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四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
“南韓州土地貧瘠,不堪百姓耕種,北韓州與中韓州則土地肥沃,可惜人口稀少,因此大唐齊王殿下有令,將南韓州百姓盡數遷於北韓、中韓二州,州中百姓務必做好準備!”泗沘城刺史府大門前的告示牌前,一個書吏將新張貼出來的告示內容用百濟話講出來,下麵則圍著不少城中的百姓。
一開始這些百姓還以為是刺史大人又要代商招工,所以不少人都想看看條件如何,要是不錯的話,他們倒也願意去做,可是沒想到聽到的竟然是讓他們遷移的命令,而且還是齊王府直接下達的,這讓下麵的人聽後立刻鼓噪起來,紛紛叫嚷著官府不給他們活路,若是搬到北韓和中韓的話,那他們在這裏的田產可怎麽辦?
看到下麵人群如此吵鬧,念告示的書吏不由得冷哼一聲,吼道:“你們這幫賤民,全都給本官老實一點,下麵還有許多條件沒有念呢!”
這個書吏雖然也是百濟人,但現在卻是大唐的官吏,平時對百姓最凶狠不過,所以城中百姓最怕他們,現在他這一喊,立刻把不少人嚇的閉上嘴,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而看到這種情況,這位書吏終於滿意的點了點頭,開始向下麵眾人講解告示後麵的內容。
原來這次遷移官府也是給了好處的,比如現在南韓州境內的百姓,隻要擁有田地的,遷移到北韓和中韓後,一率給予雙倍的田地。這個補償讓不少在城外擁有田產的人心中一動。正如告示一開始所說,南韓這裏的土地貧瘠。根本無法與北韓和中韓州相比,若是現在能用貧瘠的土地換取雙倍的肥沃土地,那這顯然是一門十分劃算的買賣。
也正是不少人有上麵的打算,所以隻要是有田產的百姓,大部分都安靜下來,細細盤算自己家中能不能多丈量點田地。不過也有不願意,隻見一個商人打扮的百姓叫道:“大人,我們是經商之中。家中並沒有多少田地,反而擁有幾家商鋪,這又該如何?”
這個商人問出不少人的心聲,畢竟這裏是泗沘城,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土地,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靠著經商過活。
而那個書吏則是冷哼一聲道:“急什麽,下麵就該說到你們了。沒有田地的人也沒關係,所有商鋪、住宅等無法搬動的產業,全都按價折合成田地,到了北韓和中韓州後,也同樣發放給雙倍的土地,這些土地完全屬於你們自己。不要耕種的話,可以賣給他人,如此一來,你們還大賺一筆呢!”
書吏雖然說的好聽,但是大部分商人卻依然愁眉苦臉。他們不是農戶,就算是有地也不會耕種。想要雇人更不可能,畢竟三韓州的勞力都快被唐人給招光了,所以分到的田地最後還是得賣掉,可是到時像他們這樣賣掉田地的人肯定不少,如此一來,田地的價格必然直線下降,甚至有沒有人買都還是個問題。
看到下麵那些商人不滿的表情,書吏卻是冷哼一聲,轉身進了後麵的刺史府稟報,別看他在普通百姓麵前一副牛氣轟轟的樣子,實際上他隻是一個小書吏,上頭給他的命令隻是向百姓宣讀告示,至於百姓們聽後的反應,則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
泗沘城是南韓州的首府,一州的最高長官依然是刺史,現在的刺史暫由陸洪擔任,不過所有政事都是由陸洪和王安商量著辦,現在兩人就在刺史府的書房中,不過今天書房裏卻又多了一人,正是剛剛到達泗沘的李愔。
“殿下,南韓州土地貧瘠,而且我們又許下雙倍土地補償,再加上又有軍隊的威懾,想必南韓州的百姓就算心中有怨言,卻也會乖乖的遷移到北韓和中韓州去!”陸洪一臉自得的說道,這個遷移計劃是他和王安共同策劃的,現在能看他它正常實施,心中自然也十分高興。
李愔雖然同意了遷移計劃,但是心中卻還是有些擔心,開口說道:“可是南韓州除了農戶們外,還有一些商人、工匠、僧人等,這些人擁有的田地並不多,雖然將他們的財產折算成田地,但想必這些人心中肯定不滿,若是強製遷移的話,會不會造成民亂?”
