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我國著名的豫劇演員,原名張妙齡,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常香玉自幼便隨父親張福仙學戲,後來又拜師學習豫西調,開始時學習小生、須生,後來又學青衣、花旦。常香玉十三歲那年在開封因演出《西廂記》而享譽劇壇。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創辦了香玉劇校,教學和演出相結合,為我國培養了不少豫劇人才。新中國成立後,改校名為香玉劇社,在各地義演,全部收入都用來支援抗美援朝,因此常香玉也被譽為“愛國藝人”。
作為全國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享譽國內外,她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們,但同時也嚴格要求他們。
常香玉有一個孫女叫陳百玲,也是一名豫劇演員,常香玉對她是愛得像“掌上明珠”。陳百玲在不滿十七歲時,就扮演了花木蘭,居然把這個身經百戰的花將軍演得氣宇軒昂,威風凜凜。陳百玲之所以能取得演出成功,主要是師傅教得好,加上她自己聰明伶俐,虛心學習。所謂嚴師出高徒,她的師傅就是自己的祖母常香玉。
常香玉雖然非常疼愛自己的孫女,但對她的教育卻非常嚴格。有一次常香玉要自己的孫女演《西廂記》中的紅娘,陳百玲在演“拷紅”也就是挨打的紅娘時,就是進不了角色,演來演去就是演不像。這也難怪,陳百玲長到現在這麽大,還從來沒有挨過祖母和父母的打呢,這叫她怎麽能夠體驗到紅娘在挨了老夫人的打之後那種滋味、那種心理感受呢?
為了使陳百玲能對角色有深刻真切的體會,更好地把握角色,祖母拿起板子,真的朝百玲的屁股上打了兩板子。這一下可真管用。陳百玲再演“拷紅”中的紅娘時,演得十分逼真,真是像極了。看到孫女挨打,常香玉心痛地說:“以後每演出到這一場時,你就想想這回挨打,你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正是常香玉這種為了藝術而不惜付出的獻身精神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使得陳百玲在以後成了豫劇界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