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戰爭開始了
去年林家的笑臉煙花為林家帶來了超過五百萬兩的利潤。而今年報名參加大清新年晚宴的中國客商已經高達45家。但光緒卻沒有全部接納。去年有錢就能進入晚宴,今年不僅是錢,還要能拿出足夠份量的產品才能進入名單。專為特斯拉而成立的中華皇家科學院首任院長、昔日留美學童、自稱科學院第一雜工的吳榮光親自帶隊檢查各家提供的產品。雖不限種類,食品、玩物、飾品等等隻要有銷售價值就行。經過三次討論最終確定18家名單。加上國外客商8家一共是26家。
在新年的氣氛下,中外客商達成了總計五千萬兩白銀的交易意向,中國人的藝術力確實高明,最火的就是各種裝飾品,單一個燈罩就做的各種好看。各類飾品占到了總額的一半,而最大的定單則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獨攬。德國西門子公司向光緒皇帝展示了新式的電報機和電報通信方式後,經過簡單的問詢後,光緒立即答應由德國西門子負責清國現有電報線路的鋪設和改造工程,第一期投資高達八百萬兩。
這個消息如同炸彈一樣震驚中外客商,不管清國是多麽貧窮,一個國家的政府還是有錢的。之後的京城中就隨處可見各大商號及外國的洋行在京城中設立的聯絡處。
新年剛剛過去,京城裏依然是一片張燈結彩的景象,各家店鋪門口的紗絹、玻璃、羊角燈及各式西洋燈依舊是燈火照人,五光十色。街道上人頭攢動,川流不息,透著分外的喜慶氣氛。今年是太後六十大壽普天同慶,新年還未過完,各處的典景工程就早已經忙碌的不亦樂乎,天子腳下,京城百姓,誰不想沾點太後老佛爺的光,好生的喜慶喜慶。
農曆光緒二十年三月,公元1894年4月,禦書房內,光緒饒有興趣看著西門子公司的工程師將電報機裝好,開始測試。為了能在皇宮之中裝上這麽個玩意,光緒可在老太太那磨了小半個月。最後以有了電報就不用經常跑出宮去為由先在禦書房內試裝,裝好後也要在慈寧宮內裝一個。光緒暗自一笑,老太太這人太喜歡玩平衡了。
隨著一陣“嘀嘀嗒嗒”的聲音過後,從軍校傳回的測試電報回來了。
“皇上,準確無誤。”拿著翻譯好的電報比對後,寇連材興奮的說道。
“無誤就好。小寇子,你也挑幾個中意的人一起去學學這電報。”光緒臉上露出了笑容:“對了,再給北洋李鴻章發個電報。”
北洋總督府
“中堂,這是剛剛收到的電報。電報內容說是皇上從禦書房內發出的,請中堂大人回個信過去。說是要試試新裝的電報。”張佩綸疑惑的將電報遞了上去。
一臉愁容的李鴻章一聽猛的直起身子:“這麽快就裝好了?馬上回電報,隻發一句話:是這裏是北洋總督府,需要確認對方身份。”
張佩綸才離開一會就回來了,看著電報說:“那邊回信了,說這天下還沒人敢冒用皇帝的名義。中堂知道皇上要在宮中裝電報機之事?”
