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趙奢之死(上)

公元前二六三年秋末,匈奴大舉入侵雁門,趙國以趙奢為將,將兵十萬,抵禦匈奴。經過一個月的鏖戰,趙奢大膽采用誘敵深入的策略,於九原城下殲滅匈奴大軍超過三萬,俘虜匈奴左穀蠡王。匈奴敗退數百裏,不敢南下與趙軍爭鋒。

在匈奴,左右穀蠡王與左右賢王合稱“四角”,地位高於其餘王侯。俘虜左穀蠡王雖然有運氣的成分,但卻是中原國家對匈奴以來的最大勝利。強盛如秦國者,也隻能是重創匈奴大軍,卻不能俘虜匈奴人中的權貴。

此次大捷,極大地振奮了趙國的民心、士氣,三年前的那次潰敗產生的陰霾、不自信之情被一掃而光。趙王更是借著這次大捷,坐穩了位置,臣民皆是相信,這是趙國再遇明主的征兆。趙國將在趙王的帶領下,創下不下趙武靈王的功績。

趙王大喜之下,封趙奢為馬服君,與信平君廉頗平起平坐,執掌趙國?軍權。在政事上,有平原君趙勝、上卿藺相如這樣的老臣輔佐,有趙太後震懾宵小,趙王處理起政事來愈發得心應手。

十月,趙王成年,趙太後親自主持趙王的冠禮。趙太後自此退居幕後,將政事交予趙王與大臣處理,除非君臣爭議很大,否則,趙太後再無插手國事。

時間進入十一月後,趙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原本身體就不大好的趙太後駕崩於長樂宮。臨終前,趙太後交代趙王與民休養生息,自己的喪事從簡,囑咐趙王將自己與趙惠文王合葬,善待長安君並宗室大臣,然後溘然長逝。

趙王遵從趙太後遺願,下令邯鄲百姓禁飲食酒肉十日即可,忌鮮亮服飾,然後親自扶棺,守孝月餘。

隨著趙太後退出曆史舞台,趙國的大權落入到剛剛成年的趙王身上。誰也不清楚,趙王可以將趙國帶到什麽方向,但國人相信,朝堂上有這麽多能臣幹將,隻要趙王勤於政事,趙國當可與韓國爭雄!

初掌大權的趙王謙卑有禮,凡事願意聽從臣子的建議,卻也不缺乏自己的主見。對待大臣優渥,賞罰分明,讓少數擔心趙國前程的人徹底放心心來。不過,要說到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趙王似乎更願意聽從平原君趙勝,平陽君趙豹這樣的宗貴意見,對藺相如、廉頗這樣平民出身的人雖然也尊敬,但卻有微不可查的偏見。

趙太後的去世讓秦、齊兩國放下心來,至少短時間內,尚在守喪期的趙王多半不願意輕易動刀兵。隻要趙國不動手,燕國就顯得有些獨木難支。麵對韓國對秦、齊兩國的曖昧態度,燕國可不敢賭博。

時間很快進入公元前二六二年三月,趙王恩威並施,懲處了一批貪贓枉法、屍位素餐的官員,提拔了一些青年才俊,也算是樹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就在趙國一切步入正軌的時候,噩耗發生了——馬服君趙奢病重。

誰也沒想到,正值壯年的趙奢怎麽會突然病重,一些敏感的官員甚至以為這可能是其他國家下毒導致的,目的就是消滅掉趙奢這個趙國新晉的軍神,打擊趙國的士氣。

但趙奢這個當事人卻是知道,自己有此一劫完全不是被投毒,而是因為年輕時候積累的暗傷突然爆發。長年的廝殺,累累的戰功,封君拜相的榮耀,這樣的光環下,別人隻看到自己的威風,卻少有人知道戰場的殘酷,自己的付出。即使成為主將後,親臨第一線麵臨危險的機會越來越小,但在此之前廝殺所產生的傷勢卻不會那麽容易好!趙奢自認自己是一個鐵漢,但再堅強的男人也敵不過病痛的折磨。

自知自己時日不多,趙奢在趙王再一次前來探望自己後,打算托付後事。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趙王畢竟年幼,難免意氣用事;而自己的兒子趙括眼高手低,卻與趙王意氣相投,趙奢實在擔心,自己積累起來的一世英名會毀在自己兒子趙括手中,更害怕自己的兒子連累了趙王。

藺相如的年紀越來越大了,身子也不大好;廉頗雖然依然老當益壯,但性格太過耿直,和趙王相處的時間長了,難免會讓趙王覺得廉頗倚老賣老。如果趙括有自己一半的沉穩,自己也就省心了。趙奢不得不為自己家族留後路。(未完待續)

ps:曆史上趙奢死於長平之戰前,也就是公元前262年,決定不改變這個曆史。馬服君這個稱號也予以保留。實在太困,明天補上欠缺的一千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