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一百七十三章 燕國的應對
黃歇回答地滴水不漏,“趙王也認為齊國乃我山東諸國的害群之馬,不除之無以安心攻秦!”
韓王然沉吟不語,黃歇的話透露出兩點,一是趙王對攻齊很感興趣,二是滅齊後山東五國當合力攻秦。
韓王然從不懷疑趙國對齊國的打壓之心,去年四國會盟的時候,趙王就得意洋洋地勾勒了一副聯盟的擴張圖。按照當初的約定,趙國取齊,魏國攻楚,韓國取漢中,燕國北略東胡。隻是,自己很清楚,燕王、魏王也很清楚,誰都絕對不會傻乎乎地按照趙王的思路來。
齊國無疑是富饒的,而且趙國有能力吃下。楚國卻是可以撐死魏國,至於漢中和草原,這是難啃的骨頭,燕國、韓國也不會放著肥肉不吃去啃骨頭。如今聽黃歇的說辭,趙國居然好心地要和楚國瓜分齊國,甚至還拉上韓國。
“陰謀!這裏麵絕對有貓膩!”韓王然在心裏迅速做出了判斷。
但表麵上,韓王然卻裝作很感興趣地樣子,說道:“趙王真要聯合貴國和寡人的韓國攻齊嗎?”
黃歇心裏一顫,暗道韓王然真是狡猾。剛才自己偷換概念,“如實地”表明了趙王的態度,卻隱瞞了趙王隻想和楚國攻齊的事實。本以為韓王然會在自己的利誘之下爽快地答應,到時候趙國說不得顧及和韓國的情分,同意韓國加入進來。
哪想到韓王然的心思如此縝密,識破了自己的小聰明。這樣一來,迫使韓國將錯就錯的計策已經沒用了。自己若是撒謊的話隻會惹惱趙國、韓國,得不償失。
念及於此,黃歇不緊不慢地笑道:“歇去邯鄲的時候。趙王倒是表示願意和楚國一起伐齊。不過,回到郢都後,吾王覺得有秦國掣肘,我國在伐齊一事上能出的力很少。這才命歇來新鄭,希望貴國可以援手一二。”
麵對黃歇的巧辯。韓王然知道自己差點就著了對方的道。不過他也不著惱,隻是點了點頭,笑道:“原來趙王是想和貴國伐齊!這樣的話,我韓國不好插手了吧!”
韓王然口中的“貴國”兩個字咬的很深,黃歇知道對方有些埋怨自己耍小聰明。但身為一個政客,麵不改色。或者說臉皮厚是最基本的要求。黃歇裝作沒有聽懂,回道:“貴國與趙國同為盟國,不分彼此嘛!大家都是為了攻秦大業。況且齊國富庶,歇以為伐齊對貴國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韓王然心中默默地歎了口氣,楚國的心思自己應該是知道了。無非是怕付出太多的犧牲又撈不到足夠的好處。按照實力來說,趙國勉強可以吃下齊國。如果有楚國這個冤大頭的話,應該更不費力。對於齊國這塊肥肉,趙國怕是不願和韓、魏、燕三國中的任意一國分享。跟楚國就沒關係了,一者楚國還不是趙國的盟友,趙國可是隨時翻臉;二者楚國時刻麵臨秦國的威脅,趙國可以借此讓楚國投鼠忌器。
憑心而論,如果不是地理位置的關係。韓王然對齊國也是很動心的。不過嘛,屁股決定位置,位置決定想法。就算趙國主動拉攏自己一起伐齊,自己也是會推諉的。原因很簡單,就算滅掉了齊國,自己也不過是分一塊飛地。相反,留著齊國的話還可以時不時惡心一下趙國,讓他們的手不要伸得太深。
不過,這樣的話藏在心裏就好。韓王然是絕對不會主動說出來的,這就是政治。韓王然腦海裏迅速否決了黃歇的提議。卻露出一副為難的表情,說道:“寡人早就聽說齊國富庶,隻可惜未能一見!如今秦國蠢蠢欲動,寡人的大軍都囤聚在武關、宜陽一線,輕易不可調離。對於齊國。寡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說完,韓王然顯得很是沮喪。似乎在為錯過這個好機會而失望。不過,他的心裏卻是暗暗諷刺楚王,“想拉我給你們楚國墊背,沒門!”
