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個好女兒呀!少荃你已是皇恩浩**,再有令愛推波助瀾,李家至少還可興旺三代呀。”張之洞頗為感慨,自己怎麽就沒這麽個女兒呢!

沒想到李鴻章卻是向後靠在椅子上一聲長歎:“怕就怕坐的越高摔的越狠。”

“少荃多慮了。都說少荃是西太後的人,可聖上自組建皇家陸軍以來,對少荃的信任從未減少半分。先是少荃在乙未宮變之後力主為皇上呈情,而後清俄交戰之時少荃力排眾意向皇上提供補給。皇上回京親政後授少荃總理之職乃是應有之意,如今更是以監國重任相托。少荃以國事為先,皇上更有聖主之明。少荃何出此言那?”

李鴻章抱拳向南麵一拱手說道:“皇上重用臣下之心,老臣銘記在心,也自當為皇上驅馳。可香濤也別忘了,皇上他必竟是滿人――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看似風光無限,誰知這後麵是不是一個巨大的炸彈。你我雖說政見不和,但必竟同殿為臣,也許到了那一日不僅老夫會粉身碎骨,說不定家人也難保周全呀。到時還望香濤兄不計前嫌救老夫一命呀――”

“你的意思是――”張之洞聞之大驚,而後小心翼翼的說道:“狡兔死……”

“至少在平滅日本之患之前不會。”沒有讓張之洞繼續說下去,李鴻章接過口來:“西太後掌權數十年,天下官史大部都分是西太後一手提拔。如今皇上剛剛親政正是收天下大權之時。眼下大清除兩江與東北三省外,皇上想要政令通達怕是不易吧。不是老夫自吹。這直隸江淮一帶大多都是老夫門生,此時若動老夫,恐會寒了天下士子的心。皇上再想要天下平靜就怕是不易了。”

張之洞張了張嘴卻不知如何勸說,李鴻章能當著他這麽一位政敵當麵說出這些誅心之言,可見李鴻章卻是憂慮頗深。可細細思量之後,這個憂慮並不僅僅隻是李鴻章一人的,它甚至是所有漢臣的憂慮。自有清以來,各部均設滿漢兩位大臣,並且滿臣大於漢臣。再看看如今的光緒朝。六部中僅有刑、吏兩部尚有二尚書,其餘四部僅餘一位漢尚書,新成立的如外交部、科學院等單位也全是漢臣。

“不會不會。少荃實在是想多了。”張之洞也是一頭汗水:“大清頹廢,想要強兵富國自然要做些變革。皇上知人善用,更有克敵之智,已是聖君之像。加之李相更有北洋在側。萬萬不會有此等之事發生。”

“都說老夫坐鎮北洋遙領朝政。可又有何人知道,自老夫進京任這總理之職,北洋就和老夫沒有關係了。”李鴻章長歎一聲:“皇上有識人之明不假,老夫自然是讚同,這也正是皇上高明之處呀。以前北洋水師冠領亞洲,自甲午年太平洋艦隊橫空出世後,不說比南洋艦隊了,如今北洋艦隊現在都隻能在渤海灣內遊弋已經淪為海軍學堂的訓練艦隊了。再看看當年的淮軍。現在哪裏還有影子呀。”

“不會呀,劉林二位將軍如今去德國接收的可是大清最強大的戰艦。鄧世昌也是海軍部長。更別說劉盛休與聶士成,如今朝廷隻是迫於日本的壓力,一味擴建海軍。今年以來,陸軍唯有他二位所屬得到擴編。他們一位在朝鮮一位在新疆,軍政大權一把抓,這可是封疆大吏才有的權勢呀。”

“劉林所帶的戰艦是最為強大,可他們一舉一動都受海軍司令吳德仁所限。鄧世昌貴為海軍部長,但所轄者皆為海港、學校、造船廠之類,最多加上已成為訓練艦隊的北洋艦隊。除此之外,他還能指揮得動哪一艘軍艦。劉盛休、聶士成看似兵強馬壯,可你不知道他們軍中所帶補給不足兩月所用。一麵給老夫加官進爵,更以國事相托。一麵將北洋舊將要麽高升之後無權,要麽高升之後外放。看似皇恩浩**,實則不然。你再看看京城周邊全是皇上的嫡係,即便劉聶軍中補給充足,想要帶兵回京這一足攻伐下來還剩多少力氣。”老李越說越激動:“所以才說皇上高明呀,看似將老夫高升並賦予更大的權責,其實就是將老夫高高架起。看似權傾天下,實則根基已失,如今老夫是如坐雲端,榮辱盛衰皆決於皇上一念之間。再將你調入直隸來製衡老夫,老夫沒了北洋,你沒了湖廣,就是劉坤一也調入東北,失去根基的我們,除了聽命於皇上還能如何?”

