來自己發現他的路。不要因為你是他的父母。不要因為你覺得你比他知道的多,你就應該跑到他的前麵為他帶路,指導應該走這條路或那條路。不,不要把你的意願加在他身上,你不要作上帝操控和剝奪他自我選擇的權力,即使你出於好意。

對於一個小孩的成長,你在他的背後給他提供支持就足夠了,不用為他操那麽多的心。他的事絕大部分應該由來他來負責。做一個父母如果越輕鬆,他的孩子可以成長越好。對於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對此感到非常勞累,可以肯定的說,你的教育思想和行為出問題了。你很可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你代他負責的越多,你的小孩就像一棵小樹一樣,就越不茁壯。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不那麽重視教育,你的小孩在前麵走,你在後麵跟隨他,當你觀察到他實在需要你的幫助,或者他十分需要你幫助時,才走過去,幫他一把。大部分時間,讓他過他的日子,你過你的。

跟在孩子的後麵,不要走在他的前麵,是教育小孩應該注意的一個要點。很多家長做不到,因為他們抑製不住“我知道”、“我懂”、“我經驗過”、“我知道什麽對你最好”的思想念頭。他們的自我讓他們無法安靜的跟在一個小孩子的後麵。能安靜的跟在一個小孩子後的家長,一定是位心靈成熟的家長,否則,他做不到。看多少家長自身都沒心靈成熟,他們還在教育心靈成長呢。繼續學習吧,在心靈層麵,我們和我們的小孩齊等。

你能不能不作別人的上帝?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不能不作別人的上帝?在教育小孩的事情上,你能不能不作小孩的上帝?作上帝的心態,看起來很權威,很主動,實質是一種恐懼心態。恐懼心最常見的行為模式,就是掌控或操控。一個人為什麽要一次又一次,甚至在竭盡全力的去掌控別人呢?為了安全。當他掌控別人時,他有安全感和優越感。當他處在掌控的位置時,他不害怕,害怕之心消失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麽人們都喜歡掌控別人和操控別人的原因。什麽樣的人隻流淌愛和完全不想掌控別人?內心完全無懼的人。這是肯定的。內在越有恐懼的人,越重視外在存在的事實;內在越真正強盛、越沒恐懼感的人,他越不在意外在之存在。對這個世界沒要求,或什麽也不抓的人。實質上他的內心是沒有任何害怕的。一個內在完全無恐懼的人,除了愛,他什麽事都不想做。愛點什麽是他唯一的工作。愛是他的呼吸。

你對自己小孩教育上的恐懼,反應你自己對未來的恐懼,你在試圖通過掌控你小孩的命運,來讓自己的命運有確定感,無恐懼感。如此這般,小孩成為了被你利用的工具,想一想,你是不是那樣做了?而且你還正在做著呢?你在試圖通過小孩讓你的內在恐懼消失。你沒在愛你的孩子,你在利用他,雖然你打著你愛他的名義。真正的愛從哪裏出來?從一顆完全無懼的心中出來。你心中有恐懼嗎?倘若你心中有恐懼,你的愛不完全。你心中的恐懼越多,你的愛越不象愛而是掌控。

做別人的上帝是幻象中恐懼眾生的常見反應。不做別人上帝的人實質是那些成道者。不試圖做別人上帝的人,實質成了上帝;而試圖做別人上帝的人呢?實質他自己從上帝的位置上下來了。來了解這一點。回到教育的話題上來,來觀察一下,你是不是在“教育”這塊地盤上,試圖做你小孩的上帝呢?如果你正在做著他的上帝,或正準備做他的上帝,來體驗一下你的日子好過不好嗎?做別人的上帝事實上是最難過的日子。因為,當你掌控別人時,你卻被別人掌控了。當你想做上帝時,實質你生活在地獄裏;什麽時候你回到了天堂?你沒有做別人上帝的想法時。來體驗當上帝和你日子的關係?從這個幻象中解放出來。