不過王安聽後卻是笑道:“殿下多心了,此前我們已經調查過,南韓州是個窮地方,商人和工匠所占比例並不多,這些人就算是想鬧,恐怕也成不了什麽氣候,至於僧人,殿下更不必擔心,我們已經與佛道兩派的首領達成協議,免費為他們印刷大量佛經和道籍,另外還會從大唐請來工匠為製做神像,而且還額外劃分給他們不少的田地,所以他們不但不會反對,反而還會幫我們安定民心。”
聽到王安的解釋,李愔終於放下心來,王安和陸洪任何一人都是棟梁之材,現在兩人聯手辦這件事,果然是滴水不漏,各個方麵都在他們的算計之中。想到這裏,李愔又不禁有些得意,有兩位棟梁之材輔佐,還有什麽事能難的倒自己的?
王安和陸洪之所以提出盡遷南韓州之民,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除著唐商的招工,三韓州的人口都在大量減少,每個州內都有不少土地荒蕪,而相比之下,南韓州的土地貧瘠,實在不適合耕種,所以若是能將州中的百姓遷到另外兩個州去,才能最合理的利用人力和土地資源。
不過若是想要將整個州中的百姓全都遷走,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搞不好的話,還會引起民亂,畢竟故土難離,並不是所有人都想遷走。所以若是隻想合理利用資源的話,王安和陸洪還不會提出這個計劃,關鍵是第二個原因。
李愔放棄了大唐的皇位,選擇了獨自向外發展,而且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占據了台灣和三韓州,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盤,不過這兩塊地方卻都有自己的缺點,三韓州居住的大都是異族,李愔對這裏的人根本就不信任,肯定不會給他們太好的發展條件。不過這裏也有優點,那就是背靠的安東都護府甚至是本地,都有著不少的鐵礦和煤礦,十分適合發展鋼鐵工業。
而台灣地處海外,發展潛力十分巨大,但是卻人口稀少,而且島上的資源有限,特別是十分重要的鋼鐵工業,現在暫時還沒有發展的條件,需要的鋼鐵都要到大唐購買。
對於這種情況,不但王安和陸洪看的十分清楚,甚至李愔自己也明白,現在他需要的鋼鐵等資源都可以從大唐購買,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做為一個獨立的勢力,他必須建立起一個健全的國家工業體係,其中鋼鐵更是重中之重。
當初王安也向李愔提過,想要在三韓州這裏建造鋼鐵廠,畢竟這裏有煤也有鐵礦,再加上離登州也近,可以在短時間內建立一個能夠應付李愔需求的鋼鐵基地,不過李愔卻對後世小棒子的祖先十分不信任,生怕先進的鋼鐵生產技術被小棒子的祖先學去,會給自己的統治帶來麻煩,所以被李愔拒絕了。
不過王安對此並不死心,與陸洪共同執掌南三韓州後,在了解了三個州的情況,終於製定出這麽一個遷移計劃,將南韓州的百姓盡數遷到另外兩個州去,並嚴禁他們再回到南韓州,而空出來的南韓州則隻允許漢人進出,並且從國內遷來工匠,建立鋼鐵廠,以此來做為李愔手中的第一個鋼鐵基地。
李愔在聽到王安和陸洪的這個計劃後,開始也是大吃一驚,建立自己的鋼鐵廠也是他早就想辦的事,不過限於種種原因,卻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沒想到王安他們竟然想人為的造出這麽一個地方來。
不過若是仔細一想,李愔馬上發現,王安和陸洪兩人的計劃的確十分巧妙,南韓州離登州最近,又背靠著安東都護府,遷移工匠、運輸材料都很方便,而且海岸線狹長,隻要自己的海軍強盛,這裏就不會丟失,所以隻要將州中的百姓都遷走,的確是個十分不錯的鋼鐵生產基地。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南韓州,也就是原來的百濟,剛剛經過一場大戰,州中的青壯年死傷無數,再加上經過招工之後,更是隻剩下些老弱病殘,所以根本不怕出什麽亂子。
也正是出於以上的考慮,李愔最終同意了這個遷移計劃。而且當這個消息通過各級官府傳遍整個南韓州時,百姓的反應也正如王安所分析的那樣,大部分人雖然心中不滿,但是看在那兩倍土地的份上,也沒有什麽過激的反應,另外一小部分人態度強硬,無論如何也不肯遷移,不過等待他們的,卻是各級官府的強製執行。
當然了,也有極少數人想趁著這個機會鼓動百姓造反,隻可惜對於剛剛經過一場大戰的百姓們來說,實在沒有人願意再拿起刀槍,更何況自從李愔統治這裏以來,招收了不少工人,讓不少家庭都吃上了飽飯,而這些工人在李愔手中,相當於人質,若是他們家中有人敢造反的話,那外出做工的人肯定性命不保,所以無論那些人如何鼓動,但最後響應者寥寥,哪怕勉強發動了起義,最後也被李愔的大軍快速撲滅,根本沒有任何的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