“知道,這是皇上在新年晚宴裏就確定下來的。你沒參加自然不知道。”李鴻章把手上的電報交給張佩綸:“這是朝鮮袁世凱發來的,立刻轉發禦書房和軍機處。朝鮮出事了。”
才在裝好電報機的喜悅當中的光緒就被李鴻章的電報搞的心情煩躁。禦書房內,此刻卻是一片陰雲密布。世鐸和奕劻滿臉晦氣的站在一旁,臉色說不出的難看。
剛剛收到北洋轉來的,暫時署理駐朝鮮通商交涉全權大臣袁世凱發回的電報,今年年初朝鮮東學道徒的暴動,一個叫權唪準的人領導起義,攻占古埠郡衙,活捉郡守。宣稱建立革命政權執綱所,提出滅盡權貴,逐滅委意得口號。隨後朝鮮政府平叛失利,東學道徒現已成星火燎原之勢,在權唪準的帶領下,東學道徒現已攻占全州,忠清、慶尚兩道的東學道道徒也聞風而動,朝鮮南部三道已落入東學道道徒手中。朝鮮政府現已命內務府參議成歧運攜政府照會,正式請求朝廷派兵平息暴亂。
此時世鐸和奕劻都是滿腹惆悵。這年才剛過完,這些個朝鮮人不好好過太平安生的日子,怎麽就亂起來了?還鬧的看上去要大動兵戈的樣子。今年可是太後六十大壽慶典的喜慶之年,要是衝了太後的喜慶吉祥,這天大的責任誰能擔的起呀……
開始了,日本人終於憋不住了。此刻的光緒臉色如常。年前,光緒就收到日本傳回來要提前動手的消息,朝鮮的情報也表明東學黨會提前起義。在他的記憶中,朝鮮東學道從起義到1894年六月初攻占全州,大約是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雖然早已得到東學黨會提前爆發的消息,但現在東學黨2個月不到就占領全州,進展如此神速,這裏麵必有日本搗鬼。可是朝廷上下,李鴻章的北洋,連帶著朝廷派駐朝鮮的官員,卻到此時才發來消息。早些時日都幹什麽去了,沒有發現半點征兆,難道都一門心思過年去了?
看著世鐸和奕劻措手不及的模樣,光緒搖搖頭。若不是早就在朝鮮和日本安排了探子,提前知道消息,說不定也會被這消息嚇一跳。放下手中的電報不陰不陽的說道:“難道朕臉上寫了怎麽處理的法子。出了這麽大事,一個軍機領班大臣,一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兩個人都沒辦法了?”
“回皇上,李中堂現正在津門和日本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交涉,日本提出如我方答允朝鮮的請援要求,日本也將派兵進駐朝鮮,保護僑民。”管著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奕劻猶豫了一下,垂首答道。
“交涉?”光緒哼了一聲:“朝鮮這邊剛剛才發出請援照會,那邊日本就冒了出來,要求派兵進駐朝鮮。他李鴻章辦交涉這麽多年是不是辦糊塗了。”說完光緒的手重重的拍在龍案上。
世鐸和奕劻都是情不自禁的哆嗦了一下,皇上很少發火,這次的火氣尤其大。於是趕忙跪在地上不敢說話。光緒忽如其來的震怒,讓世鐸想起去年初的天津事件。
世鐸小心的抬起頭說:“李鴻章地意思是想先穩住曰本人,再請英、俄等國出麵斡旋調停,盡量不使事態擴大。奴才以為,這個法子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光緒不屑的笑了起來,那笑聲直讓兩人心裏發抖。世鐸和奕對視一眼,眼中閃過著一絲驚詫和不安。
光緒微一抬手,示意兩人都站起來。深呼吸後,光緒盡量將語氣放地平緩說道:“叫李鴻章別費心思去交涉了,傳朕的旨意給李鴻章,叫他進京來吧。”
該來的總是要來,要是該死,那就去。從穿越到這個世界的第一眼開始,一切準備不就為了這麽一天嗎?可真到這麽一天光緒心裏才開始真正緊張起來:“你們也去趟園子裏,把情況跟老佛爺說說清楚。若是日本人如果決意和我大清一戰,朝廷當如何應對?戰與不戰?是到了應該想想清楚地時候了……”
“首相閣下,駐朝鮮代理公使杉村睿急電!”曰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匆匆的走到伊藤博文地身邊,拿著電報的手竟然微微有些顫抖。
伊藤博文接過電報抄件,展開看了數行,忽然一下站了起來。眼中露出難以置信的驚喜。
“朝鮮東學道徒暴動,朝鮮政府已經正式向清國發出請援照會。朝鮮,帝國的生命線,天佑我大和民族,東亞大勢終於被攪動了……”伊藤博文喃喃自語著,眼角竟然有些濕潤了。