大殿內的韓國眾臣也是紛紛附和,如今韓國新法剛剛實施還不到一年,正是深化發展的時候。這個時候伐齊的話,不出動十萬以上的大軍無以成行。國家的整個計劃都被會打亂的。
像張平、範睢、李牧這樣的心腹更是清楚,韓王然私下聊天的時候曾經囑咐過,韓國如今需要的是和平,是發展。能不動刀兵就不動刀兵,如果真要出兵的話,不可超過三萬。休養生息方能增強國力!
黃歇一看群臣的反應,就知道拉攏韓國多半是沒戲了。韓王然接下來的話也證實了他的猜想。
“寡人認為,魏國和燕國對伐齊應該很有興趣。左徒大人若是得空,不妨去一下大梁或者薊城,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韓王然‘無私’地說道。
黃歇點了點頭,臨行前楚王熊橫交代,若是韓國無意伐齊的話,那就遊說燕國,燕國不行那就魏國,若是魏國也不同意也隻能答應趙國了。
“如此倒是甚為可惜了。歇還以為韓王您會對這個感興趣呢!”黃歇被拒絕後,很快掩飾了眼中的落寞之情,笑著說道。
“寡人倒是感興趣!隻是秦國對寡人的南陽、三川更感興趣啊!寡人不得不防!哈哈!”
送走了黃歇,朝會沒過多久就結束了,這也說明韓國政府如今的高效。問責製度的實施讓每個官員繃緊了弦,往常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再沒有發生。
“王上!沒想到趙國這麽快就安奈不住,要對齊國動手了!”留下來向韓王然匯報一些新法最新進展的範睢笑道。
“是啊!隻不過,齊國可不是那麽好吃下的。”韓王然說的很有深意。
範睢點了點頭,笑的很是得意。
進入十月份的時候,薊城飄起了第一場雪。雖然是小雪,但也告示著寒冬的正式到來。黃歇的車駕就是踏著十月末的第一場雪來到薊城的。
燕國今年日子不順,四個月的大旱多多少少影響了燕國今年的收成。好在農人們辛勞。搶回了不少糧食。年初的時候,東胡銜恨而來,進犯遼東郡。要知道,十多年前遼東可還是東胡的底盤。東胡比往常更有理由來打草穀。韓國在第一時間派軍增援,一萬人不多不少,但也足夠分擔燕國的壓力。燕王對此是深表感激的。當然,如果燕王知道自己這個“妹夫”是打著練兵的思想那就另當別論了。
對韓國百姓來說,唯一的好消息是由於燕王後懷有身孕,燕王下令租稅減半。如果再加上一件的話,那就是韓國的商隊在大肆收購良馬。燕國別的很少,但論及良馬還是很多的。用馬匹換來糧食。這讓不少燕國百姓看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抵達薊城後,黃歇先是去拜訪了燕國的“三駕馬車”----丞相將渠、長大夫劇辛、將軍榮蚠,以及燕王的心腹薊城令栗腹,中郎將王方。然後才向燕王遞上了拜帖。
當然,黃歇也不會不識大體地將伐燕的謀劃搞的滿城風雨。事實上,除了向將渠委婉地透露了自己打來意後。黃歇對於其他人隻是禮節性地拜訪,於伐齊一事隻字未提。不過,黃歇相信,心思嫻熟的將渠一定會將這個消息稟報給燕王。
果不其然,燕王跟黃歇一見麵就單刀直入,詢問黃歇的來意。“左徒大人跋山涉水,一定身負使命!不知所為何事?”
黃歇笑了笑。言道:“為燕國大計而來!”
“哦?”燕王露出感興趣的模樣,問道:“計者何?”
