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百八十章 偶遇玄奘

“仁軌,這位大師是如何稱呼?”李愔看到這位僧人如此特殊,因此好奇的開口問道。

其實不用李愔問,劉仁軌已經準備向李愔介紹了,隻見他一臉恭敬的道:“殿下,這位大師法號玄奘,本是洛陽人士,當年在大唐時,就是一位十分有名的僧人,後來更是不遠萬裏去了天竺,在天竺尋求佛法真經十幾年,辯才無人能敵,十分受北天竺戒日王的尊敬。”

“他就是唐三藏!”李愔頗為驚訝的自語道。剛聽到玄奘這個名字時,他還沒反應過來,隻是感覺十分耳熟,緊接著就忽然想到,玄奘不就是唐僧嗎,那個西遊記中的爛好人,不過他也知道,小說畢竟是小說,真實的唐三藏能夠孤身萬裏到達天竺,精神和意誌是一方麵,身體也肯定十分強健,絕對不會像小說裏的那樣,被風一吹就沒了。

“唐三藏?”劉仁軌聽到這個名字一愣,不過緊接著就笑道,“玄奘法師在離開大唐之前,因為精通經藏、律藏、論藏,所以年紀輕輕就得到了三藏法師的稱號,沒想到殿下連這個也知道。”

李愔一聽卻是撇了撇了,他還真不知道三藏法師這個稱號是怎麽來的,不過是因為從小看著西遊記長大,所以才知道唐僧的幾個別名,而且在他心中,唐僧可比什麽玄奘、三藏之類的順耳多了。

李愔也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一個曆史名人,當下也就停下腳步,然後仔細打量起這位佛教曆史上著名人物,隻見對方穿著一身半舊的僧衣,神色淡然的跪在精舍門前,嘴巴一張一合的誦經,隻是李愔對佛經了解很少,根本不知道對方在念什麽經。

“仁軌,這位玄奘法師不是在天竺嗎。怎麽會跑到錫蘭島,而且還來這裏誦經?”李愔有些不解的問道,現在已經是貞觀二十一年了,若是李愔沒有記錯的話,曆史上的對方應該已經從天竺取經回到大唐,而且還受到李世民的親自接見,可是現在這位玄奘法師卻出現在錫蘭,看來對方的人生軌跡肯定也受到自己的影響。

劉仁軌身為錫蘭刺史。平時事務繁忙,一般的僧人他肯定沒空關心,不過玄奘在天竺的名聲極大,戒日王甚至專門為他在曲女城召開佛法辨認大會,有十幾個國王和五千名佛法精深之人參加,結果玄奘講經,無人能夠駁倒他,一時間名震天竺。

如此有名望的人來錫蘭,而且還是個漢人,因此劉仁軌自然格外關心。之前還特意與玄奘見上一麵,兩人談論數天。他對玄奘出現在錫蘭的原因也十分清楚。所以劉仁軌在聽到李愔的問話後,就將玄奘來到佛城的原因講了一遍。

原來這位玄奘在參加完戒日王為他召開的佛法辯論大會後,一時間名震五大天竺,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而這時玄奘也感覺自己的佛法已經到了一個地步,是時候回大唐宣揚佛法了。

不過他回國的打算卻被戒日王給打消了。因為對方邀請他參加五年一次的無遮大會,所謂無遮大會,就是指佛教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布施僧俗的大齋會。到時天竺各地的僧人都會聚在一起辯論,曆時75天,而且期間還會向參加大會的僧人、貧困孤獨者布施財物糧食,由戒日王親自主持,可以說是佛教的一大盛會。

也正是這次佛教的盛會,讓玄奘在天竺又呆了幾個月的時間,而剛好就是在這段時間裏,李貞和李惲占據錫蘭島,同時在天竺南方登陸的消息傳到北天竺。

這個年頭可沒有電話和網絡,消息隻能通過口口相傳,而在傳遞的過程中,自然被傳遞者加入自己的主觀與臆想,再加上南天竺又是戰亂不斷,所以當李貞和李惲登陸天竺的消息傳到戒日王朝時,早已經演變成無數個版本,每個版本都能獨立的成為一個故事,不過這些版本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支外來的勢力來自遙遠的大唐。

本來對於大唐入侵天竺的消息,也的確在天竺各地引起了一陣轟動,畢竟他們也都聽說過大唐的強盛,不過轟動歸轟動,真正重視這個消息的人其實並不多,因為他們都知道,大唐離他們太遠了,任憑大唐再怎麽強大,也不可能發動太多的兵力來天竺,所以大部分人都沒有太過在意,頂多是派出不少人去南方打探一下消息。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有重視,比如來自大唐的玄奘法師,雖然他已經十幾年沒有回去了,但是仗著對大唐國內的了解,讓他敏感的感覺到,出現在天竺南方的大唐軍隊肯定沒有那麽簡單。

