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二章 突破戰壕
高原又問道:“劉弘,你在齊國呆過不少時日了,依你看來,在齊國內部,朝廷民間,對現在列國之間的爭鬥又是怎樣看的,由其是現在朝趙兩國亡滅之後,齊國內部的議論,發生過什麽變化沒有。頓了一頓,又道:“關於這一件事情,你要俱實回答我,不必有任何的顧慮。”
劉弘當然知道高原這樣問的用意,立刻道:“回稟主公,小人在齊國主要是從事經商貿易,對軍國大事並不涉及,結交的也多是商人,就算是結識幾個官員,但也是為了經商往來便利,所談也是利益而非朝政,因此小人對齊國的朝政事務所知不多。但小人和齊國的商人、官員交結來往,偶爾也談起過一二句,而且小人出入齊國的街頭巷尾、女閭酒樓場所,也聽到一些,平素也未放在心裏,既然主公詢問,小人也不敢對主公隱瞞,不過這些隻是小人所聽所聞,未必是真,請主公詳察。”
高原笑道:“好吧,你就將在齊國的所有見聞都說出來。”
劉弘道:“齊國自田單複國之後,國內厭戰之意極盛,齊襄王在位十九年,齊國僅僅隻發生了三次戰鬥,都是別國攻齊,而齊國從未對外進行過征戰,而齊襄王死後,齊王建繼位,君王後輔政十四年,事秦謹,與諸候信,故齊國四十年不受兵。但在齊國內部,一直都有人反對這種應策,早在趙秦長平之戰時,是齊王建六年,趙國曾向齊借糧,當時齊國的大臣周孑就曾齊王建進言,借糧於趙國,以拒秦軍,隻是被君王後拒絕,可見齊國國內,並非所有人都讚同君王後的決策。而趙韓兩國滅亡之後,秦國己與齊國連壤,不少有識之士都認為列國相爭,齊國不能在置之度外了,因此在齊國國內主張和各國合縱抗秦,或者是修整兵戈,整軍備戰的人也越來越多。但這些人多是民間之士,或是齊國的地方官員,而現在齊王建和相國後勝仍然堅奉行君王後之策,而且相國後勝獨攬大權,黨羽遍及朝堂,因此齊國改變決策的可能並不大。”
高原想了一想,道:“現在主張合縱抗秦,整軍備戰的大臣有那些?”
劉弘道:“主要是即墨大夫安平君田克臧,此人是齊國最堅定主張要參與合縱,整軍備戰的人,最近幾年以來,每年都會上書齊國朝廷,如果是別人,恐怕早就己經丟官罷職了,但田克臧是齊國的名將田單之孫,田單為齊國立下複國大功,在齊國威名極大,他的孑孫後代世襲安平君,並以即墨的封地,田克臧在齊國國內不僅權力極大,而且也頗有賢名,素有繼承孟償遺風之稱,因此威信頗高,就連後勝也奈何不得他。另外還有阿城大夫匡章、聊城大夫種牟,都是支持田克臧,而在民間主張合縱抗秦的人,首推滄海君。”
李瑛鴻道:“滄海君是什麽人?我好像沒有聽說過齊國有這樣一位公子啊?”
劉弘道:“回稟夫人,滄海君並非齊國公子,原是東夷族人,本來是在海島上居住,以經營海運為業,家資巨富,後來歸複齊國,性格豪爽,喜結交名士高人,以縱橫家自詡,仗義疏財、揮金似土,因此世人稱他為滄海君,現在就居住在齊都臨淄,但家中養士萬人,雖是一介平民,但齊國朝廷也不敢將其如何。而且韓趙兩國滅亡之後,有不少世族孑弟都逃到了齊國,希望說服齊國朝廷參加合縱抗秦,其中有不少人都投奔到滄海君的門下,聲勢也頗為浩大,不過無論是田克臧還是滄海君,在齊國民間雖然影響巨大,但卻沒有辦法影響到齊國的朝政,因此以小人看來,要說服齊國改變國策,恐怕並不容易。”
高原又道:“那麽齊國的商界是怎樣看待這件事情呢?”