“歇聽說,燕國、齊國乃世仇!子之亂燕,齊國肆虐燕國三年而返。後昭王建黃金台,隱忍十數年報得大仇。齊國,當其強盛也,諸侯莫不敢擋,燕國卻能殺入齊國,如入無人之境;當其弱小,有須臾亡失社稷之大危。齊國卻能以兩城之地富國。”
燕王臉色平淡地點了點頭,齊國對燕國來說,有三年之辱。不過,燕昭王時,燕國也算報了大仇。隻可惜。騎劫的愚蠢或者說先王的大意讓齊國的火牛之計生效。燕國唯一一次稱霸中原、號令天下的機會算是徹底失去了。這樣的大仇似乎比三年之辱更深刻。
黃歇隨即問道:“敢問燕王,您願意滅掉齊國,報仇雪恨嗎?”
“固所願,未能成行也!”燕王回答地很是幹脆。
黃歇滿意地點了點頭,獻策道:“我楚國願意助貴國一臂之力,狩獵於齊!隻要燕王您同意,我大楚數十萬精銳自北而上。兩路夾擊,必然所向披靡!”
麵對楚國描繪的美好前景,燕王沒有輕易地答應,反而謹慎地問道:“寡人還不知道,原來楚王是如此一個熱心腸之人。”當初五國伐齊,隻有楚國保持中立。群毆齊國結束後,楚國卻又北上搶地盤。楚王在這件事上,給燕王留下的印象可不怎麽好!
黃歇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言道:“齊國狼子野心,犯我泗水之地,我楚國早就想消除這個隱患了。隻是一直苦於沒有良機!如今趙王有意伐齊,貴國和我楚國何不合力伐齊,共分其地呢!”
燕王琢磨了一下,承認這個**對於燕國來說不是一般的大。畢竟,燕國上下都很清楚,在北麵建長城固守之後,燕國隻有在南麵還有威脅。但這個威脅卻是很小,畢竟有趙國、魏國撐腰,齊國除非發了瘋,否則不會跟自己不對付!不過,燕國對齊國的恨卻是刻骨銘深。哪個燕人沒有親朋好友命喪於齊人之手,燕國最想做的是毀其宗廟社稷,以消心頭之恨。
去年年初的時候四國會盟,趙國提出燕國的勢力不要往南伸,不要往中原方向拓展。潛台詞就是往北麵東麵的酷寒之地發展。對此燕王是嗤之以鼻的。燕國已經夠地廣人稀的了,要再多的土地又有何用,更何況是那些隻能長牧草的草原。
如今燕國已經和趙國聯姻,燕王一直想嚐試試探下趙國的底線。畢竟有趙國公主這個牽線搭橋的,燕王多多少少有些底線。
所以,燕王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下來,而是頗具深意地笑了笑。言道:“共分其地?聽起來不錯,不過,這個地到底怎麽分呢?”
黃歇以為燕王很感興趣,強忍住內心的興奮,言道:“自然是誰攻下的就歸誰!”
燕王嗬嗬一笑。問道:“趙王也是這麽認為的?”
黃歇一愣,委婉地解釋道:“貴國和趙國已經聯姻,想必燕王您這麽提出的話,趙王肯定不會有意見!”
燕王點了點頭,心裏卻是暗罵道:“想讓寡人給你們當擋箭牌,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且不說趙國已經明確表示。希望齊國由他們自己一力吞下。自己和趙王是姻親不假,但這個年頭,親情終究比不上國家利益!”
“燕王,您的意思?”黃歇在逼迫燕王早下決定。
“這件事趙王應該沒有同意吧?”燕王語出驚人道。
黃歇心裏冒了個大冷汗,分辨道:“趙王說以趙國的國力強攻齊國,即使拿下也是損失慘遭。這才生出聯合的念頭。隻不過。我大楚為防備秦軍,大軍主力全都在西部,須臾間無法調動!因此,答應聯合趙國滅齊,怕是會有些力不從心。貴國和齊國乃生死大敵,又和趙國關係最好!吾王認為,三國合則利。分則害!”