要想讓你的小孩在學習、體魄、心靈等方麵健康發展,你就必須讓他在此外的空間裏健康發展。當生命這一部分發展不好時,那一部分也會發展不好。要培養一個德智體都好的三好學生。來讓你的小孩吃好睡好玩好——做到這三好。隻有這三好做好的學生,那三好才能真正好,否則,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你的教育效果放大或拉長一樣,你就會知道了。

有人可能會擔心。時間是固定的,人生也是固定的,如果我讓我的小孩在玩、吃、睡上麵用的時間多了,他哪還有時間去學習啊?那不是瞎扯嗎?你確定一個小孩在玩、吃、睡上做的好,他在學習上就不好嗎?相反,那應該更好。不要讓學習成為恐懼的代替品。當一個人吃飽了、玩好了、睡足了,他去幹什麽呢?他想學點什麽。一個小孩隻所以不想學習,很可能是他沒玩足。他有很多天性方麵的心性需求沒有滿足,你卻讓他避開他天性需要的東西,去往裏裝你給予他的東西,這怎麽能行呢?內在更大的動力在排斥它呢。

學習應該是一種娛樂,或娛樂模式的。在人類吃飽、穿好、睡足的情況下,快樂的進行。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艱苦的心靈的勞役,那就沒有多少意思了。吃好睡好玩好——做這三種“三好學生”,這不但是對孩子們說的,每個成年人也一樣。不管你長多大,做好一個別樣“三好學生”非常重要。記住這句話的要點是,你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在基本需求方麵善待自己。隻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愛天下,隻有養足了自己身心的人,才能養育天下眾生百姓。

教育小孩不能僅僅隻給他們一些形而下、實實在在的知識性的東西,更多的應該給予一些形而上、玄虛的智慧性的東西。因為他們這個時候是需要這些的,這也與他們的空盈之心相契。

你給你的小孩講過佛陀或老子的故事嗎?你把老子和佛陀生活智慧的要點,貫穿到你支持給他的生活中了嗎?給予他們佛陀、老子的智慧,甚至都比你給予他們愛因斯坦、牛頓的知識更重要。

和你的小孩走一個小水溝旁,對他說“這是一片大海”,——對一隻小螞蟻來說,這不是嗎?問他一個問題,如何把一張桌子放到一個茶碗中?諸如此類的問題,多問他一些。在邊說邊玩之中,來告訴他一些相對論的知識。大是相對小來說的。高是相對矮來說的,長是相對短來說的,世間的一切都是個相對,沒有這一個標尺。就不會有那一個標準。

一個小偷是不是好人?對於最愛那個小偷的家人來說呢?也許那個小偷偷東西,是為了一個沒有飯吃的乞丐或者一個沒有錢看病的小女孩呢?……一個小偷是不是好人?透過你與他討論一個問題的多麵性、多種可能性,解決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性,如此來讓你的小孩從小就心智靈活,而避免陷入頭腦僵化的模式中。

小孩的心一直是敞開的,他們的心開始就是向一扇窗戶門打開的小屋,隨著成年,出於保護,他們的一些窗戶和門漸次關上了,他們變得狹隘和固執。為此。他們要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當他們受苦之後,他們去找尋解脫和自由。而那個解脫和自由的過程,其實又是打開那心的窗戶和門而已。因為我們知道了這些事,那麽在我們教育和影響小孩的過程中,我們盡量讓他們心的窗戶和門少關閉。讓他們看到令他們害怕的。和我們從前自己害怕的情況一樣,多是一些虛假不真的假象。

百分之百的恐懼和擔心都來自“想象”——是那顆移開當下的心,在那個產生了自己的想法並想用自己的想法,更改眼前如實存在的妄想,讓自己痛苦和恐懼非凡的。教育孩子時刻回到真實存在中來,教育孩子時刻分清哪是想象,哪是如實的存在——讓他們喜悅的活在真實存在中。而不是自己的夢,更不是自己的夢和現實存在對抗的衝突中。這點非常重要。