張之洞目瞪口呆,他從來沒有這麽想過問題。隻聽見李鴻章還在繼續的說道:“西太後主政之時,朝堂上皆是些五六十歲的人,而如今光緒朝卻多是二三十歲的年青人。為什麽?因為西太後執政求穩,所以更多用老人。而皇上奮發圖強,所以隻有同樣銳意進取的年青人才能得到皇上的重用。無論是嚴複還唐紹儀、林啟兆,都有其過人之處。更不用說王、段、馮、梁等將更是智勇雙全。咱們都老了,國朝如今正是新老交替之時,所以咱們這些老人還有用武之地。年青人初掌大權難免飛揚跋扈,隻要這些年青人再經三五年曆練,性情再穩重一些就可以挑起朝廷的重擔了,那時我等如何自處?反正老夫已經決定,待我大清徹底平滅日本之患之後,老夫就告老還鄉。希望皇上能看在老臣為朝廷多有功績的份上,能讓老夫安渡晚年。”

張之洞驚若寒蟬是滿頭大汗:“其實我來就想問問京津鐵路修建複線的折子批沒有。”同時心中呐喊著,我真沒想知道別的事呀。如今聽到了就不能置身事外,李鴻章這是要搞聯盟呀。

“批了,今兒第一個批的就是這個折子。可能還沒發下去,明兒你就能看到了。”李鴻章呷了口茶沉默良久。既然要說,那就說個透徹。也許將來會多一條路也未知否。所以李鴻章又幽幽的說道:“你是不是也沒有想到大清的局勢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說實在。老夫都沒查覺到。甲午一戰北洋敗北,太平洋艦隊的出世就意味著北洋水師的沒落,這本無可厚非。可皇上擴建十師陸軍,其主要兵源還是老夫的北洋淮軍。更有聶士成、劉盛休、左寶貴等淮軍老將各領一師。雖然日俄之戰左寶貴因傷被調至軍校當教導主任,但聶劉二人卻如你所說是權傾一方。老夫還自以為這朝堂是越坐越穩,即使兩朝政權交替之時依然是榮寵不斷。你我都是久經官場沒浮之人,可有誰注意到這個問題。若非是小女從旁提醒老夫都沒留意。皇上真是高呀,不動聲色之間,兩次借著外敵入侵布局。更是借著這些回京奪權將所有異已全部清出京城。”

“你不是說皇上在還沒將後黨遷回奉天之前就南巡不妥嗎?老夫以為這跟本就是皇上故意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一句空話,那是用無數鮮血寫出來的。且看曆朝曆代朝權更替之時,多少前朝老臣在新朝凋零,哪位皇帝上台不是將前朝老臣或殺或囚。再看看咱們這個皇上。除了乙未宮變之時的堅定派以外。皇上還殺過一個人嗎?沒有。為什麽?因為皇上還算是仁厚之君,要不然老夫墳頭早就立好了,哪還有今日監國之風光。皇上之所以沒有殺,一來不想天下震動過大,二來也想收攏人心,必竟現在國朝最大的危機是在國外。但是你真以為皇上不會殺那就錯了,皇上比誰都想把他們殺幹淨,因為這些人是西太後掌權的倚仗。所以皇上才選擇在這個時候南巡。還將京城駐守的嫡係人馬抽調大部,就是故意給這些人機會。隻有這些人跳出來反對皇上。皇上才能名正言順的殺了他們,這樣一來皇上就不會背負殺害無辜的罪名,天下人才不會有被牽連的顧慮。這樣天下才能太平。你用不著懷疑,你就看清楚吧,無論這些後黨之人再如何鼓動都不可能成事,即使他們不動皇上都會有手段逼著他們動起來。等皇上回京後,菜市口一定會再掛起無數人頭的。”

也許是李鴻章說的太多了,他抓起茶壺一口氣喝幹了茶水。張之洞見此景立馬起身告退,他不能再聽了。這裏一言一語是句句誅心呀,再聽下去會發生什麽事都有可能。

“聽了這麽多,一句話不說就想走?你當老夫是什麽?”李鴻章重重的撩下茶壺:“眼前看來,似乎還隻是我們這前朝老臣的問題,實則是關係到所有漢臣未來的命運。皇上之所以會重用漢臣,那也是受西方列強壓迫所至,也是因為滿人中無可用之才。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咱們漢臣幫著皇上重振國勢,平滅外患;即使皇上仁厚優待我等有功漢臣,可新皇登基之後呢?誰敢保證新皇不會對漢臣再舉屠刀。這才是最大的擔憂――”

清廉奉公的張之洞、一向忠心家國社稷的張之洞,第一次感到迷茫,李鴻章的這些話讓他多年來的價值觀徹底顛覆。李鴻章有女兒可以為他排憂解難,而自己卻隻能一人琢磨。張之洞如同脫力般的跌坐在椅子中,頹廢的問道:“李相可有辦法?”