“我已命駐清國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和清國的李鴻章交涉,清國如果派兵入朝,按照中日天津條約,我日本也將派兵進駐朝鮮。屆時,首相閣下所展望的帝國之未來就在眼前。”陸奧宗光此刻也是感慨萬千。
近日,日本議會以經濟危機再次發動了對伊藤博文內閣的彈劾。伊藤博文麵臨著兩種選擇,要麽內閣總辭職。要麽解散議會,而無論哪一種選擇,都必將引發帝國內部劇烈地動**。可是現在,一切都不需要了。無論是日本帝國還是伊藤博文首相,這場政治危機都因為這封電報而煙消雲散。
“不要把清國人逼得退了回去,要慢慢的施壓,讓清國人一點一點鑽進帝國地口袋裏麵,隻有清國人調動軍隊進駐朝鮮,帝國出兵朝鮮才不會招致各國地質疑……讓小村慢慢和清國交涉吧,為帝國全麵動員爭取一些時間。”在短暫的激動後,伊藤博文迅速恢複了平靜,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把這份電報交給那些議員們傳閱,告訴他們,清國已經出兵朝鮮,帝國地利益和尊嚴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挑釁,戰爭已經開始了……”
清國一旦出兵,就給了日本帝國出兵朝鮮的最好理由,一切的內部矛盾都可以通過這場戰爭得到最好宣泄地途徑,國民的士氣、各種派係間的爭鬥、經濟低迷帶來的指責、國內企業對清國廣大市場的渴望、軍人的狂熱和躁動……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徹底轉變過來。
會議的重要性往往與參會人員的人數成反比。
當夜,伊藤博文在自己地首相官邸與陸軍大臣山縣有朋、海軍大臣樺山資紀,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召開了秘密會議,討論對朝鮮出兵事宜。會議議定由廣島第五師團長陸軍中將野津道貫所統屬的,駐宇品附近的第九旅團兩個聯隊,加以騎、炮、輜重、衛生等隊,共計七千六百餘人編成混成旅團,以陸軍少將大島義昌為旅團長,準備先期進兵朝鮮,同時下令全國各地陸軍進入戰前緊急狀態。
也是當夜,光緒在禦書房召見唐紹儀、林啟兆、周勤、王士珍和歐陽振華,討論應對中日戰事。會議議定,一但日本進入遼東半島,新軍兩個師按計劃開赴前線。唐紹儀總領後勤等相關事宜,林啟兆負責四處籌集物資,周勤所屬中情局即刻進入東北和朝鮮著手準備,王士珍的參謀部開始在錦州設立指揮部,歐陽振華所屬新軍兩個師開始進入戰前準備。同時,現在軍校學習的軍官培訓班第二期學員開始進行中日戰事的針對性學習,至三月底再返回原部隊。
第二天,伊藤博文攜帶昨夜的秘密決議,進宮覲見了明治天皇,獲得了天皇的裁可。天皇召開禦前會議,正式下達將要對清國開戰的意圖。隨之而來的,日本各大報紙競相登載了清國出兵朝鮮的事情,輿論為之嘩然,各種請願團體也湧上街頭,要求出兵朝鮮。日本議會也緊急召開會議,不過此時已經不再是對伊藤博文內閣的彈劾,而是以全票通過了伊藤博文內閣提出的,發行五千萬日元公債的提案。
戰爭迫在眉睫,整個日本都陷入了戰前的狂熱之中。
第三天早朝,李鴻章在朝會上將朝鮮發生的事詳細的說了一遍。在是否向朝鮮派兵這個問題上。滿朝大臣們的意見倒是基本一致,朝鮮乃大清藩國,豈有坐視不理的道理,兵是一定要派地,關鍵是派多少,日本如果同樣派兵,朝廷應當如何應對?朝臣之間爭論不休。
究其原因,還在於今年是太後的萬壽慶典。朝廷從上到下都在想著怎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順順當當的把這件事情辦下來,不至於激起中日之間的兵戈之事。
“陛下,帝國的軍隊已經準備完畢。就等清國人派兵進入朝鮮。”
“李鴻章,朕問你,今年是何年呀?”
“喲西,帝國的命運就拜托你們了。”
“今年,今年好像是甲午……”
“請陛下放心,帝國軍人將不負陛下和國民的重托,帝國的國運一定會在我們手中改變。”
“忘記交涉吧,是該為戰爭準備了。李鴻章你也別回天津了,就留在京城中居中指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