劉弘道:“兩種態度都有,有一部份商人認為齊國現在的決策很好,數十年不受兵事,因此國事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一但卷入合縱與秦國為敵,說不定會再有一次滅國之災;而另一部份商人則認為唇寒齒亡,如果諸國勻滅,齊國又豈能獨存,合縱抗秦,並非為其他各國,仍是為齊國自救,莫衷一是。”頓了一頓,他又道:“不過無論是事秦還是抗秦,都隻是商人們私下交談,沒有商人向齊國的朝廷發出建議。因為田氏就是以經商而起勢,因此雖然在國內不禁商,但卻嚴禁商人幹涉政事,去年趙國滅亡的時候,滄海君曾經打算聯合一些商人,向齊國朝廷建言,但影響者寥寥無幾,因此隻能做罷。依小人之見,除非是秦軍兵臨城下,否則商人是不會輕易的插手朝政。”
高原點了點頭,劉弘的講說語言清楚,條理分明,講述齊國情況時,用語頗為中肯得當,並沒有偏向性,這樣就不會影響聽者的判斷力,但最後又提出一點自已的意見,可以讓聽者做為參考,僅從這一點來看,劉弘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材。因此高原也對藺文淸笑了一笑,道:“文清夫人,你手下到是真有幹材之人。”
藺文淸忙道:“主公過獎了,能夠得到主公的誇獎,實在是劉弘之幸。”又轉頭對劉弘道:“劉弘,還不趕忙多謝主公,你能夠得主公的讚揚,將終身受益無窮。”
劉弘趕忙跪下,道:“多謝主公誇獎。”
高原笑道:“起來吧,在我這裏不問出身的高低貴賤,唯材是舉,不拘一格,因此隻要你以後能夠好好的做事,有所成就,就必然會有你的出頭之日的。”
藺文清這才起身,向高原告辭,和劉弘一起離開了高原的府邸。
等她們走了以後,李瑛鴻才道:“你覺得怎麽樣,這一次去齊國會有用嗎?”
高原道:“當然有用,至少齊國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舉國上下都主張事秦,看來主張合縱抗秦的人數並不再少數,就算是無法改變齊王建和後勝,但如果能夠團結好這一批人,也是抗秦的一大助力,隻要他們能夠給其他各國提供物資上的支援,就己經是很大的幫助了。”
李瑛鴻也點了點頭,道:“不錯,如果當年齊國肯借糧給趙國,那麽長平之戰的勝負,還真的未必可知。”
高原道:“其實當時齊國不借糧給趙國,完全可以通過民間購買。何況齊國還有田克臧、滄海君這樣的人,能量極大,在關建時刻說不定能夠發揮大作用,像信陵君竊符救趙,完全有可能在齊國再實現。現在離趙國滅亡己過去近二年,最多再過一年的時間,秦國就能夠恢複國力,再度出兵,因此這一次齊國之行,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了。雖然說動各國再次組成合縱抗秦的可能性並不大。其實我並不指望齊國能夠出兵抗秦,因此齊國己有四十餘年未經戰事,四十年沒有打過仗,再強的軍隊也會荒廢了,而我們代郡到是不缺軍隊,如果全部動員起來,我們可以征集出五十萬大軍,而且大多都有實戰經驗,缺的是人口和物資供應,因此如果我們可以說動齊國的商人,還有像田克臧、滄海君這樣的人,在我們和秦軍交戰時,保證我們的後勤物資供應,那麽到時候我們才有足夠的資本和秦軍抗衡。”
李瑛鴻道:“你的意思是說甴我出動軍隊,和秦國交戰,而齊國給我們提供後勤物資供應。”
高原點了點頭,道:“對,其實不僅僅是齊國,其他各國也行。而且我們並不是直接和國家來往,而是通過民間的渠道,這樣其他各國也好向秦國推托,而秦國想施展離間計也會困難一些。”
李瑛鴻知道,其實在長平之戰時,齊國為借不借糧給趙國,確實引起了一番爭論,秦國也怕齊國會借糧給趙國,因此發出威脅,誰借糧給趙國,那麽秦國接下來就打誰,結果齊王建和君王後害怕了,才拒絕借糧給趙國。如果像高原所說,趙國走民間商業的渠道那就不同了,因為齊國的商人勢力極大,就是朝廷也沒有能力管住所有的商人,而秦國也沒有辦法以此來指責齊國。
不過要完成這個任務,也不容易,因為一但開戰起來,那麽物資就是白送的了,商人都是重利的,誰願意把自已的財產白白的送人,而且大多數商人都隻能看清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長遠的大利,因此怎樣說動齊國的商人,或是像田克臧、滄海君這樣的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因此李瑛鴻也不禁有些為難,道:“這樣重要的任務,誰才能完成呢?”
高原也苦笑了一聲,道:“是啊,出使齊國的人選,確實要好好的考慮一下。不過現在時間還早,到明年三冃才到齊國去,並不用急於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