“要是老夫有辦法還用得著跟你說這許多。這是一道無解的難題,曆朝曆代無論是明君還是昏君都解不了這道題。原來還有滿漢兩臣可以相互牽製,如今朝堂上已是皇上一言之堂,短時間還好,一但長久以往,與國與民皆是不利呀。老夫管不了,隻待平滅日本以報日本人羞辱老夫之恥後,老夫定要告老,那時還望香濤能幫老夫在皇上麵前美言幾句,好讓老夫能順利還鄉。這不僅僅是為老夫自己,以是為你們將來告老做準備呀。”

“如果李相真決定告老還鄉,老夫定竭力相助。”張之洞起身施了一禮後問道:“在下自始至終都有一疑慮。下官觀皇上施政,雖說政策大方向是好的,但觀其施政具體行為,無一不顯露皇上初掌朝權之稚嫩。朝中大小事務雖決於皇上之口,然具體實施皆由李相經辦。如果真如李相所言皇上城府如此之深,那不會出現謀篇布局如此老道卻在政務上卻如此稚嫩之像。也許眼下之狀況非皇上刻意為之,以下官看來更多是順勢為之。就如劉盛休留在朝鮮那是因為軍人沒有人比劉盛休更熟悉朝鮮,而聶士成之所以派往新疆那也不過是補償他在對俄之戰中沒得到戰功,而讓他追擊董福祥之故。李相實在多慮了。”

“皇上施政手段稚嫩是因為皇上從來就沒有施政之經驗。自皇上登基以來,一直都是西太後訓政,事無大小均決於西太後,從未曆練過的皇上怎麽可能老道的起來。西太後政治經驗豐富總是事實吧,你想想,皇上對於西太後比劃了二十年,政府能不深嗎?你仔細想想這五年來皇上的一舉一動你就會明白,皇上從來都是有的放矢。編練新軍,秘密組建太平洋艦隊就是為了對付日本。打著東北拉練的名義將全部精銳放在東北,就是準備打俄國毛子。故意在宮變之後解散皇家陸軍,就是為了親征俄國做準備。除了甲午年親征是真的為了打日本以外,親征俄國不過隻是皇上把自己放在嫡係軍隊的保護下,這樣才好和西太後攤牌。你看看對俄一戰吧,皇家陸軍還沒有全上俄國人加上日本人就敗了,這需要親征嗎?別被眼前的現像騙了,明著說皇上南巡是為了私會情人,現在暗地裏有幾個不知道皇上就是為了整頓江南官場而去的。可老夫自始至終都認為皇上南巡是為了別的事打幌子。”

“李相慎言呀……”此時說張之洞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香濤久在地方,朝廷裏有些事你不知道是正常的。其實這也是老夫猜的。你知道現在陸軍為什麽沒有重建第四師嗎?因為他們在到處找馬,把組建第四師的費用全部用在買馬上了。第二師駐守通遼之時就在組建騎兵,現在駐守呼和浩特更是如此,第三師在東北聯係上科爾沁部落,正在科爾沁部落的幫助下訓練騎兵,而聶士成的第六師有一半都是騎兵,而且還在擴編。再看看其它部隊,一匹馬都沒有。你再看看這些部隊的位置,他們要這麽多馬能用在哪裏?隻有這裏――”李鴻章將指揮棒重重點在外蒙古上:“蒙古草原才是最適合騎兵作戰的地方。”

“下官該告辭了。”張之洞再也顧不上什麽禮儀,起身告罪後轉身就走。不能再談下去了,有時候知道的太多是一種危險。老話說的好呀:且糊塗吧。

“既然香濤不想聽老夫也不勉強,但有一事還是要告訴你。雖然你我政見不同,但都是為了國朝強盛。待皇上回京後,老夫會保舉你為工部尚書。明後年待平日本之患後,朝廷就交給你吧。”說完這句話,李鴻章如同失去了全身的力氣,癱倒在坐椅中。

“可李相真放得下?”

“放不下又如何?身家性命才是第一位的呀――”

“嗨――”李張二人同時長歎一聲,卻又對坐而無言。

當家中仆役來為二位換茶水之時,夜色已經深重。張之洞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麽,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來,施了一禮後默默離開。

看著張之洞略帶佝僂的背影走出大門,李鴻章的臉色這才慢慢好了起來。當書房內隻有自己一個,當仆役為他掩好書房的大門,李鴻章才略帶笑容自言自語的有些自嘲的說著:“你張之洞以為老夫是危言聳聽,而這正是事實呀。不過有了今日攀談,想你為官清廉的名聲,到時老夫告老之時隻要你能幫老夫美言之句,這今後的日子會好過很多呀。至於新皇登基之後、漢臣之命運,老夫是顧不過來了。如果今日攀談能保得住自己身家性命,已是偷天之幸,哪裏還敢奢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