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陰魔一刺!

山間多歧路,更何況是六脈山峰之一的千落峰。

孟浮全力奔逃,依仗著多年身為雜役所養成的驚人記憶力,兼之初步踏過修道者的門檻,感知亦敏銳不少,即使是這一片漆黑的千落峰,也如履平地。

而他的身後,則有一人追趕,片刻籠罩著明月的雲霧稍散,露出微光,其俊美似女子的麵容也就顯露而出,正是那日跟隨在羅師叔旁的林姓弟子!

此時他麵容有些微的扭曲,緊緊吊著前方奔逃的孟浮,心中卻不由自主的生出這樣一個念頭:

“那記淺綠鬼火,他究竟是如何使出的?”

林師兄記得明白,方才鬼火色呈淺綠,正是由魔氣施展而來,也是魔門修道者的必學術法之一。

修道者與天爭命,通過法訣的修煉,固然能精進道行,但若無特殊手段護身,又談何追逐大道?

術法作為修道者實力的一部分,廣納玄奇,以天地元氣為憑,配合口訣、法印方能施展而出。

而林師兄所不明白之處,正是在此。在他想來,孟浮即便是在上半夜便引氣入體,也不該如此迅速的掌握一門術法,莫非他在術法上的領悟力非比尋常?

想及此,林師兄眼中的殺機愈發濃鬱,靈竅中貯存的魔氣滾滾而動,速度憑空增上幾分,這卻是用上了身法類術法——幽明步。

感應到後方的氣機驟然濃烈,孟浮麵若寒霜,可腦中卻是清明一片。

方才在靜室之中,他隱藏在暗處,得以窺見來人的身份乃是林姓弟子,以他的心智,稍加推測,便知自己受羅師叔所助洞開六靈竅的消息已傳播開來,再加上那日無意攪了其問道之機,想來林姓弟子正是因此懷恨在心。

孟浮一麵依靠近旁的斑駁樹影遮掩形跡,一麵苦苦思考對策,好在他隨著前世記憶的不斷吸收,數種頗為玄妙,且適用在此等境況的身法見縫插針般地使出,速度倒也不慢,一時半會不虞被追上。

而後方的林姓弟子越是追趕,心中便越是震驚。

如此長距離的追逐,運用“幽明步”,自己的魔氣也消耗了不少,這讓他心痛的同時,不禁暗罵道:

“真是滑不留手!”

正當他暗自不耐之時,忽然看見孟浮的速度陡然減緩,而在片刻後更是露出力竭之相,心中驟然大喜,心道:“想來他雖身形矯健,但氣力畢竟有限,如今即將力竭,卻是再無威脅!”

想及此,林姓弟子麵露獰色,不自覺的將魔氣一催,霎時間,速度倍增!

恰在此時,孟浮察覺到後者距自己不過十多步遠,心境反而平靜下來,深吸一口氣,身形猛然向右側一偏,這一側身,可謂妙到毫巔!

林姓弟子隻顧一味提速,眼見著目標漸近,渾然不知收斂,就在這片刻功夫,竟是直接越過了孟浮,朝著前方奔去!

他心中大驚,毫不猶豫的停止催動魔氣,而這,卻是他取死之道。

林姓弟子速度驟緩,就在此時,一股陰寒到了極致的氣息透體而入,仿佛置身於百載寒冰之中,又恍若身處九幽黃泉之下,陡然爆發的氣勁陰損、毒辣到了極點,生生將體內腑髒攪得粉碎,再無生還可能。

孟浮神情冷峻,結出一道法印的同時,默念口訣道:

“陰冥之風,銷形毀跡!”

緊接著,他的周身霎時便有陰風起兮,隨著他回返靜室過程中的奔躍,將所有可能存在的痕跡盡數消弭於無形。

夜,更深了。

……

翌日,玄魔宗一名雜役在上山劈柴時發現林姓弟子的死狀,當即失魂落魄地上報管事,之後再由管事告知宗門,整件事被傳播開來,影響尤其惡劣,更是在外門弟子中掀起了軒然大波,眾人無不人心惶惶。

林姓弟子乃是這一輩外門弟子中道行進境最快者,短短五年便已煉氣圓滿,若是再進一步凝聚真元,便可魚躍成為內門弟子,如今這樣不清不楚的死去,也難怪他們心驚不已。

至於宗門長老,雖在看過林姓弟子屍身後探明死因,乃是被一種名為“陰魔刺”的術法所傷,卻頗感為難。

這“陰魔刺”並非十分高深的術法,所耗費的魔氣不多,尋常煉氣境修道者均可使出。隻是觀林姓弟子的傷勢,足可見凶手陰險歹毒之處,竟是以“陰魔刺”直接絞碎了腑髒,且不傷及它處,單是這份精細的控製力,若無一定道行,斷無可能用出。

更何況這凶人如此狡猾,神不知鬼不覺的將林姓弟子滅殺後,還以術法消弭痕跡,令人無從查起,這份縝密心思,真是可怖可懼!

