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站在主席台上的容閎清了清嗓了:“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在西學東漸的今天,是文化的衝突也是文化的融合。西方有著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也開始了洋務運動。從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華文化厚重的底蘊,同時也少了些進取之意。我在美國多年,深刻感覺到西方文化的銳意進取之意,但西方文化卻缺少中華文化厚重的底蘊。誰是誰非,不得而知……”

“我們都須要有一個可以開懷暢談之所。評其優略,取長補短……”

“在皇上的授意下,在太後老佛爺的鼎力支持下。今天,大清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了。我們在討論的同時,也要將所學所得用於國家的建設。”

“下麵有請大清太後老佛爺為大家訓話。”

慈禧在一片掌聲中向台上走去。這次慈禧都沒讓李蓮英陪在身邊,就一個人獨自走上台去。不愧是皇室中人,穿著滿族特有的服飾,步履雖慢但依然穩重。右手拿著的手巾隨著步履的節奏輕輕的排動。

頭戴寬長的發冠,由於限製了脖頸的扭動,使身體挺直。一襲紫色金鉤邊旗裝,寬襟大袖的長袍,領口,袖頭,衣襟都繡有不同顏色的花邊。裙上18道衣邊鑲著朵朵祥雲,繁花散落於祥雲旁邊。穿著馬蹄底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在這種隆重場合,顯得分外端莊穩重。雍容華貴,儀態萬方。在三千學子及各國駐華使節麵前,用她自己的方式,展現了中華清皇室特有的禮儀。就這麽一會,就連光緒看著也覺得慈禧這樣做定會讓各國使節大開眼界,再通過他們的嘴讓世上更多人了解中國。相比之下,光緒在禮節上就差的不是一點遠了。

“這次開辦京師大學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質疑,大家也都清楚,這其中還死了人。死的這個人叫王長益,哀家一直在想,他為什麽會死呢?又是誰把他逼死的呢?哀家想到了幾百年前,也有一個姓王的人,叫王陽明,這個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經說過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所以哀家以為,王長益之死,就是死於心中之賊!而這個賊,不僅在他心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要論清世間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這心中之賊。”

坐在下麵的學子們隱隱的發出一些竊竊私語的聲音,慈禧淡淡一笑,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然而這個心中之賊究竟是什麽呢?在哀家看來,這第一個賊就是偽善!平常大家學習程朱理學,學到的無非是,存天理,滅人欲。可是翻翻我們的曆史,曆朝曆代,靠聖人之學,仁義道德當真就能夠治國平天下了?滿口仁義道德是無法挽救一個國家的危亡的,你們想想,你們所學的四書五經、你們苦苦研習的八股文,能夠抵抗洋人的堅船利炮嗎?能夠改變貪腐橫行,土地兼並,流民千裏,國家積弊叢生的局麵嗎?重名節而輕實務,這裏麵隱藏著的其實就是虛偽和虛弱。再說說你們,如果這次朝廷沒有下旨,讓京師大學堂的學子們畢業後,能夠享有科舉及第的待遇,你們能棄科舉而就新學嗎?哀家不是責怪你們,哀家隻是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明白,道德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也根本不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空談道德仁義,就是世間最大的偽善。”

“這第二個賊,就是守舊。說到這一點,哀家想把17年前李鴻章寫給恭王信裏的一段話念給大家:中國士大夫沉浸於章句小楷之積習,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致所用非所學,所學非所用。無事則嗤外國之利器為奇技術巧,以為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神奇,以為不能學……17年前李鴻章的這些話,至今仍然讓哀家感慨啊。17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的士大夫,乃至我們這個國家依然如故。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今日的世勢,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舊,固步自封,隻會讓我們這個國家越來越落後,越來越衰弱。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所以哀家今日說了這麽多,就是想告訴大家,哀家為什麽支持皇上要開辦這個京師大學堂,就是希望在座諸君,能夠破除我們心中之賊,以國家強盛為己任,不驕狂,不自卑,正視現實,發憤圖強。”

慈禧這篇講演稿本是光緒自己寫的讓唐紹儀給潤了筆。作為後世北京大學畢業生這點還是記得住的。光緒想了想還是在一周前交給慈禧。沒想到,慈禧竟然背下來了,還一點改動都沒有。

在一片掌聲中,慈禧結束了她的發言。等輪到光緒的時候,光緒站在台上好一會沒有說話。正在眾人詫異時光緒才緩緩開口:“朕來之前也準備了一篇稿子。可這會發現朕想說的太後已經都說過了。”光緒從懷裏拿出一篇稿子晃了晃:“看來是沒有用了。”下麵傳來了低聲的笑聲。

“朕也不想再去重複太後已經說過的話。但請眾位學子們記住,是太後拿出了自己的內努銀子,所以今天你們才能坐在這裏。以國家強盛為己任,請記住太後的教誨。”

“朕還聽到了一些話。說如今大清遠不如西方強盛,應全麵依照西方模式來改革大清的製度。的確,我們沒有堅船利炮,我們的科技不如他們。在這些個方麵我們確實應該去學習。至於要不要全麵照抄西方的社會模式,朕以為還有待商榷。能來到此處就學,可見諸位學子皆是我大清頂尖的學子,讀史觀今。就是不知道都讀過世界史沒有。世界有史五千年,世界各地文明眾多,唯一隻有我泱泱華夏文明從未中斷,我華夏文明比今日世界文明國家的曆史加起來都長。何故?這個問題你們都應好好思量。”

“勤勞而儉樸,勇敢而具智慧,堅韌不屈,百折不撓。這華夏民族5000年文明的精華,依然須要我們繼承和發揚光大。”

“我們有著廣袤的國土,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豐富的資源在土地中沉睡中正等著人們將它喚醒,可是在咱們大清卻沒有人會,所以我們隻能請來洋人來做。可又有人說這是兒賣爺田不心痛。要朕說要,說這些話的人才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如果咱大清有人能做還用得著請洋人來做嗎?老祖宗早就教過人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你們會嗎?所以洋人來了,帶來的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我們要虛心學習。”

“有人說京師大學堂是離經叛道,不合孔孟之道,科舉才是正經。從隋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製度,采用的就是分科取士。但必竟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時代在變化但科舉確沒有變化。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製度也應該有些變化,今天的京師大學堂也是分科,也同樣在這些個分科中取優秀之人入仕。隻是分科更細、更為具體。朕就不明白這些個科目怎麽就成了離經叛道了呢?難道說熟讀孔孟之學就可以不用種地吃飯?就不用生病吃藥了?這不就正是大學堂的農業科和醫藥科之所在嗎?相同的道理,其它各科也是有必要的。”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有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有當三百六十行齊頭並進,國家才能真正強盛。”

“千言萬話其實隻有一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