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編年史

十萬年前,創世大神開天辟地,在虛空中裂造出一個嶄新界麵,賜名:九州。天界諸神將“九州”賞賜給創世大神第三子“後土”為封地,敕封後土為“黃帝”,立國中土。

中土九千九百九十九年,黃帝後土飛升天界,世子黃天繼位,承襲“黃帝”禦號,以“玄蛇”為國家圖騰,下設東勝瀛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和北冥冰洲。

中土三萬年,南瞻部洲王子釋迦在西海曼陀羅園中悟道成佛,在龍族始祖敖烈幫助下,度過飛升之劫。得道以後,渡海至西牛賀洲,在蘭雲山首建戒台寺,‘門’下六大弟子四方宣揚佛法,招收信徒,普渡眾生。 ”

三千年後,釋迦飛升天界,西牛賀洲境內以蘭雲山戒台寺、金剛山普覺寺和文覺山般若寺為首,成為佛家淨土。

中土第七代黃帝接受佛宗弟子上表,改西牛賀州為“西部佛國”:

賜釋迦"佛陀"稱號,將佛陀‘肉’身煉化為金身佛像,永享世人香火。在佛國境內設立長老會,重建三千佛寺,允許佛‘門’弟子在九州傳道布法。

曆經五十年,金身佛像煉成,黃帝下旨將其供奉於金剛山普覺寺,並封普覺寺為“天下第一佛寺”,禦賜金字牌匾;普覺寺曆代主持皆為西部佛國佛子,是佛宗一脈宗教領袖。

釋迦‘門’下六大弟子之一、龍族始祖敖烈因戰功卓著,道法通天,封爵“鎮海王”,統管九州境內四海五湖;敖烈飛升之後,再賜神爵"水聖真君",在中土帝都建水聖寺,受皇家供奉。

九州七萬年,中土大陸出聖人孔夫子,創立儒教,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因與中土曆代教義相悖,國師玄天真君計光遠又狹‘私’報複;第十二代黃帝為守祖製,迫於國內舊貴宿戚壓力,將孔夫子和‘門’下弟子流放至東勝瀛洲。

九州八萬年,儒教在東勝瀛洲落地開‘花’:教眾意圖推舉第三代教主孔令博為王,以東勝瀛洲一境立國,脫離中土黃帝統治。

孔令博以“王道至尊不可廢,‘亂’臣賊子不可彰”駁斥眾人,拒絕擁兵自立。隨後親身率儒教十三聖入中土,經曆千難萬險,在天機殿拜謁黃帝,上表請求立國。

第十四代黃帝初承大寶,國內各派勢力林立,國師計光遠一家獨大,黃帝勢微力薄。見孔令博一行大喜,暗下密旨倚為強援。

七日後,在天機殿舉行大朝會,不顧國師計光遠反對,當眾下旨:

免除儒教一‘門’流放之罪;敕封儒教始祖孔夫子為"大德真君至聖先師";儒教教主孔令博為"東王",世襲罔替;拜孔令博為太子太師,賜號“真聖帝師”;東勝瀛洲全境皆為東王封地,禦賜國名“東魯”,是為中土屬國。

中土九萬年,南瞻部洲中“萬妖王”‘亂’千秋橫空出世,進階八品大乘,以武力統一妖族;十年後,‘亂’千秋自立為王,自號"天命聖皇",又號“無天仙君”,對外宣布南瞻部洲獨立,再不收中土管轄。

第十六代黃帝聞訊大怒,下旨命東魯國、西部佛國和北冥冰洲聯合出兵討逆,此戰史稱“萬修大戰”。

戰爭時長五千年,死傷人口無數,數以十萬計的修真者隕落於各洲戰場。

中土九萬五千一百二十七年,“萬妖王”‘亂’千秋在萬獸山震天穀中憑空消失,從此在九州消聲覓跡。

五十年後,黃帝下旨諭傳天下,‘亂’千秋在和當世第一修真東王孔昆侖決鬥中身死,魂飛魄散。

南瞻部洲立時陷入內‘亂’,各方勢力紛紛傭兵自重,強大妖國分崩離析。

人族聯軍雖想將南瞻部洲割據勢力徹底消滅,終因千年征戰,統統傷亡過重,被迫各自退兵。

南瞻部洲從此變為荒蠻之地,境內妖族勢力‘混’戰不休;黃帝隻得此地設立十五處衛所,勉強維持各方勢力平衡。

此後,各族均將南瞻部洲視為死亡之地,將族內重刑囚犯流放至此,任其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