參加完無遮大會的玄奘法師這時也說服戒日王,已經準備要回去了,不過大唐軍隊入侵天竺南方的消息傳來,讓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去一趟,再加上錫蘭島上又供奉著佛牙舍得,剛好可以去參拜一下。

也就是這樣,玄奘沒有按照曆史上的時間回大唐,而是轉道南下來到錫蘭,不過當他到達錫蘭時,第一個聽到的就是李貞和李惲如何用佛牙為引,將原來的僧伽羅王國吞並的事。正所謂兵不厭詐,李貞和李惲的計策在兵法家看來,可以說是個絕妙的計策,甚至連玄奘法師也覺得他們的計策很好,但是錯就錯在,他們身為大唐的皇子,竟然以佛祖的舍利為引,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實在是對佛祖的大不敬。

也正是玄奘的這種想法,所以他在來到錫蘭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來到佛牙精舍外參拜,並且許下宏願,要在精舍外麵誦經一百零八天,以此來化解李貞和李惲上次舉動對佛祖的不敬,而現在已經過去三個月了,無論是大風還是大雨,玄奘都會在固定的時間來到精舍外誦經。而他的名氣也早已經傳到了錫蘭島,所以佛城當地的僧人對他也十分尊敬,特許玄奘可以靠近精舍十步之內,隻是他出現對佛祖的恭敬,每次都是在十幾步外就停了下來。

李愔聽完劉仁軌的講解後,也不禁有些意外的看了看不遠處的玄奘。做為一個後世人,自小受到唯物主義教育的李愔自然沒有什麽信仰,所以他也很難理解玄奘這種對佛祖的虔誠,不過對於玄奘這種莫大的毅力,也的確讓人感到敬佩。

“殿下,玄奘法師每次誦經都要兩個時辰,咱們是不是先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劉仁軌看到李愔好像對玄奘十分感興趣,所以才開口提議道。

“不用,我就在這裏等他把經誦完!”李愔麵色淡然的道,玄奘是個非常具有傳奇性色彩的人,若是沒有遇到也就罷了,但現在能在佛城這裏相遇,也算是自己和他有緣,所以李愔倒很想和對方談談。

玄奘在佛牙精舍外誦經已經保持三個月了,所以這個消息早已經傳遍了佛城,很多人都對這位名揚天竺的佛教大師心懷敬仰,所以在而玄奘跪下來不久,很快就有一群人自發的跪倒在而玄奘身後,同時也默默的開始誦經,這些人有僧人也有普通人,有漢人也有僧伽羅人,他們全都是麵帶虔誠,默默的垂首誦經。

兩個時辰也就是後世的四個小時,玄奘跪在精舍門前一動不動,聲音低沉且平穩,好像從頭到尾都沒有絲毫的波動。隻是他也是個普通人,在佛城這裏的炎熱天氣作用下,玄奘的臉上、身上很快就被汗水打濕,有些汗水滴到地上,然後很快被蒸幹,留下一塊塊汗漬。

玄奘身後的人也都是搖搖欲墜,好多人都已經提前結束了誦經,而是雙手並用的支撐著身體沒有倒下,臉上豆大的汗珠不停的流淌,有些年老休弱之人雖然毅力可佳,但是實在沒有那個體力,因此不時就會有人暈倒,不過很快就會有精舍看守的僧人送他們下去休息。

好不容易等到玄奘誦完經,他向佛牙精舍行了叩拜之禮,然後這才慢慢的準備站起來,身後的眾人也全都是精神一鬆,結果又暈倒幾個,剩下的人則和玄奘法師一起,動作僵硬的站了起來。

李愔自然不會和這些人一起參拜,而是站在旁邊的一棵菩提樹下,十分耐心的等待著。而這時玄奘法師站起來後,先是口誦佛號的向身後的人行了一禮,然後這才準備離開。

不過李愔等的就是這個機會,隻見他帶著人上前攔住玄奘法師的去路,然後開口笑道:“信男楊六拜見大師,不知大師可有空暇,楊某有事想要請教一二?”

玄奘也感到有些意外,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這麽多的漢人,不過很快他就看到了李愔旁邊的劉仁軌,這更讓他驚訝萬分,雖然對方穿著便服,但之前他與劉仁軌相談數天,所以自然一眼就認出了對方。

隻是以劉仁軌的身份,卻還隻是陪伴在這位自稱楊六的年輕公子身邊,這說明對方的身份比劉仁軌的要高,而這個發現終於讓玄奘靈光一閃,心中對李愔的身份已經隱隱有些猜測。