對於對方的狡辯燕王並沒有放在心上,位置決定態度,楚國的這個態度實際上是沒有錯的。自己在思考的是為了這個利益值不值得去爭取。
想到這裏,燕王笑意更濃,“左徒大人一路辛苦了。不如權且在驛站休息,這件事太過重大,寡人要和大臣們商量商量!”
“那臣先告退了!”盡到自己職責的黃歇退了出去。
黃歇出門以後,燕王環視了群臣,這才不緊不慢地說道:“諸位愛卿皆是寡人的心腹,如今無什麽外人。對於楚國的條件,眾愛卿以為如何呢?”
丞相將渠率先回道:“臣以為,今山東諸國以趙國為首,我燕國又有盟友之名,當注意趙國的態度。既然趙國一開始希望和楚國合作。那麽我們燕國最好不要插手其中。”
燕王心中點了點頭,這也是自己的考慮之一。長大夫劇辛卻是搖了搖頭,說道:“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友誼!如今我燕國是與趙國交好,但誰可以保證我們兩國日後不會因利益而分道揚鑣?加入趙國如願吞並掉齊國,那麽我們燕國與中原各國的聯係將徹底斷絕!燕國若想發展,隻能北上或者東進蠻荒!”
燕王點頭稱是,這也是自己的擔心,正是自己猶豫不決的關鍵所在。說起軍事,燕王自然向軍事大家將軍榮蚠問道:“榮將軍!如果要滅齊,需要多少數量的軍隊?”
榮蚠心中快速估量了一下,迅速回答道:“至少四十萬到四十五萬大軍!”
“也就是我們燕、趙、楚若要伐齊的話,每國要出十五萬左右的大軍!怎麽會這麽多呢?”燕王有些疑惑地問道。如今齊國兵力還不到三十萬,為何需要四十萬以上的大軍才能滅齊呢!
榮蚠解釋道:“三國伐齊的話,齊國一定會意識到這是亡國之戰!在放寬征兵條件(如降低到15到60歲的男子)的基礎上,齊國的兵力應該有三十五萬!作為攻城的一方,損失既大,還要分兵守衛拿下的城邑!四十萬已經是最保守的估計了!”
燕王點點頭,示意清楚了。如此說來,燕、楚兩國若要參與其中獲利甚多的話,隻能是出半數的兵力了!除非每國出兵五六萬、七八萬,接受趙國占據大份利益的現實,不然隻能如此分配兵力!
“栗大夫,你以為呢?”燕王又向上大夫栗腹問道。
“臣以為,如今我燕國和趙國交好,不利用這個良機謀取些利益,太些吃虧了!”栗腹說得很是實際。
燕王卻是聽後很開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如果每個人都淡泊名利,那時代也不用進步了。對於實話時候的這個心腹,燕王表現得很是大度。
“王中郎將,你同意楚國的提議嗎?”自從薊城事變後,王方被提拔進決策權。負責燕王守衛的中郎將王方的大名誰人不識!
“臣以為,楚國雖有私心,但對我燕國來說,伐齊卻是真有意義的。一者為練兵,二者拓展生存空間。齊國不除,我燕國就不得不分心南麵。相反,取得齊國一郡甚至半郡土地後,我們退可觀天下大勢,進可爭霸中原!”
其實,這也是燕王的野心。隻不過他平時掩藏得很好罷了。燕國畢竟太過弱小,不可低調。不過,這次自己完全可以把楚國推到前麵,讓後賄賂趙國大臣,讓他們抱怨說齊國太大,趙國不可能一口氣吞下。
把整個事情的利弊再次分析了一遍,燕王終於是抬起了頭,信心滿滿地說道:“寡人決心已定,派遣使者訪問邯鄲!趙王若是同意我燕國加入其中最好,若是不能,我燕國大可不必和趙國撕破臉皮!聽清楚了嗎?”
“臣等明白!”
燕王滿意地哈哈大笑,“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