教給他們多個角度看問題,以多種身份看問題,和時刻分清哪是真實、哪是夢,並時刻活在真實存在之中,應該是我們教育的重點之一。往他們頭腦裏裝載更多的知識。訓練他們掌握一些技能,那是為生存而存在的一個方麵。要想活下去,知識和技術是需要的,要想活的好——這些智性的東西更重要。術在支撐頭腦,道在養育心。一個人要想愉快自由的活著,道和術都需要。但要記住的,是道在心,修道是養心,為生活;術在頭腦,修術是在訓練頭腦,為生存。

現代的教育,人類把更多的能量給頭腦了,給心的反而很少。我們意識到了這些本末倒置的教法,所以要調整過來。道是樹根,術是樹枝或花朵,術的訓教雖然明顯、強勢或有成績,但對道的教育更應該更著重。我們要培育一株花朵,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它的根而不應該是它的枝葉或花朵,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枝葉花朵而忽略了根,那麽我們就本末倒置了。現在我們社會的教育就有點這個狀態。所以,我們有意識的人要把它調整過來。佛陀說,眾生大部分人都活在顛倒夢想之中,我們如何才能活到正確、本來、應該的方向上去?那麽給它翻個個兒。

“如何對待煩惱”——這應該成為每一個課堂、每一個校園、每一個年級孩子們都必須學的功課。因為人生在不斷的遇到它。社會和老師們教我們物理的、化學的、數學的、文學的、曆史的、地理的知識,但從來沒有人教給我們如何對待我們人生的煩惱,而我們卻幾乎天天不斷地遇到那大大小小的不愉快。

我們社會的教育,確實應該把這一課加入到每個年級、每所校園之中去。且它最好由那些活出來的覺悟者教導,心理學的老師教授解決這些問題是有限的,因為他們自己也苦惱重重。心理學是用頭腦的理論、知識和技術來解決頭腦的問題,它自身無法真的解脫它的問題,它給予“解決”是幻象般的。因此這門課應該由那些修行很好的修行者進行。修行的人開設這類學校,或者進入校園。因為人類目前正需要它啊。

願有人真的把教導認識生命和存在的真相、除卻生命苦惱的真正有效辦法帶到學校中去,從孩子們開始,我們開始諦造一個喜悅自由的人類心世界。

道的教育是一種柔軟的教育,有人擔心,如果我們對孩子們實施柔軟的教育,在這一個狼的社會,如果我們培育出一隻羊,它該怎麽生存啊?看一看,那遼闊的草原之上吧?羊的存在史幾乎和狼相等,狼是強大的,羊是柔弱的,為什麽狼和羊能夠平等的存在了那麽多年呢?你確定經過道的教育出來的孩子不能適應那個未來的社會?

柔軟的教育是一種智慧的教育。柔弱且能存在下去或存在很久的生命,往往比那些強大的物種具有更多的存在性智慧。體格或頭腦強大的動物往往沒有多少智慧,因為它們憑借它們的體格或強悍就可以存在下去,它們不必發展心的智慧。相反,那些體格弱小的物種存在,卻往往具有更多的智慧,為什麽呢?因為它們必須用心的智來彌補體的弱。所以,往往是,弱小的更有智慧,強大的多是無知空洞。強大的人被知識塞滿,弱小的人珍藏智慧空盈。

教育一隻羊如何應用繩索,比把一隻羊培養成狼,來對付另一隻狼更好。道的教育就是一種成為繩索和應用繩索的教育。它不是教授對抗方法和訓練戰鬥力量的教育,它是一種如何使用智慧、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才給你是一種認識真相,吹滅幻象,和真相在一生的無懼的生活狀態。訓練一隻羊超過狼,和狼格殺成為勝者的方法,是艱苦和和血腥的。有道的人不那樣教育後代,他們教給後代智慧生存,柔軟存活。他們不傳授對抗和戰鬥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們教導以柔克剛之法。

道是一根繩索,道的教育就是如何成為一根繩索的教育。一隻弱小的羊不會怕一隻狼,隻要它學會了使用繩索。現在一些心靈教育類的學校,實質就在奉行道的教育,願他們在狼的社會培養出一批溫順善良,會使用繩索的美麗健美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