而當宗門長老暗自將目光鎖定在外門道行高深的弟子時,孟浮這個始作俑者,卻在靜室中自省。

誠然,自他重生以來不過數日,但凡行事,必定從多方麵考慮清楚再作打算,豈料在師叔、副峰主麵前應對自如的他,如今卻險些喪命在一名普通弟子之手,由不得他不好好反省一番。

孟浮前世的成就卓越,如今更是有了重生的機會,這讓他無形中多了幾分驕傲,對林姓弟子這等煉氣境的弟子不屑一顧,可他又如何能想到,正是他渾不在意,視為嘍囉的修道者,差點就斷了其道途!

深吸一口氣,孟浮再度睜眼時,目中已是一片清明。

經此一事,孟浮隱約察覺自己的心境更進幾分,若是前些日子的他還有些浮躁,如今的他,卻是徹底褪去了這層意味,為生死間的磨礪所警醒,遠比言辭說教來得有效。

隻是昨夜麵對林姓弟子時,使用術法所耗費的元氣,卻讓他大半夜的努力付諸東流,未免有些可惜。

修道者習練術法,需耗費元氣進行一遍遍的施展,才能有所領悟。

術法一道,分小成、大成、圓滿之境。

孟浮有前世的修道經驗,施展術法自然事半功倍,今生雖未習練,不過亦以最小的代價先後用出鬼火、陰魔刺、陰冥風,但這也將他煉化的七縷元氣耗費一空,險些跌出修道者的門檻。

在孟浮看來,之所以能夠擊殺煉氣境圓滿的林姓弟子,除了自己審時度勢、術法經驗豐富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林姓弟子的實力,太弱!

空有煉氣境圓滿的道行,卻無與之相匹配的戰力,孟浮甚至可以大膽的推測出,其人一心為了精進道行,早日晉入內門,竟是連術法都不去參悟、習練,最終反倒因實力不濟而隕落,可悲可歎,莫不如是。

誠然,習練術法所耗費的乃是修之不易的元氣,但一味追尋道行的提升,又如何能護佑己身,當在其中尋求平衡,穩中求進,才是大道所在!

……

大道三千,仙、魔、儒、佛、妖、鬼各有修道之法,曆經變遷的道統、傳承更是宗門的重中之重。

世俗界常聞魔道凶狠、煞氣驚人,其實大半倒是以訛傳訛罷了。

譬如玄魔宗雖為魔道,但這個“魔”字,側重點乃是修道理念及功法,並非都是窮凶極惡之徒,否則其餘道門,又如何能容得下魔道呢?

仙魔兩道的矛盾,歸根結底,無非是道統理念的迥異,如仙道“出入青冥、逍遙自在”,如魔道“勇猛精進、外魔煉心”,一者秉承大自在,一者則加諸多重桎梏,曆經千百年,終演化成道統之爭。

修道者對於道統的重視,猶如身家性命一般。倘若視道統於無物,輕則廢除道行、逐出宗門,重則煉魂千日,生死難當。

而這,也是玄魔宗這兩個月來對煉氣境弟子所灌輸的內容。

被挑選上山門的孩童,先要檢測靈竅資質,隨後修身定性,兼識字讀文,才可洞開靈竅,引氣入體,成為修道者。

而這個過程,往往需要三四年的時間,如那已然身隕的林姓弟子一般,七歲上山,十歲開靈,才算是步入修道一途。

孟浮雜役出身,十四歲的年紀才步入修道境,算是起步稍晚的,在一眾初入煉氣境的弟子中,也頗為惹眼。不過他重生而來,心思沉靜,自然不會將那些許指指點點放在心上,而是一心修道,成果亦是斐然。

修道伊始,最忌盲目冒進,孟浮謹記此事,且需顧慮旁人看法,倒不敢如何誇張,將煉化的元氣大多數都用來習練前世的術法,力求早日達到圓滿之境。

隻是如此這般,憑借著“引星訣”這一法門,孟浮的道行還是在兩個月內精進不少,如今已是煉氣二重境,靈竅所貯存的元氣已近百縷,假以時日攢滿一百縷天地元氣,提升至煉氣三重境也並非難事。

玄魔宗對弟子並不十分約束,講明道統之重要性的外門長老反複叮囑著要謹記於心後,也就任由一眾弟子自去體悟其中深意。

“孟師兄,明日是術法講解,你入宗的時間長,應當看過不少神奇的術法吧?”

孟浮入宗久,且在一眾初入道的弟子中年紀最大,便被眾人稱作“孟師兄”。

眼下說話之人,是一名性情頗為直爽的少年,名為李明軒,這幾日與孟浮交談頗為投緣。

孟浮笑道:“確實如此,我當雜役的時候啊,看到好多師兄騎著一柄劍飛啊飛,真是威風極了!”

李明軒聞言更是羨慕不已,纏著孟浮多講些,後者拗不過他,也就順水推舟、添油加醋一番,一時間,師兄弟其樂融融,笑聲仿佛回**在整座千落峰中,久久不曾停歇。

殊不知此時的孟浮心中並不平靜,思及明日的術法講道,前世的記憶又一一湧現,默念道:

“術法一途,何時可窺那無上道境?”

《諸天魔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